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刃于管理与实践交汇的教苑里(上)
游刃于管理与实践交汇的教苑里(上)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5-05-04

MS-EEPO有效教育”系列之八(上)

 

游刃于管理与实践交汇的教苑里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副校长教育创新掠影(上)

 

                     陶继新

在推进“MS-EEPO有效教育”进程中,广西玉林市玉州区的副校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既是学校教育的管理者,也是德育工作或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二者“得兼”,又各得其妙。囿于篇幅,笔者走访了其中的九位副校长,且只从各自的某一方面如实记述而已。虽不能反映其整体的思想全貌与改革行程,却希望读者能够从这些掠影中窥见他们的创新追求与精神风采。

在一张“白纸”上书写最美文字的李燕

毛主席说过一句话:“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是啊,一张白纸好作画、好写字,但要写出最美的文字、画出最美的图画,没有用心的付出、过硬的功底、高度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恐怕真没那么容易。但是李燕做到了。这个曾在乡村中学从教18年,画出桃花朵朵、桃李满林的斯文老师,调任八中担任教务副校长仅两年,就又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10多名教师在玉林市乃至广西的课堂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创造出了具有八中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一、甘做拓荒牛,乡村教师当上省级咨询专家

1995年,大学毕业的李燕分配在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名山中学担任语文老师。玉州区名山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1995年秋季期初次招生,李燕成了名山中学的首届教师,当起了“拓荒牛”。

李燕充满激情,讲课时总是神采飞扬,但因为农村学校的学生良莠不齐,绝大多数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表现在课堂不专心、搞小动作等,以至于教学质量并不理想。没有接触有效教育前,这样的局面没能很好扭转。2004年,“MS-EEPO有效教育”之风刮到玉州之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新的变化,至此课堂也悄然改变了。

李燕根据班里学生层次差别大的特点,采用了有效教育方式的多种课型方式教学,对学生进行学习思维方式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扭转了教师把着教、学生呆着听的沉闷气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实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彰显了个性活力、团队合力,课堂成为动感的、趣味的、智慧的、高效的魅力的课堂。正如杜威所说:“思想仅仅作为思想是不完全的,只有在实际的情境中应用,才能使思想具有充分的意义和现实性。”

 2004年以来, “MS-EEPO有效教育”的创始人孟照彬教授每一次到玉州区讲学培训,李燕都非常珍惜提升自己的机会,提前到会、专注听讲、积极回答、主动提问,甚至有时候,为了弄懂孟教授讲解的内容,她会在济济一堂的会场上直接走上讲台求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此积极、好学的李燕得到了玉州区教育局领导和孟照彬教授的赞赏与关注,成为一个颇具发展潜力的青年教师。

在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迎检、各级教育考察团的接待等工作中,作为教务副主任的李燕总是挑起重担,亲自组织实施,一件件工作抓好落实;尤其是在历次接待工作中承担主持管理工作,其工作表现及业绩深得名山中学林莲校长的青睐与称许。

2010年,经层层选拔,李燕成为玉州区首批“四会教师”, 被聘为“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专家”,先后4次受邀到玉州以外的县区,对教师进行有效教育培训和上现场课,2012年,经过考核,李燕成为有效教育地方咨询专家培养对象、省级咨询专家培养对象。恰如《荀子·修身》中所言:“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一个乡村教师,能成长为省级咨询专家培养对象,的确难能可贵。

二、再做拓荒牛,做起培训老师的老师

20136月,喜逢玉州区公开选拔中小学领导的机遇,玉州区八中向全区公开遴选竞聘一名副校长。李燕过关斩将,获得了以“岗位一比五”的比例参加面试的机会,她以《有效教育伴随我成长》为话题的5分钟演讲和“作为一名领导,如何抓好学校教师备课”的即席发言,赢得评委高度评价,以面试第一的成绩,被任命为八中副校长。玉州区第八初级中学是一所寄宿制学校,2013年秋季期初次招生,李燕又成了八中的首届教师。

李燕与对“MS-EEPO有效教育”挚爱有加的卢家华校长一拍即合,预示着这所崭露头角的新校即将捷报频传。

可是,两批从玉州区外通过遴选竞聘回来的60多位老师,绝大多数对有效教育所知很少甚至一无所知。急需通过培训,让老师们初步掌握“MS-EEPO有效教育”理论体系,并熟悉具体的操作流程,这一重任,李燕责无旁贷,又一次担当起“拓荒牛”的角色。

为了让教师尽快适应新的岗位,李燕发挥自身“会培训、会上课”优势,强化对教师的有效教育培训,她按照“教、研、训”一体化的思路,采取了“骨干先行,全员参与,梯队跟进”的方法,培养学校教师的有效教育实验队伍。每周利用星期四第七节业务学习时间,李燕对学校教师进行“学习方式训练”“课型方式”“备课方式”“评价方式”等内容的知识讲座及实践操作的培训。

每一次培训,她都会认真撰写及反复修改执行案;培训之后,搜集老师们的反馈意见,以便总结经验,汲取教训,让培训更加有效。采用“理论培训—个人研修—课堂实践—反思提升”形式,让老师们更好地了解“MS-EEPO有效教育”的知识体系和操作体系。在“做中学,活动中学”,起到了很好的科研引领作用。

另一方面,学校积极鼓励老师们参加各级讲课比赛,自主参加初赛,评选出一位优秀选手后,集中全校力量共同备课,螺旋式轮班讲课、改课,最终使参赛老师在教师团队力量的帮助下脱颖而出,获得佳绩。

在抓教育教学改革的工作中,李燕重点抓好班级团队、学科团队、年级团队建设,坚持团队合作、专家治校、名师执教战略,加大“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的建设力度,发现和培养优秀的教育教学典型,及时进行推介,发挥榜样的示范影响作用。作为一个倾听者和编织者,脑海中闪过William Blake的名言:“一粒沙里看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堂。”从他们身上撷取而串成的故事,呈现出别样的芳华:学校作为实践共同体,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田野乡亲般温暖的互扶互持,成就了一个个教师个体的生命绽放。

三、付出终有回报,白纸上写出最美文字

201410月,玉州区有效教育十年成果展时,李燕身兼数职,成功地组织和主持了学校的展示活动,开学只有三个月时间的八中,在展示会上荣获了区级“综合奖”第一名,“组织奖”第二名。其后,又迎接了来自教育厅、四川、南京等地的参观考察者。当他们赞不绝口地夸赞八中的时候,李燕说,那一刻不知为什么,她激动地哭了。

李燕说,八中是一所新校,八中就是一张白纸,可是,他们却可以在上面“写好最新最美的文字,画好最新最美的图画”。通过“MS-EEPO有效教育”这个平台,经过一年多的训练,参加各种比赛,现在,八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名师,甚至有了自己的名生。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低头无语,而是争相发言,即使在公众场合的演讲,也能从容不迫侃侃而谈。

20152月,广西教育厅在玉州举办“MS-EEPO有效教育”教育家团队培训,在会议现场李燕向大家讲述了八中校园文化建设构想时,她幽默生动的话语还是把大家一次又一次的引得爆笑不止,她的激情演讲常常被阵阵热烈的掌声打断。

李燕满怀信心地说,虽然只有不足两年的时间,可八中却已经有十多人在玉林市乃至广西的课堂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有着巨大发展潜力的老师们在学习与实践“MS-EEPO有效教育”过程中,已经开始成长起来。

说这话时,李燕满是幸福的表情,依然是充满激情的语气,依然是手舞足蹈的生动的肢体语言,仿佛在展示着那一幅最美的图画。

 “大变”学生与教师的周言清

在采访东环小学副校长周言清之前,她的大名我早已知晓。因为在几个媒体上关于她摘取全国教学艺术讲课比赛最高奖项“十佳”第一名桂冠的报道,已经在教育界引起很大反响。

可她依然谦虚,自言赧逊于龙玉洁校长。她对笔者说,东环小学很有名气,名师也非凤毛麟角,因而她希望笔者能更好地去采写东环小学的领导与教师。

基于此,周言清从她第一次就任大北小学副校长开始,直到开展东环小学的改革与探索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

大北小学学生多源于普通市民、外来务工与城市中农民的家庭,多数孩子的学习习惯没能养成,如何尽快走出这一困境,周言清想到了“MS-EEPO有效教育”中的约定,何不编一套习惯约定操,教小学生饶有兴趣地当儿歌唱?比如按照上课、动静转换、小组合作等。果然,孩子们对约定操乐不可支。慢慢地,儿歌的内容也就点点滴滴地内化到了孩子们的心灵,并逐渐外化成自觉的行动。

学校老师还将这些约定操视频播放给家长们家长们观看,家长们由诧异转为惊喜,大叫起来:“我的孩子变了!阳光、自信,太棒了!”教育局则组织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前来观摩学习,有的学校也把这个“他山之石”,来攻本校之“玉”;有的则结合本校情况,自编约定操。结果,同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MS-EEPO有效教育”展示会上,大北小学的约定操作为学校特色展示,让参会人员耳目一新,不由自主地惊叹起来。

在学生大“变”的同时,教师也一天天地“变”起来。

大北小学的教师流动不大,让教育科研来改变教师的生命状态是周言清的美好愿望。

每逢周一,周言清就安排一位老师运用“MS-EEPO有效教育”操作方式到多媒体室来上课,她则每课必听,每听必评。

对于这套“新玩儿”能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与家长心中着实无底。活动在大家的疑虑和议论中开展了两三星期。为了破除大家的顾虑,周言清专门指导一位热心改革的年轻老师用平台互动方式上课。周言清先指导她备课,再试教,展示当天,玉城街道各兄弟学校都派出了代表来观摩听课,老师们看着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热情大胆的发言,而且整个课堂动静相宜,分合相辅导,井然有序,原来的疑虑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事实胜于雄辩。老师们萌动起参加改革的期待。

周言清时机成熟,便开始在全校培训语文、数学、外语、艺术等学科的老师。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兴趣越来越浓。每周二的有效教育常态教研训活动中,就连学校体育与艺术学科的老师,也不请自到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将所学运用到了自己的教学之中。

区教研室及时助力,给大北小学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台。有了底气的老师们积极参赛,频频获奖,仅集体获奖就多达14项。还有教师获得了全国语文大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获奖榜上屡屡出现大北小学教师的名字,自信与自豪不断地洋溢在老师们的脸上。

又一个竞争的“战场”是第一届“玉州名师“评选活动,这对大北小学是一个更大的挑战。为此,教育局、教研室提出了严格参评要求:参评教师必须进行现场执教,现场备课,现场模拟上课,现场展现操作能力,并形成执行方案且进行呈现……结果,在评选中,大北小学有三个老师榜上有名。

积极参与与获取成功带来的是老师们生命状态的大变,教育教学的质量越来越好,学校的美誉度也在日趋提升。周言清说,在大北小学,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学校的老师们不再怕上展示课,有部分教师能够达到敢上现场素材的作文课,课堂上落落大方、有条在理地组织有效教育的培训活动,给人送来惊喜。

诚如杜威所言:“任何能量的表现都有结果,风吹过沙漠的沙,沙子的位置就改变,这是结果,是影响,但不是终结。”周言清只在大北小学当了两年的副校长,可她说,大北给她留下的是终生的铭记。从走进东环小学之后,挑战不断,前进不断,收获多多。她说,也许因为结缘“MS-EEPO有效教育”,才让她越来越品尝到了人生的意义与幸福。

“学不可以已”的王伟红

歌德说过:“生活在理想世界就是要把不可能的东西当做仿佛是可能的东西来对待。”

两次采访玉林市三中王伟红副校长,我都为她的自信所折服。在一般人认为不太敢做的教改实验,她却总有一种成功在握的感觉。

2004年,“MS-EEPO有效教育”风卷玉州的时候,王伟红正教着毕业班的化学课。尽管参加孟照彬教授培训的老师热血沸腾,可毕业班教师却多固守在学校里,生怕影响了学生的中考成绩。

王伟红显然是一个胆大包天的“另类”,她不但主动要求参加培训,而且场场参加。在她看来,真正好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必然能够提高考试成绩。况且,改革就要冒点风险,因为风险过后,一定有成功女神的光顾。

果然如预期所料,王伟红所教的学生参加中考,化学成绩非但没有下降,反而稳中有升。

这让她对学习“MS-EEPO有效教育”的热情更加,对自己也更加充满了自信。

她信奉荀子所说的“学不可以已”的名言,认为只有持续学习者,才能更好地完善学科及综合知识结构,甚至让智慧丰盈自己的生命。为此,她一方面在读研究生,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MS-EEPO有效教育”理论及其操作流程。

2007年,玉州区公开招聘教研员,王伟红成功应聘。这让她更多地有机会参加了“MS-EEPO有效教育”培训,并与孟照彬教授有了直接交流的机会。这使她不但有更深入学习与研究孟照彬教授所讲的理论及操作系统的机会,而且大胆将其付诸实践之中。她欣喜地发现,当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就会自然催生出高效的教学之果。课堂上的教与学,由“苦”转“乐”,真的如《学记》所言:“是故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也让她真正体验到了“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的妙道。

在采访王伟红的学生时,他们几乎无一例外地说上课特别好玩。有的学生还向笔者谈起王伟红运用倒置性平台时,他们运用美式、德式与俄式思维等哲学方式学习时思维大开、情趣盎然的景象。他们说,那已经不只是学习,而是一种精神的高级享受了。

2013年秋季,王伟红开始走上玉林市三中分管教学的副校长的职位,这让她又有了另一个驰骋才思的天地。她从自己的成长中感悟到,对于愿意上进与改革的教师,学校应当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更快成长的舞台。为此,她在校长的支持与其他校领导的协助下,将这样的教师集合起来,组建新的教研组团队,对他们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利用他们作为种子,渗透到各学科的培训以至全校培训,再让他们去引领同学科的其他教师进行教学改革。

王伟红的培训很少空讲理论,更多的是让老师们在看中学,做中学,学中做。她带头上课,而且在总结这次上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再次上课,最后进行集体研讨。她是化学教师,所教的都是初三毕业班的学生,竟然如此“冒险”,给参加培训的教师一种很大鼓舞;而她的教学效果之好,更赢得了老师们的交口赞赏。

王伟红坦言,三中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进行了“MS-EEPO有效教育”实验。对于尚未进入改革队伍的教师,不应强迫,要给他们一个观望与思考的时间。通过自己及参加实验老师们的课,去影响他们,让他们主动求变,积极参加到这个改革的队伍中来。她说,没有不想教好课的老师,当他们真正认为有效教育可以改变他们的课堂,甚至让其人生更美好的时候,参加实验也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势。

可喜的是,三中越来越多的老师认可并参加了“MS-EEPO有效教育”实验,而且已经有一批老师捷足先登,走在了全区的前列,仅省级专家培养对象就有了6人,王伟红便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玉林市三中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好,笔者采访曾为三中117班学生,现已是玉林高中高一年级学生吴禹晋的妈妈姚祥莲。她说,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能在三中上课,提前在三中附近买了房子。在上三中之前,孩子不愿意与人沟通,家长问他话,他也是有心无心,待理不理的。可上了初一只半年时间,性格就开朗起来了,不但喜欢与家长及外人交流,而且还参加了学校里的朗读比赛。她说,直到今天,每逢谈到三中,儿子还会津津乐道地说个没完没了。

王伟红说,像姚祥莲这样的家长很多,他们的信任与支持,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走改革之路的信心。她坚信,她们会更好地通过教学改革,点亮学生的生命前程。

用“友善”点亮孩子心灯的杨莉玲

    杨莉玲说:“MS-EEPO有效教育”点亮了她的数学课堂,使她在教学上行走得如鱼得水,在玉州区、玉林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乃至全国的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中,都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作为第三实验小学的教导主任,她在学校引领老师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将“MS-EEPO有效教育”的教学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激活了第三实验小学的课堂。

   MS-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的魅力让杨莉玲拥有了玉州名师、十佳教师、玉林市骨干教师等称号。

20138月,她调到玉州区古定中心小学担任副校长,分管德育工作。《杨子法言·学行》说:“学者,所以求为君子也。”杨莉玲继续努力学习与研究“MS-EEPO有效教育”并思考:“能不能把有效教育的平台互动方式,也运用于德育工作之中,让这所百年老校的德育工作有新的突破呢?”杨莉玲将想法与校长交流后,得到了校长的大力支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对“MS-EEPO有效教育”的执著让杨莉玲放开了包袱,进行了大胆的实践。

将近两年实践下来,杨莉玲发现:将“MS-EEPO有效教育”的操作方式用于德育工作中,也与课堂教学一样,显见其独具的魅力。

20153,在“学雷锋活动月”中平台互动方式的运用,就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雷锋精神是具有永恒的意义的,可当代小学生对于其中的意义,尤其是如何将这种精神付诸于实践之中,还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经过一番思考,杨莉玲决定运用“平台互动方式”给全校的学生上一节德育课。课的主题是“友善在哪里?”为了让这节课深入孩子们的内心,她一共设计了三个平台:

平台一:倒置性平台。她利用学校的广播系统给全校的学生们提出了一个话题:“你觉得友善在哪里?”孩子们经过个人的思考、小组、团队的交流,提出了友善就在教室里、在福利院里、在家里、在马路上、在公共汽车上、在秋千旁、在同学间······经过对话题的思考,孩子们觉得友善不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友善不再是遥不可及,它就在自己的身边。

孩子们的思想已经受到初步的触动,为了更深入地触动其内心,杨莉玲又设计了第二个平台。

平台二:标准性平台。她让每一位老师在班级的中队会上,围绕“友善在     里”这一个关键项,给学生们呈现5个思维向度,向度1:我能说些什么?向度2:我能做些什么?向度3:我想到了什么?向度4:我懂得了什么?向度5:我要改正什么?让学生们组成单元组或团队,选择其中的1-3个向度进行交流、讨论。

让杨莉玲欣喜的是:无论是高年级的学生还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没有了以往中队课的“寡言少语”,而变得“议论纷纷”,交流、讨论结束后,学生们又把各自的交流、讨论结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呈现在大卡上。那一张张精美、生动的大卡,让她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美好心灵。

杨莉玲想让学生由内化于心到外显于行,即让学生在行动中去践行友善这种美德。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又设计了第三个平台。

平台三:标准性平台。她精心为学生们设计了6个汇报向度:照片、感恩卡、作文、日记、画册、手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每周的友善行为在班里的成长树上进行展示交流。学生们不但为有自己的展示而自豪,而且也在专注地观看其他同学的展示,从而“择其善者而从之。”

“三层给平台”的教育,友善的种子已经撒播在孩子们的心里,破土而出,并且生根、发芽、开花。友善之光不但照亮了孩子的心,也让家长们振奋不已。《颜氏家训慕贤》篇指出:“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一个六年级男同学的妈妈在感言卡中写道——我的孩子在这个活动之后,好像变了个人似的,他以前总喜欢顶撞父母,脾气也很暴躁。现在,他开始懂得父母的辛苦,顶撞的行为也少了。有一次,还主动给妈妈盛饭······”

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书本,它应包括儿童的情感、智慧以及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教育应从儿童直接的现实开始,师生间要有爱的气氛。”

杨莉玲所秉持的“友善本来就在孩子们的心里”,正与孟子所提出的“良知良能,人生而有之”义理相融,关键是如何让孩子明白友善在哪里?老师给予孩子们的就是唤醒教育,这种教育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用自己最合适的方式得到最合适的浸润。而平台互动方式无疑是最好的方式,它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平台去践行友善的美德,进而生成一种内在品质。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425日,第3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