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情缘》序
《我的教育情缘》序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4-01-01

从认识潘玉堂校长的第一天起,就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特殊情怀。这本书取名“我的教育情缘”,可谓“名符其实”。

在今年“齐鲁名校长”人选激烈的角逐中,潘玉堂榜上有名,成为济南市三位小学校长入主这一殊荣者之一。于是,不少人开始关注这位一直低调的长清实验小学校长。

其实,潘玉堂默默无闻的背后,是有着厚重的教育积淀的。谈起学校的教育教学,他如数家珍,而且不时闪现真知灼见;而向更宽的教育领域拓展,他亦然能够侃侃而谈,而且切中肯綮,多有警策之语。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他的教育情缘,还有着常人没有的生命感悟。加缪说,自己没有经历的就形不成经验。是的,道听途说的东西不可能深入人的心灵之中。而这本书的全部内容,都与潘玉堂的“经历”有着,其中有他所经历的教育教学的过程,也有在这过程中的生命励炼。古人说“文如其人”,整本书中的内容无有故弄玄虚的华丽篇章,而是自然如实地写来,让人在追索他的笔迹行走之地,同时还可以感悟这这个校长的平凡而又超人之处。

为什么说“厚德载物”?因为“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其实,文章的生命力,也是与“地”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不过,这个“地”,就是教育教学实践。潘玉堂每年听课200节,可以即兴评点课堂教学,经常与老师们讨论教育问题。正是因为长此以往地扎根于“大地”之中,才有了属于他自己的教育教学话语权,才有了被教师认可甚至是佩服的专家型校长形象。另外,他持之以恒地阅读着教育理论著作及其他文化经典,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理论素养。所以,当他评说教育实践性问题的时候,也多有理论的光华在流淌。可以说,他的这本书,既具实践价值又有一定的理论高度。

校长之忙人所共知,潘玉堂如此钟情于教育教学,显然是要占用其很多时间的。有的校长总是说工作太过紧张,无暇进入课堂。潘玉堂也忙,他为什么就有了那么多的时间了呢?我认为,关键是校长的取舍观。是打点关系、忙于事务,还是提升自己、关注学校发展?这是两种迥然不同的人生观。天地运行大道的规则是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所以,当有的校长整天行走于官场与酒场之上时,尽管得到了为官者的青睐与朋友们的好评,可是,却失去了对教育教学的真实感知,特别是失去了老师们心里的敬仰。校长不是官员,即使官员,也要取信于民。如果校长的根不是扎在老师与学生的心里,即使每天有得意忘形的“好事”来临,也还是因为没有根基而在经历风雨的时候摇摇欲坠甚至毁于一旦。

政府官员关注政绩,校长亦然。校长如果没有为学校的发展倾尽全力,如果不具备指导教育教学的水平,就不可能办好学校。所以,我觉得,从这本书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他那心系学校,一心为着师生的一个校长的良知。

潘玉堂具备了向更高层面进军的潜质,期盼“更上一层楼”的他,定然在做着新的努力。我觉得,“功夫在诗外”是很有道理的,要想实现生命的飞跃,就要在关注教育的同时,还要向教育之外的高层著述与高端论坛索取更加优质的思想与智慧。这样,他还可以从齐鲁名校长的层面,走向全国名校长的殿堂之上。

陶继新

200995日于济南

(载于《我的教育情缘》,中国出版集团  现代教育出版社,20105月第一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