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得东风千万枝(下)
折得东风千万枝(下)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4-01-01

       地方课程开风气之先

 地方课程介乎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之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又以其自编、自选和没有固定教材的形式起着独特的作用。而青岛市地方课程的多样性与创新性,则为全国的课程改革点缀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教材:适合学生的学习胃口

    早在几年前,青岛的教育者就想办法解决一个问题:克服国家和省统编教材在地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滞后性。结果,他们就引进和编写出了一系列适合本地学生学习的地方教材。

    第一,将(美国三百句》等英语教材引进课堂,增加口语与听力的内容,使英语学习更具有实用性。

    第二,编写信息技术教材。青岛过去使用的是山东省统编教材,由于全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省编教材照顾了大多数地区的信息技术水平,制约了青岛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此,青岛市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写了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信息技术教材,形成了一套具有个性特色而又完整科学的教材体系。

    第三,自编了一套供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使用的《课外阅读》丛书,让学生作为选修课程进行学习。

第四,组编了一套从小学到高中的《学会学习》的学法研究指导教材,促使教师从关注教法转移到关注学生学法方面来,促使学生从接受知识转移到主动探索未知上来。

研究性学习:绽放个性的魅力

    “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体系中的一个新生事物,成为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不过,还在两年之前,青岛市已经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地方课程,在全市中小学全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深深地烙上了“青岛”的印记。所以,记者还是将其视作地方课程进行比照与透视。

    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的同志说,“研究性学习”理论认为,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所以它要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健全发展,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展示创造空间,它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尖子”,秉持多元而不是划一的价值标准。它体现每一所学校以及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点。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每一个地方都有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条件。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青岛在教育部尚未要求开设这一课程时,便在全市中小学中大张旗鼓地进行了探索、尝试。

    青岛育才中学结合《世界地理》的学习,在初一年级便对学生开始了“我对美国知多少”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视野之广,探究之深,以及内在潜力和智慧上的充分展示,都令老师们感到意外和惊喜。不信,请看一看他们探讨的题目:《美国独立战争)(美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尖端医学——器官移植》、《美国洛杉矶的旅游业》、《中美教育之比较》、《美国武器的佼佼者——“空中幽灵”美国战斗机》、《美国西部大盆地的植被类型》……

    青岛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则写出了《电脑的开发)、《走进南极)、《俄罗斯战机)、《汽车的进化)和《文明的成长)等百余篇课题报告。在采访(卤虫的孵化)课题组组长周硕和组员殷霏、方真、林友时;他们向记者详细地讲述了课题问题的提出和实施情况。他们说,常听大人们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沙泥。”但虾米难道真的是吃沙泥长大的吗?沙泥里不含任何营养,没有营养何以成活?

    为此,他们专门走访了·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教授,从他们那里得知:小虾主要吃的是一种叫做卤虫的生物长大的。卤虫究竟是什么生物?它又是如何孵化出来的?带着这些问题,他们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从书刊和网上查找了许多资料;选择了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作为研究基地,咨询、请教和聘请了专家,从而确定了以卤虫卵的孵化实验作为活动内容。在研究中,同学们在专家的指导下做实验,制作多媒体课件,写作实验报告。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迅速提高,让老师和家长们刮目相看。

    当然,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成果,而是可以看到走向终点的沿途瑰丽多彩的风景,并且从中学会获取知识,提高洞察世界的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陶冶科学思维品质,体验到自己是学习主人的巨大乐趣,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地方课程关注教育理念与知识信息的更新,注重就地取材与本地教学的实际,加之有着水平较高的教材编选人员,所以当它承载着时代的气息走进学校的时候,就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普遍欢迎。但作为介乎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具有“中庸”特质的一种课程,要真正起到“舍我其谁”的作用,在不少地方还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校本课程激活发展的内驱力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实施者,还是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尤其是在校本课程方面。;

    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不仅是为了开发一系列的课程文本,而要更加注重参与过程本身,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己在课程与教学等方面的修养。同时,校本课程非常注重学校的主体作用:由学校自身发起,在学校中实施,它强调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强调对学校和社区资源的利用。   

    因此,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资源,是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海洋科普:“前无车,后无辙”

    青岛市不仅有着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和人才资源,而且有着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国家重点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国家级的海洋研究所、海产博物馆、海军军事博物馆等,特别是在青岛的17位院士中,有13位是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院士。这为学校开展海洋普及教育,提供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先决条件。

    青岛市市南区实验小学便创设了“海洋科普活动课”校本课程。课程开发于国际海洋年的1998年,历经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专家拟定提纲,举行讲座阶段。邀请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的专家拟定教学提纲·,以授大课为主要形式,每学期举行两三次的海洋科普知识讲座。但由于专家所讲的内容过于强调系统性与专业化,难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致使学生兴趣不大,效果欠佳。于是,“由我们自己的教师来上海洋课”提到议事日程。

    校本课程的研究进入第二阶段——自编校本教材,实施校本课程阶段。但当时我国还没有一套集知识性、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于一体的适合少年儿童学习的海洋科普教材,而教师自身所掌握的海洋知识也难以达到灵活驾驭课堂的水平。针对这两大难题,学校一边请海洋专家给教师进行海洋知识的强化培训,并选拔出有一定经验和能力的干部、教师,组成“少年海洋科普活动学校教材”编写课题组,与海洋专家一起,合作编写教材;一边创设

校本课程——海洋科普活动课。通过课堂教学,向全体学生进行海洋科普教育,同时也对教材进行试用和验证。“前无车,后无辙”,教师只有创造性地开展海洋课堂教学活动了。没有参考书,就跑图书馆、新华书店,上网查找资料;没有教具,就自寻标本,自制投影片,搜集图片、音像资料等。为了上好一节课,老师们往往需要花费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但正是在教师的自主探索中,他们拥有了许多海洋知识,真正成了课程的开发者与实践者。加之让学生也参与其中,师生共同研讨的情景随处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逐渐地高涨起来。在19982000年三年的实践中,学校经过“初编教材——上课试用——查找问题——再次修改——再次上课”的循环实践,实现了“二注重,二关注”的突破,即在内容上,注重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在形式上,注重活动性、多样性,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1年,国家新的课程将青岛作为实验区,新的精神、新的理念,为《少年海洋科普活动学校教材》“更上一层楼”提供了契机,校本课程的改革进入到第三个阶段——依据课程标准,再次修订教材、改进教法,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打破教材原有的知识体系,增加了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删除那些过于专业、繁难、乏味的内容。目前,学生的学习兴趣格外浓厚,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意识明显增强,海洋意识、环保意识也随之树立。

    陶艺课:解放双手和唤醒心灵

    青岛二中陶艺课是校本课程中一道美丽景观。

    100多平方米的教室里,4台电动拉坯机,5个作品陈列柜;1间小型陶艺活动室的两排博物架上,陈列着精晶陶瓷器和学生的陶艺作品;此外,还有烧窑操作间、办公室、库房各一间。记者前去采访时,学生正十分专注地创作着陶艺作品。

    纪仁盛老师告诉记者,高一年级14个班开设了陶艺必修课,每周一节;高二、高三开设了陶艺选修课,每周两个小时,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

    陶土、水和火都是人们最亲近的朋友和生命所依赖的因素,因此,陶艺是最接近人性的。玩陶的本源即快乐和愉悦,是通过触觉、视角直人人的心灵的,引人向上的一种朴实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的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如果没有这种结合,那么大脑的这些区域就处于沉睡状态。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如果没有把这些区域的活力激发起来,那么他们就永远也不会觉醒了。”只要去做,只要做过,就能体会到自己的智慧得以充分发挥和实现的快乐,就能体会到陶艺无穷的魅力。

    纪老师说,学生对做陶充满了情趣,很多同学草草吃点晚饭,便匆匆回来做陶;有的同学干脆买点方便食品,在教室里边吃边做。

    他还透露,学校将继续加大对陶艺中心的投人和管理,继续对陶艺教室进行美化和装饰,再添加一个1立方米的液化气窑和一台真空和泥机及相关设备。同时,还要建设一个小型陶艺博览中心,用以陈列古今中外优秀的陶瓷作品和学生陶瓷作品,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校本课程的开发,从空间结构看,课程发展走向了立体化和动态化;从时间结构看,学生的学习已不只是局限于有限的几门学科的课堂学习,而是扩展到学校的整个生活世界之中,呈现出百花争妍的态势。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课程资源,在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在课程改革中正逐步发挥主导作用,这必将为青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