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相彰的斯德哥尔摩
水“火”相彰的斯德哥尔摩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8-10-27

“火”相彰的斯德哥尔摩

瑞典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全国拥有大大小小的礁石岛达24000多个,大的岛屿就有44个。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其中最大的湖泊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首都斯德哥尔摩城中的拉伦湖在全国位居第三,占了全市面积的四分之一。人们常说,一座城市只要有了水,也就有了灵气。不要说空气变得清新,各种欧式风格的建筑也因水的倒影与水的映衬而更富个性。我们去皇后宫观光时,见到大片清澈的湖水将空气过滤得一尘不染,初冬的树木与草坪也因临近湖水犹然显示出别样的生机。加上众多富有立体感的岛屿、半岛、桥梁,使得湖水更加熠熠生辉。所以斯德哥尔摩也就有了“北方威尼斯”的美称。

水的丰饶,成为游轮众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各式各样的船只或停泊于岸边,或行驶于水上。这里的人们拥有游艇如同拥有汽车一样自然。一个仅有880多万人口的国家,就有游艇70万艘。倘若夏季,不仅外来的游客会乘坐游艇尽情地观览美景,当地的人们也会驾起自家的游艇,在周末或空暇之时,悠然地滑行于水泊之上。由于时间受限,我们没能乘坐游艇游戏于湖泊海水之上,成了此行一个不小的遗憾。

瑞典的造船业非常发达,而80年代打捞瓦萨巨轮的成功,则成为惊动世界的一大新闻。在沉船博物馆,我们参观了沉于海中300多年重见天日的瓦萨轮船。瑞典人用了20来年的时间将它“死灰复燃”,让世人不仅领略到瑞典人的大胆构想与科学精神,也让我们领略到了一个悲壮崇高的情怀。它为世界造船业与航海业增添了一束耀眼的亮光,也成了瑞典人永远的骄傲与自豪。

人常说“水火不容”,但在瑞典却在因水而美丽而驰名的同时,也在与火相关的方面名彪千史,这就是九死一生而发明了安全雷管引爆装置的诺贝尔。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圣雷莫逝世,逝世前一年,他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作为基金,将其每年所得的利息分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据此,1900年6月,瑞典政府批准设置诺贝尔基金会,瑞典议会通过《颁发诺贝尔奖金章程》,并于次年诺贝尔逝世5周年纪念日,即1901年12月10日首次颁发诺贝尔奖。自此以后,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隆重授奖仪式。获奖者均可从奖励基金中获取相当丰厚的奖励。据导游讲,近几年每位获奖者均可得到2000万克朗的奖金。更重要的是,因他而成就了一批又一批世界知名的文学家、科学家及为和平而奋斗的政治家。在市政大厅,我们参观了一年一度举行诺贝尔奖获得者颁奖晚宴的蓝厅与舞会厅。解说员流利的外语讲说与导游小姐高水平的华语翻译,使我们产生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

在市政大厅,不仅有诺贝尔等科学家及政治家等知名人士的雕塑与画像,还有为建造这所伟大的建筑而出突出贡献的小人物,就是当时的建筑工人,有的画像也挂上了墙壁,与名人一起,隔周一次前来开会的国会议员和世界各地前来参观的人们瞻仰。凝视幅表情庄重的工人画像,真是感慨万千。我们常常说要尊重个体生命的价值,不管其地位高低、贫富贵贱,都要一视同仁但在现实之中,真的如斯德哥尔摩市政大厅如此为之者,还真的是凤毛麟角。但感慨归感慨,现实还是现实。不过,我平时即平视世人,不管其职位高下,只仰视其崇高的人品与渊博的学识,并不看重其高高在上的官位。于此觅得“知音”,也便有了不虚此行的快乐。

2003年11月20日夜于斯德哥尔摩至赫尔辛基的轮船上

(《行旅有道》,陶继新著,2015年10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