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孩子“学做真人”
导引孩子“学做真人”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3-12-30

“学做真人”并非一个新而时髦的话题,但却是一个当代教育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目前社会上谎言不断、假货泛滥,归根到底,多是失去真而酿下的祸患。而小学是人生的奠基阶段,是学做真人的最佳时段。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想培养走向世界与未来的人才,没有真作为支撑,就不可能抵达瑰丽而雄奇的成功彼岸。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山东省文登市实验小学校长侯溪萍,就是在导引学生“学做真人”之路上的执著探索者。

交到老师手上的10元钱并非路上所拾

一天,一位学生将10元钱交到侯溪萍老师的手里,说是路上所拾,交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对于这种拾金不昧的行为,老师在班上进行了表扬,并奖励她一朵小红花,给其所在的小组加了分。老师看到,她的脸上洋溢出灿烂而又幸福的笑容。

于是,这位同学的精神与笑容便定格在老师的心里。

但没过几天,她的妈妈来校造访,忧心忡忡地说了一些孩子在家偷钱的行为,并恳请老师给予必须的帮助。

老师突然想到那交公的10元钱,以及那个女孩被表扬时的幸福的微笑。

孩子被叫来了。谈话就在她妈妈的面前进行。

老师的神情虽然略带严肃,但却始终弥洒着关爱之情。她说,通过“拾”钱交公获得小红花和给小组加分,说明你有一定的荣誉感与集体感。但以偷代拾,却不但称不上一个诚实的孩子,还有可能对你的道德培养产生很坏的影响。也许你现在还没有偷的意识,但正如蚁穴溃堤一样,久而久之,后果将是不堪设想。

接着,老师又给这个女孩讲了一个《苹果的故事》——

一位母亲拿出两个大小殊异的苹果,让自己的两个孩子说说究竟选吃哪一个,以此测定其品德的高下。弟弟年幼心直,母亲话音刚落,就嚷着要吃那个又大又红的。哥哥虽然和弟弟的想法相同,但他知道母亲此举的初衷,喜欢孩子能够说出类似孔融让梨的话来。于是就假装诚心诚意地说,做哥哥的就应当让着弟弟,我吃那个小的吧。母亲为哥哥的“懂事知礼”而高兴,将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递给了哥哥。自此,哥哥凡事宁愿说谎,也绝不违背母意。甚至偷来东西,交给母亲,以显品德高尚,骗取母亲的信任。后来,他不但满口谎言,而且偷盗成性,最终进了监狱。在问其犯罪的根源时,他沉痛地讲起了这个苹果的故事。

这个孩子听后很是感动,她告诉老师和妈妈,以后一定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老师一直没在班里谈及此事,她保存了这个孩子的自尊,也点燃了她那“学做真人”的希望。后来,她真的成了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于是侯老师在思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学做真人”绝非空穴来风,它是当今中国教育上一个异常重要的课题。自此,她将学生“学做真人”放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上。

学生周记中“乖”女孩的两面性

要想让学生学做真人,首先就要让学生学说真话。借助周记这样一种载体,无疑是了望孩子心灵世界的一个窗口。于是,老师要求学生在周记中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真实地呈示出来,这对于少有隐私的孩子来说,或褒或贬的评价,或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行为轨迹就一一外化出来。

老师在一篇周记中发现,一个学生写到一个表现很乖的女孩,他的评价与教师的看法却是大相径庭。这个女孩甜甜的话语、微微的笑容,给所有教师带来的都是高兴与愉悦。这种嘴甜口巧的女孩,没有一个教师不喜欢。但在学生周记中才知道,她对同班同学及教师以外的人,却表现得相当冷淡。当今社会上的一些趋炎附势之人,虽与这个女孩有着很大的区别,但追根溯源,不能不令人毛骨悚然!孔老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但我们的教师却有意无意在培养着“巧言令色”者。

这给老师的心灵一个极大的震动,甚至改变了她评价学生的思维走向。她开始表扬那些不太会说教师好话却又真诚守信的学生,并一次又一次地讲说诚实是立身之本。她向那些巧言令色的学生发出一种心理暗示:说些好听的漂亮话并不能博得老师的好感;相反,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才是老师的最爱。

“群言堂”将刚刚上任的值周班长拉下马

在写作周记渐入佳境并好评频来之时,老师并没有得意忘形,只是表示了谨慎的乐观。因为一篇一篇地翻阅周记要耗去教师的许多时光,长时间地私下叙写他人的问题也有悖于坦率人格的形成,而且一周一次的时间之长还会使许多问题不能立即得以解决。她要将这种真诚人格的培养由秘密走向公开,由繁琐走向简约。

于是,她想到了另一个形式:“群言堂”。

所谓“群言堂”,就是在每天晨会10分钟内,针对前一天每个人的表现情况,学生可以无所顾及地发表“宏论”。她认为,面对面地谈论问题有利于学生说真话、做真人思想品格的培养。因为哪一个孩子说了假话,就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不攻自破。同时,诚实与勇敢应当和谐为一,提出问题者与接受批评者都需要勇气。特别是对于受批评的同学,将会触及痛处,有利于较快地改正缺点和错误。在童言无忌的孩子们的话语下,弄虚作假多无藏身之地。加之教师的及时表扬与因势利导,正气不断张扬,谎言失去市场。

“群言堂”往往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至有狂飚突至之时。一个学生竞选上值周班长刚刚走马上任,第二天早晨就在“群言堂”上被同学们拉下了马。因为有一位同学以充分的事实列举了他许多表里不一的问题。随后,其他孩子也予以“讨伐”,甚至扩展到他在家庭与社会上的不良表现。老师在群情激昂中不得不免去他的职务。她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的这些缺点不改正的话,真的危害不小。但老师和同学们都相信你能够改掉这些缺点,在以后的值周班长竞选中,还将榜上有名!学生给了他一阵希冀的掌声,他在痛苦中看到了一道遥而可及的曙光。课下,老师又与其促膝谈心,使他卸掉了心理上的负担,树立了走向成功的信心。此后,他的精神状态与生活行为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与社会上,他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一个月后,他又一次竞选值周班长,他得了满票,有的学生还蹦跳起来为他大声喝彩。

“群言堂”不但有对学生的否定,也有对教师的批评。教师的一言一行同样置于学生的监控之下。设若教师不了解真情,表扬了哪一位不应该表扬的学生,孩子们就会将矛头直指教师,令教师当面负荆请罪。但老师说,我并没有因此感到难堪,因为这既是学生对老师的监督,也是对老师的信任,教师的威信非但没有因此降低,反而一路攀升,越来越高。

“群言堂”对教师的监控,避免了教师以有色眼镜看学生的弊端,学生的真实表现在教师的心中历历在目地呈示出来。

“争当实小新三好”使“学做真人”走向家庭与社会

“群言堂”有了窥观学生是否诚实的一个较大的平台,但学生在家庭与社会上的一些表现依然若明若暗。为了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做一个“真人”,20038月侯溪萍担任文登市实验小学校长之后,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争当实小新三好”: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她认为,孩子的思想品德不应是一个多面体,而应是一个真实的和谐统一。表里不一,也是不诚实的表现形态。而意欲透视其中的真谛,就必须借助家庭、社会这个层面的群体视角。社区里有人反映实小的学生将有些人家种的花草折损,有的家长反映孩子在家什么也不干;可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却是爱护花草的小使者,热爱劳动的小标兵。这种行为上的悖论,揭示的是另一种不真与不实。而新三好评价标准出台后,在规定的一月一次的社区调查时间里,学生各个方面的表现大多有了一个真实的反映,教师从而做到了“不行而知,不见而明”。

真诚约定让学生有了“管教师”的权利

老师认为,要想让学生真诚,教师首先必须真诚。真诚不是悬在空中的空洞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比如学生非常厌烦的拖堂,教师往往难以做到,就是有了口头保证,也并非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作为学生,也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为了管住自己,为了在真实方面做一个真正的表率,侯溪萍想到一个新的办法——

她的班里有一个叫于干的同学,聪明而又调皮,最大的缺点是不能约束自己,有时上着课便从桌子底下爬出来做个恶作剧,甚至趁女孩子专心致志听讲的时候猛拽其辫子。即使对他进行批评,甚至他也多次保证,却还是朝令夕改。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不能让他言而无信,不能让他毫无“规则”可依。老师欲擒故纵,先是非常郑重地对他说,老师决定给你一个最大的权利——管教师,只要老师一拖堂,你就当场叫停和批评。小家伙一听,顿时高兴得手舞足蹈。回家之后对父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能管老师了!”他还真的执法如山。一次老师在下课铃响后只拖了半分钟课,他就振臂而起,大叫老师已经拖堂,理应自做批评。搞得侯溪萍老师当场检讨,再也不敢重蹈覆辙。

但在给其如此之大的权利的同时,老师也对他的管理有了相应的权利,那就是一旦他不信守承诺而有了破坏纪律的行为时,老师也是不留情面。这种双向约定给了她很大的批评空间,一旦发现“情况”,老师就当场批评,这时,他也只好俯首称臣。这个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批评的时间一长,缺点也越来越少,自制能力越来越强。结果,他成了侯老师最真诚的诤友。

可就在师生感情日渐深厚之时,老师却调到了第二实验小学。这对可以老师和习惯了让老师管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又哭又闹,非要随着老师转至二实小不可。家长实在拗不过他,只好想方设法将他转到了老师的班里。这一转,竟转出一个奇迹。他更加遵守与师的君子协定,处处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并当选上了班长,学习成绩迅速提高。

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步入大学的第一天,他就给老师写来一封信。他说,在老师导引下,“做一个真诚的人”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也陪伴他行走至今。

16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侯溪萍老师走了一条自己真诚做人和导引学生“学做真人”的朴实无华之路;34岁的她,常为拥有这份精神资产而自豪。

在结束采访时她对记者说,真善美是世界共认的高层次精神追求,而真则是这一精神的核心所在。即使“为伊消得人憔悴”,“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也绝不会改变。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