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咪的成功不是谜
老咪的成功不是谜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3-12-30

老咪确是一个谜:年仅13,却饱读中外名作而又诗文俱佳,出口成章而又哲思飞扬。

为了破译这一难解之谜,笔者再访老咪,特别是多次采访了老咪的爸爸王辉湘。于是发现了另一片神奇的天地:老咪独具的天赋与其爸爸特有的教育“水天一色”,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相得益彰的高层境界。

王辉湘把家庭作为一所特殊的学校,将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与外国当代的教育观念进行审视与梳理,架构了一个培养女儿快速成才的系统工程。

说:出口成章,妙语连珠

与老咪谈话,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她口若悬河,舌若利刃,谈古论今,纵横捭阖,逻辑严密而又文采斐然。这种说的艺术的奥妙,只有通过她的爸爸王辉湘独具特色的教育以及老咪特殊的治学态度与方法,方可洞悉其幽微。

在王辉湘看来,说是一门艺术,也是当代人生存发展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所以要有意培养,且须措施得力,方式灵活多样。

首先,王辉湘着意培养老咪由看到说的能力。

世界万象,纷纭多彩,透过视觉,映入人的心灵。而将自己的观察,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准确而又生动地表述出来,这要有一个过程,它是一种飞跃。非常可贵的是,王辉湘不仅巧妙地引导着老咪完成了这一飞跃,而且与女儿一起,积极参与了这一过程。

老咪学会走路之后,王辉湘便让她到大自然中去观察领略天赋的秀美风光。每天晚上和星期天,他总要带着老咪去英雄山散步。老咪对白云悠悠抑或星光灿烂的天空,葱茂青翠的树木,啾啾低吟的虫子,飞转浅唱的鸟儿等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老咪对大自然的这种特殊的“乐”,为王

辉湘指导女儿观察、说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于是,他指导老咪细察所看之物的特点,并环绕这一特点形成一个共同议论的话题。老咪想象奇特,用优美的童音描述着她眼里的审美客体;爸爸则与女儿一唱一和,将这一观察后的思考引向深入。他俩还常常针对植物的不同形态,进行有声有色的比较分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无穷,述说比较后的同与异,外在形态的生动与内在心理的空灵。因为在老咪看来,所有的植物都是具有灵性、思想与感情的,所以,她与爸爸对话,也与植物对话,与世上万物对话,描述它们的形态,透视它们的心理。一张灵巧的小嘴,总似黄莺一样不停地歌唱。而王辉湘,则异常兴奋地为这歌唱而歌唱,而激赏。

老咪不仅观察植物与发表议论,而且对动物、人、事等,也是满怀兴趣,有见必说。所以,在爸爸的“怂恿”下,老咪未曾入学便有了出口成章的本事。

其次,王辉湘还着意培养了老咪由想到说的能力。

人的大脑是一个可供开发的神奇世界,是挖掘其潜力使其想象奇妙,还是压抑其灵性导致其流于沉寂,这是对家长教育观念与行为的严峻考验。王辉湘不仅开发了老咪的卓越的想象力,而且将这种想象力幻化成了说的艺术。

在老咪不到1岁刚会说话的时候,王辉湘便开始给老咪讲有趣的故事,尤其是动物故事。感想跌宕起伏,想象丰富多彩,吸引着老咪与这些动物共命运、同悲喜。老咪听故事时,神情特别专注,两眼一直望着爸爸,彻彻底底地沉浸到故事的情境之中。这种听,充盈了她的爱心,丰富了她的想象,为以后的说与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两三岁的时候,老咪便认了不少字,并与爸爸一道读了许多童话故事,这更加丰富了她的想象力。在这种基础上,王辉湘开始有意识地发挥老咪的想象力,并要其将这种想象用语言表述出来。这时候,老咪的脑子里充盈了奇妙的想象,而且也有了自编自说故事的强烈欲求,加之爸爸的教育诱导,老咪的口头故事创作便纷至沓来。特别是到英雄山的无人之处,没有了外界的纷扰,父女二人就兴味盎然地自编自讲起故事来。秋天,看到落叶遍地,便给故事起名《落叶河》,从一片树叶落地讲起,驰骋想象,情节曲折的故事源源不断。而且是两个人轮着去讲,一讲就是20多集。故事动人心弦,讲者听者都沐浴在想象瑰丽的情节中,神游天外,乐而忘返。就是在这种讲故事中,充分地发挥了想象力,有效地锻炼了说话能力。两翼共飞,为以后老咪的即兴赋诗与能言善辩设置了铺垫。

此外,王辉湘还着意培养了老咪敢于评说的能力。

对世上纷繁万象、千奇百怪的现象与问题,是充耳不闻、闭口不语,还是直面现实、敢于评说,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王辉湘不仅引导老咪关注这些现象和问题,而且让其思考它、评说它,甚至参与其中,共同评判,是者扬之,非者导之,使说的艺术走向一个多极层面。

王辉湘经常带着老咪参加一些富有意义的文化活动,聆听那些充满智慧的大人们的妙言绝句,并鼓励老咪主动地参与其中,大胆地陈述自己的看法,从而锻炼敏锐的思维能力和临场应变的能力。一次在青岛召开的读书座谈会上,一位年届70的老者,教诲老咪必须将《论语》的全部章句背诵下来,不然便没有资格谈论《论语》的要义。老咪除肯定老者的某些合理的意见外,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老爷爷,读书是在感受愉快中吸取其精华,而不是在痛苦的死记硬背中略知其表层。比如老爷爷您吧,昨天吃了几个馒头,喝了几碗汤,吃了多少菜,现在未必记得一清二楚,但其中的营养您吸收了。一个有悟性的读者,犹如一块能够吸收许许多多水的海绵,自然而又迅速地吸进去的是水一般的书中的精华。所以,关键不在于背得熟不熟,而在于是否真正地理解了《论语》的真正内涵,并化解成一种有用的能力。”那位老者无言以对而又频频点首,并对这位小女孩刮目相看了。

这种有趣的语言交流,可以洞见老咪特有的机敏,也可以反映她的读书观。老咪几读《论语》,而且每读都有新的收获,并将其与《孟子》《道德经》《南华经》等书作以比较分析,谈论其间同异相间的奥妙。这比那种死记硬背与生吞活剥的读书人,显然高出一筹。而王辉湘对老咪与大人们的语言交流,始终持一种支持欣赏态度。老咪也正是在爸爸的鼓励和自我充满信心中,于重要场合当仁不让于师,与大人们纵论天下大事与读书感受,从而将她的说的艺术推及到一种与智慧交融的天地里。

老咪在学校里,眼观耳闻各种现象,并产生不同的感想。王辉湘便要求老咪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谈出来,从而了解其明辨是非的水平,培养其口头表述的能力。比如有人对学生的看法,往往受家长职业性质与地位高下的左右。对此,老咪颇有感慨地对爸爸讲了自己的看法:“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职业,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有用性,甚至一定的艺术价值。比如做陶瓷的、拉二胡的,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时,便上升到一种艺术的品味。关键不在于职业的不同、地位的高下,而在于你干得好坏优劣。一个小品的台词说得好:‘有让人抛弃的人,没有让人抛弃的工作。’人们对职业所持有的偏见,实在令人费解。尤其是将这种偏见波及到孩子身上,更是令人难以理喻。是孩子在学校读书,而不是家长在学校学习,不应有的偏见笼罩在一些所谓职业不好、没有地位的人的子女身上,给他们锁上一些痛苦的精神枷锁,实在是可气可恨!”老咪对问题的认识与感受,颇令王辉湘高兴与鼓舞。他为老咪能够清晰地将自己的感受表述出来而自豪,更为孩子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而欣慰。人们的道德素质普遍需要提高,老咪走在了前面。王辉湘在给老咪肯定表扬之后,继而进一步阐释了职业、地位和民族素质等一系列的问题,使老咪的疑惑冰释,并看到了美好的前景。

面对记者的提问,王辉湘要求老咪落落大方,从容应付,老咪更是成竹在胸,有问必答,而且多有独到的见解与警语似的评说。当笔者写完《智者老咪——一位当代罕见的少年奇才》并即将见诸报端时,我打电话要求老咪谈谈对这一题目的看法,她不假思考地说:“其实我是最最平凡的一个孩子。只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孩子所具有的与生俱来的灵性与才分,在走向人生的道路上,不仅没有得到发挥与张扬,反而被父母或其他教育者扼杀了。而我却是在父母的教育中,保留了那种天然的禀赋,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别人都变了我却没有变,因为我是最最普通的一个孩子,而别人恰恰就有些特殊了。因为人们都将特殊视作了普通,我这普通平凡的一个便成了‘罕见’的了。上苍赋予人以生命,自是天才,但非奇才。至于是不是智者,我感到将来有一天能够达到,但目前尚且不是。”这其间不乏谦虚之意,但也可以看出一些辩证与真理性的东西,以及对目前家庭教育以及学校教育的看法。老咪之所以才气横溢而又敢于评说,与王辉湘的家庭教育自是休戚相关。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说,都超越了中小学阶段教学中那种说话训练的浅层平面,都融进了老咪独特的思考,以及王辉湘循循善诱的引导,显示了老咪特有的天赋与才分,以及超常的创造力,也反映了王辉湘鼓励发挥这种天赋与这种创造精神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老咪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是一个奇才,又有其必然的原因。从传统的思维框架中跳跃出来,学学王辉湘的教与老咪的说与做,可以给我们的家长、老师、学生留下许多的思考。

读:入乎其内,乐而忘返

老咪读书,总可步入忘我的空灵境界,走进书的深层之中,迈入愉快亢奋的最佳天地,与哲学大师、文学巨匠、科学之子作心灵的对话,感情的交流。未孜求于开卷有益而获益匪浅,未求取其智慧而慧门大开。王辉湘则为女儿的入情入境从心底流出一曲欢唱,并与女儿共踏书山,一起领略这宜人的旖旎风光。

王辉湘认为,宇宙浩渺无边,而人的生命却是有着极限。在有限的人生中,要让老咪读到世界上高层次的书。所以选读之书,必须取乎其上而不取乎其中,取乎其中而不取乎其下。即便在老咪还不会说话的时候,王辉湘给老咪所读之书也不是一般孩子常读的通俗的小人书,除中外著名童话外,便是伟大诗人的精品之作,以及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的经典之作。老咪未必全能听懂,但她为之神往,为之痴迷。王辉湘的高层次定位,为以后老咪的高层次读书奠定了基础。所以,在老咪具有了一定的读书水平后,王辉湘便与她共同解读哲学的深邃、文学的美妙与科学的奥秘。王辉湘读起书来朗朗上口,老咪的目光便随着爸爸的读书声在书上移动并自我辨认着各种字体,心里品味着书中的要义。令王辉湘大为惊奇的是,老咪竟在爸爸的领读中,迅速地识记了许许多多的字,甚至那些佶屈聱牙的繁体字,她也知其读音与涵义。与此同时,王辉湘有意与老咪讨论读书的感受,老咪竟款款道来,而且不乏精彩之语。

这时候,王辉湘开始教给老咪读书的方法。他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读书人的座右铭。”读书之前,将红蓝铅笔与钢笔本子准备齐全。对书中警语妙句用红蓝铅笔作以标记,并将点滴认识感受写在书上,同时,分门别类,做好读书笔记。老咪心领神会,不仅“不动笔墨不读书”,而且所写皆有自己的见解与个性。老咪甚至还“胆大包天”地将大师们的名著批得“体无完肤”,而且不乏自己的真知灼见。

老咪的读书笔记是一道绚丽的风景,也是一笔精神财富。因为这其间融进了她的思考,打破了传统的读书笔记的写法,挥洒自如,不拘一格,颇具“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美。比如老咪看了1775年歌德写的小诗《湖上》最后四句“晓风翼覆了/影阴着的湾/湖中影映着/成熟中的果”,便非常赞赏,她写道:“‘影阴着的湾’、‘成熟中的果’是何等新鲜的诗句,多么流畅的情思!歌德培植了广阔无边的诗的纯净田野。”尽管所写寥寥数语,但却见出老咪高品位的欣赏水平与亮丽的语言风格。所以她评价歌德说:“歌德丰富的一生,因承受了上天太丰富的赠予,而拥有太丰富的灿烂,从而聚集成太丰富的伟大。正如赫尔德所说的那样:他在每一个生活进程中都是一个男子。拉步陀与克乃勃尔称他是一位英雄,铁石心肠的拿破仑也不得不喊出:‘这是一个人!’”从这不长的评说中,见出她知识面之广,思考问题之深刻,以及用词之精美。再比如她看了《曾国藩家书》之后写的一篇笔记:“曾国藩祖父梦蛇藩生。咪生也有异,呱呱坠地之时,即与死神纠缠半月。人曰‘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咪闻此语皆一笑了之。今读曾国藩,实感快乐非常,侠气虹流。书上曰:‘梦龙,天子相;梦蛇,一品相。’奇人必有奇兆。然转念一思,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又将快乐一把挥去。见窗外花态柳情,只愿茫茫今古,积成感慨于胸中。”这篇读书笔记不面面俱到,又结合自身经历与感慨,以及老子的名言哲句,突兀转合,很见大家风范。

老咪读自然科学书,也读名著与哲学书。6岁时,她将《千家诗》一首一首地往下背,钱钟书注释的《宋诗选注》也一首一首地往下看,而且在繁体字上都注上简体字。7岁时,又细读了800多页的《辞海》。后来又读《唐诗三百首》《全宋词》《近三百年来名家词选》《山头火俳句》《尼采诗选》《浮士德》《歌德诗选》《叶赛宁诗集》《普希金诗选》《雪莱诗选》《李白全集》《杜甫全集》等中外诗词。同时读《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莎士比亚全集》《故都》《雪国》《老人与海》等中外小说,以及《管锥编》《随园诗话》《文心雕龙》《文学与人物》《艺海一勺》《艺林散叶荟编》《诗韵新编》等谈艺类作品;《大气运行漫谈》《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趣味物理学》《趣味生物学》《时间漫谈》等自然科学书,也令老咪如痴如醉;至于《周易》《梅花易数》《生活智慧》《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查拉斯图拉如是说》等哲学类书,更令其心驰神往。

王辉湘认为,读书是一种汲取信息、丰富知识的益智历程,也是一种审美体验与哲学思辩的精神活动,甚至是在原有知识载体上再创造的创新过程。所以他经常与老咪一道,经历与感受这一过程的美好与激越,并以口头语言的形式,表述彼此的认知与见地。这种丰富有趣的谈论,无时无地不在构成一幅诱人的风景线。无论是落花缤纷的英雄山脚下,还是惊涛拍岸的青岛海滨,无论是与猫咪共同悠闲漫步于门外的小园中,还是全家人筷勺往来有声的饭桌上,父女二人都是将所读之书作为审视主体,热情洋溢,侃侃而谈,使这一说的艺术情趣盎然,美不胜收。

王辉湘惊奇地发现,老咪犹如一块偌大的海绵,迅速而又贪婪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露。而警语妙句层出不穷,奇谈哲语峰回路转,更见出她是何等地进入了书的深层与勃发出奇特的创造力。欣喜与愉悦在他的心田荡漾,同女儿感情和语言的交流也与日俱增。老咪则因了爸爸的热情参与,感受到父爱之水的汩汩流淌,激发起口头与心理交流的莫大兴趣。所谈似滔滔之水,灵感也滚滚而来。所以,老咪的每一番议论,都是知识性、逻辑性、哲理性、情趣性和创造性的高度和谐,都是一篇篇闪着灵性的口头创作的读书笔记。

王辉湘心潮澎湃,感受着“弟子不必不如师”的内蕴,也用精彩而又不失其分寸的评论对老咪进行褒扬。老咪在爸爸的肯定中,自信中又有了自信,愉快中又有了愉快,于是又有了一泻千里的下一番宏论。

这种富有文化内涵与幸福愉快的说,使老咪渐渐练就了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特有才能。心灵的清丽与思维的活跃,和着知识的增多,智慧的开启,将老咪推向了一个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富有艺术品位的境界。

王辉湘还认为,读书是一种艺术享受,没有任何的功利目的;老咪同样感到读书是一种高品位的愉快,甚至是一种玩。所以,王辉湘与老咪读书,有一份恬淡静泊的心境,一颗祈求解读人生心灵的美。当读累了的时候,马上将书放下,另换其他书再读。其他书也读累的时候,就抱起猫来玩玩,或演一演木偶戏,吹一吹笛子,或者蹦蹦跳跳,笑笑唱唱。有时则站在阳台上,远观岛城美景,心游天外,美在心间。王辉湘与老咪一致认为,保持心理愉快至关重要,读书与玩有其内在的联系。孔子在《系辞》上加批《周易》说:“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周易》这么一部伟大的著作,孔老夫子为什么非在上面加个“玩”字呢?于是父女二人便在这个“玩”字上研讨好长时间,认为这个“玩”字不是马马虎虎,是一种学习态度,治学方法。这种“玩”不是一般孩子稀里糊涂的玩,而是入乎其内、乐而忘返的读书入境的深层解读。

王辉湘有时也带着老咪去游玩,但外出时总忘不了带书,因为他们认为读书与游玩是融为一体了。他们到海滨去时,老咪还忘不了带一把小铲、一个小篮,以便到海滨上铲沙装沙,一个小女孩的活泼烂漫显露出来。而与此同时,小篮旁边还放着两本高深莫测的哲学书。玩一会儿沙子之后,父女二人便会坐在沙滩上,各人翻开一本书,彻底步入哲学的王国里。这时候,小女孩的天真不见了,与哲人交流的深邃又呈示出来。

老咪对哲学情有独钟,她还特意创造了富有情调的“哲学小屋”。她将许许多多的布娃娃按中外著名哲学家的名字编上序号,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漫德、芝诺、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孔子、老子、庄子等等,并逐一按其哲学思想与其对话,有时还展开一定的争论。在老咪看来,这不是一个个布娃娃,而是一位又一位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有灵性的大哲学家。她从他们那里吸取智慧,也用自己的智慧与他们交流。所以,对话之时,她其乐无穷,深入其中,哲语迭出,美不胜收。

王辉湘与老咪一块儿读书,老咪超常的智慧越来越显现出来。爸爸的经验尽管丰富,读书面也相当宽泛,但他达不到老咪特殊的感悟力,对书的内容的理解也难以达到老咪的高度与深度。老咪明显地超越了爸爸,这令王辉湘既惊讶又兴奋。

老咪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智慧也愈来愈增多。但她并不满足,王辉湘也不满足。他告诉老咪,知识与智慧犹如一个圆,掌握的知识与具备的智慧越多,这个圆也便越大,而圆外的未知部分也就越大。宇宙廓大无边,浩浩淼淼,人类在宇宙面前,显得格外渺小,而人类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人类对知识的学习与未知的探索,是永远达不到宇宙那样无边无垠的。所以,学无止境,智慧也无止境。人们应当永远向未知的世界进军。

写:一挥而就,文采飞扬

老咪的诗作,清丽隽永中透视出灵气,哲思深邃中流溢出童趣;老咪的散文,洋洋洒洒有大家风采,纵横驰骋呈名家风貌;老咪的学术性文章,显示出独到的见地、严密的论证、清晰的思路与犀利的笔锋。步入如此写作的多极世界,除去老咪特有的天赋之外,王辉湘的教育有方与老咪的不懈努力当是其主要的原因。

英国作家、心理学家、教育家托尼·布赞说:“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开发大脑,并使这个巨人迅速地从沉睡中醒来。老咪天赋聪颖,对诗有着特殊的兴趣,王辉湘便张扬这种天赋与兴趣,使老咪内在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并将写作的热情推向正确轨道。

老咪5岁时就问爸爸:“什么是诗呢?”王辉湘说:“用自己的感情,以抒情的笔调与音乐感的形式写出来的便是诗。你已经具备了写诗的能力,你一定可以写好诗!”老咪高兴得手舞足蹈,而且开始作诗。老咪说一句,王辉湘记一句。老咪激情满怀,神游天外,诗句一泻而出,使得爸爸笔走龙蛇,还难以记上。记完之后,王辉湘便异常激动地读给老咪听,还不时评赏几句。老咪高兴地问:“我写的这就是诗了吗?”王辉湘说:“是诗,而且是好诗!”老咪说:“我能不能赶上李白与杜甫?”爸爸说:“李白、杜甫的诗写得再好,也不能作你的诗,正像胡适先生诗中说的:‘你不能作我的诗,就像我不能做你的梦。’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我说:‘我才无用亦天生。’如果是有感而发,具有美感,再伟大的诗人也无法替代你了!”老咪听得入神入情,她感到爸爸很伟大,也感到自己是一位诗人。写诗的激情一发而不可收,写了一首又一首,家里渐渐地堆起了一大堆草稿,那便是老咪的诗,带着情感与想象的诗,充盈着灵气与真善美的诗。有了好的开端,便有了美好的未来。迄今为止,老咪写诗的热情与日俱增,写的诗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小诗人老咪的大名,也愈来愈为人们所知晓,所称道。

老咪写的各种题材的诗都极具特色,都有出神入化之美。即便是对于遁入空门的李叔同,还专门赋诗一首:“浮云飘,太阳起/落花洒满地/春风赶来报悲喜/山河大海祝福你/祝福你,忆往昔/浪头与礁石别依依/叔同入空门/风也穿佛衣/穿佛衣,发削去/化作昨夜花满地/你身后留下一片神秘/枝头小鸟乱猜疑。”(《赠李叔同》)老咪对佛教有一定研究,且对李叔同有特殊好感,便赋物以情感,以脱俗超尘的笔法,写出神秘莫测的内容,给人们留下回味无穷的特有美感。

老咪作诗,已有9年诗龄,只要握笔在手,铺纸在案,就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只要写出一个字,其他的诗句便会一泻千里地流淌出来。她认为,一位真正的诗人,无需酝酿感情,因为感情就在你的胸中,灵感时刻围绕在你的身旁,时刻都会倾泻于你的笔端,都有美好的诗诞生。

为了从不同的方面培养老咪的写作能力,王辉湘非常注重老咪天天记日记习惯的培养。从老咪上学的第一天起,他就叫她写日记。老咪开始不知道日记怎么写,王辉湘便告诉她:“日记就是将你一天中看到、听到、想到的记下来。如果无事可写,画一个圆圈、三角形、一幅画或其他任何图形都可以,但绝对不可以空缺。”老咪记住了爸爸的话,而且将日记题名为《人生小记》,每日必记,有的配以插图,图文并茂,颇具情趣。

199759老咪生日之时,便写了这么一篇日记:“生日即初生之日,此之前为婴卧于母腹,此之后为人立于乾坤。生日故,使卧变立,由婴转人,从母婴之狭迁乾坤之广,其意之重,当不必言。咪因终日学习洒扫应对之礼,写书作文之术,故借新生之意,作稚嫩文章。本应藏拙为幸,却不得不拿出,以求指教,难免挂一漏万。故立此本于生日,以自我嘲之。”这篇日记是由生日而感,由感而发,所感所发有写作之事,也有其他之思,足可见出其日记的特色。

老咪上学途中所观,也记入日记:“咪之离家甚远,诸多时光费于车上。咪只得在途中看云观草。咪每见异彩纷呈、云蒸霞蔚之圆苍,雨余芳草、花落红堤之大块,便发浩叹:伟哉自然。挥鞭策驰四运,操纵万物不歇。春来秋往,观云看草,眼目之昏聩、心脾之困结尽皆遗尽。”

目前老咪的日记,均以文言文的形式写成,不作无病呻吟之状,实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而且个性突出,神采飞扬。

其他方面的写作也是如此,甚至考试时的作文,也是下笔成文,无需预先列好提纲,突出一个什么中心。在老咪看来,写作是人的感情与思想的自然而然的流露,它能流到哪里就流到哪里,能流出什么东西就流出什么东西,不要有意地压抑它,或给它定个条条框框,本来是那么纯真、那么烂漫的东西,让它变得很腐朽、很成熟,失却了那种最珍贵的精神。尤其是有故事情节和想象性的文章更是如此,其故事情节何以推展,结局将会如何,这是连作家本人也难以逆料的。由此思考老咪写文章具有一挥而就、文采飞扬的神奇才能也便情在理中了。

当然,老咪也并不是不追求写作的艺术形式,只是这种追求是自然而然的。她不满足于流水账式的描写,总是寻求一种最佳的表现方式。她认为,她看过的事物不是一般人看过的它的外在形态,而是被缪斯以泪浇过的富有灵性与内涵的事物,所以灿烂若星,奇妙无穷。艺术家往往为眼前的自然骚动起来,不再安于用古老的方式倾吐,无数平平仄仄,架起世界的风铃;无数类似十四行、彼得拉克式、俳句、史诗的方式拌成混凝土,将艺术家的心灵作支撑的钢筋,筑就文艺的殿堂。

老咪对目前同学的崇拜偶像大不以为然。不见了福楼拜、莫泊桑,逃走了海明威、巴尔扎克,消失了歌德、席勒,更不用说尼采、黑格尔,有的却是一群群歌星,不知道这如何对得起“崇拜”二字,又如何与文豪们相媲美。老咪对此常扼腕长叹,而且认为江山代有人才出,艺术更需要感情的爱,并要现在便行动起来,去把握世界,创造世界。她充满信心地告诉笔者:“终有一天,我们中国人也会以其划时代的作品及其非凡的语言,登上诺贝尔文学奖坛!

老咪有一个灿烂的目标,她的写作必将走向辉煌的未来。

爱:发乎自然,扩及万物

一个人学习与事业的成功与否,往往与其思想情操的高下密切相关,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王辉湘便特别注重老咪美好品德的培养,使老咪的思想素质全方位地得以提高。

王辉湘的思想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结合老咪的性格特点和生活实际,进行自然而然的爱心教育,尤其从爱父母、爱师生,甚至爱动植物与事上万事万物开始,使其成为充满爱心、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同情弱者的人格完善的人。

试望孩子爱心永驻,首先家长要有爱心,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作用。这种爱的教育,王辉湘从老咪刚刚生下来就开始了。老咪刚一问世,便窒息昏迷没有哭声,在医院温箱里生活了半个月。王辉湘为挽救这个小生命,全力以赴而又心力交瘁,但他相信老咪可以活过来,相信老咪能够健康地成长。王辉湘的爱心与努力产生了奇迹,老咪走出了危险期,而且长得愈来愈健康,与爸爸的感情愈来愈深厚。老咪上幼儿园时,便写了一首充满着感情的诗《童年的根在温箱里》。她读给老师和小朋友听,老咪泪流满面,他们也都泣不成声。因为她从父母那里听了这段经历,感受到这份伟大的父爱与母爱,铭刻心中,并用这份爱去回报父母与社会。

王辉湘夫妇由于工作紧张,后来将老咪送到了乡下她的外婆家。老咪7个月时,王辉湘赶到乡下去看她。当时老咪满身是土,正在地上乱爬。王辉湘心中一阵悸动与不安,马上将她抱起来,用流溢着泪水的脸去亲她那泥泪交加的小脸。奇怪的是,老咪立刻感受到了这种父爱,一次又一次地亲吻着王辉湘,并形影不离地跟着他,将她认为最好吃的东西全部拿来给他吃。王辉湘不容分说,将她抱回济南,工作再紧,他也要每天见到自己的女儿,每天给她父爱,每天感受女儿所给予的最美好最动人的爱。

王辉湘关心老咪的生活、学习,更关心她的感情,她的思想。他与她在心底交流感情,是父女,更是亲密的朋友。爱在父女间传递,感情越来越深,也越来越和谐。

王辉湘与老咪的父女情结,融化在平时的生活中,也融化在她的诗句里。王辉湘在青岛电视台工作之初,老咪还在济南就读于小学。一天下午,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老咪打着伞送爸爸去泉城火车站。老咪送了一程又一程,泪水和着雨水在流淌。王辉湘说:“老咪,只要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就离得不算远,相见的时日便不会太长。”老咪点点头,望着爸爸的背影在雨中渐渐逝去。对爸爸的思念之情,在老咪的心中激荡,回家之后,立即写诗一首,题为《流过的水》:“洒

泪相送/背影飞出眼中/清晰的雨/如今迷迷蒙蒙/打开电灯/看看水的行踪/似在眼前/又远在天边/让我如何跟从/我早已懂得了/流过的水像洪钟/你听,你听/听……”掷笔于案,放眼窗外,还是细雨蒙蒙,思绪翩翩。晚上,王辉湘从青岛打来电话,老咪将这首诗读给他听。王辉湘听着听着,泪水不由自主地顺脸而下,即便是以后每每读起这首诗,也足以让王辉湘热泪盈眶。他感到自己的女儿读懂了爱,自己的爱有了最真诚的回报。

王辉湘教育老咪不仅要爱自己的父母,而且要爱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老咪读懂了爸爸的话,也解读了爸爸的心。她爱自己的老师如父母,爱自己的同学如兄弟姐妹,特别是一些有困难的同学,她所给予的爱更是无以复加。老咪有一位同学叫张M,妈妈到了美国一去不复返。张M过生日时,老咪专去庆贺。夜晚,张M的爸爸迟迟没有归来,只有这一对小朋友倾诉着爱心。她俩划了一根又一根的火柴,都没有点燃起生日的蜡烛,一盒火柴的最后一根,方才如愿以偿。两个人抱头痛哭,十分伤感。老咪为张M写了许多诗,如《杏树——写给旧友张M》《想念M》等,表达了一个善良纯朴的女孩对困难中的同学的思念与关心,弹奏着一曲又一曲爱的赞歌。

上学第一学期,老师因老咪回答问题积极与作业完成得好,给了她许多五角星,以示鼓励。她珍惜有加,一一贴在日记本上。910教师节前,她将对老师的一份敬意与爱心,写成一首题为《星星里的爱心》的诗,并在庆祝教师节的全体师生大会上朗诵:“天空是一张白纸/老师发给我的红五星/我就挂在那里/红五星每天都在发光/它的光亮比太阳的光亮还要温暖/温暖得就像妈妈的胸怀/在红五星里面/可以找出多少份爱心呢/那些爱心每天都在散发/就如鲜花的芳香一样。”全体老师听后都惊讶不已,也激动不已。一个刚入学的小女孩,将老师对她的无私的爱心与关心,以及她对老师的一份真诚的爱,珍藏在心底,也流溢于笔端,似自然流淌的水,情真意切。

老咪的爱心还辐射到动植物身上,并将它们视作有生命、有感情、有灵性的东西,同情它们,爱护它们,关心它们。她从来不吃小猪、小乳鸽、小兔子等小动物,宁愿饿着肚子,因为它认为吃这些东西简直是一种残忍的行为。

四五岁时,老咪的头发自然地卷着,犹如一个洋娃娃,活泼而又可爱。一天,王辉湘带着她到济南军区的一个大院的一片草坪上去玩。草坪上有一群唧唧喳喳叫着的麻雀,它们见他们走来,便一起飞了起来。老咪便拚命地追去,还喊着:“你们别跑呀,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洋娃娃啊!”但麻雀们听不懂她的语言,更不了解她的一片爱心,一飞而去。见此情景,老咪满面流泪,并问王辉湘:“爸爸,我是洋娃娃,它们见我为什么还飞呢?”王辉湘除对她热爱小动物的一片痴情大加赞赏外,便讲了麻雀为什么飞的原因。尽管如此,老咪还是非常伤心,在她的心里,任何动物都是与人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一天夜晚,老咪睡意朦胧中听到外边传来猫的声声凄厉的哀嚎,她感到这是一只没了亲人无家可归的猫的哭叫,于是披衣而起,走到窗前,站了许久许久,为那声音流出许多泪水。她觉得自己也成了一只没了家室、失了亲人的孤独的猫,在四处流浪。老咪爱猫,胜过爱自己的生命。她家养过许多猫,她亲眼目睹了每一只猫的出生。小猫出生后发出的第一声叫声,总让她格外开心,就好像与它们一样开始了人生新的起点。

即便植物,老咪也认为上苍已经赋予其感情与灵性,可以与自己进行心理的沟通。上一年级时,老咪住的院子里有许多耸入天际的白杨树,她每天放学归来,都要用温柔的小手去抚摸它们,并跟它们说悄悄话。但突然有一天,在她放学归来时,人们为了盖房子砍伐了一排白杨树。她惊呆了,跪在地上,一棵又一棵地去触摸那倒地而又无声的树。她万分悲痛,摸完之后便坐在那里流泪,思考,并一行又一行地写着诗句:“木匠的斧再锋利/砍掉了你的树叶/锯断了你的枝干/可是却砍不掉你一圈圈积累下来的年轮……”在她看来,如此残酷的事情,却由人类去执行,这是一种悲哀。人们爱人,也要爱及万物。只有充满爱心的人,品德才能高尚。王辉湘为老咪的爱心而愉快,而且不断地悄悄地使她这种爱心向深处、远处延伸。

心:宠辱不惊,平静似水 

王辉湘不仅注重老咪的品德教育,而且注重老咪健康心理的培养。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其终生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健康的心理,失败了也会成功;失了它,成功了也会失败。

王辉湘对老咪采用了鼓励教育的方法,以培养其自信心。他从来没有正面严厉地训斥过她,哪怕她犯了错误,也是循循善诱,以情以理说服,而且可以用正面鼓励代替反面批评。她不应该做的事,应该做好但并未做好的事,总是用鼓励的话,让她亲自去做好,似乎是鼓励,其间却有对她行为的批评与否定。这种带着爱心与鼓励的语言,使其在高兴之中改进了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所以,这种具备现代意识的教育思想,使其始终感到有希望,有信心。

老咪上小学时,成绩大都名列前茅。偶尔考得不好,王辉湘也以鼓励的话语给她自信。一次,老咪数学考了95分,回家后很不好意思地告诉了爸爸。王辉湘听后哈哈大笑:“不少不少,我还以为考了59分呢!”然后非常满意地告诉她:“只要用功去学习了,得多少分都是取得了成绩。你如果不上学,休说95分,15分也得不到。所以,你要感到满意,感到高兴。”如果孩子回到家,本来考得差,心理紧张,感到内疚,父母再去严厉训斥,甚至动之以拳脚,势必使孩子的心理更加紧张,影响到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也必然影响到学习成绩的提高。

有时候,王辉湘也与老咪探讨现实与未来以及理想等问题。由于王辉湘长期的思想熏陶与老咪从读书中不断地吸取其精华,老咪对任何境况都始终以乐观待之。即便考不上大学,只要有饭吃,老咪也感到生活一片美好。因为世界上有更多美好的东西需要人们去关注,和它们去交流,去对话。春天,那绿草与树叶是怎样一天天地舒展,那花儿是怎样一片片地开放,即便是有了虫蚀的有洞的枯枝败叶,都会在她心中欣赏出无穷的乐趣。一个人,只要生活在地球上,就应当感到骄傲,就无需有更高的要求。老咪在日记中写道:“好在老咪有好笑之癖,笑眼一缝,万事万物尽括其中。哪怕忧抵山重叠,愁量海深浅,亦可以笑待之。”这种健康的心理,为老咪的成长发展,铺平了广阔无垠的道路。

正因有了这种健康的心理,在任何场合,要老咪做任何事情,她都可以从容应付。1992年,年仅8岁的老咪,在鞠萍、董浩主持的全国金童杯颁奖晚会上,朗诵一首自写的歌颂少儿电视工作者的诗。导演王宏恐怕她临场发挥不好,要给她一定的指导。老咪坦言相告:“导演,您不用管了,我知道怎么办!”结果,她满面带笑地走上场后,一边朗诵,一边满场跑,而且多有即兴发挥,每每恰到妙处。当到了烟台一位少儿电视工作者面前时,她随手掀起他的帽子,露出光秃秃的脑袋,她说:“你看,还有这位叔叔,让沙漠的大风吹成了光头。”全场为之鼓掌。由于她感情充沛,诗意盎然,道出了对少儿电视工作者的一腔敬仰之情,鞠萍等在场的少儿电视工作者都在热烈的鼓掌之余,洒下了一腔激动的热泪。导演王宏还称老咪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表演天才。

老咪主张作为动态的人都要有一颗静态的心,她认为真正的静心,应当是宁静笼罩一切,极乐无拘无束地悸动着,和谐无边无际地弥漫着,然而没有人记录这一切。静心者忘却了一切,无论投多少石子,静心依然如无瑕碧玉般的湖面,没有一丝波澜。这高远的境界到达时,除了尘,什么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压力也好,轻快也好,失败也好,成功也好,老咪都可以笑待之,表现了罕有的乐观情绪与健康的心理素养。

目前自杀者屡有所闻,甚至波及到大学生、中学生,乃至于小学生,之所以如此,大都是心理疾患造成的。而因心理不健康影响到工作、学习、生活以及身体不健康者,更是俯拾皆是。所以,培养健康的心理是目前教育者的一项大工程。

老咪心理健康与爸爸的心理健康有着直接的关系。王辉湘培养了她的赏识爱心、解读爱心和宠辱不惊、平静如水的心理素质,而多数家长的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所以,爱要适度,要恰当,这里面有教育学、心理学,乃至于哲学等大学问。

其实,家长也是教育者,心理健康的家长,才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如果对每一位家长进行心理测试的话,我们的相当数量的家长真是有负子女之望。作为家长,要有爱心,有耐心,有热情,有修养,才可将自己的知识外化出来,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有用人才。爱可以使人变得越来越豁达,人格越来越完善;心理健康则使你从胜利的此岸走向胜利的彼岸。

启示录

作为读者,看到这里,老咪的成功之谜也该破译了。不过,笔者还想强调两点,以期引起人们更深层的思考。

其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但我们却在他们生命的最初的六年磨灭了他们的天资。所以,教育必须从出生开始,而不是从入学开始;教育必须开掘张扬孩子的天赋与灵性,而不是压抑与扼杀孩子的天赋与灵性。那么,家庭,而不是学校,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教育机构;家长,而不是教师,是主要的启蒙教育者。所以,家长整体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家庭教育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未来,甚至祖国的未来,与我们家长的教育紧密相连。

其二,必须摒弃短视与单一的教育行为,将家庭教育视作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不是将孩子培养成“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而是培养成适应21世纪挑战的全面发展的未来型人才。所以,不仅教育孩子会说、会读、会写,而且要教育孩子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高尚的审美情趣,健康的身体与心理,以及良好的社交素质。同时,这其中的每一项个体素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环环相扣,互为因果,构建成全方位提高孩子素质的系统工程。惟其如此,才能够将孩子培养成创造未来的有用人才。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