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一个正确的审美观
要有一个正确的审美观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3-12-30

一天,班上一位同学穿了一件雪白的半透明的“班尼路”雨衣,休闲式样,两个口袋,给时髦而潇洒、飘逸而俊秀的感觉。思路挡不住诱惑,想在考试之后,也买一件靓一回。思路一贯钟情于白色,如果穿上“班尼路”,一定风采宜人。

思路征求妈妈的意见。

“好吧!”妈妈说,“反正用你自己的钱,你就自己决定吧。不过,90元买一件雨衣,是否太贵了点?再说,那种雨衣好穿吗?

“妈妈真是一语中的!”思路说,“这种雨衣只有上衣,下雨时遮不住全身。所以那位同学穿时,外面又套了一件两元钱的塑料雨衣。”思路说着,也忍俊不禁地笑了。

美与实用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又是矛盾的。而且美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妈妈认为,一件衣服的漂亮与否,还要看是不是与周围的环境和谐一致。艳阳高照,披一件时髦的白色雨衣,其美未必为人认可;而下雨天穿两件雨衣,又给人不伦不类的感觉。

思路对此也颇有同感,不时地点首称道。

妈妈认为,穿衣的人也是一个环境因素。有的衣服别人穿上十分漂亮,自己穿上未必好看。一些美的衣服、首饰,我可以称赞它,但不一定去买它,更不一定去用它。

思路附和道:“言之成理,古玩店里有很多古董,未必都要买下来才能欣赏。”

妈妈说:“我的职业是教师,是为人师表者,穿着要庄重大方,不能过于猎奇,引人注意,那样上课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作为学生嘛,还是以穿学生服为宜。”

“反对!”思路大声抗议,“只要有一个中学生同意妈妈的观点,我就自认失败。”

妈妈依然温和地微笑着,但道理却滔滔不绝地说来:“打个比方吧,商店里有100件衣服,都十分漂亮,但却只有一件适合我穿。当然,我只有去买那一件。我只花一件衣服的钱,却可以欣赏到99件衣服的美丽;而穿那99件衣服的人,也从我这里感受到另一种美。这种赏心悦目的感受,使我对美的追求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也使我对美的享受达到最高的境界。”

思路知道妈妈言之有理,但感情上却难以接受:“生活中的我还是愿意花钱买衣服让别人‘赏心悦目’。”

不过,谈话结束时,思路还是俏皮地一笑:“那件雨衣嘛,我还是不买了吧,阳光下穿雨衣确实有点傻。”

母女二人的对话,真可谓意蕴悠长。其间有思想上的问题,也有美学上的问题。一方面,妈妈认为花90元钱买一件雨衣是一种荒唐之举,它暴露了目前中学生对时髦的一种盲目模仿倾向。但妈妈没有以一个家长的身分去教训女儿,也没有对女儿的这一想法给以简单的否定,而是在巧妙的启发诱导中,让女儿自己作出正确的抉择。这种教育,不着痕迹,水到渠成,真可谓棋高一着。另一方面,女孩爱美,乃人之天性;美丽的思路爱美,更在情理之中。但如何界定和欣赏美,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妈妈通过这样一件小事,教育女儿如何去审视美、追求美,便见出其独到之处。其实,美感教育对中学生至关重要,一些学校忽视了这一问题,一些家长缺乏审美的眼光,抑或不太关注这个问题。所以,使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命题,在中学生中出现了问题。一个人的美学品位高,其气质修养便不同凡响。妈妈在培养思路良好品德之时,也没有忘记对她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啊。

要理智地对待孩子的哭闹

——黄思路的妈妈教女成才的思路之

陶继新

思路不到3岁入的幼儿园。第一天去幼儿园,她也与其他孩子一样,哭着闹着要回家找妈妈。幼儿园的老师实在拗不过,只好将思路送到家里。

妈妈没有让思路进门,尽管她知道此时女儿对妈妈是多么依恋,但她还是十分严厉地要思路返回幼儿园。思路在门口哭了很久,先是小声啜泣,后是放声大哭,凄切动人,令人不忍耳闻。妈妈在屋里听着这揪心的哭声,心里一阵阵地颤栗,孩子毕竟是妈妈的心头肉啊!但是理智又告诉她,如果这次让思路进了家门,无疑向她传递一个信息:哭闹是要挟妈妈的一种有效手段,不仅明天可以哭着从幼儿园回来,其他事情也可以用哭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妈妈打开屋门,挡住门口,对思路说:“如果你是个好孩子,就勇敢地擦干眼泪,乖乖回去,放学时妈妈高高兴兴地把你接回来;如果你要当个坏孩子,就站在这里哭,不会有人来理你的!

妈妈又关上屋门,令思路长哭不止。

屋内无一反应,疼爱女儿的灼热情感在妈妈心中燃烧。

思路终于妥协了,她轻轻地叩门,用哭哑了的声音央求道:“妈妈送路路回幼儿园。”

妈妈打开屋门,看着满腹委屈的女儿,心中又是一阵颤栗。但是,她又是十分清醒的。如果这次送思路去幼儿园,明天她还会闹着哭着返回家,由妈妈送回去。其实,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妈妈一咬牙,说:“你自己去,妈妈去接你!

思路又哭了一阵子,终于绝望了。她又一次叩开了屋门,抽泣着说:“妈妈早早来接路路……”说到这里,她早已泣不成声了。妈妈强忍住泪水,替她擦干眼泪,亲亲她的脸蛋:“妈妈一定第一个去接你。”

思路无奈地去了,她是面对着家门,倒退着去的。背着小书包,戴着小黄帽,眼巴巴地望着妈妈,一边抹眼泪,一边举起小右手,用早已哭哑的嗓子小声叫着:“妈妈再见!”直到再也看不见家门了,才慢慢地转身走去。

思路走后,妈妈的泪水早已流出来了。思路可是第一次离开妈妈,到一个谁也不认识的环境里去生活啊!她还会哭吗?她生妈妈的气吗?好不容易等到放学的时间,妈妈便匆匆赶到幼儿园。

思路是飞着奔到妈妈怀抱里的。她紧紧地抱住妈妈的脖子,亲了又亲,泪水与笑声混合在一起。她怕妈妈离开,她离不开妈妈的关爱。这个鲜活的小生命,与妈妈永远是最亲近的啊!

从那以后,思路再没让妈妈送她,也再没有哭着闹着要见妈妈。不长时间,她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她像小鸟一样唱着歌去,也像小鸟一样飞着回来见妈妈。

可是,一般的妈妈是没有思路妈妈的理智的。在对待孩子的哭闹时,情感占了上风,理智失去光彩。将对孩子的百般疼爱,化作对子女的百般依顺,乃至于百般溺爱。正是这种爱,贻害了孩子,甚至贻害了孩子的终生。因为美好品德与良好习惯的培养,起始于幼时,

所以,面对孩子的无理哭闹,家长一定要理智,切忌感情用事,而应该从孩子的未来发展去考虑,去行事。

通过学琴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黄思路的妈妈教女成才的思路之十

陶继新

思路学琴,年仅3岁。当时个头很矮,由于琴键太高,所以去上课时要背上一个垫座位的大枕头。

第一次去学琴,思路像大学生一样,由妈妈送到家门口。妈妈很有信心地对思路说:“妈妈相信路路一定能管好自己!”思路便带着父母的期望,带着自信,背着似乎比自己还要大的大枕头,与妈妈说声“Bye Bye”,便晃晃悠悠地下楼而去,然后又晃晃悠悠地爬到老师所在的楼梯上。妈妈自有许多牵挂,她能学会学好吗?老师喜欢她吗?父母也曾在老师的屋外徘徊与窥探,但最终还是没有进去,家长要给她一个独闯世界,独学本事的空间。思路以此为荣,没有家长的依靠,不仅上课认真听讲与练习,而且课下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得很好。她还成了老师喜欢的得意小门生。

后来,老师的家远了,父母不得不送思路去学琴。但由于她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思路也把妈妈作为“多余的人”冷落在一边,专心致志地学琴。妈妈也习惯了这种“多余”,在悠扬的琴声中,去专心致志去备课和批改作业。时间一长,思路不仅练琴讲究独立,学习、参加活动也闹起“独立”来。父母为之欣喜的时候,小思路自学能力与独立生活的羽翼也渐而丰满了。

离开老师回到家里练琴,妈妈一不陪练,二不规定时间与次数。妈妈认为,规定时间与次数会导致孩子练琴目标的偏斜,孩子会为时间与次数而淡化对质量的追索。妈妈只听最后一遍,只看弹琴的质量如何。思路所以也不看时间,不问次数,一心只想着弹好,因为弹好了就可以去玩。这样一来,反而在很短的时间里,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弹琴时她感到愉快,弹后她可以尽情去玩,而弹琴的水平,却快速地提高了。

学钢琴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个中甘苦,一言难尽。有时思路学习过紧,时间很少,甚至身体欠佳,妈妈依然要求她咬紧牙坚持练琴。其实,妈妈的目的并不单单是提高她的琴艺,关键还是借此锻炼她的顽强意志,提高她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锲而不舍的作风。如是坚持两三年之后,思路便充分显示了不同一般孩子的坚韧不拔的毅力与持之以恒的精神。上小学时,注意力十分集中,注意的时间也特别长,总觉得正听得津津有味时下课铃就响了。此后,课堂学习也好,班级工作也好,练琴学舞蹈也好,她都一丝不苟,而且按时完成,绝不拖延。

钢琴是和声乐器,钢琴曲是和谐的音乐。弹琴时,眼睛要同时阅读左右的乐谱,大脑指挥左右手的动作,耳朵要倾听音乐,脚下要踩踏板,还要注意坐姿与表情,非常讲究全身心的配合。所以,借助学琴,提高了思路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协调能力。因此,她学写字,学做针线都十分轻松,走路与跑步也比较平稳。而自幼背诵钢琴曲谱,增强了记忆力,所以思路背诵课文的速度也达到了一流水平。不过,频频登台独奏,强化了孩子的自我意识与自我中心思想,缺乏合作机会,难以形成合作精神。所以,妈妈更重视思路集体演出,鼓励她参加学校乐队的活动、钢琴四手联弹或齐奏。6岁时,就让思路参加了18台钢琴和大型乐团联合演出的节目,使其感受到各部分密切合作的集体力量以及个人的渺小。此后,无论是在音乐会上独奏气势磅礴的钢琴曲,还是在校乐队乱哄哄的排练室里弹合奏,思路都能够做到进入角色。在与同学的相处中,她总是可以寻到自己的位置,与他们和谐相处。

思路12岁时钢琴便过了10级,但是妈妈的初衷并不是让她成为一位杰出的钢琴家,迄今为止也还是将钢琴作为一种学习生活之外的精神愉悦活动。妈妈的目的,是借此培养与发展思路注意、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点,恰恰是一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所忽视的。去掉功利思想,着眼素质教育,关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恐怕是许多家长应当追索的目标吧。

创设一个学好英语的家庭氛围

——黄思路的妈妈教女成才的思路之十一

陶继新

妈妈教思路学英语的起步之早,恐怕在全国都是为数不多的。

在思路刚刚来到世上的那一刹那间,妈妈就对她说了第一句英语:“Don' cry(别哭)!

从那以后,妈妈与爸爸便每天给思路讲英语,他们相信这是幼儿学习英语的一种有效方式。思路睡觉前,爸爸一遍又一遍地给她讲英语故事,小家伙一双黑色的眼睛闪着光彩,渐而习惯了这种睡前的“讲座”。妈妈认为,孩子的潜力无穷无尽,孩子对语言的感知力从一出生就有了。她坚持认为,这种最初的外语教学将产生神奇的效果。

思路6个月时,妈妈喂她吃米糊。由于米糊太干,她吃了两口之后,牙齿咬紧便不再开口了。这时候,妈妈舀了一勺水,说道:“Water()!”小思路就马上张开了嘴。为了验证这一效果的可信性,妈妈又试了多次,只要不说“Water”,思路是绝对不张嘴的。英语教学有了第一次的胜利,妈妈高兴得不亦乐乎。

为了给思路营造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父母要求只要家中来的人懂英语,一律对思路讲英语。当时到思路家来的人多是父母的同学与学生,会说英语,也不违背妈妈的“教学原则”。结果,小小思路,对英语了解得愈来愈多,反而偶尔有人对她讲起汉语时,她倒有些害怕,有时甚至会哭起来。

思路咿呀学语的时候,妈妈开始教思路儿歌:“Star light,starbright,First star I seetonignt…(星星亮,星星亮,今晚我见到第一颗星……)

小思路伶牙利齿,跟着妈妈唱起来;不久,她便自己摇头晃脑地唱起来。

妈妈好一阵兴奋。

外婆有点担心了,如此下去,思路不会汉语可怎么办?妈妈说,学习语言关键是环境,一到幼儿园,思路便很快会说汉语了。确如妈妈所言,思路到幼儿园不久,便与小伙伴们说起汉语来。不过,对英语的爱好与感情,却自此再也没有割舍。她的英语水平,在学校一直名列前茅。凡有英语故事的比赛,她一出场,多少都会有些“轰动效应”。

1989年福州市英语节目比赛中,黄思路代表福州市第一幼儿园用英语讲的《小红母鸡的故事》,得分高于许多小学代表队,获得二等奖。上小学时又在全省技能大赛的英语项获得了高分。

父母对思路讲英语,却从来不直接地“教”她学英语,不给她辅导课文,更不给她加课。家里的录音机常常播放英语歌,到了周末,父母则与思路一块儿看英语VCD片,而且都是父母看后选出的好片子。像《音乐之声》这样的内容健康、情节感人、格调高雅、语言纯正的片子,思路自幼喜欢,百看不厌,不仅将其中的英语对话记得滚瓜烂熟,就连歌曲也唱得入情入景,极有韵味。妈妈将家里的电脑上了网,鼓励思路用英语上网查资料,通信等。就这样,不自不觉中,思路轻松愉快地学会了英语,爱上了英语。

现在,思路不仅可以用英语与父母对话,还可以与外国人对话,还交了几个美国朋友呢!

每一个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孩子聪明,许多妈妈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其实比她们知道的还要聪明得多。只要认真地去挖掘,我们就能找到一个巨大的宝藏,那里面蕴藏着丰富的聪明才智。思路学习外语证明了这么一个道理。其实何止外语,其他学问在孩子很小时候便可以教给他们了。不要认为他们连话也不会说,不要认为他们过于幼稚,这时候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所增长的才智,将影响其终身。

让孩子承担出现差错的责任

——黄思路的妈妈教女成才的思路之十二

陶继新

思路也有出错的时候,每逢此时,妈妈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让事实说话,让她自己从错误中体会道理,从而接受教训,不再重复以前的错误。

一天,思路去学校排练节目,由于走时匆忙,忘了将排练必需的磁带带上。妈妈看在眼里,并不作声,心想,这次提醒她,下一次也许还要忘,并由此产生依赖父母的心理,要让错误去提醒她,惩罚她,引起她的注意。让她多跑这一次,以后便可以少跑许多次,要让她记住这个教训。思路骑车将到学校门口时,突然想起未带磁带,急忙找个公用电话,恳请妈妈快速送来,以免耽误了节目排练。

“不行!”妈妈说得斩钉截铁,“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时间来不及了,好妈妈,求您了!”思路急出了满身大汗。

“你先去给老师打个招呼,将排练的顺序调一下,然后骑车来取。”

思路再次向妈妈提出请求。“这事没商量!”妈妈说着,便挂了电话。

当时正值暑假,妈妈在家看书,这位大学老师不是没有时间送去,而是要女儿自己承担这个责任。

思路急匆匆告诉老师调换节目顺序,急匆匆骑车回家,急匆匆拿了磁带,又急匆匆赶到学校。还好,没有耽误排练。

自那以后,思路每逢出门,都要认真检查是否忘了东西,因为她没有任何依赖,一切要靠自己。不过,成果出来了,思路前一天晚上便将第二天要用的东西整理齐备,忘带东西的情况很少发生了。

另一次类似的故事发生在思路上小学的时候。

当时班上有个特困生交不起学费,思路向全年级段学生发动捐款。老师要思路保管这笔捐款,每次交费时思路替这个学生交上。由于事情较多,思路替他交上钱时往往忘了记财。妈妈提醒几次之后,干脆不再说话。小学毕业时,财目与现金之间差了200多元。几经回忆,还是因时间久远而有120多元差额。老师说,算了,思路忘了记,这个特困生也顺利毕业了,目的达到了,不要再补了。但妈妈不同意,执意让思路用自己的钱补上,并将钱交给了学校。妈妈认为,这种做法类似罚款,如果以后参加工作后出现差错,也应承担责任,只不过让她提前经历了这个过程与感受。现在,她的稿酬收入与有关支出都是一个不少的数目,妈妈也是坚持让她有财必记,迟记一日,罚款10元。由此思路养成了一个记财清楚、办事认真的好习惯。

有一个时期,思路每天晚上睡得很晚,早晨又得提前半个小时起来。由于过于疲劳,听到闹钟后总得在床上躺一会儿,结果又沉沉睡去。妈妈如果不叫她,上学就要迟到。于是决定把闹钟定的时间推迟半小时,既可保证睡眠时间,又可随着闹钟起床。但是思路不同意,每天晚上总说保证第二天一定起,结果第二天又闻钟声而睡去。于是,妈妈采取措施,没收了她的闹钟。既然闹钟形同虚设,妈妈可不做女儿的“闹钟”。结果,思路上学迟到了,引起了她的高度重视。早晨只要听到一点动静,便马上翻身起床,绝不拖延,生怕再次上学迟到。几天之后,妈妈把闹钟完璧归赵,思路便按着钟声起床了。

从小让孩子承担出现差错的责任,既是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也是培养其独立生存能力的好办法。那种替孩子承担责任,或者不让孩子承担责任的家长,看似疼爱孩子,庇护孩子,其实是害了孩子。孩子虽小,但可塑性强,所以,家长应当让他们早早地形成自我承担责任的能力。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