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决不放弃”中实现巨大飞跃
在“决不放弃”中实现巨大飞跃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4-01-01

平阴是一个仅有30余万人口的农村小县,而平阴一中的招生范围不足20万、毕业生也只有1300人。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县,这样一所普通的农村高中,近年来培养了3名济南市高考状元,2006年高考,这个学校升入全国重点大学185人,本科录取680人,济南市理科前10011人,文科前10020人,本科增长率居济南市之首。记者获悉,近日,济南市中学教学工作会议破天荒在平阴一中这所农村中学举行,校长李仲波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他们教育教学的管理经验得到与会中学校长的纷纷赞同。是什么原因使这所农村中学突然间名声大振?是死拼硬靠,还是加班加点……,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记者深入到这所学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采访。随着采访的逐步深入,谜底渐次揭开。

 “决不放弃”

——精心打造的校园精神

校园精神是学校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理想目标、精神信念、文化传统、学识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和群体意识。学校精神是赋予学校生命、活力并反映学校历史传统、校园意志、特征面貌的一种校园精神文化形态,它活跃于校园内部并归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学校精神一经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较强的融合性和渗透性,是学校发展的底蕴所在。

“决不放弃”精神,事业和人生成功的支撑

校长李仲波认为,人的生命是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矛盾和困难。人们在解决矛盾和困难的生命过程中,不断地实现生命价值的飞跃。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轻言放弃,成功也许就在于那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只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会走向成功。

他认为,大凡真正成功的人士,都有特殊的意志力。不管前进的的路上遭遇多少困难与险恶,他们的初衷与希望都不会有丝毫的改变。其实,任何事业的成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并且,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艰险。如果没有决不放弃、坚韧不拔、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就不会获得事业的巨大成功。

美国前总统柯立芝在回忆录中写道:“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可以取代顽强和坚韧。才能不可以——怀才不遇者比比皆是,一事无成的天才也处处可见;教育也不可以——世界上充斥着学而无用的人;只有顽强和坚韧,才能无往而不胜。”贝多芬也说过:“卓越的人有一大优点: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

李仲波对记者说,也许我们算不上卓越的人,但只要具备了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就可以勇敢地应对所有的困难和挫折,并最终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成功。

“决不放弃”精神,突破重围的精神支柱

建校五十余年来,几代一中人矢志不移,始终没有放弃“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的追求,闯过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校快速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94年至1996年,高考本科上线由76人上升到近百人,学生王琳、郭秀华获济南人民商场万元奖学金,是济南市获该奖项人数的20%,洪玮获万元扶持奖;1997年本科上线129人,5人进入济南市文理科前10名,学生张静获济南市理科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何辉获济南人民商场万元扶持奖;1998年至2001年,高考本科上线由178人上升至271人;学生潘丽娟获山东省高考语文最高分,刘广才获得济南市文科状元,程庆获济南人民商场万元扶持奖;2002年高考本科上线282人,录取347人,其中重点本科72人。考入山东大学新闻学院的刘小甲同学,艺压群芳,入校68天即荣获第16届世界女大学生“和平大使”中国华北赛区季军;2003年高考本科上线306人,重点本科上线74人,学生展梦夏被清华大学录取,本科录取率进入全市48所高中前7名……。

2003年底,李仲波校长出任平阴一中校长不到8个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刚建校2年的平阴玛钢外国语学校与平阴一中整合,组建新的平阴一中。并校整合之际,新校(玛钢外国语学校)已陷入困境之中:教师人心惶惶,学生严重流失,债台高筑而又求借无门,困难重重,看不到起死回生的一丝希望,有的似乎只是一道又一道难以愈越的坎。这反而激起了李校长的奋争精神,以他为首的一中人,在逆境中拼搏,在困境中突围,跨过了一道又一道的难关,在完成并校整合之后,实现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一、化解教职工的抵触情绪

并校整合的决定宣布后,由于不了解学校的运行危机,新校教职工感到非常突然,由不理解而发展为抵触。部分教职工言行特别过激,认为此举是逆水行舟,必败无疑。这给李校长及领导班子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但没有任何退路,只能迎难而上。领导班子成员全身心地投入,没白没黑地工作。召开会议,走访座谈,正面宣传,有时甚至要一个一个地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一两个月之后,大家对并校的认识渐趋一致,不满的情绪也慢慢消散。

二、稳定初中部分学生及其家长的情绪

由于几名教师的流失,新校初中部骨干教师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学生流失日趋严重,有的班级甚至只剩下20多个学生。没有流失的学生及其家长也担心新校原有承诺难以实现,人心浮动。有人甚至对初中部能否继续办下去产生了怀疑。李校长自然不会轻言放弃,向社会上发放公开信,召开学生会、家长会,逐班做工作,庄严提出6项承诺。比如“教师流失一个,就补上一个更好的”这一承诺,就成为当时学生及家长特别关注的一个热点。就在人们拭目以待的时候,10名老师陆续扬长而去。李校长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支持下,很快从县直初中抽调过来10名骨干教师。教师队伍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有了不小的提升,初中部学生及其家长的思想和情绪渐趋稳定。

三、50周年校庆前夕的经济突围

20049月,是合校之后的第十个月,即新学年开学的第一个月,也是筹备了一年之久的50周年校庆的前一个月。可这个时候学校账户上仅有10余万元。然而校庆的时间已定,通知已发,日期一天天迫近,这项比较大的开支从何而来?同时,老师们已经两个月没有领到工资,忧怨的情绪可想而知。况且,这笔开支在整个学期的费用中只是一个小小的零头!这笔偌大的费用从何而出?此后学校如何正常运转?向政府求助?政府无能为力;向银行求助?银行担心学校无力偿还而拒绝贷款。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李校长几天几夜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常常仰望夜空,慨然叹息。

难道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难道这是死路一条?

正好河南有一个学习班,他甚至想到了借机辞职而去。

“决不放弃!”这时的李校长再一次想起自我构建的精神之魂。在全体师生员工大会上的铮铮誓言开始在他的脑际回旋,一束束被激发起来的师生的渴求的目光也在他的眼前闪现。

一种历史责任感在他的心里升腾起来——这个时候如若放弃,不但新校将会垮掉,老校也会受到拖累。必须坚持,坚持,再坚持,只要不放弃,就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在走投无路之时,他想到了筹资。首先,他自己带头筹资20万元;同时要求全校30余名中层以上干部每人筹资10万元。决不放弃是一种团队精神,就是在人们大多看不到前途的时候,这些干部却无一例外地背水一战。两天之内,300多万元进入学校账户之中。

就在筹资几天里,玛钢公司董事长孔祥存来到学校,带来了公司股东捐助的100万元。李仲波手捧捐款,激动得满面流泪。他郑重地向孔董事长行了一个大礼。

校庆搞得红红火火,欠下教师两个月的工资全额发放,整个学期的经费开支已有着落。这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出现,不只是给李校长以巨大的精神支撑,而且给全校师生员工极大的心理震憾。

四、应付沉重的债务

新校投资巨大,合校之初便已债台高筑。各方债主为了尽早要回欠款,陆陆续续到校催讨。他们软硬兼施,无所不用其极。这成为李校长天天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欠债还钱是世间常理,但学校偿债能力微乎其微。面对讨债者,李校长只好笑脸相迎,“卑躬屈膝”地听常人不愿听的话,受常人不愿受的气。态度再好,由于无钱还债,有的债主一气之下,还是将学校告到法庭。于是,赶紧应对债务诉讼和司法裁判,根据轻重缓急挤出钱来偿还债务。

如果一味地还债而不发展事业,学校就会步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在想方设法还债的同时,李校长还要千方百计地筹措资金兴建一幢教学楼,以便扩大新校招生。于是,巨额的债务负担和长期的财务压力,成为李仲波化解不开的一块心病。但他没有放弃,他咬牙硬挺着,从不回头地走了下去。

五、解决棘手的遗留问题

由于新校建校仓促,加之建校之初百废待举,不少事情没有料理清楚,有的处理起来十分棘手。比如:编外人员过多问题、教职工养老保险的接续问题、骨干教师不足问题、外地教师家属安置问题、教职工宿舍楼建设问题、与供热公司的供热费用争执问题,等等。其中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一个问题处理不当,就会引发和加剧矛盾,甚至使新的矛盾产生。李校长既是一个敢作敢为的人,又是一个善于协调关系的人。为解决这些问题,他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方案,一个一个地解决。经过努力,到2005年底合校两周年的时候,这些问题基本上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今天说起当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李校长依然感慨万端。难之又难的时候,他发过脾气,掉过眼泪。但是,克服困难,取得成就的时候,又感到特别的欣慰。是为领导工作吗?不是。是为自己的良心,是为学校的发展,是为师生的生命成长。“决不放弃”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着强大的动力支撑与精神源泉。正是靠着这样一种“决不放弃”的校园精神,平阴一中开描绘出了教育教学的崭新风景。

 “决不放弃”精神,师生共通的精神追求

李仲波认为,只有将“决不放弃”理念铸造为质量立校的内驱力,内化为全校师生开创学校改革和发展新局面所必需的精神力量,并把这种精神落实到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引领一中人向着更高的目标发展。

为此,李校长和师生们一道,不断挖掘和丰富“决不放弃”的精神内涵,并建设以这种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使之以鲜明的导向引导、鼓舞师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师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规范师生,以强大的精神动力激活师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师生自强不息、积极进取。

结合建校50周年,他们编写了校史,铭记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不平凡历程。搜集以“决不放弃”精神而走向成功的中外名人和新时代的典型人物的故事,通过图片和展板的形式在“校史展室”进行展览和宣传,阐释和彰显“决不放弃”精神的伟大力量。

每学年在师生中征集体现“决不放弃”精神的教育案例、教学案例、学习案例,每学期开展“决不放弃”话题作文大赛和手抄报比赛活动,进行评选表彰。组织师生开展体现“决不放弃”精神的格言警句征集活动,并将征集评选出的格言警句以名人名言、人文警示、校友寄语等形式在校园适宜的地方悬挂、雕刻、张贴。

对师生行为制订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做到“敬业博学、务实创新、竞争合作、决不放弃”;要求教育教学一线干部“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真抓实干、决不放弃”;要求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和自觉进取的信心,培养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自觉做到“惜时进取、自强不息、勇争第一、决不放弃”。

据副校长杨会忠、喻支广、贾勇讲,现在,李校长的“决不放弃”理念已经渗透到一中教师群体的心里,从而形成一种共通的精神追求。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大家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哪怕是到了走投无路、弹尽粮绝的地步,只要再去拼一拼、搏一搏,就一定会收到扭转乾坤、起死回生的效果。

“决不放弃”

——渗透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

随着学校社会声誉的不断提高,平阴一中办学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前后三年时间教学班由34个到105个,在校学生由2000余人激增到6300余人,教育教学工作分布在两个校区,管理的难度随之增大。面对方方面面的困难和压力,学校以“决不放弃”为动力,从小处着眼、小事入手,看准一事做一事,做一事成一事,重过程、抓细节、抓落实。

“小三制”改革:激活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胞

所谓“小三制”,即“年级主任负责制、班主任负责制、备课组长负责制”。年级主任负责制是以年级组为管理实体,实行责、权、利相统一,赋予年级主任选人、用人、考核评价、奖金分配的权利,同时承担教师发展、学生成才的责任。班主任主要承担本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以及学科教学工作的组织、协调、评价。只要每个班不出问题,学校就不会出问题,只要每个班成绩好,学校成绩就好。为了把这一最基层的单位抓实,学校非常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经常通过班主任例会、举行班主任论坛等形式组织研讨、总结、推广班级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时通过采取增加班主任津贴、拉大分配差距等手段,发挥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体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备课组长负责制重点是要求其抓好集体备课、学科研究、学科教学以及青年教师的培养等工作,考核评价实行备课组“捆绑”。比如学校规定,省优质课评选,某教师获一等奖,学校奖励所在备课组教研活动经费。奖金发到组而不发到个人,有利于调动全组人的积极性,大家的参与过程本身就是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过程,关注过程比关注结果更重要。

“小三制”改革实现了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细化了目标责任,调动了相关责任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激活了学校管理的每一个细胞,促进了工作落实。比如在教师管理上,他们实行了检查通报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经济处罚制度,对于没有按照工作要求完成任务,就要受罚,还要向全校师生进行公示。受罚且公示,会使一些老师没有面子。高一数学老师张翠平就曾受过处罚。当时她很不服气,因为事情太小了。学校要求班里放2只水桶,她的班里放了3只,结果被罚20元。由于她教的班成绩突出,她又成了年度获奖最多的教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她对记者说,现在不但她本人口服心服,老师们也都已经从心里认可了这种合情合理的奖罚措施。惩罚还实行了连带制,一个教师出现差错,层层连带受罚。低者罚10元,多者罚200元。但大家很快发现,这种公示警示的不只是哪一个犯错者,而是一个群体,包括老师与学生。有了学校规定,有的中层领导感觉工作难干了,甚至主动要求罚一次。因为耻辱感与责任感激发起更多的人更加努力。

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他们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让教师、学生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重视学习与指导,让师生知道该怎么干,怎么干更好;强化监督与检查,确保工作到位;凸显考核评价,让教师知道干好了怎么样,干不好怎么样。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到了有布置、有指导、有督促、有检查、有评价。比如高三复习教学。遵循教学规律,树立“扎扎实实夯基础,循序渐进抓能力,提优补差促中间,全面提高推进率”的指导思想不动摇。“扎扎实实夯基础”,要求从课堂教学起点、例题选用、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试卷编制,到学生复习资料的选用,学法指导等各个环节做到起点低、落点高、要求严、方法活、训练实。“循序渐进抓能力”要求从过去单纯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转化,文科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关注当前国际国内政治形势,关注改革的热点问题。理科教学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尤其要加强实验教学,切实提高实验题的得分率。“提优补差促中间,全面提高推进率”要求加强对学情的分析研究,实行分层次辅导。从高三开学动员到几次统考分析会,学校都有明确的阶段工作目标要求,做到要求到位。坚持每周定时定点的校本教研活动,研讨备考策略,提高复习效率;间周一次班级协调会,密切师生关系,研讨教育方法,做到业务指导到位。强化月查,做到督促检查到位。常规工作纳入考核,做到考核评价到位。保证了高三教学工作的有序、规范、科学、高效。

教师培养:盘活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

随着学校的迅速膨胀,近年来,平阴一中每年都有近50名左右的大学毕业生走上讲台,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已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最重要因素,青年教师的培训成为重要课题摆在了他们面前。一中立足可持续发展,确立了“发展学生、成就教师”的人才培养观,着眼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实施了教学规范工程。

搭建教师同伴协作、交流提高的平台,建立导师制,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每一名工作在三年之内的青年教师分别配备一名教学业务方面的导师。师徒双方本着自愿的原则结成对子,双方签订《师徒协议书》,明确传授的内容,提升等级,带教期限,明确师徒职责和义务等。导师关心青年教师的全面成长,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工作情况,鼓励、督促并帮助他们尽快全面熟悉、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指导青年教师一年站稳课堂、两年站好讲台、三年拿出实绩来,促进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每年都有近10几位老师在市以上优质课评比、教师素质大赛中获奖。语文科薛永胜老师毕业只有三年,就能在全市的年会、教学工作会上执教观摩课;外语科李倩工作第二年即获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政治科张强工作的第四年就获得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06年就有3名教师获省优质课一等奖,6人获市优质课一等奖。

学校还以青年教师教学素质综合大赛的形式,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2005年学校组织开展的这项活动是最为成功的,也使这一模式走向成熟。比赛项目囊括现代教育理论测试、教学通用基本功、说课及学案设计、讲课比赛等内容。分块建立领导小组和评委,严格程序进行实施。参赛人员为教龄未满三年的所有13 个学科的168位教师。大赛结束后,按组别排出名次,按比例进行表彰,对一等奖获得者学校授予“教学新秀”荣誉称号,对成绩优异的20人给予晋升一档职级工资的奖励。通过素质大赛,每位青年教师摒弃了“重教法,轻学法;重书本,轻实践;重讲解,轻过程;重积累,轻能力发展”的习惯,牢固树立了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观念,充分把握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审视自我的良机,重新定位塑形象,自觉订立了 “成才、成名、成家”的成长计划。

严爱相济:激发学生一心向学的内驱力

现代教育论认为,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生命需求。李仲波认为,对学生尊重,并不等于对学生的过分宽容,过分的宽容就是放纵,就是不负责任。因此,对学生的教育要重点把握好两个字——“爱和严”,爱是基础,严是责任,关键是把握好度。他们将爱融入学生的日常常规管理,开展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和自信心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长自信,以感恩之心投入学习,从精神上为学生的学习注入动力。同时,严格校规校纪,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学校制定并严格执行“五大纪律”,维护了校规校纪的严肃性,学生的在校行为得到了根本性的规范。针对合校之初新校区学生举止不文明,自由散漫,纪律涣散等现实问题,李仲波在全校师生员工大会上郑重宣布,在全校实施“五大纪律”,即对“侮辱谩骂老师、考试作弊、持械斗殴、偷盗、每学期累计旷课24节”的学生,一经查实,坚决予以清退。要求学生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自己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

一次六个孩子打群架,全部清退。有人说,这是不是有点缺少人道。可李仲波认为,人道不是万能的,必要的惩戒绝不能少。对犯错误者的迁就,就是对表现好的孩子的惩罚。而且,惩戒的结果,可以使学生形成自我严格要求的习惯,进而塑造一中以严著称的形象。从此,学生的行为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和规范,学校的声誉日益提高。

行为靠规范、习惯靠养成。学生管理上,他们抓抬头率,强化自习纪律;抓精神面貌,强化自信、激发斗志;抓两操,强健体魄、磨练意志。现在,学生跑操时喊出的“惜时进取,自强不息,勇争第一,决不放弃”已不仅仅是一种口号,更内化成每个学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学习行为。

他们积极拓宽渠道,为靠纯文化成绩升学希望不大的学生寻路子、找机会,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根据学生的意愿、特长组建音体美特长班,教学上单独配备教师,单独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估方案,使文化科学习与专业课训练协调发展,保证了特长班的教学质量。该措施的实施,使部分自感升学无望的学生重新找回了自信,也使这部分学生的家长看到了新的曙光。内部挖潜,使教学质量有了新的增长点,成效明显。两年来,特长生本科录取率均达到了70%以上。

分配机制:不回避利益的驱动和激励

教师和学生作为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

教师职业和其他行业相比,是比较辛苦的职业之一,在提倡教师讲风格、讲奉献的同时,他们不回避利益,尽管债务负担重,学校仍积极筹措资金,努力提高教师工作待遇。工资分配实行校内职级制,按照工作量的多少以及工作成效的高低分等发放。实践证明,良好的激励机制也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有利法宝之一。

另外,学校积极协调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校长李仲波“干事创业、决不放弃”的奋争精神赢得了一向“热心教育、奉献教育”的玛钢公司董事长孔祥存的信任与支持2004——2006孔祥存先生携全体股东,自愿向学校无偿捐款3000万元,设立了济南市最大规模的永久性的“玛钢奖学基金”。每年将其收益约200万元,奖给平阴一中高一、高二前150名的学生,以及当年高考中达重点本科线以上的学生,金额从800元到2万元不等,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可获奖2万元,同时将相应数额的奖金发放给教师。“玛钢奖学基金”的设立,极大地激励了平阴一中师生的工作、学习积极性。

“决不放弃”

——提高课堂效能的改革和尝试

提高教学质量,是任何一个学校永远追求的主旋律。而唱响这个主旋律的主阵地是课堂,平阴一中从未放弃围绕提高课堂效率做文章。

突出学科本位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课堂教学改革

语文科张继平的“大语文小课堂,大课堂小剧场”实验论证论文、阶段性总结论文均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语文优秀期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上。数学科张翠平的MM教学实验、王忠诚的“互动式”教学法,物理科赵绪孔“体验教学”的研究,化学科姜斌的自主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孙勇的六步教学法,政治科张宗民的自主调研教学模式,历史科张吉祥的自学教学模式研究……雨后春笋般的装点了一中的课堂,为这个学校的的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这一时期最有影响,最成功的当属英语科的分层次教学。

1996年入校的37级学生,学习能力很不平衡,英语教师素质差异较大。如何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根据成绩、潜力和学生的意愿等各方面综合因素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讲授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变固定的班级授课形式为学生自由流动的学习体制,英语课时,同一层次的学生组成新的授课单元;采取不同的评价机制,发展的看学生的进步。学习有困难,基础较差的C层次学生,由于进度慢,难度小,讲得细,练得多,学生进步最快。基础最好,潜力最大的A层次学生得到了最大可能的拓展,特长进一步发挥。

分层次分目标课堂教学改革试验所带来的积极的效应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因为学生本人的信心和热情,加上客观环境的竞争压力,辅之以老师们在平时对于他们的关怀和帮助,再配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几乎使每一个同学都把英语列为自己最喜爱的学科。在1999年全省高中英语会考、高考以及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当时获得济南市文科“状元”刘广财、考入上海复旦大学的栾冰等纷纷表示,同学们都得益于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实验报告也发表于《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山东省内很多学校纷纷前来学习取经。

构建以课程理念为引领,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课堂改

革为抓手,以课例研究为切入点的科研教研一体化模式

以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为引领。在依托校报,学习交流新课改理念的同时,教科室创办《校本研究》小报,每月四期,登载重要的教育教学信息、切合学校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师优秀教育教学案例等,既注重理论学习资料的收集下发,更注重其对教育教学的引领作用。

以科研课题为依托,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平阴一中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把“反思”与“问题”联系起来,把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困惑”作为必须解决的问题,积极反思实践和行为跟进。每学年根据教学的实际,提出全校总课题,然后再由各级部、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子课题的研究,做到了人人参与教研教改,人人有课题,各级课题实验,都要做好开题报告和结题验收,取得阶段性教改成果。2001年“十五”期间,学校在市级以上立项的课题有12项,其中国家级3项。“十一·五”开始,学校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已经有市级立项课题6项。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提高课堂效能。平阴一中适应新课改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从2004年始尝试构建完善“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和谐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基本教学模式详解为情境引导、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共享、教师评价五环节。

情境引导。教师通过新课导言的设计、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产生合作学习的冲动和愿望。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课堂上要解决哪些问题才能达到这目标。

自主探究。教师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明确学习目标、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小组讨论。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的收获、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交流、讨论;最后各小组把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在全班交流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学生力求做到六点:学会贡献自己的观点,在小组讨论中每个人都要有发言的机会,应听到自己的声音;学会倾听,尊重发言同伴,认真倾听其他人的观点,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不人云亦云、一味认同别人的观点,要敢于提出质疑,在问老师之前先向同伴寻求帮助;学会调整和保留意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学会反思,在小组合作交流方面,反思在这次小组的活动中表现如何,自己所在小组是否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否每个同学都真正理解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每个同学都能准确、规范的表达对这个问题的阐释。

交流共享。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评价。教师对合作学习过程、合作学习结果、合作小组集体、合作小组成员个人等的评价适时适度,尽可能多的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教师赏识度。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形式,作为有益有效的尝试,获得了很大成功,该校 2006年本科上线率超过50%就是明证。

以课例研究为切入点。组织老师编写教育教学案例,定期评比、结集出版,第一辑《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集》已于20071月出版。

 “决不放弃”

——做活德育工作的践行与弘扬

平阴一中创造性地实施 “素质拓展、自我锤炼”系列工程,开展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和科技教育系列活动,为学生的素质提升、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素质拓展、自我锤炼 ”系列工程

面向未来的选择,以人为本。平阴一中提出“以主体教育改革为切入点,让学生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主体”的新路子,确立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完善的“五自”、会求知、会做人、会健体、会生活、会审美的“五会”育人目标要求。创造性的开展读书节、学科知识竞赛、球类竞赛、记者站管理、重大节日演讲、文艺汇演、运动会、公寓管理、文明监督岗和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管理等十大活动。

面向现实的锤炼,自我践行。十项活动由学校主管部门制度招标细则,确定招标范围,每学期开学初召开动员大会,介绍投标方法,由班级或个人投标承办,承办者先制定可行性报告,写出承办申请,并参加竞争演讲。招标单位经过详细论证,确定中标班级或个人。中标班级或个人成立活动组委会,拟定活动目标、原则、方法、步骤,自始至终完全由学生参与实施。创设激励机制,引导学生踊跃参与。明确承办活动班级的权利和义务,政教处跟踪量化,与评选先进班集体挂钩,与班主任绩效工资挂钩。对于组织严密,无责任事故的班级,学校授予精神文明奖(运动会),优秀组织奖(文艺汇演、记者站、演讲赛等);对于个人,让组织者有职有权,教师当顾问、当参谋,给予必要的指导;对于积极参与的同学,优先推荐为入党积极分子,省、市、县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每项活动结束后,都由学生参与评选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学校每年都表彰先进集体、十佳运动员、十佳裁判员、十佳记者、十佳广播员、十佳文艺主持人、十佳文明标兵、十佳文明宿舍、十佳青年志愿者等,有500多人受到学校表彰奖励。大大地激发了学生踊跃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竞争中协作。在思想观念上,教育学生彻底摒弃“安于现状”的旧观念,确立“积极进取,敢于人先”的新观念,同时教育他们既要有争强必胜的精神,又要有团结协作的作风。承办运动会,文艺汇演,大多有几十个班级进行竞标演讲,竞争十分激烈,主办班级竞标确定后,其他班级就会积极配合,从未出现失意和抵触情绪,表现了强烈地集体主义观念和大局意识。

系列工程2002年被立项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200611月平阴一中应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交流及颁奖大会。这一系列工程给学校的素质教育带来勃勃生机,出现了五多、五少现象:主动学习的多了,迟到、旷课的少了;主动参加活动的多了,集体观念淡泊的少了;主动做好事的多了,卫生死角少了;主动入党入团的多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少了;主动讲文明的多了,违犯纪律的少了。学生思想品德合格率常年保持在99%以上,年年有学生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素质拓展、自我锤炼”系列工程开辟了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一条新途径,奠定了学校“生生自动”,“班班互动”,“级级联动”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鲜亮的主题教育活动

感恩教育。以“感恩的心”为主题,组织、指导各年级各班自办黑板报、墙报、手抄报等,通过学生的眼睛去发现,利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利用学生敏感的心灵去触摸爱、唤醒爱,最后达到情感的和谐,感恩的效果。团委发动学生开展“我为父母写封信”、“我为恩师做件事”的活动。组织“感恩父母”书信大赛,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责任,激发学生的爱心、孝心和进取心、责任心,同时拉近了家长和孩子的心理距离,为亲子沟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报记者站自发组织,自主选题,推出了“感恩走出校园系列采访”活动,先后到县聋哑学校、交警队、医院进行实地采访,写成了一篇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稿件,达到了广泛宣传、弘扬正气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平阴一中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了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心理辅导坚持“三个结合”,即“定点定时辅导和学生预约辅导相结合”、“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相结合”、“预防和治疗相结合”。在校报设立了“马大姐信箱”,收集学生问题,及时答复,起到了由帮助一个到帮助一群的作用。同时,建立“心理联络员制度”,由各班思想积极、态度认真的学生担任自己班的心理联络员,每周六课间操向心理辅导教师书面汇报本班心理动态,并提出问题或建议,辅导教师给以答复,从而使学校的心理工作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切实抓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0612月平阴一中被评为“山东省心里健康教育先进学校”。

科技教育。学校成立科技教育指导小组,加大对《信息技术》与《通用技术》的研究与整合,校本课程《技术与设计》的开设从摸索转向正规,并形成特有的创新模式:“从生活到课堂,变纵向思维到横向思维,减轻学生的负担,加大课堂的信息量与趣味性,变学生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组织学生听取《创新大赛与发明专利》科普报告,增加学生的科普知识,提高创新发明意识。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高一张桐同学的研究性学习论文《高一新生学习回落现象的研究及策略》获济南市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类二等奖。高二学生通过《技术与设计》课程的熏陶,申报专利14件。2006年,一件学生发明作品参加山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获一等奖,于7月参加了在广东举行的第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发明(创意)作品奖终评。20063月,李鹏同学的《天梯防盗窗护栏》获济南市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类一等奖,并推荐参加在青岛举行的山东省第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同年8月,李鹏同学代表山东省参加了在澳门举行的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刚召开的济南市科协七大会议中,该校师生获三项大奖:刘小虎老师获“济南市青年科技奖”,同时被评为济南市“十佳”科技辅导员,李鹏同学获“科普小博士”荣誉称号。

“决不放弃”的精神已内化到学生的心里。在采访中,不少学生对记者说:“学校让我们每天高喊‘决不放弃’的口号,因为它不仅是一种振奋人心的喊声,更是走向行动的心理呼唤。”学生还写了很多关于“决不放弃”精神感想性的文章。比如42级叶枫同学在她的《不懂放弃》一文中就有这样的语句:“流星懂得放弃,才成为陨石,坠落大地,转瞬即逝。鲜花懂得放弃,才花开花谢,失却春天和永恒的娇艳,被埋在寒风里。我不懂放弃,走过的路依然清晰,留下的脚印永远坚实。抑或继续走下去的路上有晴天霹雳,纵使乌云密布地想下雨。可,我还是不懂放弃。”

决不放弃

——追求后勤管理的境界与和谐

学校后勤工作包罗万象,纷繁复杂,虽处于“绿叶”的陪衬地位,但对于校园和谐却不言而喻。平阴一中的后勤人经过总结、反思,将“决不放弃”的校园精神运用到后勤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对体现后勤服务的每一个“门面”和“窗口”都做到“敏锐地发现,彻底地解决,防止最坏,追求最好,达到后勤管理的最高境界——和谐”。具体做到:让学校的教学所需和后勤供应相和谐,让师生的生活需求和后勤服务相和谐,让每一位一中人和校园环境相和谐,让学校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承受能力相和谐,让学校内部环境和社会外部环境相和谐,全力打造和谐校园。

餐厅管理:让所有学生都能营养丰富

平阴一中餐厅工作人员150多人,每餐有4000多人就餐,餐厅管理成为学校管理中最难的工作之一。特别是高中阶段,就餐时间短而集中,学生家庭贫富差距较大,就餐要求等次不一,加上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外聘来的,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大部分学校对餐厅一包了之,但李仲波认为,食堂对外承包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无法体现学校对学生生活的更多关爱,不利于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经过多年的摸索总结,走出了一条自主经营、量化管理的管理模式,让精细化管理渗透到了餐厅管理的每个角落,让工作人员在态度上精心,在过程上精细,在结果上出精品,达到了师生满意,供需和谐,2004年被山东省卫生厅评为学校类首批食品卫生等级A级单位,

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根据职能,他们把餐厅的管理分为8个班组,3个科室,采购、保管、使用班组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实行责任追究。原材料由多人组成招标委员会进行招标采购,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验货由保管和使用班组共同验收,专设财务负责款项收付。

制定精细化的量化目标。原材料成本是多少,各项管理费用是多少,每天一匡算,每月一细算,真正做到成本经营。

建立严格的考核机制。把餐厅工作人员的工资按照技术成分分为固定工资和量化工资两部分。量化工资每月一次考评计算,分为班组内部互评、班组之间互评、管理人员对工作人员评价、师生对班组满意率的评价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占有不同的权重,四个部分相加计算出每个人的名次顺序。量化工资按名次的高低进行差额发放。对每个人的工作情况检查时,按量化工资排号顺序进行抽号。如抽到6号,那么8个班组中排到6号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都要全部检查一遍,但检查小组不知道6号为何许人,避免了人情成分。学校根据餐厅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给予表彰或者罚款,对事不对人,确保了公正性。

让条件好的学生吃肉,让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喝汤”,这是他们对学生营养方面的追求。有一次在上级检查工作中,餐厅工作人员谈到这句话时,一位领导感兴趣的问,4000多学生就餐,你们如何保证?他回答道,平阴县经济条件较差,尽管学校只是成本经营,不挣学生的钱,但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吃上带肉的菜,也很困难。经过反复思索,决定改变肉的采购方式,不只是买肉、买排骨,而是购进整头猪,自己进行分割,把骨头保留起来,精心熬制成骨头汤。做低于1元的菜时,用骨头汤做,即降低了成本,又让学生获得了营养,保证了学生身体对钙质的需求。

力争达到让学生感觉到不到餐厅就餐就是遗憾的程度。“把您的要求告诉我,我会给你在家的感觉!”这是面案组长对师生的承诺。在餐厅,记者发现每个组都有自己的承诺,张贴在墙上,并且将班长的姓名及其联系方式也告诉师生。在平阴一中,承诺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付出代价。不少班长为此被罚过款,还有的被降职、降资。比如,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尝菜制度,班长要在菜炒好以后,先品尝味道是否可口,若出现问题,能补救的采取相应措施,若没有采取措施,学生在就餐时,该菜倒掉的比较多,则这名班长至少被罚20元,做菜的工作人员也要连带受罚。一次次罚款,一次次反思,一次次教育,赢得的不仅是学生一个个满意地笑脸,且找到了一个个改革创新的好办法。在每年的餐厅问卷调查中,师生满意率都达到95%以上。

校园环境: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加高效

发展是硬道理。他们通过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及时到位的物质保障,为师生营造一个优美的工作学习环境,提升教师的生活质量,创设和谐氛围,促进学校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高效运转。

近几年,学校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新校区新建一幢教学楼,老校区新建餐厅一座,同时购置了大批教学设备,改造了老校区操场,修建了新校区内环路,使两校区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提高了学校绿化品位,校园绿化率达到60%。倘佯在绿草如茵、处处洋溢着现代化教育气息的平阴一中,校园规划布局和谐,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井然有序,绿地名树,雕塑碑志,景点错落有致,把校园点缀得亮丽多姿。青松、玉兰、丁香、娇艳的花草使人流连忘返。春风袭来,幽幽花香沁人心脾,让人以为真正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使校园达到了环境育人,人育环境,人与环境协调共生,产生了强烈共鸣。

为让教师少花钱住好房,学校通过各种方式为教师争取距离学校近的位置建房。新建了四幢教职工宿舍楼,一幢青年教师公寓,并与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联系团购,满足了全校教职员对住房的需求。教师办公条件优越,人手一台微机,夏有空调,冬有暖气,敬业乐业。加上玛钢奖学金的设立,教师人均收入也有了大幅度提高,充分调动了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物品采购:让师生心情更加敞亮

近几年,学校已不再是一个关起门来只管办学的单位,而是融入了社会大家庭,各种关系需要协调,各种矛盾需要解决,稍有不慎,就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他们运用市场观念、动态观念、时间观念和法制观念来保证后勤工作的顺利发展。

学校每年都要采购大宗物质,各种层次的供应商来校联系不断,如何保证物美价廉,取得最佳的采购效果,对后勤来说是一个难题。他们通过公开招标,把事情放在明处解决,不仅节约了办学资金,也树立了良好形象。招标物品上至办公设备、建筑材料,下至食堂剩菜的处理。招标工作做的有声有色,已成为平阴一中的一大亮点。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既与市场经济接轨,又用法律来保障,达到了合情、合理、合法,从而做到了不给领导添麻烦,不让师生增负担,从里到外无怨言,让师生心气顺畅的在内外和谐的大环境下,干事创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载《中国教育报》,2007327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