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新华:归队教育是一种心灵归属――一位“文化”局长的教育情结
桑新华:归队教育是一种心灵归属――一位“文化”局长的教育情结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4-01-13

桑新华:归队教育是一种心灵归属

——一位“文化”局长的教育情结

陶继新

 

泰安市教育局局长桑新华,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副会长、泰安市作协名誉主席等职。散文集《与泰山对视》、《天门听风》分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和首届齐鲁文学奖,被文学评论界誉为“泰山的女儿”。所以,有人说她,既是一位教育局长,也是一位“文化”局长。

一笔苦难史,一腔乡村情

据泰安市教育局副局长朱讲,桑新华局长对农村教育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记者在采访桑新华时,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浓得有些化解不开的情怀。而同时,记者也寻找到这种情怀的源头之水,并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而感动。

一、在苦难经历中获得新生

桑新华的身世非同一般,整个青少年时期几乎都是在苦难的路上奔波着。

身患严重肝病的母亲在49岁时才生下了桑新华这个羸弱的婴儿,但由于父亲长期在外打工,家中一贫如洗,只好由桑新华的姑姑承担起来抚育这个新生女孩的责任。

一九五五年寒冬腊月,桑新华头上长了一个很大的疮,由于无钱医治,疼得哭声不止,脓血从头上流淌下来,与泪水混合在一起,在一张憔悴的小脸上不间断地爬行。十二月初九,父亲去桑新华的姑姑家去看自己的女儿,见此惨状,不由得抱住女儿失声痛哭。

今天谈到这段异常悲苦的经历,桑新华依然欲语无言,泪湿沾襟。

好长时间,记者才能继续采访。

桑新华的父亲曾经上过几年私塾,在农村是一个文化人。他毅然将女儿接到家里,亲自教她学文化、学书法。桑新华到了入学的年龄,父亲又毫不犹豫地将她送进了小学。放学之后,奶奶就给孙女讲“三国”。虽然食难饱腹,但少年桑新华却因身处文明且有文化的家庭中而感受着文化的浸染。

1965年,桑新华考上初中。可就在这一年,奶奶去世,母亲由更年期导致经神病,父亲在重大精神打击下突然偏瘫。可父亲没有就此中止桑新华的求学路,他将家中所有家产变卖一空,后来连房子也拆了卖掉,让女儿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

桑新华非但没有在苦难中一蹶不振,反而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坚强。她说,是父亲给了她一个无坚不摧的性格,是苦难给了她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是的,她从小便学会了替父担忧,自12岁始,就独自肩起了家中所有体力劳动的重担,而且还可以为父解忧,操持家庭内外的许多事情。

桑新华高中毕业后当过宣传队队员,打过深井,当过农民,担任过村小队长和村副支部书记。1977年恢复高考,在几乎没有时间复习的情况下,圆了她梦寐以求的大学梦。

自此,桑新华的命运因文化与知识而重写。

二、归队教育之后的农村教育情结

大学毕业后,桑新华当过教师,担任过县团委书记、宣传部长、副县长,市计生委副主任、宣传部副部长、外事办主任等。但不管身处何地,她都对教育一往情深。她说,没有教育,就没有她的持续发展,也就没有她今天的幸福。

200210月,桑新华就任泰安市教育局局长。

这是她政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

她对记者说,她有一种归队的感觉,一下子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全心投身于教育之中,让激情与爱心在这片热土上尽情挥洒。

桑新华就任教育局长之后,她仍然不改初衷地珍惜着自己小时的苦难经历,这使她对农村,特别是农村教育有着永远的感情;对农村教师,有一种深深的敬意与特别的感情。就暗暗地下了一个决心——让农村孩子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不要让他们重蹈她少年时代的覆辙。

可是,此时泰安市农村教育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全市六个县(市、区)有五个县(市、区)教师工资达不到国家最低工资标准,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她非常感慨地说:“民以食为天,不能让我们的教师在没有生活保障的情况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的,教师也是人,他们需要奉献,也需要生活。教师生存状态的低下,毫无疑问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桑新华的“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拥有灿烂的明天,让每一个家庭都变成幸福之家”的理想,没想到如此之快地遭遇了极难划破的坚冰。

但从苦难中走来的桑新华早已拥有了在任何困难面前毫不气馁的心理品质,甚至她还可以从克服巨大困难中获取了特殊持愉悦与幸福。

走马上任之后,桑新华局长便风风火火地带领教育局里的一班人走到乡村,在基层学校教师中间开展了长达两个月的调研活动。自此,她对农村教育状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发展农村教育有了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春节假期里,她回到自己的家乡又就当前影响全面落实“以县为主”这一发展农村教育根本之计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撰写了长达5000多字的《认真落实“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迫在眉睫》调研报告,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进而市委、市政府召开了“三长”(县市区长、财政局长、教育局长)会议,确定了落实“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特别是调整县乡财政体制的统一进程。多年来教师工资议而不决的问题,至此有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身处农村的老师们,从此再也不用为工资发不下来而忧愁。自然,老师们的工作状态也有了明显的变化。

工资解决之后,农村教师的思想观念与教育教学行为并没有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桑新华局长认为,为农村教师观念“洗脑”,让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又成了发展农村教育的关键问题。

在对农村校长与教师进行培训与组织出外学习的同时,从2004年起,泰安市教育局有计划地组织“送课下乡”活动,让泰安市最优秀的青年教师,开赴广大农村就地上课。据泰安市教育局教科所所长强光锋、副所长孙善利、姚继柱讲,“送课下乡”活动深受农村教师的欢迎。有的教师为不耽误听课,早上5点多就起来赶路,汗水浸湿了衣衫,兴奋之情却溢于言表。岱岳区满庄镇一位50多岁的小学教师激动地说:“以前想听几节好课太难了!经费又紧张,简直想都不敢想。现在市里把课送到了家门口,太好了。”泰安市教育局副局长高峰告诉记者,“送教下乡”活动犹如星星之火,已经点燃起了整个泰安市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圣火。

桑新华局长认为,当今泰安市农村教育已呈示出良性发展的态势,不少农村中小学的孩子已经开始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不过,她认为,这是一项民心工程,不是急就章。下一步泰安市教育的重心仍在农村。广大农村孩子完全享受优质教育之日,才是她真正感受幸福之时。

最大的人本是教师

“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最大的人本是什么?是教师!作为一个教师,最大的人本是什么?是学生!”这是桑新华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一、“老师,我是您的学生”

有人说,桑新华局长对教育有一种痴迷之情。她说,是教育给了她痴迷的原动力;有人说,桑新华局长对教师心怀永远的感激之情,她说,是教师给她的心灵播撒了永远感激的种子。

种子种下,就会破土而出,以至结出绚然的果实——

一天,泰安市小学教师参加职称评定的文化考试,桑新华局长作为主考官走进考场时,发现考场里有的老教师已经白发苍苍,满脸皱纹,其中一位50多岁的女教师一只摔伤的胳膊吊着绷带,用另一只手艰难地答着题。桑新华局长的心旋即被震颤了,脑海里随之闪过这样的意象:“您的黑发哪里去了?你红润的面颊哪里去了?你一生只选择了一次,一次就选择了一生!”她轻轻地走出考场,脑子里蒙太奇式地呈示出自己童年遭遇种种艰辛,年迈父亲慈祥与期待交汇的目光,一届又一届对她父爱母爱般关怀着的老师的白发染霜。于是,诗情澎湃,《老师,我是您的学生》的诗作沛然而出——

“人一落地踩着的那块土地/被称作故土/与母亲同有一种情愫的学校/被称作母校/人一生中远行千里万里/始终能听得见的是故乡的呼唤声/人一生中总有千变万化/经久不会变质的是师生情/老师啊/几十年前,您从这里送我远行 /几十年后,我循着您的呼唤/又回到了您的怀中/握起您干瘦而冰凉的双手/望着您昏花而茫然的眼睛/一种无以回报的愧疚充溢全胸/呜咽着,吐出一句话/老师,我是您的学生/您,永远永远/是我的老师/是我们民族的精灵。

今天谈起这首诗的创作始末,桑新华局长仍然激动不已。她说:“我的语文基础是从小学三年级我的班主任老师讲授语文开始打下的。老师在我人生起始阶段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无法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同时我也深深地知道老师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我时常有一种希望:一生都有老师在身旁,随时得到他的指点才好。世界上只有父母和老师对下一代的付出是不需要代价和回报的,所以,感恩于父母与老师,是我永贮心间的一块感情丰碑。写这首诗只是这种感情因了特殊情景的触发,不在此时点燃这束感情之火,也会在其他地方一触即发。”

桑新华局长认为,这些老师绝大部分已在人生的考场上交出了合格的答卷,是可敬的。而诗歌一旦公布于众,就不再只是具体指哪一位老师,而是一支很大的教师队伍,还有各行各业的人。不管你成了什么样的人才,做出了什么样的成就,别忘了给你启蒙、送你远航的老师,别丢掉了尊敬老师的情怀,别忘了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的社会职责。

她说,我的职责就是让泰安市的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我从农村困境中走出来,深知农民的热切期望;所以我要让更多的孩子从农村走出来,让他们的父母感恩于教育,向往于文化。

桑新华局长对记者说,这首诗写完之后,她仍感意犹未尽,于是又挥笔写了一篇充满激情的文章——《教育发展责任重于泰山》,其中便有了这样一段真情告白:“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塑造人生。让每一个泰安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都能拥有灿烂的明天,把每一个家庭都变成幸福之家。”

二、让名校长和名师脱颖而出

要想让泰安市广大中小学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优质的教师队伍。桑新华局长认为,尽快提升老师们的素质,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一方面,让学校校长与教师“走出去”学习。这种“走出去”有两种形式:一是不定时的短期行为,可以是市教育局统一组织,也可以是各个学校自己安排;二是相对集中时间的外出学习,比如自200311月起,泰安市已经先后派出三批教师前往江苏南通和苏州及浙江温州学习,而且一次学习时间都是三个月。

另一方面,泰安市有计划地对中小学教师集中进行培训。请教育专家开设讲座,也请本市优秀教师现身说法。而且培训之后,教师要写出体会文章,做出实际行动。

这一来,广大中小学教师感到外面的世界竟是如此的精彩,一些闻所不闻的教育理念,风暴般地荡涤他们的头脑;一些见所未见的名师的生动课堂教学,让他们大开眼界。于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就成了农村校长与教师的共同追求。

桑新华局长对记者说,泰安市实施“名校长、名师带动工程”,采取下挂、上挂和选送干部到高校学习等多种方式,构建了教育系统人才成长的“立交桥”,有近600名干部在不同岗位上得到了实践锻炼,促进了机关干部和学校干部的快速成长。

在实施“名校长、名师带动工程”中,已有泰安市十大名校长,一百名名师脱颖而出。今年,递进工程又已出台,(缺少内容,请加上)进行动态管理,对已经评上的名校长和名师,两年得评一次,达不到名校长和名师标准者,将面临“下岗”的尴尬。如果年龄已大且不在教育教学一线工作者,则不再享有名校长和名师称。但与此同时,设立伯乐奖,虽不在“名”位,却因能带出好的徒弟而享此殊誉。名校长、名师和伯乐奖获得者,都可以享受政府津贴。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他们都可以因为教育教学成绩突出而得到鼓励。(这部分内容有些薄弱,请适当加些内容。)

桑新华局长认为,名校长和名教师虽然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只占了一个很小的比例,但是它既让优秀的年轻的校长和教师找到了一个挥洒生命的契合点,也在有形无形中带动了教师群体的探索激情。不用几年,原有的名校长和名师的水平将会“更上一层楼”,甚至跻身全省、全国名校长、名师的行列;一些后起之秀,也将位列“名”中。这样,在整个泰安市中小学教育上,就会出现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喜人景象。诚如是,让泰安市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加优质教育的理想,就会成为一个非常美丽的现实。

漫话“西游”成为连续三年会议的主体内容

桑新华局长认为,一个单位,一个生命个体,要想真正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要具备文化竞争力。教育局的干部,是管理知识分子的特殊机关,更加需要文化管理。她一方面向大家推荐《谁动了我的奶酪》《把信送给亚细亚》《细节确定成败》等书,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读书感受来诠释文化管理的独特魅力。

《西游记》是妇孺皆知的神话体小说,猪八戒是其中一个喜剧性的负面形象。但桑新华局长连续两年在年初的全局职工大会上,开专题重点讲述猪八戒在唐僧师徒取经路上不可或缺的作用。她说,猪八戒看起来好吃懒做,贪财好色,又不肯干活,好像留在团队里没有什么用处。但他性格开朗,能够接受任何批评而毫无负担压力,在团队中承担了润滑油的作用。孙悟空苦恼的时候,上司不能得罪,老实憨厚的沙和尚又不忍伤害,只好通过戏弄猪八戒来排除心中的郁闷。反正猪八戒是个乐天派,任何的指责都不会放在心上。一件事情作不好,大家都可以把责任推到他头上。这样就节省了内部处理问题的时间。而由于他的存在,其余的人员自然而然就会对自己有一种信心,因为他的能力一定比八戒强。

沙和尚言语不多,无怨无悔地承担起挑担这种粗笨无聊的工作。这种任劳任怨的品质,恰恰是当代青年缺失的一种品质。

桑局长进而说道,教育局也是一个团队,每一个人都是不可少的,都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所以,作为一个局长和科室的负责人,不要忽视任何人的存在,哪怕是大都认为能力很差的同志。只有发挥所有人的积极能动性,才能产生动力,形成合力,取得成绩。

第三年年初的全局职工会议上,桑新华还是讲《西游记》,只是将讲的重心放在了孙悟空为什么当大师兄和唐僧为什么当师傅的方面。

她问小青年,让猪八戒当大师兄行不行?都说不行。为什么?孙悟空的本事大,关键时刻,只有他才能力挽狂澜,转危为安。没有他,唐僧师徒休说抵达西天,半路之上便早已为妖魔鬼怪所害。可见,领导不是凭空想叫谁当就谁当的,必需有本事,能力强。不然,就会影响工作,误人子弟。于是,她语重心长地说,大家要求进步的心愿诚然可贵,但真正进步的命运却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文化品位,才能接近“大师兄”的水平,进而成为不负众望的“大师兄”。

桑新华局长讲起唐僧来也是颇有见解。她说,不要认为唐僧软弱无能,其实,他有很坚韧的品性和极高的原则性。同时,他还很得上司的支持和赏识(直接得到唐太宗的任命,既给袈裟,又给金碗;又得到以观音为首的各路神仙的广泛支持和帮助)。唐僧那种不取真经至死不归的精神,昭示的是一种坚强的信念与必胜的信心。如果教育局的领导、各个科室的负责人,都能如唐僧一样认定目标誓不罢休的话,我们就会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创造出令人各种各样的奇迹。

桑新华局长进而说道,一个团队,不可能没有摩擦,但不能缺少理解与谅解;在前进的路上不可能没有曲折,但不能半途而废;各人的能力有大小、位置有高低,但不能不各就各位、各司其职。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才能形成合力抵达既定的目标。

记者在采访泰安市教育局的一些干部时,他们几乎都谈到了桑新华局长漫话“西游”的故事。他们在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认为这种寓说理教育于文学表述之中的开会方式,既具文化魄力,又富思想厚度。群体的团队意识,就是在桑新华局长的故事性叙说中,“润物细无声”地驶进大家的心里。他们断言:如果不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品位的局长来谈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其效果将是另一种形态。

学校文化建设辐射出“文”味

桑新华在文学上的造诣,为她构建泰安市的学校文化增添了更加浓重的“文”味。她说,学校作为人类教育机构,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方式、物质形态和思想载体。历经25亿年“呼吸宇宙,吐纳风云”而“鲁邦所瞻”的泰山,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深化演绎,最终升华为崇高精神与伟大人格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突出深厚渊源的泰山文化底蕴,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就被这位女局长确定为新形势下泰安市学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

按照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的工作策略,泰安市教育局制定了《泰安市学校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一、物质文化建设

在物质文化层面,学校文化建设突出与壮丽泰山相协调的环境铺设。对校园建筑设施、植物栽种及人文景观布点上进行整体性规划设计。桑新华说:“我们突出深厚渊源的泰山文化底蕴,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用提升学校外在形象来具象学校精神内涵。”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思考,搜集、整理、挖掘有关学校在历史上具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建筑、器物、档案资料等,以突出学校历史的久远和文化积淀的深厚。同时,对现有大型建筑因地制宜进行整体再包装,统一协调建筑装饰风格,突出学校特色与文化内涵。在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园空间进行绿化的时候,充公考虑花木品种的层次和花季差异,进行合理且富有审美情趣的搭配,形成疏密相间、错落有致、深浅有度、文化寓意深刻的文化景观。校园的雕塑不求多而追索精致高雅,位置恰如其分,设计独特新颖,内容寓意深远,且配以文化诠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文化感召力。从而使学校的每个墙壁、每块绿地、每个角落都会“说话”,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陶冶。

二、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是学校精神与办学理念的外在表现,制度安排反过来又培育和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所以,桑新华局长高度重视中小学的制度文化建设。不断创新民主、科学、平等的学校制度文化,把建规立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建立一套遵循规律、富有特色、具有文化“含量”、益于个人发展与学校整体发展相融互动的管理制度。一方面,加强法制教育,倡导依法办事,增强广大师生的高度意识;一方面,切实加强用人制度的民主建设,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第二选人用人机制;一方面,制度建立上更加富有人性化,努力做到少一些掷地有声,多一些春风化雨;少一些面面俱到,多一些个性张扬;少一些生硬僵冷,多一些理解宽容和生命关注。

据桑新华局长讲,对于泰安市中小学制度文化建设,市教育局既有着整体的要求,又让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富有个性的制度文化。这样,在宏观调控下有一个学校文化的主色调,又可以摇曳出不同的文化风景。

三、精神文化建设

在精神文化层面,泰安市教育局领导引导每一所学校确立“为每一个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引导每一位教师确立“让每一个孩子走向成功”的教育信念,引导每一位学生树立“做学习的主人”的成才观念。

为此,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校园格言警句征集活动,桑新华局长还亲自主编了由30000余条组成的《校园哲语》一书。她说:“《校园哲语》凝聚了泰安市广大师生的先进思想和教育智慧,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优质资源,有助于我们提升理念,改善管理,正确定位学校文化建设的标准和方向。翻阅这些格言警语,你会为来自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思考而感动——

“如果美貌是推荐信,那么善良就是信用卡。”(泰安一中)

给学生一片蓝天,他们会让它繁星点点;给学生一片绿地,他们会让它春色满园。(泰安二中)

“信言笃行修一级品质。”(泰安望岳中学)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泰山区七里小学)

“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泰山区凤台小学)

“我愿做春蚕、红烛,更愿做一颗快乐的种子。”(新泰禹村一小)

“学生的潜能如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也可以充溢于广厦。”(东平银山二中)

“养性莫如修身,至乐无如读书。”(宁阳职教中心)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东平戴庙中学)

     

据桑华局长讲,之所以从教师与学生中征集格言警句,主要是学校精神往往是无形的,又是最具影响力的。它不以物质形态展示出来,而以内化于师生心灵深处再外化出来,进而又无声地指导师生的言语行动,甚至达到不令而行的精神指导境界。这一精神文化来源于师生,再回归于师生,会使他们感到格外亲切,也会使他们倍加珍惜,特别是有利于培植师生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念。

对于学校文化建设成绩突出的学校,市教育局在精神鼓励的同时,还拿出100万元作为奖励奖金。目前已有60所学校被评为学校文化建设AAA级单位,泰安市中小学的学校已经成为全市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亮丽窗口,甚至引起更大层面人士的关注。2005526日,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全国当代学校文化建设高层论坛暨现场会”即在泰山脚下召开。有关专家和与会人员对亮点频闪的泰安市学校文化,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高度的评价。

游刃于“从政”与“为文”之间

桑新华是一位教育局长,同时又是一个作家。她说,前者是其生命的主角色,后者是其生命的副角色。因了前者,终日执著于教育的实践与探究;因了后者,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与文学的色彩。前者为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后者使其思考教育时充盈着激情与诗意。所以,从政与为文非但没有势不两立,反而相得益彰。于是有人说,桑新华正是由于游刃于从政为文之间,才将生命演绎得如此绚丽多彩。

桑新华在求学阶段就对读书情有独钟,这一兴趣延续至今而有增无减。她甚至说,读书兴趣已经成了她成功的原动力。她读文本,也读景、物、人和社会,天地日月之精华,人文精神之深厚,悄无声息地驶进她的心灵世界。这是活水之源泉,为文之底气。所以,才有了《与泰山对视》《天门听众》《发现旅行》等散文集的相继问世,而且前两部著作还分别荣获全国首届冰心散文奖和首届齐鲁文学奖。正因为有了这份文学底蕴,她在从政之时才有了不同一般的文化品位,才有了一种对教育观照的文化视角,以及历史责任与时代要求的担当。

桑新华认为,“从政”就是担当社会管理的职责,高层次的官员应该是优秀的政治家。面对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管理工作,一流的官员、优秀的政治家应该具备高尚的品格、宽广的胸怀和深厚的学养,这样才会因了拥有思想文化“资本”而在为官之道上站在较高的视点上,分析研究教育,进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在采访中,桑新华局长对记者讲述了古今中外许多集政治家与文学家于一身杰出人物的故事,他们“得兼”于从政与为学的双重收获,政绩斐然而又文思泉涌。比如集元帅、诗人与官员于一身的陈毅50年代在杭州曾亦庄亦谐地说过: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当过杭州长官,修了白堤;宋朝大诗人苏东坡当过杭州长官,修了苏堤。所以,共产党的杭州市长,也应该会写诗,写得好诗。”桑新华说:“如果为官者仅停留在上传下达、觥筹交错的应酬之中,甚至把学习文化知识当作累赘,长此以往,终会成为社会发展的累赘而被时代所抛弃。”所以,她说,陈毅是她心中的圣人,是共产党干部的优秀代表,是她永远学习的榜样。

如果对桑新华稍作研究就会发现,她对“两栖”于从政与从文的人物给予了特殊的情感投入与政治关注,因为这与她的政治文化背景有着特别的维系。20044月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诗百篇》的序言,就是桑新华写的。她说:“外交官忠于自己的祖国,诗人忠于自己的心灵,心灵与心灵交流的最好工具是诗。在一个沸沸扬扬的世纪里,有一位外交家选择了诗,在世界众生的心灵间构架起一座座理智与友情的桥梁,使外交多了些飞扬的神采,诗歌增加了些内在的力量。”她是在为李肇星部长作序,也是情不自禁地在作着自我心灵的道白。

不过,桑新华认为,为官与为文二者的角色不宜混淆,官有官道,文有文道,这道非那道。官要冷静、理智、决断并身体力行之;文要激情、感悟、神采飞扬而育己喻世。“内圣外王”属于伟人的修行,常人难以企及。如若为官时书生气十足,难免误事败绩;为文时一副居高临下的说教面孔,怎不令人生厌?而贯穿官道文道者却有一条相同的底线,这就是真真切切的人道。

桑新华的可贵之处在于,既可在官道上紧张而有序地行走,又能在为文之路上激情洋溢地创作。身为局长的她总能在繁忙的工作中寻找一个静下来读书思考的空间,保持一种心灵的宁静与精神的充实。然后再到工作中去释放蓄养的思想与智慧,使自己担负的管理工作更富人文情怀与思想高度。

桑新华局长对记者说,做教育局长,面对的是飞速发展的伟大事业,自己无时不在为之努力,无时不在为之感动。在某种意义上说,创作的素材无处不在。所以,从政于教育,也是在为自己为文蓄势。她甚至说,向领导汇报,与同事交流,对下属讲话,在学校考察,都是在“写”文章,虽未结集成书,却已不断地增厚。她非常自信地说,在以后的创作中,与教育相关的作品将会由少到多地呈现出来。不是强而为之,而是自然化地流泻。说至此处,她那激动的话语竟不自觉地高亢起来。是的,她从为学与从政的交融之中,体验出了生命成长的幸福与教育发展的美丽。

孔子高足子夏所言“仕而优则学”曾受到过无数的批判,岂不知,它的真义却是为官者如果有空闲时间应当好好学习。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提高自身修养,拥有知识与智慧。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水平的层次,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我想,桑新华,可以称得上一位“仕而优则学”的局长了吧!

(完稿于200813日。)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