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不移的追索
矢志不移的追索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5-04-13

 

 

 

 

 

 

 

 

MS-EEPO有效教育”系列之六

 

矢志不移的追索

——发展与成就教师的广西玉林市玉州区教研室(上)

陶继新

 

玉州之所以十年如一日地推进“MS-EEPO有效教育”,教研室当是“功莫大焉”。它上承这一项目的创始人孟照彬教授与有关教育领导,下接推进这一改革的一线教师。他们不但具备很强的教研指导能力,而且具有舍我其谁的教育情怀。

两任主任:性格各异,志向合一

笔者在与两任教研室主任李正良与陈健萍时交流,发现他们性格迥然不同,可在推进“MS-EEPO有效教育”方面却是矢志不移、一脉相承。

一、李正良:困境突围,义以行之

初识李正良主任,其刚毅、大气、果敢的性格,便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他那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则令我情不自禁地升起一种崇敬感。

他已退休离岗,可是,他对“MS-EEPO有效教育”的感情非但没有一点儿消减,反而与日俱增。

谈起推进“MS-EEPO有效教育”,他可谓经历了一路的悲与喜。

当孟照彬教授20043月突然以其“另类”的演讲与讲课呈现在玉州人面前的时候,无异在教育上刮起了一场飓风。而李正良,则有一种“乘风破浪会有时”的快感。

从那时起,他和教研室的所有人员,就认定了“MS-EEPO有效教育”。

改革的道路并不是平坦、一帆风顺的,李正良主任遭遇的阻力之大,非身在其境的人,是怎么也想象不到的。

起初,某些教师实验的效果并不理想,以致产生了怀疑心理与厌倦情绪。

李正良主任发现,一些教师太过急迫,没有深刻理解孟照彬教授所说的“没有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没有教学方式的变革”的要义,认为学习方式变革只是一些小儿科,更多进行的是教学方式的变革。就这样,一道小小的坎,就让改革“出师不利”,也让一些教师品尝到了失利的苦味。

于是,李正良主任与教研室的人员折身而返,重新指导老师们对学生进行学习的训练。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老师们发现,课堂活跃起来了,孩子们高兴起来了。继而再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便有了水到渠成之势。

2015年下半年,孟照彬教授在玉州区举办了有效教育实验校区经验交流研讨活动,一些积极探索且又心领神会的老师在交流会上展示的课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奇观,实验效果令人振奋。

可是,2006年下半年开始,搞得风声水起的“MS-EEPO有效教育”也不免遭遇了来自各方面的质疑、责难,“百花齐放”被一些人拿出来当做反对有效教育的最有力武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又没有明文推广”也成了否定有效教育的强有力理由。一些教师纷纷退出实验队伍,工作计划中,“有效教育”的字眼不见了……

好多个晚上,李正良主任辗转反侧,不能入眠。

玉州教育刚刚出现的这片星星之火,难道就这样被扑灭了吗?

“不能!”李正良主任掷地有声地自语着。

东方刚才露出一道微光,李正良主任就披衣而起,赶至单位,他决定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挽救这场即将夭折的教育变革。

上班时间刚到,李正良主任就召集教研室全体人员开会。

他的脸色因失眠而暗淡,可他的眼神却燃着一股不息的烈火。

他用低沉而又有力的语气说:“今天开会就一件事,有效教育是继续搞下去,还是到此为止,大家举手表决。”

大家谁也没有想到主任会有这个提议,也没有想到会用这种方式。

几秒钟的沉默后,23双手,便不约而同地举了起来。

那一刻,李正良主任轮廓分明的脸上,有一行热泪在流淌。很快,一个又一个人的眼里,也溢出了泪水……

如果说李正良主任用这种庄严而又特殊的方式,抵御住了所有压力的话,那么,玉州区的教育科研策略——“一法为主,多法并举,博采百家,创我特色”则有了智慧之妙,因为所谓的“一法”、“特色”,“有效教育”也。古人说:“义以行之,智以烛之。”其此之谓乎?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玉州在顽强的行进中也迎来了一个“自天而降”的机遇。

2007年上半年,广西省教育部门当年承担着一个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的教育合作项目(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需要确定项目规定的“参与式教学”教师研修基地。时任广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参与式教学”专家组组长韦昌勇副教授,带着专家到南宁、柳州、玉林这三个国家新课改实验区听课,以决定基地的落户地点。他们要听生态课、真实课,而不是“天长日久”“打磨”出来的“观摩课”。

李正良主任认为,玉州推进“MS-EEPO有效教育”的课堂,恰恰具有生态的特点。

他们共同走到学校,听了两所农村中学的课,其中一节是有效教育平台互动方式课型的语文课,一节是有效教育哲学方式课型的思维训练课。

这是两节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课,哲学方式课的上课素材是来访专家在上课现场临时提供的,而且专家并不知道自己要给这节课提供素材,情急之下,就描述了专家组吃早餐时的一个场景,要求以这个场景为素材进行教学;而语文课的教学素材也是由专家组成员在上课前一个小时才确定下来告知学生和教师的。

谁也没有想到,两节课,两所学校两个班级的学生思维被完全打开,看似灵动不羁却又隐含内在逻辑的奇思妙想纷涌迭出,最令专家组兴奋的是,当同学们遇到不解的问题时,老师总想要进行讲解,可同学们还是把老师请到一边“凉快凉快”,自己组织各小组分头研讨提对策、找答案,望着体现着学生主动精神而又有序探求的智慧成果的那一块块小黑板,韦昌勇不禁想起美国的教学研究专家提出的观点:学生之间相互探求所得到的东西,比他们从教师那儿学到的东西更多!课一结束,韦昌勇便万分感慨地说:“我看到了一直在找、但又一直没找到的课!”

也许还需要再追加一个小插曲:看完玉州的课,专家组马不停蹄往柳州赶,他们要完成对三个地方的教师课堂进行比较的任务。在自驾的汽车上,玉州两节课造成的强烈冲击效应依然持续着,一行五人一路上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刚才两节课的热烈讨论,负责开车的韦昌勇现在提起这件事还十分后怕:在高速公路上,他正激动地参与发言时,突然感觉怎么踩油门汽车都没有动力,还好他马上反应过来:讨论得太投入了,连汽油耗尽都没发现!赶紧打转向灯利用车子最后的惯性停到紧急停靠带等待救援……从那以后,但凡在高速路上开车,他就基本保持沉默,极少与人长篇大论地交谈了。

最终,2007年,广西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参与式教学”教师研修基地落户玉州。

MS-EEPO有效教育”,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春天!并在接下来的两年里依然积极稳妥推进,收获一个又一个的课改成果。

2009年,玉州教育扬眉吐气,玉州教育首次在广西全区亮相,并获得广泛好评;201010月,广西启动以有效教育为主要项目的“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玉州区成为了其中一个试点县(区),2011年,广西教育部门在玉州举办展示会,赢得区内外各地同行的尊敬。

玉州人,在时光的流变和全身心的奋斗中,终于迎来了阳光灿烂的春天。

可就是在这个辉煌的时段,李正良主任却因年龄原因要离岗了。

这让很多人为之惋惜,玉州教育人,更是对他投注了难舍难离的感情。

李正良主任退休后应邀担任了MS-EEPO咨询培训玉州分部主任,继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交谈即将结束时,我感到李正良主任对玉州教育还是那么深沉地爱着,但他将那种“壮怀激烈”的豪情隐藏在心里,从容自若地笑着说:“我有了一个好的接班人,她会做得更好!”

这笑里,蕴藏着欣慰,也内涵着期待。

二、陈健萍:真诚友善,成人之美

接任教研室主任的是当时的副主任陈健萍,她说自己没有李正良主任的阳刚之气。是的,她外显出来的不是气吞山河的壮美,而是淡然微笑与低声话语遮蔽下的以柔克刚。其实,她与李正良主任有着共同的追求与情怀,只不过坚韧与谦恭埋在心底,给人以厚德载物之美。

陈健萍与李正良,还有周敬崇、周英治两位副主任等一起度过了推进“MS-EEPO有效教育”的艰难时光,也一起收获了累累的硕果。陈健萍说,一个真正搞教研的人,一定要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遭遇困难,是一种必然;破解困难,甚至享受破解困难的心灵愉悦,对自己却是一种生命的修炼。

在教育改革的路上,困难重重,可三位副主任跟随李正良却是一往无前。他们积极地向相关领导汇报改革的进程,也在向他们陈述这场变革的意义。领导们不但有着教育的厚重使命感,而且也很有智慧。对于空穴来风的不实之言,他们听而不信;而对于教育改革,他们却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近几年教研室先后调进二十多个教研员,没有任何一个是领导的关系,都是通过区组织的公开招考,“不拘一格”从教学一线招聘来的。而且用“MS-EEPO有效教育”的理念和方式,考查其掌握“MS-EEPO有效教育”理论及操作的情况。

交流中,笔者希望陈健萍主任多谈谈她的工作,可她总是绕弯子,谈别人如何如何优秀。孔子所说的“君子成人之美”,用在陈健萍主任身上,真是再恰当不过。在采访的老师与教研员中,往往在不经意间会说起她的这种品质。

教研员李老师在谈到陈健萍主任的时候,终始流露出感激之情。

她曾写过一篇《像你一样——我的期盼与追求》,在题记中这样写道:“当年我作老师,你来听我的课,看到你总是微笑地看着我,在欣赏我,我越上越有精神,越上越精彩,今天,我成了你,才知道,你用你的人格和智慧把我有力地托起……”这里的“你”,就是陈健萍。

李老师用优美而自然的语言,回忆陈健萍主任对她一次又一次的扶持与鼓励。在她担心失败而心情凝重时,是陈健萍那善意的微笑与希望的目光,让她充满自信,演绎人生的精彩。

她在参评广西特级教师时曾一度失去信心,决定放弃的时候,是陈健萍主任的帮助与陪伴,让她如愿以偿。

于是,她生成了自己的感悟,也有了灵魂的升华:“一个教研员应该像陈健萍主任一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涵养、深厚情感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领路人与教师人生发展的促进者。”

一个优秀的教研员,尤其是一个教研室主任,自身的学养当然重要,与陈健萍主任在教育教学研究上的成效相比,她那成人之美的品质、立己达人的情怀,更让我对她多了么几份敬意。

聚拢人才:引进名师,搭建平台

据李正良、陈健萍主任介绍,推进“MS-EEPO有效教育”过程中,涌现了一批教坛新秀,有的在广西甚至全国课堂大赛中过关斩将,获得一等奖甚至第一名的好成绩。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教育部门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将有效教育实践的骨干教师聚拢到教研室。

如果说玉州区教研室李正良、陈健萍主任德高望重,颇具造诣的话,那么,招考来的教研员们则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他们都是推进这一变革的高手,也是课堂教学上的能手,积极奋进而又顾全大局的辜朝刚、李学东;暗暗使劲、少说多做的李于阗、覃向静;集多学科、多学段重任于一身也毫无怨言的卢霜、余雪冰;还有思维活跃、心纯志坚的卢玉华……一个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教研团队活跃在教育改革的征程上。

原小学语文教研员冯世明老师,就是一个很有水平的教育专家,他通过研究与实践“MS-EEPO有效教育”而撰写的《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指导方法》已由语文出版社出版,另一本专著也将问世。

负责思想品德工作的黄桂雄,就是因在教学中特别优秀而考进教研室的。可黄桂雄老师却十分谦虚,他说,有些考进来的老师更加突出,希望我能对他们进行深入采访。他还说,教研室不只是选拔人才,还给走进教研室的人才搭建了展示才华的舞台,让他们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这是一个卓越的群体,受篇幅限制,笔者只能重点写写李寿娟与卢婕妤两位老师。希望广大读者能够从中窥斑见豹,去感知教研室的整体风采。

一、李寿娟:脚踏实地做学问

李寿娟,考进玉州区教研室只有三年时间,曾先后在城北初中与玉林市三中任语文教师。

此前,李寿娟是一位非常好学的语文老师。她自费天南地北地去听全国著名特级老师的课,并虚心地向他们当面请教;此外,她阅读了大量中外名著,有了比较丰厚的文学功底。所以,上语文课对于她来说,不仅不是什么负担,而是一种精神的愉悦,不少时候,还会灵感频闪、精彩不断,她也由此成了学生特别喜欢的老师。

2004年孟照彬教授第一次亮相玉州的时候,李寿娟就成了其中实验教师。也正是从那时起,她与“MS-EEPO有效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她从孟照彬教授高深莫测的理论体系与出神入化的教学形态中,发现了课堂教学的一个“新大陆”。她着迷似地研究“MS-EEPO有效教育”理论,实践它的操作流程。

她开始研究与实践孟照彬教授所讲的约定、沟通、口才与演讲、激励、表达呈现方式、工具使用、单元组活动等全新的学习方式,要素组合方式、平台互动方式、三元方式、哲学方式等课型方式和经典性评价等评价方式。

李寿娟老师感到,课堂教学除了教师教得精彩外,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精彩,那就是学生学得精彩。学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甚至超过了老师们的想象。而学生的思维一旦被开发与激活,就会还给教师一个又一个的惊奇,更会让学生的学习驶进一个高层境界。

20051113日,孟照彬教授带领全国八省有效教育实验区的专家和实验教师前来玉州区举办实验校区经验交流研讨活动,李寿娟教师在活动会场南江一中执教《小石谭记》,可谓一鸣惊人。学生的思维向度完全打开了,就连口头语言表达也有了超常表现。有人惊呼:“太神奇了!”但也有人质疑:“这绝对是一节预演的精彩!”就连本区个别教育界的人也怀疑李寿娟的课堂教学是“蓄谋已久”。

其实,这全系误解——李寿娟课前只准备了20分钟。

对这种误解,她也曾耿耿于怀,最后,终于释怀:以后谁来听课,就请听课者临时提供教学素材,她只需要20分钟的备课时间。

确实,如果你到她的课堂上,堂堂如此。她教文言文,学生可以即兴赋诗解析课文,也可以用歌词对联表情达意;她教白话文,学生可以将课文浓缩成文言文,甚至以格律的形式概括全文大义。李寿娟说,参加了有效教育实践之后,她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训练,在学科教学中,教、学、评的方式有机交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圆融互动,才让她有了以不变应万变之妙道的。

不过,笔者发现,有不少人用了一点儿也不比李寿娟老师少的时间,认认真真地学习孟照彬教授的操作流程,也让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可是,总觉得比李寿娟少了一些神韵,一些灵性,一些出神入化之妙。

孟照彬教授所说的“MS-EEPO有效教育”之外的另一个要件,那就是经典文化。孟照彬教授之所以能有如此千变万化之神韵,除了自创了一套新教育文化的系统之外,还有着极其深厚的经典文化底蕴。正是两者天衣无缝地结合,才成就了这个教育大家。

李寿娟她比一般教师拥有更多经典文化的积蓄,她又比一般教师更多领略过当代中国语文大家的风范。所以,她的课堂,已在有意无意地将孟照彬教授的新教育与经典文化进行融合,才产生了让一般教师难以望肩的生命能量。

如今,李寿娟已经由一名普通教师成为一名教研员,她也像教研室的团队成员一样,和她的学科团队的老师们徜徉在实践与研究的绿土芳草之间,带领着全区的语文教师认真的学习和研究着,脚踏实地释放着日臻丰富的教育智慧。

现在,李寿娟已经成了“MS-EEPO有效教育”教育家团队成员培养对象。每次参加孟照彬教授组织的培训,她都一声不响地专心听讲,而到了“学中做”的时候,她则瞬间转变,立即活跃起来。

我想,她的心里该有一个教育家的情怀与梦想吧!

二、卢婕妤:不待扬鞭自奋蹄

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小学组组长卢婕妤没有李寿娟一鸣惊人的神奇经历,反而经历了出师不利的尴尬。可是,她的人生照样精彩,她的阳光心态与持之以恒的追求,让她毫无悬念地走进了教育家团队成员培养对象的行列。

卢婕妤原为玉州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学语文教师。2004年孟照彬教授的玉州之行,让她看到了课堂教学还有另一片神奇的天空。在第一时间,她成了孟照彬教授的超级“粉丝”,成了玉州推进“MS-EEPO有效教育”的第一批实验教师。

2005年,孟照彬教授前来玉州举办第二期培训班,卢婕妤被推选上一节哲学方式的《嫦娥奔月》。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研究、实践,卢婕妤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也许有些紧张,也许对这种课型操作得不够熟练,课上出现了两三次冷场。

孟照彬教授更多给予她鼓励与肯定,认为其哲学方式的基本形态已经呈现出来,学生辩论时思维也比较活跃,如果出现冷场的时候能够及时地转换话题或进行演化,就是一节相当成功的哲学方式课了。

这给卢婕妤莫大的鼓励,让她有了更大的信心。

卢婕妤的班60多个学生,而因为场地原因,一节体育课只能30多个学生能上。她便与体育教师商定,不能上体育课的那30多个学生,每周她就为他们上哲学方式课。回到家里,她就随便找来一个素材,让儿子与侄子当学生,上起哲学方式课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的磨炼,终于探索出了上好哲学方式课的门道。教研室前来听课的时候,她上起课来驾轻就熟,学生更是思维大开。于是教研室将她推到玉州区,多次用哲学方式上课,并获得了一致好评。

2009101718日,全国小学名师新理念精品课展示研讨会在南宁举办,卢婕妤作为广西仅有的上课的老师,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孙双金、王雷英、戴建荣、吴琳等名家同台献艺,用一节课时间完成了六年级语文《穷人》一课的教学任务。

《穷人》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全文1700多字,却将桑娜这个女主人公的善良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可这个时代及人物与当今有着很大的距离,要让现在的中国小学生进入作家所描写的情境之中,并非易事。卢婕妤没有不分主次地逐次讲解课文,而是运用“MSEEPO有效教育”的平台互动方式,紧紧抓住桑娜“不安”的心理活动这根“线”作为思维的支点,辐射全文,用单元组学习方式,让学生也走进了彼时彼景彼地之中,同桑娜的心情一起起伏跌宕。这个时候,卢老师又趁热打铁,巧妙地创设情境,为学生感悟“忐忑不安”再次进行强化:她要求学生在剩下不多的课堂时间内当堂背诵1700多字的全篇课文,正当全场看课教师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有上课的学生都在时钟短促的嘀声中绝望地等待着卢老师检查背诵情况的时候,卢老师却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你们在等待老师抽查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啊?学生们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种心情就叫作“忐忑不安”!卢老师是在用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来促使大家亲身经历了一次真实的“忐忑不安”,这下,学生们再来对“忐忑不安”进行描写就有了极为真实、丰富而个性化的体验基础。这个练笔设计那么自然、无痕,无论从时机还是点的把握都是恰到好处。整节课,不但卢老师与学生走进了文本,两千多位听课的老师,也随着桑娜与孩子们的心理,走进了那个特定的生命场景。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评课时对卢婕妤给予了高度评价;所有听课的老师,都对这个原来名不见经传的老师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是的,这节课确实精彩。这与卢婕妤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把握有关,因为文中的核心人物是桑娜,而列夫·托尔斯泰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将桑娜的形象托展出来的。作者对她的丈夫渔夫着墨不多,可是,在他心情不佳、打鱼受挫时,却有了这么一句激动人心的话语:“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此时,读者与桑娜的心一样,恐惧与担心一扫而空,并对他有了一种须仰才见之美。

结尾戛然而止,只有14个字:“‘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而夫妻两个人伟岸的人格,却突然矗立在我们面前。

一般老师要想上好列夫·托尔斯泰所写的这篇课文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更不要说达到如此出神入化水平了。卢婕妤老师说,在她走进“MSEEPO有效教育”之后,才拥有了道术合一的上课之妙,也才有了她今天的成绩。同时,她认为,如果没有教研室为她提供了一次又一次展示的平台,没有同事们的热诚相助,也不可能走到今天。一些大型教学大赛与研讨活动,会让人生成自信心与自豪感。而这些,则是人生抵达更高境界的动力源。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1545日,第3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