经 典 浸 润 生 命
经 典 浸 润 生 命
作者:谢伟         更新时间:2014-01-02

张桥希望小学  谢伟
    一遍遍翻阅老师《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心中涌动的激情渐渐归于沉静。老师的“经典为伴,幸福一生”以及对此作出的深刻阐释,深深地铭刻在我的心里,它将影响到我生命的质量。在老师面前,我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小学生,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陶老师深邃的智慧,但是现在我想将老师智慧彰显的启示做如下肤浅的理解,以明确自己生命成长的方向。
一 、取法乎上
  阅读经典
    对于读书,老师主张“取法乎上”,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作品中选取上乘之作,经典之作,这样才“会有生命意义的提升,会有因阅读而感悟生命快乐的飞跃”。
    什么是经典?老师说:“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我觉得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经由历史变迁而文化价值仍在熠熠闪光的古今中外的名作。名师出高徒,现今对我们来说虽大师难觅,但大作易求。我们能做到“取法乎上”,拜经典为师,取经典之宝。
 二 、读思背写  相得益彰
 知道了要读什么书,我们还要知道怎么去读书:
  (一) 亦读亦思  立己达人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老师说:“读书,特别是阅读经典,需要阅读主体的思想介入,还需要与现实生活和教育内容的内在链接.”“没有思考或很少思考的阅读,仅仅是在表层行走,难以抵达心灵的深处。”可见,读书,思考,运用应互相融合。制定班规的李镇西,哲学思考者刘健宇,语文思想者韩军,生命教育者肖川都是陶老师呈现给我们的鲜活范例,老师自己更是读思结合,立己达人的榜样,我们的老师,不是也一直在引领我们成长吗?谁又能说这不是立己达人?我们是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使我们始终面对一个特殊重要的群体——学生,他们将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使命担当,我们应该承传经典之智慧,完善自己并以此影响学生,这是我们能做和必须做的。即使我们愚钝,未得经典之思想要义,也可以我们对经典的虔诚引发学生对经典的重视,这也算有益的影响了。
 (二) 注重积累  不求甚解
     对于经典阅读,除广博多览,老师还特别推崇背诵,讲究积累积淀。我觉得极有道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腹有诗书气自华”都是很好的证明。“经典”躺在书本里是死的知识,一旦背过就活在我们的思想里了,我们要用便可信手拈来。现在想想学生时期背诵的那些经典名篇或名句,不是一生都可受用吗?如果背诵越多,我们的思想之源就会越活。
    另外,我认为读书还要不求甚解,除了我们自身理解力不可强求之外,还因为有些内容,尤其是经典,是要用一生去阅读的。如当时难以理解,切不可强求,放过它,随着阅读量的增大、境界的提升,自会会意。何况有些东西在不同心境、阅历和层面上又能折射出不同的价值呢?所以大可不必急于求成,要渐进,道法自然。
 (三) 读写结合  笔耕不辍
    老师说:“读与写是教师生命成长之双翼。”“没有经典文本的大量阅读,甚至是背诵,就不可能有文采斐然的佳作纷涌迭出。但同时,只读不写也不行,大量的写,对读又是一个促进,而且多写多练才能熟能生巧。”可见,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更何况与人进行思想的交流多不是面对面的口耳相传,更多的是阅读作品,所以“写”是必须的。而要写得好是没有捷径可循的,唯有多写多练,笔耕不辍。
   三、贵在坚持  形成习惯
    读书写作之益几乎人人皆详,然而能够坚持的并不多见。我们要想与经典为伴,让经典浸润我们的生命,并从中收获快乐、收获幸福,就必须坚持,这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开始也许会觉得苦,但坚持的时间长了,就自然形成习惯,如吃饭睡觉般不可或缺,到那时就会像老师所言“日有收获,天天进步”。
    取法乎上,读经典的书,以经典浸润我们的生命、滋养我们的生命、充盈我们的生命,储蓄文化,增长智慧,优化素养,为心灵安家。这种学习不是任务,而是享受,是幸福。

打点幸福人生

乐陵市刘武官小学   杨春英
    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就像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一样。每个人都渴盼在人生的道路上顺风而行,也都期望幸福伴随终身,但幸福却不是顺其自然中的自由发展,而是需要人为地精心打点。读老师的《打点幸福人生》,颇有一番感触,同时,也使我对幸福的含义有了深刻的理解。
    幸福无关乎金钱,更和丰厚的物质没有瓜葛,它只是一种由内到外的和谐。
    它需要善良且如大海般宽容的品质,更需要一种“孝”字当头的精神高贵,以及一颗淡定平和的心境。“宠辱不惊看世间花开花落,生死不惧望晴空云卷云舒”,人活着,难得有份闲适的心情,尘俗中的一切都如过往烟云,转眼即逝,在茫茫人海中,静看事态变迁,以无为而为,岂不是一种境界?该放下的就不要让其在心底成为沉重的包袱,就像那个过河的和尚,虽然身抱美女,但心已忘之。而同行的和尚却一直把这个严肃的事情放在心底。“有舍才有得”,适时地放弃,人才会永远轻松自如地走在生活的路上,才会拥有幸福可言。
    如果说内在的和谐是幸福人生的基础,那拥有自信,发展自身则是通往幸福之路的基石。
    自信能够创造奇迹,“如果没有自信,你即使现在成功了,最终也还会失败。”像永不服输的林肯,如果没有强烈的信心在支撑的话,那他在次次失败之后就不会再扬起前行的风帆,结果,他屡败屡进,最终有了圆满的结局。“发展就是硬道理”,只有树立起信心,让自身在文化的浸润中成长与发展,
    当然,在自身发展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要让自己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因为“真正的幸福者,大都具备良好的习惯”,特别在这个细节决定成败的社会里,习惯的养成更凸显其重要。
    不管内在和谐,还是外在的追求,所有的一切都得建立在一个良好体魄的基础上。已经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话语了,“如果我们把健康当作1的话,那么……”是啊,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最关键的,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
        ……
    当写下这样文字的时候,我不禁问自己:你和幸福之间还有多大的距离?我不敢说,因为我想到了平日里自己对幸福的肤浅理解:幸福固然和金钱没有关系,但一定会和情感有关系。从陶老师的文字里,我感到了惭愧,毕竟幸福还和一个人的文化层次有关系,和一个人高贵的精神以及丰盈的心灵有着密切的关系。
     看来,我得重新规划一下我的人生了,现在应该为时不晚。“人生从80岁开始”冰心老人如是说,那就让我第二个人生从32岁开始吧!我一定要让自己在充满自信中,发展自己,以求内心和谐,使自己变得精神高贵起来,那样,幸福还会远吗?

读书让我幸福

阜盛小学   杜海燕
      读《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并是我的初衷。当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只是随便的一翻,便放在了一旁。这次,老师布置了读书的任务,我才“被迫”读了起来。一开始,我还想着一心完成吴老师的作业,但当我真正的读起书来,竟然被老师那真诚朴实的话语,被书中那些“普通”的名师所吸引。他们成长的经历,老师谆谆的话语,使我再次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
      耳畔又回响起去年在济南学习时任者春老师掷地有声的话语“没有成长,愧对生命”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震撼着我的心灵。我要读书,我要成长!曾几何时,我埋头苦读,我挑灯夜读,曾几何时,我在为自己在网络的QQ空间写下了一百多篇的“文章”而沾沾自喜。总觉得自己已经有那么点的“文学素养”。就在去年无意中闯进“教育在线”后,我才突然发觉自己空间里的东西是多么的幼稚。居然没有一篇是有关教育教学的,完全就是可笑的无病呻吟。现在想来,依然觉得可笑。“取法乎上”老师就是一位智者,他在我最迷茫的时候及时的告诉了我这一道理。“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那么,我一直自诩读了好多书,从名著到杂志,从专业到爱好,那到底是我的读书走向不对,还是我的心理走向出了问题呢?困惑!
      我爱读名著,喜欢名家,现在,我又崇拜上了余秋雨、林语堂、刘庸、张爱玲……他们的散文,小说,我爱不释手,常常把自己幻想成他们笔下的某个人物,同悲共喜。只到今天我才知道,自己用了太多的精力去关心“故事”,却并为认真的想想作者何以写得这么细腻,这么传神,这么经典。也许,这正是取法乎上,却是得乎其下的原因。一拿起专业方面的书籍,我就在心中说:“我要成长了!”可是在读其他书的时候,我只是因为喜欢,也许,这也是我的心理走向出了问题吧。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学经验带来了新的冲击,作为一名站在教学第一线的青年教师,要想适应新时代的教学改革,就必须牢固树立“自我成长”的观念。对于教师的自我成长,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读书。业务方面的书籍一定要读,而且还要读懂,读透,读进去,读出来;同样,作为一名教师,只读业务方面的书似乎有点死板了,还应该广泛的涉猎,当然,要涉猎那些经过时间的沉淀,依然熠熠生辉的书籍、文字。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也能像大师那样,拥有思接千载的智慧。
     此外,老师在书中,向我们列举了许多就在我们身边的“普通”教师不“普通”的事例。我们都知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读书”,他们已经把读书化为他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细细品读着这些老师不平凡的事迹,他们除了都视读书为生命之外,应该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把自己读到的书中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思想。当文字一旦经过大脑转变成思想,就不再仅仅是知识了,他已经到了智慧的层面。就像老师说的“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说实话,我达不到那个层面,我还仅停留在“读”的面上。读到里面的精彩处,读到让自己心里一动的地方,我会拿起笔,圈画出来,摘抄下来,以次,作为自己阅读的凭证。仅此而已。现在,我明白,我所圈画的,我所摘抄的,始终是别人的语言,充其量我能用自己的嘴说出来而已,最终还是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如今,我不再只是圈画、摘抄,我还会在笔记本上写下自己的感悟,哪怕只写了一点,少的可怜,我还是比较欣慰的,因为这毕竟是我自己的东西了,我不敢说是自己的“思想”只能说是自己的一点感悟。这种方法,我一直在用,而且觉得自己有了明显的进步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