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封面、目录及跋
《种好心田――魏书生与陶继新的幸福教育》封面、目录及跋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4-01-01

 生命磨难                                         

一、饥饿煎熬

二、遭受批斗

三、没有自由

语文教学                       

一、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1.收听广播

2.口头作文

3.课外阅读

4.天天日记

二、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1.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2.语文教师要做一位优秀的驾驶员

3.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中的三个步骤

1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2)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

3)培养道德行为的习惯

班级工作                          

一、人人都是班主任

二、做个甩手班主任

三、培养好学生干部

1.常务班长成为班级关键人物

2.值周班长值日班长应运而生

3.班干部各就其位与各司其职

4.承包竞争大大激发学生热情

四、尽班主任的责任

五、真诚感谢班干部

教育管理                            

一、充分放权

二、敬畏规矩

三、功归于人

四、发展学生

五、均衡教育

六、升学秘诀

七、就职演说

八、课堂十条

种好心田                          

一、崇拜偶像

二、从不折腾

三、守持善良

四、自找快乐

五、写作审美

六、享受讲课

七、不为物役

八、不争之争

九、松静匀乐

在中国教育界,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产生影响者,可谓寥若晨星。魏书生,便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星。不管是当语文教师,还是做班主任,不管是当校长,还是任教育局长,他都是当之无愧的典型,都有超越常人的经验之谈。这棵教育上的长青树,为什么一直枝繁叶茂?当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几十年来,我一直关注魏书生的教育实践与生命走向,不但听他的报告,读他的文章,而且也在研究他之为人的灵性状态。真可谓“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魏书生之所以成为魏书生,有一个生命之“道”在支撑着。老子说:“道可以道,非常道。”他还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魏书生之道是不是“可道”?是不是也具备生成“万物”的能量呢?

这几十年,中国教育可谓风起云涌,各种各样的流派、模式、技法等层出不穷。可是,真正抵达魏书生境界者,依然是“几希矣”。这些研究者中,很多比魏书生的学历高,学问大,可是,为什么就不能像魏书生的影响那样不胫而走呢?特别是,没有魏书生那样轻松自如地取得那么大的成绩呢?

回答是简单的——魏书生有属于他自己的“道”,而更多的人,却一直在“技”与“器”的层面徘徊着。

古今中外,大凡悟道、得道与行道者,都是不朽的。孔子、老子、庄子如是,耶酥、释伽牟尼与苏格拉底也如是。他们都有属于他们自己悟出来的道,都有他们所行之道。

孔子的道是什么呢?他的弟子曾参说是“忠恕而已”。即一个忠道,一个恕道。所谓恕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道呢?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还说:“吾道一以贯之。”看来,道不是随便变化的,是应当“一以贯之”的。

这令我想到了魏书生,他的道是什么呢?我觉得,是“种好心田”。而且,几十年不变,而且以后也不会变。是的,种好心田,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动物大都可以在其天年的时候才死去,而人的天年是多少呢?120岁。可是,有多少人活到了120岁?太少了!为什么呢?关键是没有种好心田。中国人喜欢折腾,折腾别人的时候,岂不知也在折腾自己。人是经不起折腾的,教育也是经不起折腾的。人折腾起来会短命,教育折腾起来会出问题,甚至是大问题。事实是,很多人一直在折腾着,教育也一直在折腾着。魏书生看到了这个问题及其严重的危害性,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折腾,一心一意地种好自己的心田。当一个人种好心田之后,就会有一个特别的定心,就会有一个特别的慧根,就会有一个看清世事万物的法眼,就会有与道相宜的真正有用的方法。任何教育改革,如果让绝大多数的人不舒服了,难受了,都不可能成功。魏书生几乎不谈什么改革,也很少讲创新,更少说教学模式,而是想方设法,让与他同在一场的人快乐与自由。当教师与班主任就让尽量自己的学生快乐与自由,当校长就尽量让全校师生快乐自由,当局长就尽量让整个市教育上的人快乐自由。看来,他不但自己种好心田,还力图种好与之相关的人的心田。心田种好了,其他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这就是魏书生高人一筹之处,这就是“道”之在场的特殊力量。

 心田问题解决不好,不管你有多么的学问,有多大的权力,有多少改革举措,都不会成功。而种好心田之后,就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魏书生在种好自己心田的时候,也在千方百计地让更多的人种好心田,让更多的人创造奇迹,让更多的人有一个永远的幸福。

可是,很多人并不真正理解魏书生的这个“道”,只是在机械地学习他的教育教学方法。诚然,这些方法是魏书生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很有意义与价值。可是,如果没有参透魏书生的生命之道,只是就方法学方法,就永远得不到魏书生的“真经”,只是学点皮毛而已。

我不敢妄称自己是悟道得道与行道之人,但是,我对魏书生之道有自己的心灵感应。所以,很想与魏书生就这个问题进行一次较深层次的交流。

我在寻找这种机会,也在创造这种机会。

于是,我想在我主持举办的“第二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请魏书生作一场种好心田的报告,并借此与他商定心灵交流的事宜。

20101130晚上,在济南市历城宾馆,与魏书生及其夫人坐在了一起。我们先交谈了与道相近的一些问题,然后,我就向他提出了与他进行对话的请求。

令我欣慰的是,他答应了这个请求。

31日上午,历城宾馆礼堂里座无虚席,魏书生的报告,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而我,再一次沉浸于他的种好心田的道场中。

31日下午,魏书生临行前,说我们的对话就定在1118,地点是北京。

1118,在中央电视台“人口栏目”摄制组,我与魏书生进行了面对面的对话。几台摄像机同时摄像,录制了我们对话的全部内容。

整整一天,我们从生命磨难,谈到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从教育管理,又谈到种好心田。没有片纸文稿,率性而言,六七个小时时间,魏书生一直是妙语连珠。

对话是在意犹未尽的语境中结束的。

而这本书稿,就是当时对话录音略加整理而成的文字稿;而与之相配的光盘,则是我们对话的压缩音像制品。

整理书稿是在断断续续中进行的,因为预定的采访与讲课时间难以推脱。即使如此,每次面对录音文稿,我都仿佛又一次与他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他是那么亲切,那么真诚,那么富有智慧。一直在“学而时习之”的我,当是这次对话的最大受益者。而当这本书与光盘问世之后,就会有更多的人受益。

人之快事,莫过于“与人同乐”。而当大家从这个对话中,也如我一样感受到快乐与幸福的时候,我也就更加快乐与幸福了。如果大家在读了这本书后,也能像魏书生一样种好心田,魏书生也会感到特别快乐与幸福的。

所以,这本书就名之曰:“种好心田——享受教育的幸福。”

但由于时间仓卒,自己水平有限,所言所悟,定有一些不当之处。诚望广大读者与听者,给予指正与批评;我当不胜感激。

                        陶继新

201113于济南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