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命  探寻教育
感悟生命  探寻教育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4-01-01

陈东强,网名“道法自然”,1961年生,高中学历,函授本科。曾任图书管理员,政府办秘书、副主任,乡镇长、乡镇党委书记,2003年任教育局局长至今。20002006年先后当选运城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运城市第二届党代会代表,县人大代表。2007年先后荣获山西省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山西省2005-2007年课程改革先进工作者,绛县十大优秀人民公仆等光荣称号。 

与山西省绛县教育局陈东强局长的第一次交流,是在我的博客上。当初,我认为他就是一个一线的教师,当然,是一位很有思想与文化品位的教师。所以,我就在自己拟定采访的教师名单上,写上了他的网名——道法自然。不长时间,我从一个朋友那里,才知道他是一位教育局长。这令我很是惊诧!一位局长,竟然守持住了一个平常人的平常心怀,竟然对一些教育现象的剖析如此深刻尖锐,竟然对万事万物有着深厚的悲天悯人的情结!正是带着这样种种疑问,记者到绛县采访了他。

守住“五颗心”

在自然不断异化的当下,人的异化也彰显出来。一些本来不错的人为官之后,不但忘记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甚至连自己是一个“人”都忘记了官气十足,人性淡失。所以,大凡此类人等,人民对其多是敬而远之。但是,采访陈东强局长的时候,记者感到这个“官”一点儿也没有被异化,不但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者,还保持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正气与善良、淡然与从容。特别是他的守住五颗心”,不但可以令为官者学习,还显示了“一个纯粹的人”的精神境界。

 一、守住爱心

陈局长认为,爱心就是善良之心、宽恕之心、无私之心、大道之心、厚德之心、美丽之心、智慧之心。看来,他对爱的诠释超越了一般人的认识。但细细想想,他说得一点儿都不过分,爱心是人的立身之本,“本立而道生”。这里的爱心,有爱人之心,有被爱感动之心,也有自爱之心。爱人是一种美德,爱人之时,也会得到人们的爱。被爱就会心存感动、感恩之心,就会反过来去爱他人,从平庸走向高尚。自爱就要有一种道德操守,有一种生命发展的规划,从而使生命更加精彩起来。

 二、守住责任心

陈东强认为,责任是一个人的义务和任务,也是一个人的权力和名利,同时,它还体现一个人的道德意识、人格追求。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不但在工作上不会认真负责,在品格上也会受到人们的质疑。所以,坚守责任就是坚守一个人的岗位与职责,也是守持自己的价值之根与人格之本。同时,有权力不等于有责任。有的人大权在握,可是,如果不尽责任,就是对权力的蔑视,也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如果有了权力,为民所用,就会在人们的心目中树起一块巍峨的丰碑;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心里有了一种良知与责任。所以,陈东强不但经常自我提醒要守住责任心,也在大会小会上要求教育局的干部和全体教师要守住责任心。

 三、守住上进心

是庸庸碌碌一生,还是让生命焕发出光彩,这应当是人之在世必须回答的一个哲学命题。不求进取,无所事事,也许可以“享受”人生;但从本质上说却是浪费自己的生命。所以,陈东强主张不断进取,发展自身,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人的幸福是建立在生命不断发展过程中的,没有上进心,就不可能有人的真正发展,也就不可能有人的真正幸福。在某种意义上说,守住上进心是为自己营造幸福的一生。

四、守住事业心

事业与职业有关,但又有着质的区别。一个人有一个职业,可以谋生与生存,但这只是低层次的生存,未必具有生命的价值。只有在有职业之时,具有一个事业心,且将事业的发展与自己的生命维系在一起,才是高层次的人生追求。因为有了事业心,就不会因为个体的得失而过度苦恼,也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垂头丧气。守住事业心,就超越了世俗的谋生之“技”,而是走上了具有精神价值的人生之“道”。

 五、守住平常心

陈东强的网名叫“道法自然”,老子的这个经典话语就有让人守持平常心的意思。宇宙万物自有其运行的规则,人类发展也是有序而行。可是,如果一个人逆道而行,就会受到一定的惩戒。一个人比起浩渺无涯的太空,几乎近于微尘。那些自以为有了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者,都在廓远无边的宇宙面前显得异常地滑稽可笑。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就会感到自己只是世界上的一个普通的分子,就会把取得的骄人的成绩视作生命历程中的一个必然。这并不等于不要名利,名虽然要,但一切顺其自然,绝不强求;利虽然可取,但一定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样,就会从容自然地面对成败得失,终始保持一颗宁静淡然的心怀。

在陈东强带领下,绛县教育事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显著的成效,2000年以来,他个人也先后当选运城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运城市第二届党代会代表,县委委员,人大代表。2007年荣获了省教育厅颁发的“全省优秀教育管理工作者”、全省“2005-2007年课程改革先进工作者”十一届县人大常委会颁发全县“十大优秀人民公仆”称号等。陈东强认为,名利之心如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样,不是一件坏东西;可是,如果一意强求,就不是好东西。所以,工作上要积极努力,名利上顺其自然,有与无都属于自己,所以,“道法自然”是至高境界。

 陈东强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守持五心,五心融合,就会拥有一个高贵的心灵,一个从容的心态,一个幸福的人生。

建设“五化”校园

学校应当是一个精神的殿堂,是一个文化与科技共在的园地。陈东强认为,他们之所以要建设“五化”校园,就是要让教育回归到它本应有的位置。

所谓建设“五化”校园,就是打造“净化、文化、信息化、标准化、特色化”的校园。

一、校园净化

陈东强认为,净化,说浅了是校园环境的干净整洁,说深了是教学生如何做人。一所一流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净化的学校。

净化,首先是外显层面的干净与清洁,它从视角上给人以舒服清新感。但是,这种净化,不是强制行为而形成的,也不是一时为了应付检查而突击打扫卫生的结果,而是根植于师生心里自觉行动外化出来的一道美丽的风景。

其次,净化还是师生行为习惯上的净化,它超越外显层面的净化,又与之有一定关系且形神呼应。习惯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与难点,没有良好习惯的养成,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净”。所以,陈东强要求教师言谈举止,都要符合为师者的要求;要求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而师生良好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从内在之“净”走向外在之“净”。

三是师生心灵上的净化,即学会做人,人格高尚。这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在“应试教育”的逼迫下,不少学校并不重视做人教育,甚至认为只要升学成绩好,就可以赢得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甚至赞誉。陈东强认为,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人格上出现问题,成绩再好也是失败的教育。而做人教育一旦做好了,就从根基上解决了学生一生的发展问题。

 二、校园文化 

文化的本质要义是以文“化”人。优质文化内化到师生的心里,外化出来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陈东强有一句名言:“强人管人管一阵子,文化管人一辈子制度管人管一时,文化管人管一生。”文化不但管人一辈子,还决定着一个人的生命状态,决定着一所学校发展的前景。在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与一个人、一所学校与一所学校竞争的最终胜负在文化上。 

校园文化的外显形态是物质文化。优质的物质文化,不但给人以外在的美感,还可以提升学校的美誉度。陈东强认为,物质文化不在于一所学校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一所学校从物质建设中彰显出来的文化品格。而要想具有文化品格,制定校园文化的人就必须具有文化,具有一定的审美眼光与超前思维。 

文化的法治形态是制度文化,它作为学校文化的内在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陈东强不但要求学校要制定规章制度,更强调这种制度的内化。广大师生只有从心理上高度认同学校制度,制度文化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文化的思想核心是精神文化,它是学校行为主体共持的价值取向、道德归属、思维方式、文化思潮、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及共创的精神氛围,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主要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陈东强特别重视学校精神文化的建设,因为学校精神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融合性和渗透性,是学校发展的底蕴所在。在采访的时候,他有的时候信手拈来某个所学校的校训,并对其评价一番。他认为,校训是指学校提出的对全校成员具有规范、警策与导向作用的行动口号,它往往是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写照。一个有思想有文化的校长,没有不重视学校校训的。 

绛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小县,但是,如果你到各个学校转上一圈就会发现,校园文化已经各具特色。因为一些有思想的校长,用文化点缀着学校的美丽,用思想引领着师生的行动。特别是全县努力建设的学习型校园,更使各个学校的文化味浓郁起来。他认为,学习型文化可以更快地促进学校的自主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学校应成为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基地和服务中心,应不断培养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合格公民。

为了建设校园文化,陈东强局长亲自牵头组织编写了《绛县教育质量文化手册》,而且印制两千多册,分发到校长与教师手里,并组织他们认真学习。“有理想才有思想,有眼界才有境界,有思路才有出路,又作为才有地位,有实力才有魅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可以做得更好,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一天比一天好”,“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等等,许多教育发展的文化新观念已经深入全县校长老师的心灵,正在变为校长和教师的自觉教育行动。

三、校园信息化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校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信息化这个必备之“器”。离开先进的生产工具,先进就无从谈起。绛县教育局就是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生存状态和学校的发展模式的。

近几年来,县教育局以校校通工程、远程教育工程建设为契机,以“六类人员”和“四室一站”(机关干部、校长、分管电教工作的副校长、网管员、卫星资源管理员、骨干教师和校长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个性化学校网站)的建设为重点,以服务于教学教研,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目的,通过三步走:即第一步实现“校校通”,主攻硬件,达到“最少一台,最次上网”;第二步开展“八个一”竞赛活动,建设门户网站,主攻培训,建设队伍;第三步推进网络建设达到十项标准,主攻应用,提升层次,努力探索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具体途径,探索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2006年,全县在完成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狠抓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全员培训,教师七项技能过关率达100%,学校联网接通率达90%以上,远程教育接收率达到了95%以上。绛县教育信息网络中心,开设了新闻荟萃、网上办公、教学研究、教育管理、教育督导、教育论坛、特别关注、重点工程、特色学校、校园风采、优秀课件、教育资源、教育在线特别链接、局长主页等40多个专栏,为全体师生提供教育资源应用、网络教学平台、网上教研中心、网上交流社区、电子邮件服务、办公自动化等一系列有教育特色的个性化服务。

四、校园标准化

标准化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的主要内容是指学校的规模标准、建设标准、装备标准、师资标准、管理标准、质量标准等办学条件的标准化。也可以说是,学校建设的园林化,内部设施的现代化,师资配备的合理化,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教育质量的优质化。为了标准化学校的建设,他带领他的团队,连续三年,围绕标准化学校的建设,组织开展了感动教育年度人物的评选和隆重的颁奖活动,活动不仅在全县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取得了空前的成效。用他的话讲就是:寻找感动,发现感动,回应感动,呼唤感动,期待感动,创造感动。

陈东强认为,除了那些硬件建设的标准化之外,在工作上也要有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他一上任就让人写在机关大厅墙壁上的三句话:“让社会承认我们的能力,承认我们的价值,让朋友了解我们的为人。”

五、校园特色化

比较知名的学校,大都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在众多受教育者乃至更大范围的人们那里形成了一种心理认可。一所学校能否成为一个品牌,与有没有独具的特色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关注学校特色构建,就成了优秀校长的必行之事。而校长显明的个性,无疑是塑造学校特色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然,个性与特色并不排拒学习他人经验,可个性与特色从本质上更属于自己的创造;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却昭示着卓越。特色不惠顾于思想文化贫瘠者,因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灵动而又深邃的思想,才是特色问世和学校品牌形成的不竭源泉。 

陈东强认为,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路应该是因校制宜,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从师生人人有特长开始,逐步实现特色项目起步,从学校具有特色,发展成为特色学校。可以说,特色学校的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个学校的增长点、闪光点、着力点、结合点。目前,全县很多学校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甚至有的开发了属于自己学校资源的课程文化,景云学校的民主管理特色,横水学校的校本教研特色,中杨学校的常规管理特色,城关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安峪学校的成功教育特色,勃村学校的课堂教改特色,实验一校的毛泽东诗词特色,实验二小的古诗文素养特色,以及一大批书香校园特色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各具特色,各展其长,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已成为绛县教育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陈东强认为,“五化”校园建设中,净化是基础,文化是灵魂,信息化是手段,标准化是底线,特色化是境界。“五化”校园建设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建设“五化”校园就是建设优质的学校,优质的教育,人民满意的教育。

“五化”校园的建设,使绛县这个并不富裕的半山区农业小县的教育事业近年来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区域教育有声有色,逐渐遐迩闻名。2005年在吉林省召开的全国“北国之春”校园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会议上,绛县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介绍引发与会者的强烈共鸣;2006年在全国以校为本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年会上,绛县代表山西省做大会经验交流,其校本教研的做法得到大会广泛认同和项目专家组长顾泠沅教授的高度评价;2007年荣获了教育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项目总课题组“项目实验先进单位”表彰奖励,教育局“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和思考荣获教育部中西部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第七届年会山西仅有的两个一等奖之一;2007年绛县书香校园建设荣获了全国新教育实验项目灵山基金会价值五十多万元的《儿童阶梯阅读图书》的捐赠和为期一周的免费培训;2007年绛县被山西省表彰为“远程教育应用先进县”并先后两次在大会发言;在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绛县教育局连续五年获得多项表彰奖励。

教育开放,与时俱进

当今时代,网络的作用越来越彰显出来。有的地方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绛县教育的教育论坛和教师博客群,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网络所具有的特殊魅力。

一、网络平台的构建与发展

在没有到绛县采访之前,泰山外国语学校的孙明霞老师就建议我看看绛县的教育论坛和教师博客群,她说,那是一个异常精彩的世界。尽管自己在网上经常发表文章,但“沉溺”网中的情况尚没有。可是,当我走进绛县教育论坛和教师博客群之后,一下子就陷入网中,“不能自拔”。这么一支庞大的博客群体会员队伍,这么一批博客“精英”人物和网上高手,这么多的精品栏目与作品,令我流连忘返。

1.教育论坛成为品牌

绛县教育论坛作为绛县教育局机关主办的一个网络平台,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火”的过程。

2005年,绛县教育论坛一诞生,旋即得到了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呼应。2006年,论坛快速发展。2007年,论坛已具相当规模。现在,作为教育管理与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阵地,论坛已经成为绛县教育的一个品牌。

目前,教育论坛的精品栏目逐步形成,会员人数已经达到3000多人,最高同时在线人数多达639人。论坛已有82411篇帖子和18个栏目,特别是作为品牌的“教研天地”和“自我反思——教育随笔”栏目,日平均发帖已经超过100篇。2008年以来更是一路攀升,日发帖多达200篇以上,最高日发帖达613篇。

现在,教育论坛不但成为教育局发布重要信息、传达上级精神的重要载体,还成了全县教育工作者伫足浏览、学习交流的一个平台。

2.绛县教师博客群

与教育论坛相映成趣的是绛县的教师博客群。20071月,局教研室李新老师带头且联系了9位教师,在新思考成长网上自发开通了博客,其后,又把这些博客联合起来组成绛县教师博客群。虽属自发,却颇有章法,一开始就制定了原则——(1)自愿加入,来去自由;(2)有志于教育事业;(3)让读书成为生活习惯;(4)富有爱心,为有困难的人提供帮助;(5)立志于课堂教学改革,并不断自我超越;(6)立志成为全国名师;(7)尊重他人劳动成果,不抄袭,诚实诚信,文明上网,可以转载,可以收藏,反对抄袭;(8)注重互动,善于为他人鼓掌;(9)凡加入本圈者,即为朋友,大家真诚相待,共同发展、成长。

为了扩大会员人数,鼓励更多老师参与到绛县教师博客群,从20072月份开始,李新便一个学校一个学校去培训相关老师,告诉大家如何开通博客和运用。在每个学校培训完后,他还把自己的工作QQ号告诉大家,以便在网上给大家释疑解惑,有人称之曰“二级培训”。为了鼓励大家参与的热情,李新向大家承诺——“取消零回复”,即老师所写的每篇博客,他都要阅读,都要回复。仅仅一年的时间,会员数已由最初的10人发展到现在330多人,文章4891篇,评论11837篇,点击量1,312,574个。

采访陈东强之后,他将一个很儒雅的小伙子介绍给记者。陈东强说,他就是刚才给我提起的李新,也是这个教师博客群的版主。虽然初次相见,可他的真诚、友善便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于是,我们在有限时间的采访和交流中,就成了情趣相投的朋友。据他讲,在这个教师博客群上,参与的“教师”是一个外延扩展了的群体,既有局长,也有中小学校长;既有教研员,也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甚至学生。现在,教师博客群已经成了一个局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二、网上交流蔚然成风

目前,绛县教育论坛和教师博客群已经涌现了一大批优秀会员,如樊丽艳、王丽娟、王丽、王小雨、王娜、吴蕊江、解晓瑞、赵贤芳、乔志萍、曲良霞、苗凌娟、吉俊、丌月爱、陈秀芳、陈电军、候锁吉等,他们不仅教学成绩在学校名列前茅,在个人的专业发展上也成果显著。开设个人教育反思专辑和博客的会员数量不断增加,已有791位老师开设了个人随笔专辑,333位教师开设了个人教育博客。

横水初中论坛、景云初中论坛、冷口初中论坛、勃村初中论坛、卫庄初中论坛等网络校际教研风气已经形成,如,横水初中有效教学开放周专题,老师发表观课体会440多篇,浏览量达10186人次;初中英语教研专题回帖228篇,浏览量达11279多人次;九年级语文复习专题回帖达78篇,浏览量达7660多人次。中心校校本教研活动纪实栏目回帖1141篇,浏览量达27204多人次;小学常识吧回帖446篇,浏览量达20039多人次;小学数学吧回帖386篇,浏览量达15392人次;小学语文吧回帖411篇,浏览量达17460次;儿童英语教学天地回帖109篇,浏览量达6809人次。大多数中心校、小学教研活动、教学反思开展得也非常好,实验一小、实验二小、安峪中心校、么里中心校、古绛中心校、卫庄中心校、陈村中心校、横水中心校、冷口中心校、安峪小学、么里小学、河王小学师生共写随笔栏目,实验一小的学生随笔专题,都形成了师生互动和共同成长的良好局面。

实验一小、么里小学、河王小学、安峪小学等学校的各个班级还建立了主题帖,师生共写随笔,网上心灵沟通,越来越成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必行之事。

目前,绛县教育上的网上交流已经蔚然成风,这不但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而且还有了共享的教育教学资源不仅搭建了绛县农村教育与先进城市教育的桥梁,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改革开放和与时俱进,教学研究也走向了一个新的层面。

十位良师益友

曾子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陈东强主张君子之交、文化之交,他每年都要结识一些文友,而且对这些文友都“记录在案”,且有一定的评价。他认为,这是他的一笔精神资产。有的时候,对某个问题有了疑惑,他会找这些文友指点迷津;有了某些新的想法,也会向这些文友交流。他说,人是需要交流的,特别是心灵与思想的交流,就更加具有价值。

陈东强说他自己有一句与人相处的座右铭,“工作上有成果,个人间有友谊,友谊促进成果,成果加深友谊”。近年来在陈东强的策划和组织下一大批全国一流的学者专家和优秀教师到绛县讲学,陈玉琨、郑金州、刘冀生、刘京海、陶继新、戚业国、干国祥、李玉平、刘良华、崔其升、陈茂林、孙明霞、储昌楼、聂明智等几十位教授、名校长、名教师先后到绛县,他们不仅开阔了老师的眼界,给老师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和陈东强本人接下了不解之缘和深厚的友谊。

2007年,就有让他“难忘的十位良师益友”。他在向人们介绍这些益友的时候,还特别说明这些益友是在2007年先后相识、相处、相见、相约的,“排名不分先后”,且说“均以老师称呼,以示尊重”,“他们给了我个人和我们绛县教育很多的帮助、感动和美好的回忆”。

记者就按他的排列次序,将他的评介照录如下——

刘良华:一个坚持阅读和写作的老师,一个每天都有新思想和新发现的老师,一个富有生命活力和个性鲜明的老师,一个追求有情趣的生活和有意义生命的老师,一个关注教育现象学和身体教育学的老师,一个具有环保和民主情结的老师。

铁皮鼓:一个已经把读书作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老师,一个坚持笔耕不辍并通过写作追寻生命意义的老师,一个叙事真实常常带给人们深度思想的老师,一个感悟超越年龄、激情藏于沉稳、并富有沧桑感的老师。

干国祥:一个经过生活磨炼、生命挣扎的新教育实验研究者,一位生命在场的新教育实验研究者(?),一个在课堂里能够深入浅出和浅入深出的新教育实验研究者,一个用生命唤醒生命、用心灵感化心灵的新教育实验研究者,一位值得研究的研究者。

陶继新:一位教育新闻界的资深长者,一位多年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坚持倡导读书的教育专家,一位发现、培养、激励了无数普通优秀校长的新闻记者,一位发现、培养、鼓舞了无数普通教师专业成长的总编辑,一位眼界宽广、心胸宽广、仪表堂堂的山东大汉。

孙明霞:一位既普通而又不普通、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优秀教师,一位多年来一直站在三尺讲台而视野和行走却已远远超越了三尺讲台的优秀老师,一位对学生、对同行、对朋友极富爱心的优秀老师,一位坚持阅读反思写作多年如一日专业不断成长的优秀老师,一位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真爱教育的优秀老师。

刘芳:一位干事业极具思想和智慧的真专家,一位其能力水平远远高于其职务的真领导,一位做事做报告能做得让你心服口服的真学者,一位教育部中央教科所评估与督导中心的主任,一位年轻、漂亮、美丽的女士。

李秋:一位非常优秀、非常善良、充满爱心、内涵丰富的老师,一位让人不时地想起的老师,一位让人想起就倍感温暖的老师。

周彬:一位身处大学校园但却具有草根情怀的老师,一位初看起来并不高大但做起报告来却极有吸引力凝聚力的老师,一位情系教育管理每天每周都在不断激励和鼓舞基层校长教师的老师,一位关注实践、不断实践、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老师。

朱寅年:一位对新教育实验情有独钟的老师,一位甘愿为新教育实验铺路搭桥的老师,一位令人尊敬敬佩的新教育优秀的组织者,一位深知基层教育酸甜苦辣的新教育推广者,一位具有广阔视野和实践精神的新教育研究者。

非常不好意思的是,在他的十位益友中,也有本人在内。为了尊重事实,个人的评介也只好充数其中。不过,在他说的这些益友中,有不少也是我的益友。我从这些文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不管是做人还是做学问,都受益很大。而特别值得一提的就是,陈东强就是我2007年结识的一位真正意义上的益友。在些,记者也不妨对他略作评价——
   
陈东强:一位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极强事业心的老师,一位身在官场却心系师生的老师,一位在文化层面行走不断收拢幸福的人,一位富有思想且创造奇迹的老师,一位对人真诚对事热情的人,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老师,一位可以作为终生朋友的老师。

《新世纪文学选刊》(教育文学),20084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