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的序与跋
《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的序与跋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4-01-01

{编者按}陶继新老师的通讯报告文学集《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于20073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且入“大夏”书系。现将本书的封面、序、跋及目录发在网站上,以便让教育同仁们阅读——                

校长不同于一般的行政领导,在某种程度上,校长决定着所在学校的命运。作为一种特殊的角色,校长肩负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对师生进行精神引领与思想指导。师生现实的生命成长,决定着他们未来的发展,所以,所有优秀的校长,都在为教师与学生快速的生命成长而努力。

正是从这个角度思考,我才在全国采访了一些自认为比较优秀的校长。希望通过这些校长的思想与行动,感动更多的校长,使更多的校长多一些思想,多一些行动,从而使师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成长。

一、思想引领行动

一个校长思想水平的高下,决定了所在学校整体教育发展的水平。他可以在行政职权范围之内,有着较多和直接的决策机会,而正是这些大大小小的决策,决定着某些教育的存在状态与发展走向。一个富有思想的校长,可以使一所前途无望的学校焕发出活力与生机;而一个没有思想的校长,则可以将一所原本很好的学校经营得江河日下。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没有思想的校长不管如何兢兢业业,也不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

胡美山走马上任校长之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使兴蒙学校异军突起,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教育风景。这缘于他个人不懈的努力和全体教师的奋斗精神;而更为重要的是,胡美山本人是一个思想者,他对学校发展的思想规划,照亮了全体教职工前行的方向。即使困难重重,大家也因了这种思想与精神的支撑而一往无前。李升勇就任校长的学校迄今也没有实现硬件建设的现代化,可是,他的厚重的思想积淀,使这所学校的软件建设当之无愧地走进全国一流的行列。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教师的心灵深处,而且延伸到学生那里,使整个校园充满了文化氛围与人文光亮。朱建华受命于危难之际,却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使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追根溯源,便是他的思想有效地转化为了教职员工的思想。其中关于全体人员对于价值观的考试,就是一次特殊形式的思想深化行程。杨一青之所以被称为教育战线上的常青树,核心是其思想上的历年长绿。他的“整体观念,主体思想,个性发展,和谐关系” 十六字理念,今天看来未必特别具有前瞻性,但它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当时无疑具有先行一步的教育思考。很多年来,赵福庆一直在创新教育、生命教育等领域里进行着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探索,他的很多话语,即使是平常之谈,都不失其思想的厚度。他的学校迅速发展及诸多富有亮色的东西,大都可以寻觅到其思想流淌的渊源。毫不夸张地说,他在整个山东创新教育理论上,都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二、文化成为发展的源泉

一个人与一个人,一所学校与一所学校,甚至一个国家与一个国家竞争的胜负,关键在文化。文化作为人的存在方式,根本的追求是使人“文”化,由人文来化人。正是在这个“化”的过程中,生命个体逐渐拥有知识、智慧和思想的同时,学校整体文化品格也自然而然地得以提升。但学校文化建设关键不在于学生作品的上墙、教师用语的文明、文体活动的丰富等,更在于内化于师生心里的文化追求。在某种意义上说,文化建设系学校发展魂兮所系。

目前,一些高中学校狠抓升学率,甚至到了危及学生身心健康的地步。可是,高万祥却在张家港高级中学旁无他顾地开展了六大文化工程建设,决心为师生打点文化的底色。这有点逆流而上,可是,文化的伟力拯救了高万祥,成就了高万祥,学生在高考上同样演绎了一番精彩。李庆平以读书节等作为载体,在学校大张旗鼓地展开了一场文化运动。读书作为一种高尚行为,已经定格在教师与学生的心里。为“书香人生”奠基,已经不是一个虚化的口号,而是形成了一种自觉行动,从而使学校整体文化品格一步步地攀升。金孜红关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操作,使义乌实验小学在短短六七年间跃居全国一流学校之列。学校外显文化的格调之高与内隐文化的积淀之深,使这所既古老又年轻的学校拥有了文化与思想发展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三、智慧成就非凡事业

有的校长以拥有知识自居,但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拥有智慧的校长,不仅可以面对困难,还会游刃有余地破解困难,甚至可以享受解决困难的幸福。有的校长为了达到一个高远的目标,还能在常人认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方面获取成功。于是,校长的智慧,就在破解困难与获取成功之中闪烁出光彩,从而为学校创造出发展的机遇与特殊的空间。

韩珍德被人们称作一位永远难不倒的校长,他那种知难而进的精神,以及解决困难的游刃有余与审美快感,常常令人们敬佩不已又匪夷所思。在他人认为无路可行之时,他总可以在峰回路转之际,窥见“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丽风景。在一般人的眼里,卢志文是一帆风顺且春风得意者,其实,他经常遭遇人们意料不到的困难与挑战。但他呈示出来的,总是从容与自信。因为胸有成竹的他,总可以运筹帷幄,取胜于人们意料之外。所以,在民办学校步履维艰的时候,翔宇却始终保持了蒸蒸日上的态势。当很多校长与教师为追求升学率而用这法那法逼迫学生陷入题海战术之中的时候,韩中玉却将目光投向了古今中外智者之所以成功的思想道德与心理层面。他用一种大智慧,让学生不仅可以高考取胜,更能够一生成功。它解除的是学生思想与心理的重负,注入的是慧及人生的精神营养。

四、和谐构筑人文环境

从“与人斗,其乐无穷”,到“人性化管理”和“以人为本”,再到“建立和谐社会”,这些理念的变化,折射出的是社会的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思想之一就是和谐,但多少年来不和谐的现象却是彼消此长。而矛盾与斗争一旦成为学校主色调的时候,所谓的发展都成为一纸空谈。所以,大凡优秀的校长,都关注了学校和谐环境的创设,师生一旦处于心理安全与愉悦的氛围中,便自然产生一种向美向善的心理趋向,于是,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就有了真正的支撑。

夏建娟是一位仁者与母亲的形象,她从师生幸福生存的视角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有的时候很富激情,有的时候又特别理智。不管如何,这些都没有湮没流转于她身上的人性化的光辉。在她的管理之下,老师与学生既放心又愉快,教与学自然也就有了良性的发展。崔秀梅是一位很会享受幸福的女性,这源自她的幸福心态。她既会自我创设幸福情调,也会为师生构建心理美丽的环境。即使在一般人看来没有多少美可谈的教育情景,也会由于她的幸福情结的渗透而有了真善美的流淌。周奎齐的“师本观”,当系教师幸福品格全方位提升的理论支持。他对教师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的关照,使人之为人的真正幸福落到了实处。教师不再为了一个官位而舍弃对教育的探索,因为认真地耕耘于教学这片土地上,一定会丰收在望。烟文英与教师的关系可谓水乳交融,她几乎没有任何的荣誉称号,可是,她在教师的心里不仅是大姐,也是圣者。她将教师的发展作为学校的生命线,也作为自己快乐幸福的生命线。于是,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势。侯溪萍在构建学校和谐环境方面可谓煞苦心,不管是短信,还是书信与贺卡,都成了她与教师感情交流的载体。令人敬佩的是,她的所作所为,都那么自然,就是连她的笑,都有自然天成之美。她得到了领导的信赖,同时也受到了教师的拥戴。马志平及其老师们对新疆学生的真情之爱,使这些远离家乡的孩子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园。其中一些动人而又感人的故事,为读者弹奏了是一曲又一曲民族团结的乐章。

五、个性打造学校品牌

比较知名的学校,大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众多受教育者乃至更大范围的人们那里形成了一种心理认可。一所学校能否成为一个品牌,与有没有独具的特色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关注学校特色构建,就成了优秀校长的必行之事。而校长显明的个性,无疑是塑造学校特色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然,个性与特色并不排拒学习他人经验,可个性与特色从本质上更属于自己的创造;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却昭示着卓越。特色不惠顾于思想文化的贫瘠者,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灵动而又深邃的思想,才是特色问世和学校品牌形成的不竭源泉。

张萍的阳光心态与犀利灵动的思想,形成她作为校长的优质个性。于是,一所百年老校,在她的引领下,既弥撒着浓浓的文化底蕴,又昭示出年轻的活力与生机。包括中层竞聘上岗在内的一些在人们看来既敏感又难办的事情,在她的阳光操作与灵性点拨下,都可以波澜不惊,一举成功。郑杰被称为“另类校长”恰如其分,他的很多思想与言行都有别于常人。但是,这“另类”的外在表现形态,并不是有意标新立异,而是对学校管理深入研究与思考之后,形成了一套属于他个人的话语系统与学校规范。于是,短短数年,一所薄弱学校一跃而成为拥有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的优质学校。

六、奋争抵达特殊境界

一些校长所处的环境并不理想,可是,由于他们心系师生,坚信通过个人奋斗与群体努力,一定可以抵达新的境界。于是,就有了不同寻常的拼搏精神与超越常人的行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身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或失去了人之为人的应有快乐,或积劳成疾,甚至有的极早地终结了自己的生命。可是,他们奏响的却是一曲激烈慷慨的壮歌,给更多的人以思想启迪,为学校的发展积蓄了长久的精神力量。

代光乾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实现了刘家官庄小学的新生。重病在身没有动摇他的意志,困难重重没有挪移他的信心。在停止工作看病与带病奋斗于工地难以“得兼”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47岁对于一个人来说太过短暂,可是,他的生命亮度却永远闪射出光彩。于春祥为学校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思想与精神层面,这恰恰是一般校长难以做到的。而他自身的奋斗史,更可以给校长们以更深的启示。他不是用过多的体力来透支身体的健康,而是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在丰富自己的文体素养上奋斗不止。他用自己的文体成长,来提升个体品位,自然,学校的发展也就在这样一位有思想与文化的校长引领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崔其升在八九年间,将一所濒临被撤并的农村学校,变成全国纷纷前来学习的典型,自然与群体教师的努力休戚相关,但他个人的毅力与决心,以及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成为铸造这一辉煌的关键。告状不怕,家长反对不怕,教师不支持也不怕,身体增添了大病也不怕。就是要改革,就是要让农村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结果,他成功了。如果说代价太大的话,成就就更大。

但愿自己所写的这些报道,能够给予更多的校长以启迪,使他们从思想与精神层面,给广大的教师与学生以引领。

陶继新

20072月于济南

这本书是2000年以来,我在报刊上发表的采写校长及学校的长篇教育通讯的集萃。

收入本书的作品,均系个人采写而成。凡与他人合作采写的通讯,一律没有收入书中,即使自己执笔者,也全部放弃。这样,就构成了一本纯然自己的作品集。

全书共分六大部分——思想引领教育行动、文化促进学校发展、智慧成就非凡事业、和谐构筑人文环境、个性凸显突出特色、奋争抵达特殊境界。不过,各个部分之间并非逻辑上的并列关系,更多的构成一种交叉关系。只是为了强调部分之间的适当有别,或者有些内容在某些方面相对突出一点,才有了如此未必科学的分法。每个部分按作品发表时间先后为序编排,虽在逻辑上构成并列关系,且又只重了形式,有点从简的意味。

从总体上说,前期采写较少,后期渐增;前期思想有些躁动,后期趋于宁静;前期文风追索华丽,后期向往自然。但就个别作品而言,又不能一概而论。这与所写对象提供的话语背景多少深浅,自己对与所写对象相关素材掌握的精细多寡,以及写作之时的状态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前期所写,迄今也有令我满意的作品;后期所写,不尽人意之处仍然随处可见。

在采访中,是很费时日与心思的。有时在一所学校需要采访很多天、很多次、很多人,才能感到材料充实、心中有数;在采访既有思想又有思路的校长时,则相对轻松,时间用得也少。而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采访的时候,我不将他们现成的材料拿来为我所用,而是认真地听取被采访者谈,有时还要到师生中了解相关素材,并尽量将其所闻所见内容记录下来。这样,在写作的时候,既可以占有丰富的材料,又不会步入他们既有文稿的定势之中,从而构成自己的思维走向与语言风格。

对于所采访的校长及其学校的师生们,我一直心存感激。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特别是精神与思想上的。他们使我对教育的认识有了逐步的提升。如果说他们在生命成长的话,我的生命也在采访的过程中不断地成长。所以,我一直在采写的路上,既风尘仆仆地行走着,又快快乐乐地收获着。

作品问世,就会有不同的评说。这是读者的权利。诚望广大读者提出批评意见,以期再版时予以修正。

陶继新

20072月于济南

 

 

附全书目录——

 

思想引领教育行动

今日长缨在手

——追求卓越的胡美山校长与兴蒙学校

以人为本,铸造民族之魂

——李升勇校长的创意思维与治校之道

播种职业教育的春天

——朱建华校长的思想境界与学校管理

师生生命发展的引领者

——杨一青校长的理论话语与实践收获

创新教育理论的探索者

——赵福庆校长的管理思想与创新理念

文化促进学校发展

为师生打点文化底色

——高万祥校长的教育批判与文化建设

学校发生质变的内在动力

——金孜红校长的文化执行力

智慧成就非凡事业

全面启动学生心理自信系统

——韩中玉校长与安丘四中高考神话诠释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卢志文校长的管理智慧

用智慧经营教育

——韩珍德校长的经济谋略

和谐构筑人文环境

真情在师生成长之路上流泻

——夏建娟校长的人文情怀

为了永远的幸福与美丽

——崔秀梅校长快乐心境和人文情调

让教师拥有职业幸福感

——周奎齐校长的“师本观”

校长:助教师发展一臂之力

——烟文英校长及其老师们的教育情结

为了教师的心理和谐与生命成长

——侯溪萍校长教育管理上的人文关怀

来自新疆班的真情报告

——马志平校长与老师们的民族情结

个性凸显突出特色

生命因享受教育而精彩

——张萍校长创意治校之道

校长要基于问题解决

——郑杰的另类思维与特殊行动

奋争抵达特殊境界

寻求生命成长的支撑

——于春祥校长的文化“脚印”

农村教育改革的拓荒者

——崔其升校长及杜郎口中学的改革历程与启示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