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校品牌的“绿色”行动
打造学校品牌的“绿色”行动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4-01-01

【编者按】2003年正式启动的“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县(市、区)评估项目”,目前拥有实验基地20个,已有5个县(市、区)通过验收,被授予“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称号。作为这20个县(市、区)之一的威海市环翠区,在几年前就开始了打造学校品牌的“绿色”行动,整个区域教育沿着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轨道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跻身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该区“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的创建工程验收在即,本报记者陶继新从其建设学校特色方面,对其进行了采访报道。

    一些非常有名的学校,大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众多受教育者乃至更大范围的人们那里形成了一种心理认可。一所学校能否成为一个品牌,与有没有独具的特色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关注学校特色构建,就成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必行之事。

    环翠区教育局在要求“一校一特色”的同时,便将目标锁定在品牌学校的建设上。据董国谦局长讲,他们将按照“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发展轨迹,全力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品位,创建一批齐鲁名校、全国名校,对外树立起环翠区教育的良好形象,形成“以外语教学和信息技术为主体特色,各种特色百花齐放,龙头学校优势明显,所所学校个性突出,城乡教育齐头并进”的环翠教育大品牌。

尽管董局长认为打造这一大品牌是个长期的过程,可记者通过访谈明显感觉到各个学校的特色已经基本形成,希望读者能够随着记者行走的足迹,去掠影式地鸟瞰一下一些学校独具的特色。

“人和”环境还生命一个美丽

和谐讲究平衡、对称、协调,是各种力量与资源的最佳搭配,是社会人际关系的最佳状态。声不和谐不顺耳,色不和谐不悦目,力不和谐难做工,人不和谐会生疾。个体如此,群体亦然。所以领导与领导、领导与老师、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要合作,以达到一个群体的和谐。合作不力,搭配不好,就会产生摩擦,内力就会无功而耗。而合作至达和谐的境界,一个群体就会为达到既定目标而相互配合,凝聚成众志成城的合力。所以孟子有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学校里,构建一种“人和”的环境,对于教师生命成长与学生终生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鲸园小学的“团队合作示范岗”

    团队意识的培养,无疑成了现代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一个没有团队意识的集体,不管其领导如何努力奋斗,都不可能让这个集体呈现出生命活力。鲸园小学的“团队合作示范岗”评选以及“教职工团队合作”评价办法的实施,引导教师和学生步入到一个“人和”的高层境界。

学校按一年级到五年级的顺序,将教师分成八个大组,一次评出两个团队合作示范岗。为此,制定了评选细则。新的评价办法打破了传统的“分数评价”,将教师的评价标准有机地划分为五个层面——师德师表、课堂教学、教育科研、活动辅导、班级管理,涵盖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素质。打破固有的角色定位,以领导与骨干教师合作的“每日常规督导”为评价载体,以“每月团队合作示范岗”的评选为激励手段(包括“四课”、读书笔记、资源录入、教师出勤、环境卫生、节俭意识、奉献精神七项),以每学期“教学档案自评”为展示形式,以征求学生、家长期望的“家校直通车”为沟通平台,推进教师向精通业务、勤学善教、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性方向发展。打破以往的“终结性评价”,建立“过程性教学档案”,通过个体典型材料的归档,感受自己进步的过程、特点、经验与教训,提高反思能力。打破固有的“一致性评价”,以和谐发展为核心,制定增值评价目标(即:教学效果与教学竞赛不单纯以名次考核,而是以所任教班级的纵向进步幅度进行考核),激发全体教师再创造的激情,鼓励其自觉地、努力地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从小的成功走向大的成功。

新的评价办法强调“人和”,每人平均3分,得失连在一起。如果一人失去3分,整个团队一分不得。夏建娟校长认为,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所有要有考评。很多时候,对教师考评不可能采取人盯人的方法,只有用集体监督的方式,如此为之,不是整治表现好的教师,而是借此促动后进者。这样,提高了小集体的凝聚力,聚合了整体的智慧。

这种考评办法,使得团队成员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共同的荣誉,谁也不甘落后。如果其中一个队员跟不上,其他成员都非常着急,想方设法帮助这个队员前进。以前,学校领导对个别教师的行为教育批评,结果成效并不太大。现在不是学校领导着急,而是小团队着急,不用领导去管,小团队人人都在管。其中有一个团队的教师以前讲课多是“三等”,一提出课就有畏难情绪。形成小的团队之后,再让其上课的时候,整个团队都在为她出谋划策。讲课之前,她极其认真地备课,而后又在团队中谈自己的思路,让大家七嘴八舌地提意见。上课之前,先在别的班里上课试讲,团队成员为她总结经验教训。正式上课,大获成功。她在谈教学感受的时候,思路清晰,侃侃而谈。老师们都惊讶于她的成长之快,认为她在这次上课过程中,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她自己也感到生命在成长。为此,她特别感谢团队的队员们。现在,这个教师满脸自信,意气风发,与以前相比,判若两人。教导处主任杨静认为,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引导所有教师在展示个性的同时,对其他成员的教学关注,可以迅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使学生真正受益。

夏建娟校长对记者说,2003年提出无边界教育的理念后,便有了构建团队的想法。但教育有空白的地方,难以顾及,于是,团队诞生。让人人关注自己所处团队的发展,学校也就自然发展了。

夏建娟校长认为,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群体的精神风尚,从而使学校形成一种“人文气息涵养鲸园,人文精神提升品位”的良好风气。

  二、南山小学的“学会欣赏”

  老子说:“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可现实中由于急躁而失去根本者并不少见。人与人之间,出现摩擦与矛盾,往往不是思想问题,而是根植于心理层面。如果人人多一点平和,少一些急躁,社会就会趋向和谐与安定。

周玲从2001年走上南山小学校长岗位之后,就一直在培养师生平和心态上从容而又自然地行走着。

要想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就要学会欣赏,既欣赏自己,也要欣赏别人。

周玲认为,良好的心态是需要培养的,网络则是一种有效的载体。每天一名教师在网上发表一篇心态与师德方面的文章,且写明荐者,附有荐语,而且一月一次“在线反思”。学期末,老师们都要写出本学期工作上的得意点和比较满意的地方以及有待改善之处,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讲述之后,也要发到学校网上。

周玲是聆听者、阅读者,也是欣赏者、言说者。她的大会发言使得老师们的心态更加平和,更会欣赏自己与他人。

当学生出现问题或家长提出批评意见时,老师们学会了省检自身,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心理上接纳了学生和家长,就有了海阔天空的心态,以及善待他人的美丽。即使竞岗演说,也不再是剑拔弩张,而是真实自然地叙说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或上或下,亦可宠辱不惊,平静对待。

周玲对学生则提出了“三个学会”的要求——学会欣赏,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周玲认为,学生之间出现摩擦,大都会说对方的错误,这个时候,老师便不再说话,暗示学生自我反思。不一会儿,学生开始冷静下来,反省自己的错误,甚至主动地向对方道歉。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使得教育过程也变得简单了。

欣赏还可以保值,南山小学就设立了“优点储蓄卡”。其中有感恩父母、感恩母校等“款项”。开家长会的时候,学生感言、老师寄语、家长发言,都是真情动人。休说女教师,即使是有泪不轻弹的男教师,也都被感动得泪湿沾襟。什么矛盾与芥蒂,都在欣赏之中烟消云散。

欣赏自己,就会多一些自信与愉悦,少许多自卑与烦恼;欣赏他人,就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少许多仇恨与抱怨。正是这种欣赏,使南山小学拥有了一个“人和”的优质的人文环境。

校本课程彰显学校个性特色

校本课程从诞生之日起,就昭示出了旺盛的生命活力。环翠区各个学校根据各自的资源优势与发展需求,大都开发了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特别是在开发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水平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也多进入到了乐在其中的智慧生成状态。

一、实验小学的“四个一刻钟”

哲人言:“习惯决定行为,行为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养成对于人的生命成长至关重要。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利在当下,更在未来。威海市实验小学“四个一刻钟”的校本课程,则在培养学生的习惯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是“健身一刻钟”。实验小学自编的体操与自编的音乐融为一体,活泼、欢快,学生投入其中,不但锻炼了身体,也是一种生命享受。早晨7点半,校园里便成了欢乐的海洋,孩子们在优美的旋律与有节奏的动感中,感受体操运动所带来的生命活力与心理快乐。“一天之计在于晨”,有了如此愉快的心境,整天的学习都是轻松的。

二是“古诗文诵读一刻钟”。优秀的古诗文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内化到心里的则是品格与修养。实验小学将这些诗文分为修身、爱国、立志、治学等不同的内容,让学生在课间活动时间有感情地诵读,童音飘扬,洪亮、清脆。据副校长汪玮讲,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经典的独特魅力,而且逐渐有了趋善向美的要求与行动。

三是“习字一刻钟”。本应当是宁静以致远的学校,由于受到社会的影响而有了浮躁之气的漫卷;电脑打字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中国优秀的写字传统也被不少师生所忽视。为了摒弃浮躁,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实验小学规定下午第三节课上课前一刻钟为习字时间。伴着古筝的悠悠乐声,师生们很快驶进宁静的心灵港湾,沐浴在传统文化的氛围里,进而拥有了闹中求静、静中求学、学中求乐的审美体验。

四是“外语对话一刻钟”。顾翠萍校长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融合的世界,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教师与学生也要放眼世界。而接触外国文化的语言载体---外语,就成了师生必备的本领。基于这样的思考,实验小学于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让师生在外语对话过程中感受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星期一到星期四为英语;星期五系韩语,因为威海与韩国一衣带水,与韩国的经济与文化交流较多,从小培养他们的韩语水平,无疑是瞩目未来的一种文化行动。在这一刻钟时间里,师生同读,重在对话,鼓励在一定的情景中用外语口语表达。从四年级开始,学校还开设了英语经典诗文诵读,如莎士比亚的经典诗作,要求学生每周背诵数句,积少成多,为进一步了解英国文化奠基。与此同时,学校还搞了英语文化节等一系列的活动。一些节日也成了外语对话的载体。圣诞节时,老师扮成圣诞老人,用英语与孩子说话,结束之后表演兔子舞,边跳边背诵英语,以此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不但容易,而且快乐。六一晚会,非英语老师也排练了一个英语短剧《白雪公主》。

天天“四个一刻钟”,参与者感受的是快乐,增长的是才智,培养的则是终生受用的良好习惯。

     二、实验中学的“科技领航”

邓小平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在社会上不断扩延的时候,在中学生看来那还只是未来行程上的一个目标。上学时段,最为重要的还是学习与升学。何止学生,学校与教师也多不会在科技方面投入更多的财力与精力。

实验中学姜忠军校长认为,培养中学生的科技探索精神,比着中考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于是,高扬起“科技领航”的旗帜,在不同层面开发科技课程,扎扎实实地将学生引领到这一富有挑战况味的园地之中。

“科技领航”需要引领人,八位专职科普教师便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记录活动档案,制定考核意见,起始阶段便将科技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到科学有序的管理之中。同时,组建生物、环保、机器人等十多个科普学会,提供专门活动室,安排活动时间,开设网上科普学习平台,创建各自的网页。据学校德育室主任邹海霞讲,2006年,学校又建立了新的科普展室。

活动是“科技领航”的有效载体,学生大多积极参与其中且乐在其中。如发明创造学会,面向全体学生“招生”,不但在学校开展活动,而且利用假期,发动学生观察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征集发明创造的金点子。开学之初,数千件发明作品荟萃于学会进行评选,最有科技含金量者便脱颖而出,有的还申请了专利。

为激励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学校对此还制定了考核办法,考核结果与班级整体考核挂钩。这样,这些活动便得到了班主任的关注、支持。

每年一届的科技体育运动会、两年一届的大型科技文化艺术节,更是吸引了众多的科技爱好者。这时可谓高手云集,甚至数百名选手在这里一展身手。其中的佼佼者还会被学校推荐到区、市、省及全国的大赛中。

物理教师王丽辉对记者说,学校的科技活动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即使在平时的教学与实验中,学生的发明创造也是精彩纷呈。甚至物理实验器材也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制作的,不但为学校省了一笔钱,更使学生在这种创造中爱上科技,拥有了创新品质。“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历届的物理竞赛,实验中学在全国便享有了盛名。

三、竹办小学的“经典诵读国学启蒙教育工程”

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而传统美德,则是这种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即使到了现代,这种美德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在世界文明中被认可与赞同。竹办小学开展的富有特色的美德教育,便为孩子一生的道德成长奠定了基础。

2004年,竹办小学即确立了以“经典诵读国学启蒙教育工程”为核心的“传承文化经典,创笃学厚德校园”的特色学校发展思路。开展“三、百、千”和弟子规、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古典铭文及名著等内容的学习和诵读活动。创设了一个人人读书,人人读经典、诵经典、感受经典的学校文化氛围,从而培养谦谦文化小巨人、彬彬礼仪小君子。

刘昌晓校长认为,传统文化是德育之根,真正的人格修养和品格行为是建立在厚重的文化底蕴之上的。而孔子开创的中国古代教育,其核心就是人格教育。学校将“国学启蒙教育工程”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就可以在人格教育上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学校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孝经》确定为全校必诵篇目,根据诵读篇目,为学生选择了目前最具权威性的诵读教材。学校还编写了《竹小少年修身歌》,而且每个学生都能熟读成诵。在校园里,哪个学生做了什么不该做的事情,老师们会让他大声诵读《竹小少年修身歌》,让其从修身歌里找出正确的行为准则。

《三字经》、《弟子规》、《修身歌》的记诵让学生感受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如何做个彬彬礼仪小君子;唐诗、宋词、元曲、古文中的经典之作,诵读能深化情感教育,提高审美情趣,培养乐观心态,让孩子自觉去做一个谦谦小巨人。

学校专门开设了“彬彬有礼”校本课程,在教学中,强调教师注重渗透传统礼仪教育,从饮食、坐立、待人接物等方面,古今对照,古今结合,逐渐训练学生的常规礼仪,养成良好的习惯。

学校还制定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校本课程的试用本,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同时,整理了“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使学生不仅听得懂,而且记得牢。校园广播站每天中午的“美德小故事”已经成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节目。天天美德故事,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孩子的美好心灵。

学校还将传统美德教育与班会课相结合,开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交流听故事心得,每个班级都有每个班级的特色,每个班级都有每个班级的展示形式。期末校本课程成果展示,有低年级的美德故事画,有中高年级的中华传统美德手抄报和美德故事读后感。做一个谦谦文化小巨人、彬彬礼仪小君子,已经成为竹办小学孩子们的理想目标与自觉追求。

理念更新改变学校发展状态

周易有言:“变则通,通则久。”这一宇宙运行规则,同样适用于教育。董国谦局长认为,观念改变行动,行动决定命运。环翠区一些学校的发展变化,与校长老师们的理念更新有着很大的关系。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有的学校因为观念的变化,也有了令人刮目相看的飞跃式发展。

一、长征小学:变“堵”为“疏”

近年来,长征小学以理念引领行动,以观念变化促进学校特色建设,使学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变不许教育为允许教育

孩子活泼好动,如果限制太多,甚至动辄给予批评,其自然天性就会在诸多的不允许和善意的批评中被扼杀。其实,对于孩子的教育,核心不在于堵,而在于疏。教导处副主任谷爱红告诉记者,现在学校提出的是把“教育=不许学生做什么”改写成“教育=允许学生做什么”,以前校园满墙的“不许打闹”、“不许乱写乱画”、“不许大声喧哗”等一条条“警示录”,都已换成“轻声慢步,不扰他人”、“从我雪白的身体上,看见了你美好的心灵”、“你的爱是阳光,哺育我成长”等等亲切的“心语牌”。再如,孩子特别喜欢玩滑板车、滑冰鞋,但也仅限于双休日在小区内快乐滑行。自从学校的“科技体育游艺会”增设了这一专项后,孩子们高高兴兴地组成小滑冰队,课外活动时间在操场上尽展“滑”技,竟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

2.变少数学生参与为多数学生锻炼

未知风雨,哪见彩虹?干部由教师指定,不进行竞争上岗,怎知其他孩子不能胜任?基于这种思考,学校打破了以往“班级干部终身制”、“班级干部教师指定制”,实行“班级干部竞选轮换制”。谷爱杰校长要求,每位学生每学年必须有一次当班干部的经历,必须通过竞选来展示自己的实力,这样就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锻炼的机会。

为此,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校园三百六十行,争当小状元”活动。从“校长小助理”到“食堂主管”,从“纪检主任”到“英语俱乐部主席”,从“环卫局长”到“校园110队长”,每一个岗位都要经过竞选产生,任期内除受全校师生的监督,还要接受“校园百岗督导团”的定期审议。活动中,有的孩子感到既定的岗位都不适合自己,我们就鼓励他们根据爱好和特长自行设岗,申请通过后就可以“走马上任”。外来参观的人们惊奇于长征小学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之高,其实,是学校为之提供了一个公开“赛马场”,虽无伯乐,却有千里马一跃而出。

3.变德育单一性为多层次性

学校提出“德育生活化,生活主题化”的德育理念,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优良传统、纪念日,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在每月主题的目标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地指定各年级的主题,使主题教育更加符合孩子的志趣、特点。一年级,“不乱扔杂物”;二年级,“懂得节水、节电”;三年级,“环境保护从我做起”;四年级,“积极进行环保宣传”;五年级,“我为环保提建议”。低年级着重培养一种习惯,而中高年级则强调一份“责任”,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4.变定性评价为目标激励

传统的德育只是学期末的一次评价,家长与孩子也只是看重这一结果,虽然,过程是美丽的,但没人关注。为此,学校实行班级“荣誉超市”,学期初,将各种荣誉称号张贴到教室的墙上:“三好学生”、“班级形象大使”、“未来IT精英”、“奥林匹克星”等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一个荣誉称号作为本学期的奋斗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孩子为了赢得目标,不断积累自己的道德财富。只要达到目标要求,就可以得到预期荣誉称号,学校为之发一个喜报。即使没有达到,只要努力了,也进行鼓励,颁发“期待进步奖”。据教育处副主任林青讲,以前评价是终结性的,现在则重在目标的引领。为了抵达预期的目标,学生多会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懈地努力。

二、古寨中学:变“黄色戈壁”为“绿色人生”

在自然生态日益恶化的当今,绿色成了人们共同追索的对象。生物层面的绿色固然可爱,而人们心理与思想层面的绿色更加重要。为师生创设一个从显性层面到隐性层面的绿色环境,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古寨中学的“绿色人生”构建,就有了这两个层面的内涵与行动。

建校之初,古寨中学几乎没有绿色,被人们称为“黄色戈壁”,家长和学生大多望而却步。后来,学校先后四次进行大规模绿化、美化建设,使绿化覆盖率已达到50%以上。“满眼绿色!”走进古寨中学,不少人都不由自主地惊叹。

外在的绿色可以悦人耳目与心志,内在的绿色才能让学生一生幸福与快乐。因此,学校又提出了“为拥有‘绿色人生’而完善自我”的教育理念。据丛鲁江校长讲,“绿色人生”的内涵非常丰富,“绿色”象征着和谐,象征着积极向上,象征着生机和活力,象征着健康的身心,象征着积极的人生态度,象征着优秀的品质。“绿色人生”既表现为学生目前良好的发展状况,更表现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其深层内涵是学生的终生都是幸福和快乐的。

要想让学生拥有“绿色人生”,首先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真人,做好人,拥有一颗向善、向美、求真的心,拥有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于是,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关爱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回归其善良的本性,让每一位学生心灵上得到最大的收获,成了古寨中学育人工程的第一驿站。

据办公室主任张桂玲讲,学校开展的一助一、多助一活动,使“绿色”洒满了校园。70多个教师都有了帮困对象,教师爱心的付出换来了学生对教师的感激,融合了师生关系,进而也拉近了与家长的感情。

同时,通过“绿色课堂”叩开了学生的智慧之门,使学生在学习的主阵地感受到了美丽的绿色。“绿色课堂”即生命课堂,是为学生的发展而教的课堂,是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是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突出个性、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课堂,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堂,是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课堂。

古寨中学的“绿色人生”构建,唤醒了学生的心灵,叩开了学生的智慧之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栽植了永远的绿色。

给特殊孩子一份特殊的关爱

孩子生之于世上,当是最美丽的生灵,理应受到同等的关爱,享受同等的幸福;可由于各种特殊原因,有一些孩子与一般孩子的心理、思想、家庭等并没有处在同一个平面之上,成为社会与学校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环翠区的一些学校,在构建自己的特色时,将更多的关爱给了这些特殊孩子。

一、公平教育: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享受优质教育

在人们越来越关注孩子教育的时候,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在城里有学上与能不能接受优质教育还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孩子生于何家何地不能选择,但公平地对待他们,使他们与其他孩子一样受到优质的教育,无疑是教育者的一种责任与义务。

1.竹岛办事处北竹岛小学:“在同一片蓝天下,实施公平教育”

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公平,永远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要件。威海市竹办北竹岛小学的“在同一片蓝天下,实施公平教育”的理念与行动,就使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充分感受到了公平教育的幸福。

据陈华副校长讲,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为两村联办,生源比较复杂。自20049月被市政府划为进城务工人员工子女定点学校之后,学生人数一下子增加了四五百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到全校学生的40%以上。真正让这些孩子与城里孩子一样公平地接受优质教育,需要的不仅是理想与思想,更需要爱心与行动。

公平的显性层面是学校建筑与设施,市区两级政府出资为学校建楼,楼里是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大凡外来的家长走进学校,没有一个不大吃一惊的,因为在他们看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怎么也不可能如此的现代与漂亮。

进城务工人员家中大多没有电脑。为了缓解这种家庭配置的不平衡,学校建了两个微机室,比省级规范化学校的要求高了一倍。由于信息技术师资不足,学校提出了“人人都是信息技术老师”的口号,通过培训使很多教师可以胜任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同时,学生每周都可以进一次信息技术室,有些务工人员子女由此爱上了电脑,水平迅速提高,甚至成了老师的助手。制作FLASH动画、刻录光盘、常见故障排除,几乎成了电脑小专家。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中藏书较少,家长中更少有给孩子买书者。为此,学校又建了两个图书阅览室,专设阅读课,列入课表,每周两节;教师正式授课。学校还发动学生捐书,成立班级图书角,并将阅读扩展到家庭,要求孩子与家长同读。在学校组织的朗读比赛、读书征文、我最喜爱的手抄报等活动中,不但学生踊跃参加,一些家长也积极参与进来,读书征文活动中的很多感人的文章都是出自家长之手。

学校对务工人员子女中经济困难者给予了特别的关照,每次收费之前,班主任都要进行一次摸底调查,有的甚至要到学生的家里实地看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设立贫困生档案,给予必要的减免。从去年实行“两免一补”之后,许多家庭困难的进城务工子女,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学费全免。

校长对记者说,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一个公平的人文环境十分重要。当初被划成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时候,本地家长心存忧虑,担心会不会由于学生成分的复杂而乱起来;外地的家长也顾虑,自己的孩子会不会被教师与学生另眼相看。学校提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进城务工子女与城里孩子一个样。现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没有感到是外来者,本地学生也没有将他们划到外来户行列。和乐一家,融为一体。

鉴于教师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见面比较困难,学校实行了家校联系卡。一月一次,将孩子本月内在校思想、学习、纪律等有关情况反馈给家长,上面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看后再将家里的意见反馈给教师。教师将这些意见收集起来,进行当月总结。家长对此非常满意。

2.威海十中:通过信息技术教育为孩子提供与时代接轨的机会

众所周知,21世纪的人才需要具备熟练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和良好的信息素养,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是不是会成为这场革命中被人们遗忘的孩子?这成了一些教育者的具有使命感的忧虑。让他们与城里孩子一样,在不断拓宽信息技术教育渠道、挖掘信息技术教育潜能的过程中收获同样的惊喜,这是威海十中已经和正在进行中的一个善举。

威海十中有50%的学生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其中又有60%是来自偏远落后地区的民工子女。一个班学生家中拥有电脑者不到10%,有的班甚至只有一两个有电脑的学生;40%的学生不曾接触过电脑。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为这些学生提供一个与时代社会接轨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

优质的教育需要优质的教师,为了迅速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学校为教师制定每周工作重点。周一:网上学习时间,积蓄教育能源;周二:登陆校园网教师论坛,分享学习内容心得;周三:邀请教育专家、教研中心老师们到校举办讲座、听评课,或者邀请学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为教师上一堂公开课,给予专业引领;周四:教师优秀作品展示,选择教师优秀的课堂实录、案例、课件在校园网上发表;周五:对本周工作进行反思,并拟定下周计划。现在,每一位教师都能熟练地使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45周岁以下教师能够制作幻灯片简易课件,35周岁以下教师则具备了制作动画课件、网络课件的能力。

学校还建设了两个学生机房,学生微机配备达到每12人一台。除每周两节信息技术课程之外,还开设一节综合性网上研究性学习课,并规定每学期各学科不少于10节网上自主学习课。每学期举行信息技术等级考核、网上研究性学习成果展及自主学习成果汇报。这使务工子女具备了和城市孩子同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学校的信息技术课实行开放式教学,不但向其他学校开放,而且将家长请到学生机房,举办家长公开课。家长们既惊讶又激动:没想到学校的电脑设备这么好,没想到信息技术如此神奇,没想到孩子们的操作如此娴熟。微机室向外开放之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120多台电脑已经满足不了孩子们的要求,学校又为每位教师配了一台,这90多台电脑在课间的时候,也向学生开放。师生经常在同一台电脑上研究教学问题,即使教学课件,也都是由师生共同制作的。据教导副主任丛文君说,学生参与教学课件的制作,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教与学的重点难点,都在师生共同的研讨中呈示出来。有的放矢之教,破疑解难之学,共同创造出了一种既有兴趣又具效果的教学景观。

班级网页可谓威海十中的一个亮点,它由学生自主管理,网页管理员要竞争上岗,自主地创设栏目,组织稿件,发布通知,开展活动。绝大多数的学生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在网络活动中得到了提升。

为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更加富有兴趣,学校还开发魔幻七巧板、几何画板、电脑拼图校本课程,开展电脑兴趣小组活动。每学期举行创新电脑作品大赛、班级网页及个人网页展评、电脑足球比赛、电脑拼图比赛,展示学生设计、创新、审美、信息技术操作等综合素质。

“选择健康上网,赢得快乐人生”已经成为威海十中的一个深入人心的理念,而丰富多彩的信息技术教育,更使学生拥有了健全的身心、优秀的品格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二、阳光中队:让离异家庭孩子“阳光”起来

如果说单亲家庭子女的爱少了一半的话,由此而失去的快乐与幸福就不止是一半,投射到孩子心理深处的大多是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还这些孩子一片明媚的春光,让更多的爱在他们身边流转,当是教育者的责任与义务。正是基于这一思考,2004517,古寨小学阳光中队应运而生。

如此善举本该应者云集,可自愿报名的只有22个孩子。有的家长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孩子家庭的不幸,有的担心由此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更大的伤害。

王宝华是一个知善而为的校长,她认为真情可以动人,事实证明一切。她选了很有爱心的于青与陈丽红老师作阳光中队的老师,每周专门为孩子们上一节课,并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课外,则组织他们到盲校和福利院参观,让他们感受更加不幸孩子的生存状态;到刘公岛、成山头等地游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即使老师们分苹果、大米,也都有每个孩子的一份。

孩子们原本缺失的爱,在这里得到了补偿;久违的笑脸,重新绽放出美丽;自卑的阴云散去,自信的艳阳升起。他们感到,尽管家庭不幸,可自己别的地方一点儿都不差,有的还竞选上了学校的大队长。

据副校长刘爱民讲,阳光中队的家长会特别感人,离异的父母被召来了,听着孩子含泪的诉求,他们哭成一片。此前分手即成仇人者,今天理智地甚至是友好地为孩子的未来谋划。为了孩子,第一年,两对离异的夫妻即破镜重圆。

于是,担忧与观望的家长主动找到学校,也让自己的孩子“阳光”起来。现在,阳光中队已经有39个孩子,“阳光”普照了古寨小学每一个曾经经历了家庭风雨的孩子。

结束语

几年来,记者对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的领导与有关学校数次采访,感慨颇多。生于斯的孩子,该是何等的幸福!因为他们接受优质教育的梦想已经实现。在全区形成整体特色的同时,各个学校也已各有千秋。不过,张艳春副局长认为,记者所写只不过摘取了环翠区学校特色天空中的几颗星星而已。是的,篇幅受限,采访也没有遍及所有学校。记者只不过作一个引领,让更多的读者借助这些掠影式的报道,去实地感受那种更加丰富的内涵。

如果真的前去考察的话,记者则有一个特别的提醒——特色不排拒学习他人经验,可特色从本质上更属于自己的创造;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却昭示着卓越。特色不惠顾于思想贫瘠者,思想与智慧才是特色问世的不竭源泉。

优秀的校长需要优秀的品质与相应的能力,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思想与文化。有思考不等于有思想,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只有拥有思想与文化的校长,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校长,才能真正创造有文化内涵的学校特色,进而形成学校的品牌。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