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个体终身发展奠基(下)
为生命个体终身发展奠基(下)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4-01-01

 三、德育:构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

适应未来挑战的人才,首先应当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素养,否则,必将在世界竞争场上败下阵来。青岛市在敞开胸怀接纳世界的同时,也在从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方面锻造青少年一代的精神世界。

(一)学校教育:学生在我心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改革开放条件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经验,把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可见,我们一方面要重新审视新时代德育工作的内涵与外延,一方面要探索适应形势发展的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在制定学科目标时,从整个教学目的,到每一节课的具体教学要求,都对德育进行了设计。这一方面为老师们在教学中提供了有章可依的文本,一方面也给老师们有目的地设置德育情境创设了自由驰骋的空间。德育“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学生水到渠成地受到了思想道德教育。同时,教研室鼓励学校与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大胆创新,把德育工作与研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针对校情、学情,确定一些研究性学习课题,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开展研究,走出一条个性化的德育之路,使德育变得生气盎然而又摇曳多姿。

胶州市常州路小学在德育方面走出了一条具有现代和个性特色的新路子。学校要求全体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加大表扬的力度,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以平等的意识对待学生;以宽容的心胸接纳学生;带着“放大镜”来看学生的优点,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不体罚;尊重学生的人格、选择、观点、兴趣和爱好等。在尊重的温情光照下,全校师生关系融洽,营造了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要求教师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放在心上,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维系。老师们都有一张特殊地图——学生家庭地址分布图。如有特殊情况,便可以立即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老师们说得好:“‘地图’在我手中,学生在我心中。”

老师们还掌握了角色转换的艺术,习惯于用一种换位思考方式,让自己站在学生的位置上平等地观照。班会上,班主任往往是听众,站在前台唱主角的是学生。在这种角色转换中,教师更深刻地了解了学生,沟通了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王桂华校长非常自豪地说,我们的老师都能饰演这样的角色: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人生道理的时候,是老师,循循善诱;在关心学生疾苦的时候,是父母,无微不至;在和学生交往中,是朋友,心心相印;在生活中,是兄弟,无话不谈;在学生犯错误时,是医生,治病救人。王校长说,“亲其师,信其道”,在我们的心中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博大的爱心加上科学的方法,就是学校教师与学生交往有道、友情无边,走进学生心灵的全部真谛。

青岛五十八中制定了以“三心、三知、三不、三要”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公约——要求广大教师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和自信心;知道每个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知道每个学生的爱好和特长,知道每个学生的思想表现和学习情况;不做有偿家教,不体罚学生,不为学生滥订学习资料;要尊重学生,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要采取成功教育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坚持开展了“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活动,建立了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他们还实施了“校园一、二、三工程”,即对每种花木创作两首诗、三篇散文,从而形成了“一百种花木、二百首诗、三百篇散文”的绿化文化,整个校园内宁静、温馨,一尘不染,每一处景点和设施都给同学们一个心理暗示:你可以充满信心地从这里通向蓝天,通向海洋,通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学校德育不只滞留在课堂教学的显层面上,还反映在课堂之外的潜层面上。它不仅需要语言的直接说教,更在于行动的潜移默化。教师在实施德育中对学生的关怀备至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应视学生为德育的主体,而不是德育的容器。在我们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还要把学生视作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选择愿望、自主负责的主体。

()社会教育:感受发展,体验生活。

近年来,青岛城市重点建设东移,形态各异的大小楼房突兀而起,一个以高科技开发为主的青岛高科技园迅速发展起来。加之濒临蓝色大海,青草绿树与人文景观争辉,使得东部呈示出一种耀人眼目的现代气派,给人一种面向世界的壮美感。1997年,青岛市教育局专门组织了“十万中小学生看东部”的活动。要求参加活动的学校培训学生讲解员,由小小讲解员将东部建设的巨大意义和具体特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展示出来,使身置其中的孩子们不仅有一种目不暇接的美感享受,而且也深切地感受到青岛与世界接轨的恢宏气势,以及青岛人融入世界的崭新理念。同时,组织学生参观海尔集团,感受现代企业在市场经济风浪中生存发展并进军世界的强劲之势,让学生从小就有面向世界的胸怀和为国争光的上进心。尤其是海尔人的创新精神与革新意识,对孩子们学习与生活都有一种面向未来的精神启迪。这是一种利用和开发本地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即时教育的有效方式。从这些“看”中,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冲撞下,青岛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岛市教育局还非常重视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1995年进行考查,投入400多万元,1997年在即墨第一职业中专建起了中学生学军学农基地。初一、高一学军,初二、高二学农。每次一周时间,按照排好的课程表,在基地吃住、学习、干活和训练。学农时,还开设讲座,讲当前经济形势,谈中国农业如何走入世界市场等。让学生在体验农村生活的同时,关注中国的农业发展与世界的形势。为了充分挖掘德育资源,先后命名了黄岛油库等25处德育基地,青岛炮台等10处爱国主义基地,连同青岛东部一条街、名人文化公园、雕塑园等,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德育资源景观,基本上实现了随处都有德育育人场所的目标。而且利用青岛驻军多的优势,办起了五所中学生军校,对包括盲校在内的初一和高一的所有学生进行军训。每年拨款50万元,用于军训。每年一次的阅兵式,青岛市市长和驻军首长都亲临现场。同学们英姿勃发,斗志昂扬,常令围观者赞叹不已。

1999年,日本文部省会同有关部厅制定了以丰富儿童体验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全国儿童计划(紧急3年战略)》,其中规定,“与农林水产省联手,设立‘儿童长期自然村’,让儿童暑假到农家居住2周左右,以进行自然体验、环境学习和体验农业生产活动等”。可见,比起一向重视教育的日本,青岛市在让学生进行生活体验方面,也有不失其先人一步的前瞻性选择。青岛市教育局普教处的同志说,面对新时代和全球性的挑战,我们的德育工作还要向纵深层次发展,向更广阔的视野开拓。现在,已经决定建立青岛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拟定投资4000万元,建成一个一次可以容纳600名学生的教育基地,对全市中小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

青岛市面向世界的开放形态,为对学生进行教育构造了一个优质的社会德育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他们感受到了迎接21世纪挑战的动人乐章。这为他们走向未来打造了一定的思想根底与精神准备。而专门建立的各种大型德育基地,则从不同层面为学生教育实践提供了多彩的育人园地。人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学生亦难例外。正是在这种社会教育中,“细胞”才得以活跃地生存和发展。

()家庭教育:启动家长素质教育工程。

青岛市于1998年成立家庭教育委员会,正式启动家长素质教育工程。家庭教育委员会直接隶属于青岛市教育局普教处,是经民政部门注册的一个法人社团组织。委员会一成立,便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教育理念:“家长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并且从现代教育理念、全面教子育儿知识、科学教子方法、健康心理、良好的环境与和谐的亲子关系六个方面对家长进行系统的教育。而且纳入一把手工程,全方位地开展活动。每个市区12所家长学校,全市共计1500多所。市区98%、农村90%的家长受到了教育。为了从不同层面对家长进行教育,专门组织了三支队伍,。一是专家队伍。特邀团中央、北师大、重庆师大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专家来青作报告,向家长们传递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回答家长在教育子女中的困惑。二是讲师团队伍。组织经家长认定并深受他们欢迎的12人,到有关家长学校巡回做报告。三是通讯员队伍。通过这三支队伍,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培训了师资。二是编辑出版了《家教信息手册》,单月读者为家长,双月读者为教师,按时免费赠送。三是进行家教咨询。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已有57787名家长在咨询活动中获取收益。此外,200148(星期天),还在五四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家教咨询大集”,由两万多名家长前来咨询,上百个由专家组成的摊点围满了求教的家长,成为岛城春游的一道风景线。四是开展家教沙龙活动。让家长们在这一活动中畅谈体会,甚至展开争论。2000年,在全市开展了颇具影响的两项活动:一是开展了20多万名家长参加的“教子有方”知识竞赛,二是四五万人投稿的“教子一得”征文活动。在“教子一得”征文中获奖的家长,免费赴京去听有关专家的讲座。

原青岛市教委主任陈显青告诉记者,目前教育局正在加紧建立中小学德育资料库,以将无形的资源有形化。拟从制度、环境育人、爱国主义、实践、法制和家庭教育六个方面进行整理分类,并且重新上网,形成一系列德育框架。他说,中国即将加入WTO,这对中国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WTO提供的不仅是经济竞争的舞台,更是政治战略的逐鹿场所,它势必引发东西方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价值理念的对峙与抗衡。这方面,以向全世界推广自己价值观为宗旨的美国就表现了明鲜的战略意图。《纽约时报》的一则评论直言不讳:“WTO的资格不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全球一体化,迫使中国根据西方的贸易法律行事。它将使市场大为开放,从而使得更多的中国人能够接受外国思想的影响。”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更是从国际政治战略出发,认为经贸是“能够在全世界推广美国的核心价值观的工具。”所以,如何教育学生长葆民族文化的精华,坚守民族自信心,是一项关系到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命运的战略使命。因此,青岛市的德育工作,将在既有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层面挺进。

家庭教育有着突出的“个性”特征,所以培育出来的孩子自是千差万别。如果这种“个性”凝固不前,国民的素质与学生的发展必然备受影响。所以关注家长群体素质的提升,当是目前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启动家长素质教育工程,与实施学校素质教育,如鸟之两翼,共振方能腾飞。而将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审视和构建,学生的思想素养方可步入“更上一层楼”的高层境界。

四、教科研: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的融合

以往在经验层面“风光占尽”的教育教学景观,现今于青岛已成

昨日黄花”。教育科研浮出水面之后,很快便成燎原之势。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给教育注入了显示生命价值的勃勃生机。

(一)构建和推广优秀的教学模式。

多年来,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以“课堂与素质”作为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在一些学校经过两年的试点后,已经向全市推开。当这一课题实验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时候,有的以一所学校为研究单位,有的则是数人一组甚至单枪匹马地开始了构建教学模式的探索。青岛市普通教育研究室不仅发动与组织了这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教科研活动,而且还耗资50万元,为这些学校老师联系出版社,将他们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1999年出版了《小学各科课堂教学模式》《中学文科课堂教学模式》和《中学理科课堂教学模式》,然后将这些优秀的图书赠送给全市每一位中小学老师。青岛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评选优秀教学法,从367份教学法中评出15个优秀教学法,作出《关于表彰青岛市中小学优秀教学法的决定》,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和推广,还对每位获得优秀教学法的老师奖励教改实验经费5000元。同时,再次联系出版社,每法一册地为老师们免费出版这套优秀教学法丛书,借以推动全市的教学改革。这些优秀的教学法,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借鉴,令很多教师有一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感觉。但教研室在送给人们一种既有创意又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新的方法的时候,同时又给教师一个选择的空间,使大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自由选用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范例。而且特别鼓励创新,希望老师在学习中更多地融进自己的思索,最终达到形成自己教学特色的目的。

构建教学模式,是教学实验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它积累了研究者的实践成果,也凝聚着研究者的理论探索,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但我们在重视“模式”的成熟性与可操作性的同时,又不能忽略不同教师的教学个性与学生的学习特点。不能将其视作一成不变的固定格式,而应作为有着教学者情感投入和个性张扬的一个变式。这样,教学模式才能让教师在可资借鉴中,形成色彩斑斓与开放多元的教学景观。

()课题研究向多层面推展

越来越多的学校,将教育科研作为兴校强校的必由之路,探索也呈示出百花争艳、特色各异的态势。

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同时,人类的内在自然——心理健康也问题丛生。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青岛五十中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与研究”便有效地解决了学生中的一系列问题。他们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开设了信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心理咨询活动。一方面,在个别学生辅导方面富有独出心裁的做法。设置了后进生性格自我磨砺的台阶,即引导他们进行性格的自我分析,明确自己性格的主要特征,指导他们写好性格小传;搞好自我性格的评价,从而找出自己性格中最宝贵的和最不良的性格因素,然后制定出性格修养计划,设计好刻苦磨砺性格的途径和方法。另一方面,加强了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常规管理。首先对他们进行分类,明确是智力因素还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是家庭原因还是其他原因造成的性格扭曲等。然后分析每个学生的主要心理障碍和个性特点,制定出适合其个性特点的转化措施,建好档案,为其顺利转化创造有利条件。他们还将心理健康工作与平时的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老师们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和“感知七规律”、“思维六品质”等,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设计教案,将主体性、主动性、面向全体等具体化、形象化。同时,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进而分析升华,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最终由苦学变为乐学。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造就人才的心理基础。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心理品质作为一种内在因素,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人们才华的积累、才能的增长和才干的发挥。乐观向上、豁达开朗、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的精神,是人走向成功的心理依据。

青岛一中的教案改革实验与研究、即墨二十八中的让学生走上讲台唱主角的研究、青岛五十中的历史课网络教学研究、胶州市振华中学的“教与学的细化、优化与创新发展”和“发展性学法指导”的研究等,也从不同的层面对不同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教育教学的丰富性,使得教科研自然选择了开放与多元。校校有课题,人人搞研究,便成了这开放与多元的必然产物。科研兴教、科研强校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是有了理论的构建与研究的价值。开放的教育呼唤这种研究,融入世界更青睐于指向未来的深入探索。

()注重理性的思索与深入的研究。

在进行“课堂与素质”课题研究中,一些老师并不满足于实践层面的收获,而是非常关注理论的学习和自身素养的提高。他们试图对研究课题从理论上进行阐释,构建具有个性特色的理论框架。

青岛市实验小学杨屹老师10年前便在小学语文教学界享有盛誉;这次采访,记者发现她对语文教学的执著探索依然不减当年。但她认为,如果现在还只在教学的经验层面上徘徊的话,就必然会被一日千里的改革形势所摒弃。教育教学科研,已经理直气壮地走进教育教学这方领地。所以,她在教学实践领域探索的同时,将视觉更多地投向了教育科学研究的理论园地。她谈自己近年来所读的理论书刊,以及对教育教学问题的深入思考,都有令你有一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感叹。谈起对“情趣教学”理论的探索时,她已经没了就“情趣”谈“情趣”的逼仄,而是有了一种纵横捭阖的宏阔观照。她从现代语文教育观、现代教学理论、现代课程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等方面谈了自己多年来的深入思索。她说,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人文应用学科,其性质一般表现为工具性、人文性、文学性、综合性和社会性等。而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从静态的文本分析来看,文学与人生的关系是它的集中表现。她认为,语文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个体的言语行为过程。一个言语活动的过程就是他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是其实现个人意志和生命价值的过程,体现出不同的个性色彩与人格力量。语文不是训诂之学,而是活的思想,是川流不息的生命。她认为,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学科具有语言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双重功能。在这里,人文性既是作为目标,又是作为方法而贯彻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包涵人文性的教学方法被作为促进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体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她说,她的“情趣教学”正是以此为切入点,立足对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重要人文因素——文本情趣的深度挖掘,借助对体现人文精神的教学方法——读说画演的灵活运用,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地体现人文精神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语文教学宏富的人文趣味和文化精神,使学生从中获得听说读写的能力,并从而推动其潜能的开发与智慧的生成。

青岛二中刘敏老师说,她的“四步循环导学法”,是在自己大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又学习研究了许多当代理论之后方才构建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受掌握学习理论启发初现雏型的,在素质教育理论促使下形成,而主体性教育思想使其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创新教育思想的推进下发展的。她对这一教学法的功能分析很得要旨。她说,一是具有“定向”功能。它使学生从“问题情境”中受到刺激,原有知识框架中与新知遥相呼应的点被激活,从而产生较强的学习意向,引起学生从事“再造”、“再创”,产生“同化”作用。二是具有“指序”功能。它符合认知规律的四步骤循环方式,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顺理成章地领略成功、尝试解决问题的喜悦,有益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程序。三是具有“反馈”功能。它的双向互动机会多,有利于师生双方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尤其是有利于教师随时依据反馈信息调控课堂进程,使课堂教学始终在“不平衡——平衡——新的不平衡”的动态过程中稳步推进。四是具有“助动”功能。学生处老师创设的“支持性环境”中,疑问和奇特的见解都乐于发表,不必担心受到嘲笑和批评,这种功能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五是具有“实效”功能。经过较短时间的适应,越来越多的学生爱上了地理课。有的主动将国内外新信息带进课堂,有的从自身行为评价中讨论环保问题。学习地理成了一件幸福的事情。

教科研从专门研究人员层面走向一般教师的教学领域,无疑是一场教育上的革命。它不但意昧着科研人员几何倍数的扩展,也意味着教学主体质量的迅速攀升。而教师因为有着得天独厚的教学实践条件,一旦掌握教育理论并走进研究天地,就显见出如鱼得水的从容和立竿见影的功效。真正的教学改革,从此便风起云涌,成燎原之势。

(四)青年名师迅速崛起

一些中青年教师在教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有的青年教师也崭露头角。在采访嘉裕关学校苏静老师和她的学生时,就让记者领略到了青年名师的风采。

2001年夏天初识苏静老师时,她自称自己仅是一个教学不足一年的“初生牛犊”。但她已于5月在青岛市新教师比武中独占鳌头,轻松夺冠。而赛事中她的学生在听课教师即兴命题的情况下,个个两分钟内便可赋诗一首,而且诗意沛然,令所有听课者惊讶不已。这种“苏静现象”几乎成了一种不解之谜。尤其是她的精彩教学景况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报》《现代教育导报》和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上播报后,各路出其不意的取经者乃至探奇者往往突然出现在她所在的青岛嘉裕关学校里,而他们也大都自出题目,让苏静的学生两分钟内写出诗作。结果是个个怀着惊诧与叹服的心情满意而归。潍坊市奎文区幸福街小学副校长裴冰告诉记者,这是他见过的最有水平的老师,最有灵性的孩子。他还将以“幸福”为题让苏静学生两分钟以内写的诗作带回自己的学校,先让老师们欣赏评价,而后作为一种“幸福”的记载珍藏起来。

记者曾于2001年初秋与中央电视台的张嘉艺、江波参加过苏静老师和她的青云斋(男生诗社)、兰若轩(女生诗社)的“十大才子”与“十大才女”在青岛海滨举办的一次篝火诗会。时值夜幕初降,孩子早已堆起的一隆干柴,一场特殊的篝火诗词比赛已经悄悄地拉开了帷幕。苏静老师一开始便即景出题,要求学生背诵与明月江海有关的诗词。苏静老师话音刚落,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背诵起来。明月、大海与江河,成了古代诗人抒情写意的审美客体,也为小才子小才女挥洒诗意的背诵提供了美妙的载体。加之苏静诗情洋溢的即兴评说,使此地此时此景更加充满了诗情画意。这时候,篝火已经点燃,大海的波涛有节奏地拍打着沙滩,与这诗意的物象构成一种独特的意境。随后比赛的项目便是背诵长诗《长恨歌》,青云斋的“剑客三侠”与兰若轩的轩主入乎其中的背诵,使我们也不由得有了情肠百转的感叹。这时候,夜色渐浓,篝火未息,赛事正酣。苏静老师不由得说道:“如此良宵,又有大海在侧,篝火相伴,便请各位诗界高手以‘火与海’为题,赋诗作词,一试高下。”随后,宣布:“限时两分钟,过时不候!”趁着篝火的光亮,小诗人们稍作思考,便铺纸挥笔,刷刷地写了起来。海水轻轻地吻着细软的沙滩,篝火熊熊地燃烧着,一切都归至宁静的海滨夜色之中,似乎万世万物都为这些孩子的诗意陶醉了。“时间到!”苏静老师清脆的声音划破了短时的静寂。青云斋斋主纪建辉犹如听到命令一般,朗声诵读起了自己的诗作,兰若轩轩主王晨燕也不示弱,用两首《十六字令》与之竞争。随后小诗人们一一闪亮登场。苏静老师的指挥若定与妙语迭出,以及精到的点评与适时的判分,又使这一比试有一种高手云集的紧张感。

时间已经8点多钟,篝火渐近熄灭,20名小诗人明早还要上学,比赛只好仍在高潮时便宣告结束。

这次比赛兰若轩虽以76.5分之差屈居亚军,但与青云斋的男孩一样,幸福与愉快清晰地写在她们每一个人的脸上。胜负乃兵家常事,输赢绝非比赛的终极目的。还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苏静老师说得好:“在这充满浪漫情怀的海滨之夜,我们为拥有这分弥足珍贵的诗情和友谊而欣慰。”

中央电视台的张嘉艺和江波在苏静所在的班级已经采访数日,记得他俩每次采访归来,总是不可思议地对我说:“一年前还对诗词讳莫若深的孩子们,为什么经苏静一教便个个成了诗人呢?”其实这也是我要破译的一个问题。于是,就在将熄的篝火旁,我们共同采访了苏静老师。她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我认为,每一个孩子都蕴藏着巨大的天才因子,只不过人们没有进行有效地开发,甚至被深爱他们的老师和家长将其投入到沉眠状态而已。孩子们一年背诵100多首甚至四五百首诗词本是轻松之举;限时赋诗乃至七步成诗也非遥远的神话。关键是让学生从学习中真正体验到获取未知的幸福和愉悦,自我生成主动学习的激情与成功感。诚如是,你蓦然回首,便会顿生惊喜,不由得大呼小叫:‘我的学生都是天才!’我已经有过这种惊喜与呼叫,我天天为自己的学生是天才而自豪骄傲。”

孔子有一句名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想,这也是当今教科研的一个至高境界吧。学习主体乐学,潜能才能真正开发,才思方可尽情挥洒。而乐学的环境与氛围又必须由教育者提供与创设,而能够提供与创设这种环境与氛围者,又必须拥有“人人都是天才”的教育理念。所以,苏静老师崭新的教育理念和大胆创设培养诗才的氛围,是我们如何科学地诠释“教学”与“学习”的一个生动而又客观的注脚。

既有理论水平,又敢于推陈出新的青年教师的出现,使青岛教育有的新的生命活力。如果如苏静似的教师形成一个群体,青岛教育的未来将会更加灿烂。

五、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

大力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是现代海滨城市青岛呼应未来与世界挑战的一种选择。在制定措施,投入人力和物力,加强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促使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组建教育信息化的队伍等各个方面,青岛市既搞得雷厉风行,又扎扎实实。

青岛市中小学计算机学科教育起始于1984年,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到2000年底,全市中小学计算机配备已达3万多台,平均每30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为全国人均数的4倍。在小学五六年级、初中和高中的一二年级,每周各开设了两节必修课,接收信息技术教育的中小学生已达35万多人。市教育局决定,高中信息技术课从2002年起列入会考科目,初中局属学校从2001年列入中考科目,各市、区初中学校从2002年起逐步列入中考科目。

(一)加强教育信息网络建设。

1996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政府国情咨文中提出了“总统教育技术计划”,要求在2000年以前把信息高速公路连到美国大中小学的每一间教室和每一个国书馆,每个学生都能使用计算机。青岛市计划到2004年在全市城乡中小学全面普及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现“校校通”。这个计划有据可依,因为青岛市1998年便建立了教育教学信息网。局属60所学校和12个市区教育局通过全通达公司的信息平台与市教育局办公联网,使市教育局机关内部办公基本上实现了网络化。同时,还创办了网上学校,对用互联网进行远程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2000年,市教育局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青岛市教育信息中心,然后再次投资100多万元,通过青岛公共信息多媒体宽带网,将局属80所学校和单位全部用光纤互联,构成了青岛教育城域网的骨干网络。目前,全市已有29所学校建成了功能齐全的校园网。到2001年年底,市教育局再投入1800多万元,各区校再投入或自筹2000多万元,在全市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

青岛市教育局采用自行开发、购置引进、相互交换和网上下载等方式,加强了信息资源库的建设。青岛市教育局投资70多万元购置设备,成立了软件开发中心,并在有条件的市区教育局及局属学校设立开发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各种教育教学软件。2000年,青岛市电教馆与教研室先后组织了全市高中、初中和小学各学科优秀教学课件的评比活动,有将效地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同时,投资上百万元引进目前全国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充实到教育局及各市、区、学校的信息资源库。他们还与南京、厦门、长春、沈阳、成都等城市的教育信息中心互通有无,交换和引进了大量的多媒体素材、课件以及各种录像资料,充实信息资源库。此外,还从互联网上下载了大批教育教学软件。到目前为止,仅青岛市信息中心搜集存储的教育教学资源就达40G,为全市范围内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优质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硬件建设,为教师教育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必须的物质条件,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渐而失去了既有的光华。这就要求教师重新进入一个新的角色,由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知识体系的建构者、课程教材的研究者。使以前的面向过去,转变为现在的面向未来。

(二)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飞速发展,综合运用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在内的信息技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已经成为青岛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些学校经过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开始从单纯地进行“开发课件,提高课堂效率”,走向了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大胆创造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推进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促进了中小学教学方式的变革。

如果说城市中小学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内容传递形式,应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改变了教学模式的话,一些农村学校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同样迈出了可喜的步伐。胶州二中作为农村普通高中,经济来源非常有限,但他们却知难而进。先后投资120多万元装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购置计算机160多台,建成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电子备课系统、校园网络系统。不仅实现了各部门、各组室间的信息相通、资源共享,为老师们集体备课,与外界广泛联系创造了条件。在不断完善、扩充硬件设施的前提下,学校加强了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先后购置了20多种教学软件,另有各类知识讲座、公开课、实验演示等资料录像带若干,VCD影碟、教学资源光盘2000多片。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老师们在教学中积极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将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普通高中教学中的应用》的课题研究。他们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一个一个的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共同讨论的形式,在老师的指点下逐步完成。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他们在学深学透的同时,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与团结协作的精神。信息技术教师及时与其他学科的教师沟通、交流,使信息技术教育与各科的教学进行了有效的整合。通过科研,引导教师及时从电教实践和教改实验中,总结、提出符合教学规律且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的教改成果,从而使个体优势转化为整体优势。学校申请的“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理论探讨与实践。多媒体超文本、超媒体的特性,可以实现教师、学生与计算机间的交互。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使老师们熟悉地掌握了现代教育媒体的性能、特点,形成了操作自如的技能技巧,并能够在教学中恰当地引入、组合、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不是作为课堂教学的附属与点缀,成为游离课堂之外的摆设。同时,学校定期开展“每人一节多媒体公开课”、“优质多媒体公开课评选”、“多媒体课件评选”等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校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热情,涌现了一大批水平较高的教师。他们可以制作出优质的教学课件,实施了高质量、有特色的教学。据王友源校长和王孝德老师讲,目前,学习计算机操作与软件开发应用等现代化教育思想已经成为全校老师的内在需求。任课教师全部使用微机备课,有的软件开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网络时代使教育的内容信息化。学生通过互联网,可以从容自如地汲取各自所需的信息,构建自己的信息体系。所以说,网络时代的学习,应是一种主动的学习,一种基于信息的学习,一种以多媒体为主要手段的学习。以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自主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一种现实的必然的选择。因此,构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发展走向的新的教学体系,使他们真正成为网络教学的主人,这才是我们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要义。

六、岛城的明天:在国际舞台一展风采

经济发达和思想解放一旦同教育连襟,就会生发一片教育飞速发展的瑰丽风景;领导的关注与前瞻性的眼光,还会在未来构画更加明丽的灿烂。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话语之一便是政府对教育的关注与支持。为此,记者采访了分管教育的青岛市副市长马论业。马市长说教育向高水平和高质量进军,就必须整体推进,使人人都受到优质的教育。因此,我们在小学和初中重心下移取得丰硕收获的今天,现在正加大高中阶段的布局调整。一方面扩大既有重点高中的办学规模,尽力将农村高中集中到城里去办;一方面以名校办分校,产生连带效宜。从而扩大优质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他说,2000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82.8%,其中农村区()达到78.3%2001全市普及率达到85.1%。再有5年左右的时间,95%的农村学生接受优质的高中教育便可以变成现实。对于偏远山区和海岛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的问题,已筹划加快和重点解决,甚至可以从小学便集体住校,配备优秀教师,使他们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受到同等的教育。我们说用510年时间赶上中等或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不是个别学校,也不是只局限于城市,而是全方位的整体推进。

马市长说,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一个城市市民素质的高下,关键是基础教育。目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使得青岛必须成为国际化的开放都市,并在世界市场上打造“青岛”品牌。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WTO承载着有序而自由的国际经济交往,而任何一种经济交往实质上是一种以人的知识和智力为资本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前瞻知识经济的新世纪,经济的公平与自由竞争就是对人的文化含量的测试,就是通过教育提炼的人的创新智慧与创新能力的较量,而且还是主宰着生命的价值理念、意志品格和激情能量的全面搏击。要在国际舞台上一争高下,教育就不仅是开发人的智力,使之转化为创造力的教育,更是深层次挖掘生命的情意要素,使之升华为创造成功的强大能源的大教育。为应对WTO,在现代城市生存的青岛教育工作者,就应当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建立现代教育体制,构建现代教育内容,教育现代化的人才。可以说,我们要建立的是国际化的教育目标,培养的学生要具有国际意识与全球观念,使我们的教育真真正正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未来的教育大厦,因为有现实坚实的奠基工程方才巍峨壮观;明天在国际舞台上挥洒才思,来源于今天及早与世界接轨。岛城明天的灿烂不是一个虚幻的神话,因为它的昨天与今天已经拥有了“神话”。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