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授局长的思索与情怀――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蒋志明局长访记
一位教授局长的思索与情怀――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蒋志明局长访记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4-01-13

一位教授局长的思索与情怀

——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蒋志明局长访记

陶继新

 

  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蒋志明局长不是一般的局长,他还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经荣获过中国石化突出贡献的科技与管理专家、上海高校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高校优秀教务管理先进工作者等诸多荣誉等号。二十多年来,他在国内外共计发表论文五十多篇,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在《Combinatorial Matrix Theory》一书中以较大篇幅介绍与引用了他的组合数学的研究成果。目前,他还兼任着华东理工大学与上海海事大学应用数学、管理学以及教育学三个专业的硕士生导师,上海海事大学客座教授,上海市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与上海运筹学会理事等。

采访这样一位局长,记者感受到他有一般局长没有的理论素养和学识水平;但同时,他在教育实践层面所进行的探索与思考,又令我们惊诧于他的深入与透彻。

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2007年,上海市教委推出了“以委托管理推进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发展”的举措。金山区三所农村学校接受市中心区优质学校的委托管理:市里指派一位名校长到薄弱学校任职,薄弱学校则安排教师到对方学校听课学习,加上定期而自发地交流,提升了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不过,有的新校长来后,与原来校长的思路天地之别,形成矛盾,从而影响到教育教学工作。即使一时带动了学校的发展,如果名校长一走,结果又回到“原位”。

1932年,伯利(Berle)和米恩斯(Means)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的“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经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做出了经济学的分析,奠定了“代理人说”的理论基础。1976年,由密西尔·詹森(Micheal Jensen)和威廉姆·麦克林(William H Meckling)提出委托代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两个方面的不对称:一是利益的不对称;二是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为了防止代理人损害自己的利益,客观上要求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但监督是要付出成本的,如果监督过于严厉,不仅成本过多而且对公司的正常经营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监督过于松懈,则所有者的权利得不到很好的保护。这样就需要建立一套既能够有效地约束代理人的行动,又能激励代理人按委托人的目标和为委托人利益而努力工作的机制或制度安排。这一制度安排就是让代理人成为剩余收益权利的拥有者。基本方法是把经理的报酬与股东事后看到的利润联系起来,经理的报酬是利润的函数。这一将代理人与委托人的目标函数一致化的制度安排,是对长期以来物质资本所有者拥有剩余索取权,人力资本所有者却未被赋予这一权利,人力资本所有者通过其他扭曲形式获取人力资本回报的一种校正。

蒋志明试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且在委托管理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他称之曰“捆绑式管理”。即两所强弱学校各种考核包括考试在内都捆绑在一起,使两所学校形成合作交流。这样,让一所薄弱学校一点点地变化,直到变成强校的思想和理念。由于这种变化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润泽到各个层面且又深入内里。这样,薄弱学校的思想深层学到了强校的东西,甚至化成了自己的内容。蒋志明设想,这样可以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如此滚动带动,使所有的薄弱学校成为优质学校,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提升教师素质两手抓

推进素质教育要想从根本上取得成效,就必须真正提升教师的素质,这是一个“软”工程,但却比建筑高楼大厦和添加高档设备的“硬”工程更为重要。蒋志明在金山区提升教师素质方面可谓匠心独运,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发现教师闪光点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肯定,都希望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所以,蒋志明在公开场合讲话,凡是提到校长与老师,一律表扬,从不严厉批评。即使有点问题,也多“私下”解决。

一天,他走到一所学校,悄悄地走进正在进行教研活动的教师之中,与他们一起研究讨论。结束之后,他对校长与教师一起研究教学进行了表扬。校长特别激动,他说,多少年来,教育局长走进教研活动之中还是破天荒第一次,受到教育局长的肯定与表扬,也是创了历史纪录。他与老师们都很激动,研究教学的风气越来越浓厚,教师的素质一步步地在提升。

蒋志明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教育管理指导团。每周一所学校,不是督导检查,而是挖掘学校的闪光点,一月向蒋志明回报一次。对于好的经验,在全区校长大会上进行表扬,并由教育学院在全区全面推广,对有“闪光点”的优秀老师在全区大会进行隆重表彰。至于教育管理指导团发现的问题,则通过个别谈话或委婉暗示的方式让有问题者自行改正。

二、考核教师动真格

激励表扬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教师整体素质就很难落到实处。所以,蒋志明在挖掘教师闪光点的同时,也对教师的“软肋”动了真格。

1.老师与学生同堂考试

一天,蒋志明去听一节数学课,老师竟然在解题的时候讲错了。问其为什么会在知识层面出现问题,回答却说书上原本如此。蒋志明认为,书上错了,老师没有分辨能力,也跟着错,无异于误人子弟。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所以,必须从中学阶段就要打好基础。这正如建造楼房,地基牢固,多少年后依然不会倒掉。而当下很多教师的数学根基不牢,在教学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如何让教师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知识基础呢?蒋志明担任教育局副局长的时候,便雷厉风行地在这个“敏感”部位动起了“手术”。

200567,对全区35岁以下的数学教师进行数学基本能力测试。结果一出,令人惊诧不已,有的老师考试成绩只有40多分,只有少数老师考了140多分。这场考试,无异于突发了一场“地震”,给一些不思进取的老师的大脑猛地一击。10月份,又对他们进行教学能力实战测试,从而评选出金山区优秀数学(高中)青年教师。尽管此后因为种种原因暂时停止了一段时间,可在蒋志明上任教育局长之后,这种考试又“卷土重来”,而且力度尚有加大的趋势。

对于考教师,各方也许尚有不同意见,蒋志明也觉得这未必是最佳的选择,甚至是迫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它由此却唤醒了那些“沉睡”于责任缺失、能力低下“温床”中的教师,进而在全区教师中掀起了一场努力钻研教学业务的强劲之风。

2.听课采取“突袭”式

以前听课,大多在若干天之前就会告诉相关教师,让其认真准备,甚至学校还要专人为其进行“包装”,“成熟”之后才能“粉墨登场”。这种课看起来“精彩”,可是,表演成分显而易见。蒋志明认为,这是教学上的“造假运动”,它会在教师特别是孩子心里埋下造假的种子,在将来一个适宜的时候“破土而出”,甚至“枝繁叶茂”。蒋志明认为,学校中的“打假”就要从课堂教学下手。于是,他规定,凡是听课,只给教师几分钟的准备时间。这样的课尽管有些不尽完善的地方,可是,有缺陷的真实比虚假的漂亮更有价值。

3.请外地人听课评课

熟人评课,有时会碍于情面,指出的问题少,表扬的话语多。这样,教课的教师便看不到教学中的不足,此后的改进也就无从谈起;其他听课的教师则感到如此评课太过粉饰,从中应得的教训被评课者有意掩盖了。请外地人评课,没有人情因素,对于优劣成败可以直言不讳,让上课的教师心存敬畏,更让其他教师心服口服,特别是从中学到了应当学到的东西。

将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评结果综合在一起,就成了对教师考核的最终成绩。然后,对前三名教师在全区进行奖励。

蒋志明认为,如此考评教师有点不讲情面,可是,却使老师们的业务水平有了快速的提升。教师水平的提升,才是其生命成长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当然,学生在其中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想尽一切方法发现教师的闪光点,让优秀的教师更优秀;不留情面地考核,让基础差的教师奋起直追。如是坚持下去,金山区教师的整体素质必将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

学生发展为本

回答什么是“学生发展为本”这个问题,不少人可以脱口而出。可是,是不是能够切中肯綮,却又另当别论。蒋志明从五个方面对这个问题的诠释,显现了一个有思想的局长的独特视角。

一、营造适合学生充分发展的教育环境

现在各种名目的检查特别是来自不同领导的不同“指示”精神,令一些学校无所适从。这不只是长官意志问题,也由对教育问题的不了解造成的。所以,蒋志明强调,对于教育外部环境,教育长官要了然于胸,要少一点干扰、压力,多一点宏观指导,为学校创造宽松的教育氛围,给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再就是在人们关注学校文化建设的时候,有的“文化”含量不高,甚至背离了学生发展的方面。所以,文化建设,特别是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要以有利于学生发展为出发点,设计鼓励学生发展的制度,尤其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选择适合学生和谐发展的教育内容

第一是学校执行课程标准的实践层面,要根据学校实际和规定的课程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目前音乐、美术等不列入中考、高考的课程在不少学校得不到重视,甚至不开这些课程者也并非少数。但是,恰恰是这些课程,对学生陶冶情操、智力开发、改变思维模式、改变人的气质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二是科学设计课程标准的宏观决策层面,要从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的完善方面精心设计。蒋志明认为,目前上海市高考“三加一”是有问题的。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基础的物理、化学知识,地理、历史知识是不能偏废的,加物理的不学化学,加化学的不学物理,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的构成都成问题。此外,文理分科也有缺陷,学文与学理在思维方式上截然不同。

三、把握适合学生渐进发展的教学要求

蒋志明认为,人的认知和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是有台阶的。有的人一步可以两个台阶,有的人只能一步一个台阶,而有的人走几步还需要歇歇再走。跳跃多、跨度大不一定是好事,欲速则不达,拔苗助长式的教育有害无利。二期课改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教材编写仍存在问题。小学存在内容深、要求高的问题。教材太深,教学要求太高,势必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学前教育、小学、初中、高中是整个基础教育的不同阶段,有其自身的特点、功能和作用,要按照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去把握各个阶段的功能定位,让学生渐进发展,才能使学生有更快的发展。他认为,学前教育的要求是:完整的语言表达、活泼开朗的性格、良好的基本生活习惯。小学教育的要求是:广泛的兴趣爱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基础的文化知识,一二年级以语文、音乐、美术为主课,英语从三年级开始学起也不晚。初中教育的要求是: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重视因材施教和学法指导,培养个性特长。高中教育的要求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重视知识综合运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四、实施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式

蒋志明对记者说,30年教育发展变化最大的是硬件建设,变化最小的是课堂教学模式。其原因一是由于“分数”所趋;二是根深蒂固的教学传统。国内外教学模式和学派有许许多多,主要有两个代表人物,一个是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将课堂教学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即著名的“形式阶段理论”,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继承提出五环节:复习、引题、讲解、提问、练习。我国学习苏联,一代一代形成传统。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系统传授知识,对于追求分数、强化讲解和练习两个环节是最有效的。另一个是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从“思维五步”出发提出“教学五步”:情境、问题、假设、方法、检验。这一教学理论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对教师要求高。从两大学派衍生出许多教学模式,西方主要有:程序教学、掌握学习、发现学习、非指导性教学、暗示教学。我国除了传统教学外主要有:自学——指导教学模式、目标——导控教学模式、引导——发现教学模式、情境——陶冶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选择要兼顾知识和思维两大方面。教材的知识点具有两大作用,一是需要让学生了解、理解或掌握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以后学习的基础;二是以知识点为载体,通过知识点的教学,发展和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解决好思维结构,暂时的知识缺陷会得到弥补。从应付考试角度看,只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就可以了,但从学生发展角度看,宁可解决思维问题,这是一对矛盾。好的教师能兼顾两方面,考试成绩也不会低,要重视第二渠道、活动课程的作用。

五、运用适合学生持续发展的教育评价

教育是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我们所见的显性的即时效果是暂时的,许多隐性效果是潜在的。现在有鼓励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的说法,这是很好的。评价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而不是抑制学生发展的阻力。人们研究“有效教育”,什么是“有效”?蒋志明认为,只有当前的成效成为其后续发展的基础和潜在的动力支撑,这样的成效才是有效的。反之,则是无效的甚至是负效的。

蒋志明认为,上述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要求、教育方式、教育评价等五方面的“适合”最终会使学生产生“文化结构”的变化,这是学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学生的“知识结构”是“技术层面”的,只能解决简单模仿问题;“思维结构”是“智慧层面”的,能解决策略选择问题;“文化结构”是“情意层面”的,具有创造的意境、心灵的感悟。人的气质、悟性与“文化结构”密切相关。

推行以“琴棋书画”为特色的艺术教育

20081019上午,我应邀参加上海市金山区山阳中学50年校庆活动。未进校门,就为不绝于耳的优美乐声所感染;走进校门之后,更是惊叹不已,每个班级的孩子都有自己的乐器绝活。他们运用各种不同的乐器娴熟地弹奏自己心仪的乐曲,让你感觉从他们手中传出的不只有优美的乐声,还有来自心灵的那份特殊的愉悦。

一、“琴棋书画”彰显特殊色彩

问及蒋志明局长为何学生个个钟情于音乐艺术。他说,依托金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积极推行以“琴棋书画”为特色的艺术教育,将其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艺术品质,打造了金山学校的文化品牌。

琴——以琴类教育特色为代表的山阳中学,开设了柳琴、古筝、扬琴等民族器乐课程,全面推进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学校90%以上的学生都会一种以上的乐器。

棋——以张堰小学、实验二小等为代表,整个张堰地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形成围棋教育一条龙教育模式,提出“一棋一品”的教育理念。先后举办了“张堰杯”金山少儿围棋邀请赛、金山区“三创杯”百人围棋邀请赛等活动。2007年组队参加全国幼儿棋文化展演大赛(华东区),获得围棋比赛团体第一名。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融竞技、娱乐、科学为一体的棋类教学活动,2005~2007连续三年承办全国围棋甲级联赛,常昊、马晓春等国手与金山小棋手结下了深厚友谊。

书——以漕泾小学、吕巷小学等为代表,积极弘扬民族书法艺术,以“一笔一划写好字,一言一行做好人”、“练字、练书、练人品”为目标全面推行写字教育。吕巷小学2006年成功创建上海市书法教育实验学校。

画——以美术特色为代表的枫泾中学,在美术教育实践中,探索出了“以素描、色彩、设计为课程体系,以提高绘画技能和美术欣赏能力为基本内容,以课堂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为教学形式”的美术特色教育,形成了“综合美术教育模式”。

金山区之所以能够形成艺术特色,是文化不断延续而又不断升华的过程。在金山这片土地上,自古至今,人才辈出,民间艺术广泛流传,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金山农民画、金山黑陶艺术品成为海内外瞩目的民间艺术奇葩,金山故事和影视文学也被公认为金山特色文化,一批濒临失传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被发掘处理,丰富了群众文化的舞台。在浓厚的艺术氛围熏陶下,名人辈出,围棋国手顾水如、国画大师程十发、漫画家丁聪等均是杰出人物代表。

教育局领导甚至镇里领导特别是学校领导对于传承民间艺术的认识空前一致,广大师生对于艺术教育有一种高度的心理认同;而老百姓的认同则是学校这一文化延续的外围文化。这里是一个民乐之乡,有一种文化渊源,但它毕竟是农村,相对封闭,而愈是封闭,愈是有一种精神的渴求。生命在这个文化活动中享受到了幸福,并非某些个体,而是学校之内的全体与学校之外的很多人都在喜欢与享受,这就使这一文化拥有了更大的生命活力。

据蒋志明讲,他们还利用“琴棋书画”等区域教育特色项目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组织学生到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参加围棋、绘画、音乐、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比赛,参与各种国际大型活动与演出,在与国外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时,拓展学生视野,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与文化。

二、艺术教育构建快乐氛围

生命个体的求知过程本应是一个幸福的文化之旅,可是,现在大多变成了一种心力交瘁的苦役。造成这一悲剧的原因尽管非止一端,缺失丰富多彩的艺术生活当是重要一环。但是,也许有人认为过多的艺术教育活动势必占用科学知识的学习时间,会不会由此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呢?

其实,艺术教育作为金山区的特色,反倒促进了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学生对艺术的爱好,生命个体内在情感与精神的需求,促进了学生学习持续上进的审美动力,缓解了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压力,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教师在艺术课程的创立与实施中,不是在苦与累中煎熬,而是享受创意的快乐。当学生经常处于快乐环境之中的时候,内蕴于学生深层的巨大潜力就会勃然而发。

生命状态长期甚至一生处于审美状态之中,对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心灵状态,会起到特别重要的作用。当下学生身体状况的每况愈下特别是心灵层面出现的问题已经对教育的发展构成一种威胁,金山区的艺术特色教育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学生精神的愉悦与心灵的健康,会在他们一生的发展中播下一颗健康成长的种子。这样,就不只是赢在当下,更是赢在未来。一些大学生心理扭曲甚至自杀,不是大学种下的恶果,大多是在中小学种下的。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也;也是佛教所言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一个长时间沉浸于音乐美的氛围中的学校,还会在无形中构建一个和谐的人文环境。因为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在金山区的很多学校,由于人们在艺术活动中大都有一种快乐的心境,即使个别人情绪不佳也会消融在群体的快乐情绪之中。

“天上”“地下”融为一体

蒋志明原来是大学教授,如何尽快地适应基础教育工作,对他而言,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蒋志明认为,他的最大优势就是认可度高,他有一般局长没有的头衔——教授,博士。

但是,他又有其他局长没有的劣势,对基础教育不够熟悉。如何尽快地变劣势为优势,就成了他走马上任之后的工作之重。

到教育局就任局长之后的三个月里,他他马不停蹄地走遍了全区所有的学校。每到一所学校,便与老师、学生交流,从中了解他们思想、教学和学习的情况等。而且走进每一间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计算机房,就是厕所,也要观其清洁与否,走到运动场,看其是否适合学生的锻炼。对于青年教师的住宿情况,他都可以脱口而出,道其方位、大小等。有一次,他刚到一所学校,迎面遇到一位年轻教师便直呼其名,令这位教师惊诧莫名而又感动万分。问其何以知其姓名,他只是一笑,算作回答。原来,他从网上对照着教师照片记住了他们的姓名,学校三分之二的老师他不但认识,甚至可以了解某个教师的具体情况。名实相对地认识教师,拉近了他与老师们的心理距离。这样,了解情况,相互交流,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在他看来,如果只是从材料上来,只能浮光掠影地知其一二,未必真实;而一旦与教师成了“熟人”,平等地与其交流,就可以获知真实的情况。这样,在一些有关教师问题的决策时,就不至于失之偏颇。况且,在他看来,与教师交“文友”还有一种乐此不疲的幸福感。

同时,从上任的第一天起,蒋志明就开始搜集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中央到地方的所有基础教育文件,逐一认真阅读,深入思考。在他看来,这不只是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学习必需的教育政策方针。如果对此不能了然于胸,就会走了错路还自以为是。在研读文件的过程中,他对基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前景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充满信心。

当这个教授、博士局长在全区教育大会上头头是道地谈起基础教育时,大家为之一振。甚至有人说,不可思议!

我一直认为,“天上”“地上”相结合,才能创造非凡的成就。所谓“天上”,就是高深的理论素养,无之则不能高屋建瓴地看清教育的本质;所谓“地下”,就是基础教育的本真面目,无之则脱离实际且使工作无的放矢。蒋志明,将“天上”“地下”融为一体,就有了走向巨大成功的独特优势。

结束语

在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蒋志明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金山教育人以自己的理解和追求,编织着不同于昨天的今天;用自己的愿景和生命,创造着比今天更美好的明天。他们的每一天,在创造着未来的同时,也滋润和发展着自己的生命。即使是“戴着镣铐”跳舞,他们的舞姿依然极富韵味,因为这是生命的风采;即使是劳累困顿后的歌唱,他们的歌声依然激越飞扬,因为这是成长的旋律。

(原载于2009年《创新教育》第2辑;收入《走近公平与均衡——陶继新区域教育采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9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