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适宜学生需求的教育服务
为适宜学生需求的教育服务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4-01-01

杜喜亮,1963年出生,1985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现任济南第三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兼党委书记。曾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济南市十佳校长、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泉城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曾兼任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委员、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财经类协作会副会长、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财会教研中心主任、省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教研中心副主任、省心理健康教育学会理事、省职业教育学会职业指导委员会理事、济南市数学学会理事等。

 

  我欣赏有思想的校长,更敬仰心系师生发展的领导。在济南三职专采访几十位教师的过程中,记者深深地感到他们对杜喜亮校长的感激与敬仰,因为他们认为杜校长是一位有思想的校长,一位一心为师生服务的校长,一位心系学校发展的校长。

  采访的过程,记者也感动着他们的感动;写作的过程,只不过是真实自然地捡选他们的叙说内容,来一个还原其本色的总结而已。

校训: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现在讲起“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几乎无人不知。可是,在1999年杜喜亮初到济南第三职业中专时,就响亮地喊出这个口号,并将其定为校训,这无疑具有前瞻性与思想性。况且,他对“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解还不是在一般层面上徘徊,而是有着自己的独特思考与价值定位。

  一、努力维护每一个师生的利益

  杜喜亮说,教育就是服务,就是为了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从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到充分发展再到个性发展服务。那么,教育就要以人为本。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突出人的核心地位。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最终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发展。

  杜喜亮认为,从人性论的角度看,每一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也都有自己的特长与潜能。但是人是有差异的,所以需要尊重差异。既然尊重差异,观人就不要有好坏之分,有的只是具体事上的对错之别。对学生来说,更不能有好恶、可造就与不可造就之分,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走向成功的天赋。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尽管有快慢的差异,但那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使然,绝非生而如此。所以,就应该在尊重和理解其差异的基础上,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教师的任务,就是将其天赋开发出来,将本应拥有的一生幸福还给孩子。

  作为校长,就应该尊重、理解与相信全体教师与学生。那么,在学校里,到底谁是主体?对教师来说,学生就是主体;对校长来说,师生就是主体。教师要更好地维护学生的利益,更好地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校长就要为全体师生服务,努力维护每一个师生的利益,为每一个师生的生命成长搭建舞台。

  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杜喜亮是一位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校长,他说,中国是一个崇尚“和”文化的国家。古人云,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时地利人和。崇尚和谐,追求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古往今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状态。而和谐校园,就是学校发展的各种要素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突出“以人为本”的同时,还要关注学校的“和谐发展”。

  不过,杜喜亮认为,和谐发展不是整齐划一地发展,而是有个性地发展。根据每人不同的特点,要扬优弃短,让其都能各得其所地发展。所以,学校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帮助他们追求各自的目标。为此,就应该为学生提供最适合个体发展的教育。针对学生选择,按照不同的类型、不同的班级,达成目标设计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心系所有学生。所以,必须分层教学。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可以三年完成学业,也可以四年、五年完成。所以,学校实行了学分制。为了学生一生的发展,让学生尽可能地学到高技能,从而为其选择高层次就业奠定基础。有些学生希望边工作边学习,学校就实行了“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教育不是我给你要,而是你需要的我给,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杜喜亮还提出了“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和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就是服务、教育就是解放”的教育服务观;“没有不能发展的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等待打磨的黄金和期待雕琢的璞玉”的学生观;并确立了“让走进三职专的每一位学生享受最好的教育”的奋斗目标等。

校务:学校没有秘密,大事小事都公开

  杜喜亮说,学校不是我的,我是学校的。从广义说,学校是政府的;从狭义讲,学校是师生的。所以,大家的事,尽可能地让大家知道,让大家讨论和决定。他说,学校管理中集体定大事,自己尽量干小事。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努力将自己该干的事情干好;自己能不干的就不干;别人能干好的就让别人干;别人通过帮助能干好的自己也不干;别人干不好自己能干好的,就教着别人干;别人干不好,自己也干不好的,就一块儿干。

  一、制定“放开过程,评价结果”的评价机制

  杜校长制定了“放开过程,评价结果”的评价机制,为师生创设了一个透明的管理环境。他说,三职专没有秘密,学校的大事小情都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从而为全体教师营造了一个放心的工作环境。教师们不用担心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只要努力工作,取得成绩,就能得到学校领导与教职工的认可。于是,教师们从庸俗的人际关系中解放了出来,有个性的敢说话,有能力的能干事,人品好的受拥戴,干实事的受欢迎。

  杜校长认为,学校管理就是确保教职工生活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中,以管理过程的民主公开建立科学完善的决策机制。形成双向制约、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管理作风正直坦诚,就事论事;坚持教职工对处理问题有异议的向民主管理委员会申诉制度;更加重视和充分发挥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为此,坚持每月征求教职工的意见建议,及时采纳合理意见建议并认真改进工作;坚持学校的重大事情在校园网和校务公开栏上双公开制度;实行教师考评及各项量化数据经本人签字确认制度。坚决维护教职工正当的个人利益。

  二、师生成为决定重大问题的主人

  据学校办公室主任李新介绍,不论是新的学校制度的出台,还是其他诸如学校工程招标等重大问题,都要通过学校民主管理委员会书面投票表决,或经过教代会讨论通过才能正式实行。招聘教师不是校长“一言堂”,而是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群言堂”,由教学骨干教师把关,优秀学生参与评价。于是,骨干教师和优秀学生成了选贤任能的真正伯乐。

  数学组组长张红霞说,学生感到学校选择的校服太过古板,向学校提出自己设计的建议。于是,学校就决定由学生自己选择样式,现在女学生穿的裙子,就是由学生设计的。学校要求女生留短发,可有一位学生给校长写信说:“我们是导游班的学生,节假日要参加社会实践,我们认为长发更有利于展示自己的形象。”经研究,三职专的女生改变了长期以来一律短发的形象,选择她们自己喜欢的又能被学校接受的发型。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综合高中高三的学生们很想通过电视一睹中国队的风采。综合高中部认为学生就要高考了,怎能让学生分散注意力?有的学生抱着一线希望向杜校长反映了他们的要求,杜校长认为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机会。很快,各班接到了学校的通知:下午调课,请学生在各自的教室看世足赛的现场转播。

教师:健康、感动、发展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性人力资源,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发展,更不可能有学校的发展。特别关注学校发展,关心教师生活、工作的杜喜亮校长,就有了发乎心中的一系列行动。

  一、工作时间锻炼身体也成了功臣

  学校对教师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视,在面积仅14.5亩的校园西侧设置了健身设备,还专门建立了教师健身活动室。据综合高中部副主任、政治老师孟祥燕讲,从20073月起,杜校长又提出了“每天锻炼一小时,快乐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学校最近又规定:在工作时间内,教师每周至少要锻炼两次,一次不能少于半小时。教师每周还要进行指定运动项目和自选项目的达标测试。而且把教师的健身情况,在校园网上公示,与年终考核挂钩。做得好的,可以得到精神与物质奖励。老师感慨地说:“在别的学校忘我工作受表扬,在我们学校里,工作时间锻炼身体也成了功臣。”

  山东省教学能手于桂莉老师一次因事没有参加健身活动,自认为区区小事没人记起,就没放在心上。没想到第二天杜校长竟然当面“兴师问罪”,要求必须补上。他严肃地说:“你知道吗?你比我重要得多!我倒下还可以,你若倒下学生谁来教?”于桂莉老师心服口服地绕学校塑胶场地跑了5圈。她说,校长把我们的身体健康看得这么重要,我们不能不好好锻炼,更没有理由不干好工作。

  刘军生副校长对记者说,为了教师的健康,学校还为全体教师提供了免费早餐。因为杜校长发现,不少青年教师为了赶时间,往往不吃早餐。可早餐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教师们吃上可口且营养丰富的早餐,工作起来也就更有精神了。

  据悉,济南市教育工会正在向全市推广三职专教师的健身经验。

  二、校长的生日祝福令教师们感觉很温馨

  每当教师过生日时,都会收到杜校长的生日祝福,或是电话祝贺,或是短信祝贺,或是当面祝贺,有的还会收到礼物祝贺。济南市先进工作者、地理教研组组长薛会英老师对记者说,当校长打电话祝其生日快乐时,才知道今天是自己的生日。所以,特别激动,特别幸福。2006年财会专业教师段长城去北京出差,突然收到杜校长祝其生日快乐的电话,这令老师特别感动,因为他只记住了自己的阴历生日,而杜校长还记住了他的阳历生日。他说,那天是他收到的唯一一个生日祝福,着实让他幸福了一阵子。

  据教师们讲,50岁以上的教师在过生日的早上,杜校长还会亲自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以示祝贺。这些教师的家属在深受感动的同时,一再嘱咐自己的爱人一定要好好工作,不然,既对不起学校,更对不起校长。

  英语组组长刘再敏老师对记者说,三八节,女教师一踏进校门,便会收到杜校长特意为她们准备的一束鲜花,以及祝福语。被采访的女教师都说,那种感觉的确很美,它带来的不只是一天的好心情,还有长久的感怀与激动。

  三、校长成了教师们教学上的导师

  2000年以来进入学校的年轻教师占到三职专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提升年轻教师的教学水平,就成了杜校长关注的一个重点。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走进课堂听课、评课,给教师们指点迷津。在听完一节课后,他会与这个学科的全体教师一起评课。在听取大家的点评之后,他总是将自己对本节课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完成学习任务,以及板书设计,甚至某个问题提问哪一类学生等,都一一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令大家想不到的是,他何以如此击中肯綮?所以,每当评课结束,教师们异口同声地说:“校长是学地理(英语、语文)的?怎么那么精通这一科的教学?”实际上,杜校长以前是数学教师。综合高中的月考、期中、期末考试后的学生学习质量分析会,杜校长每次都要参加。他对每个学科的教学,每个班级的管理,直至部分学生下一步如何提高等,都能给予科学的指导。他还给数学组的教师们布置作业,并亲自批阅,且对数学组年轻老师设计的学案、教案一份份指导。他还是高三备考组的成员,每到活动日,只要不外出,他都会准时参加。2007年学校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3131工程”和“青年教师十佳评比活动”,杜喜亮被大家誉为“教师们的导师”。

  四、退休教师向学校发来贺信和感谢信

  人的生命不可能永存,由小而大,由大而老,由老而死。这是一种自然法则,无人能够改变。当人老的时候,不管其当年作出过多么大的贡献,有时也会被人们淡忘。所以,一些退休人员心怀怨气,甚至与现任单位领导发生矛盾。杜校长认为,退休人员是学校的功臣,学校的发展,永远与他们联系在一起。所以,心系退休教师,关注他们的生活,就成了学校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

  记者与一些退休教师谈起杜喜亮校长时,他们都心存感激且给予高度评价。据他们讲,每月25日是老教师活动日,那时校长或相关人员就要向他们通报学校的有关情况。他们说:“我们不但有了知情权,而且也感到了来自学校的尊重与关怀。”一位老教师突然去世,在学校领导去他家里慰问的时候,他的老伴还感慨地说:“前天他还告诉我,25日是我们返校的日子,我们又能听到学校新的发展消息了!”有位老教师在去世的前夕,还再三叮嘱子女们:“学校领导很忙,我不行的时候,一定不要给领导添麻烦。”

  据副校长尹鲁民讲,学校组织秋游等活动之前,总是要向退休教师发出正式邀请,让他们与在职教师同游,老少尽情玩乐,敞开心扉地交流学校的工作情况。所以,他们感到特别开心。此外,他们还享受着与在职教职工同等的节假日福利。

  学校工会副主席、民主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尹忠谋对记者说,学校一位退休的老教师生病住院后,由于家庭关系较僵,没人交医疗费,医院不给治病。杜喜亮晚上10点多钟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带钱赶到医院,不但为他交上了治疗费用,还要求学校教职工都来关心他,并让工会安排了陪护人员。其实,杜校长与这位早已退休的老教师并不认识。杜校长说,敬爱老人,这是一个教师最起码的道德。况且他还是我们学校的退休教师,曾经为学校作出过贡献呢。

  深受感动的老教师们,每逢暑假过后,都要主动地给学校发来一封贺信和一封感谢信;春节后开学的第一天,他们则自发地组织起来,到学校每个办公室向在职的教师们拜年。那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不但给退休教师带来愉快,也使在职教师感到特别欣慰。

  孔子说:“仁者爱人。”爱人是一个宽泛的内容,爱自己人容易,爱别人则不容易。杜喜亮的“爱人”,让我们感到了孔子“仁”的真正价值。

  五、孩子升学考试牵动校长心

  “爱屋及乌”是一个人所共知的成语,但是,非为个体私利,而为学校发展而“爱屋及乌”者,当属于高尚之列。杜喜亮,就是这样一个堪称高尚的人。

  杜喜亮爱学校的教师,且由此延伸到了他们的孩子。哪位教师的孩子当年参加中考、高考,他总会不断地询问情况,并适时地帮助他们解决相关的问题。学生服务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体育教师张力对记者说,她的儿子2005年中考,由于孩子心理存有障碍,她特别担心与忧愁。杜校长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主动找她谈话,缓解其心理压力,并向她介绍治疗心理障碍的方法。她说,当时天天难受,迷惘困惑,杜校长的真情关照,令她特别感动。孩子的心理疾病也得到及时治疗,张力老师心理压力也一步步减轻。结果,她的孩子考入了理想的学校。

  据尹忠谋主任讲,学校规定,凡是有孩子参加中考或高考的教职工,可以提前下班,而且正式公示,让大家知情与理解。为了激励教师孩子努力学习,还对考上相应高中与大学的孩子制定了奖励制度,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让中考、高考成功的学生家长介绍经验,并向这样的教师颁奖,以期让更多的孩子考取理想的学校。尹主任说,他的两个孩子都受到过精神与物质奖励,在感到自豪的同时,更加感谢学校领导的理解与关心。

  在记者称颂杜喜亮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时,他却平静地笑笑:“其实,关心教师的孩子,也就是关心教师本人。孩子有了发展前途,作为家长的教师也就没了后顾之忧,就会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学校不就发展得更快了吗?

学生:自信、幸福、成长

  杜喜亮认为,学校主要的工作,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全体教职工必须达成“一切围着学生转”的共识: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健康发展”作为衡量教职工工作的主要标准;将“没有不能发展的学生,只有教育不得法的教师”作为激励教师的座右铭;将“爱生如己、教生如子、待生如友”印在教师胸卡上,挂牌上岗。于是,三职专的学生,就有了幸福的成长之地,就有了走向成功的希望与可能。

  一、启动学生自信,还给他们自尊

  学生成绩不佳的原因林林总总,但自信心的丧失,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职业学校的多数孩子,中考成绩较差,进取心较弱,甚至失去了走向成功的信心。帮他们树立自信,还他们应有的自尊,就成了杜喜亮走马上任之后的第一要务。

  记者走进三职专的大门,迎面楼上便是醒目的“校长寄语”:“走进来,你是三职专的希望;走出去,你是三职专的自豪!”就连在校园铺就的瓷砖地面上、校园育人牌上,杜校长也不忘提醒和激励学生:“走进来,励志成才,乐学笃行,天天进步;走出去,厚德博学,明礼诚信,幸福一生。你为追求幸福而生,踏实地走好每一步,充实地度过每一天,愉快地享受每一刻;你为追求成功而来,成功需要勤学,成功需要自信,成功需要自律。以博爱之心欣赏自己,也悦纳别人,成就自己,帮助他人;以坦荡胸怀正视自己,也理解别人,丰富自己,扶持他人;以仁慈好施之行修养自己,也善待他人,发展自己,提升他人。”

  吕凌云副校长对记者说,初入学校的学生一坐在教室里,面带笑容的班主任的开场白就是:“我是你们的老师,也是你们的朋友,让我们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度过三年的美好时光。”

  在过去的学习中,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通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家人的打骂、社会的冷遇,而初入三职专的学生的第一感知就是受到了尊重,久违的自信也开始复苏。

  为了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自信长期定格在学生的心里,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专门安排专、兼职教师天天“坐诊”。学校实行了“导师制”,设立了“校长信箱”。有了“导师”的引领与点拨,有了校长的及时指点,学生的心理阴云慢慢散去,自信的阳光悄悄照来。

  每一个学生都内蕴着巨大的潜能,三职专所开展的自信教育,便为开掘学生潜能扫清了心理障碍。而逐渐拥有了阳光心态与自信心的学生,从踏进校门第一天起,就一步步感受到了走向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二、“导师制”使每一个学生都享受到教师“期待”的幸福

  杜校长经常对教师们讲:“一个薄弱生,对学校来说,只是几千分之一,对他的家庭却是100%。学生只要有1%的希望,学校就要付出100%的努力。如果学生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教师负有100%的责任。”这三个100%深入教师心里之后,就有了三职专的“导师制”。

  导师的任务是对学生心理上开导、生活上指导、学习上辅导、行为上引导,一“包”三年。“导师制”实行双向选择,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导师,每位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的情况和学生总体发展情况及学生的选择情况进行综合平衡,确定自己的“研究生”。导师眼中的学生,没有了“不可救药”的“劣等生”。某个学生今天违反纪律,经教育学生也答应了改正,可是,也许明天旧病复发,因为不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也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纠正的。所以,一个“问题”学生的问题,往往需要“导师”反复多次的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才能解决。为实现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上,则实行“建构主义模式下的学案教学法,专业课案例教学法”,落实杜喜亮校长提出的课堂教学“八个改变”(变“先讲后练”的做法为“先练后讲”,变“师问生答”的做法为“生问师答”,变“定题讲练”的做法为“多题选讲练”等)和“教师课堂行为十二问”(不带微笑不进课堂。我是微笑着走进课堂的吗?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空间还给学生。我是不是专制地霸占了学生的课堂、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学生的发言权?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永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我是不是以我的好恶提问学生而没有关照到各类学生?等等)。每位教师都期待着每位学生的进步。

  刘军生副校长对记者说,学校自2000年起实行“导师制”以来,很多薄弱生变成了优等生。一位同学入校时中考英语成绩仅有40多分,但在导师的帮助下,高考创造了英语110多分的好成绩,被一所本科院校录取。

  三、“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实现了学生“有学上,有工作,有钱挣”的愿望

  “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就是边学习,边工作,实现学生在校期间既可学到相应知识,又可获取一定报酬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流程,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实行理论学习与实岗实训工学多次交替的学习方式。

  烹饪专业学生实行的是“三明治”式的工学交替模式。第一学期在校完成公共课和专业基础理论课及基本技能的学习,第二学期在实习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基地实习,第三、四学期根据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校内专业学习和实训,第五、六学期再到酒店顶岗实习并进行职业综合能力的锻炼。部分财会专业学生,一周内三天在校学习,四天顶岗实习。旅游专业的学生按照11的时间比进行工学交替式学习工作,前三学期集中进行校内学习实训,后三学期到各大酒店顶岗实习。导游专业的学生第一、二学期在校内学习,第三、四学期实习,第五学期回校进行针对性强化学习和实训,第六学期顶岗实习。“五一”、“十一”等节假日旅游旺季,导游专业的学生全部深入各大旅游景点进行实习或见习。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均获得相应的报酬,财会和导游专业的学生实习报酬月均800元,旅游和烹饪专业的学生月均600元,基本满足了三年的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的贴补,实现了学生“有学上,有工作,有钱挣”的愿望。

  四、“家校一体”实现了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理想

    三职专学生的父母中下岗工人多,他们终日忙于生计,很少顾及孩子。杜喜亮满怀深情地对记者说,越是家庭困难的学生,越需要通过上学来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但如果他们的家庭突然有一天支撑不住了,学生就只能中断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做好学生家长的工作,就等于做好了一半学生工作。于是,在杜喜亮的心里,就有了“家校一体”的构想。

    平时除教师家访定期举行之外,每到春节等假期,杜喜亮还要到学生家中走访,与他同时分头出发的,还有几位副校长和中层干部组成的家访小组。

    马连基同学的父亲患恶性肿瘤,母亲患有心脏病下岗在家照顾父亲,仅靠社会救济,生活十分艰难。2006年春节,杜喜亮一走进马连基的家门,眼睛就湿润了,他给马连基的父亲放下500元钱,并鼓励其母亲要坚强地面对人生。2007年春节,杜喜亮又特意与其班主任再访马连基家。

    学生刘旺旺给校长写信,诉说家中无特困证,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于是,杜喜亮让班主任和分管主任前去家访,减免她的所有学费;同时,给刘旺旺写信激励她在困境中奋进,努力学习,完成学业。

    学校还专门为特困生建立了“助家”机制,迄今已向85户家庭送去了21300元慰问金。同时,学生志愿者还经常到相关学生家中访问,进行重点服务。

  在“家校一体”开展的同时,杜喜亮又开启了“爱心工程”——每月每一位学生捐献一角钱,每位老师捐献一元钱,这笔“爱心基金”专门救助因家庭暂时困难而上不起学的学生。目前,这项“基金”已使200余名特困生受到资助。此外,2000年以来,学校还为2979余名特困生减免学费、“六免一补”100多万元,为475位品学兼优或家庭困难的同学发放奖学金、助学金5万多元。同时,学校积极为特困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周末勤工助学岗位。在这里,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五、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事就去做

  杜校长认为,责任比生命重要,学生利益高于一切。所以,他说,为了教师我宁可得罪干部,为了学生宁可得罪教师,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事就去做,即使有风险也一往无前。

  据学校检查督导评价委员会程绍前主任讲,他2004年负责学生实习工作期间,北京某单位来校联系实习事宜。他说,他不希望学生前往北京实习,因为带队教师较少,二三十个学生到北京后很难管理,风险较大,万一出了事,自己有责任,校长也有责任。可一给杜校长汇报,杜校长却毫不犹豫地说,坚决去!杜校长说,那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实习单位人员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高,学生在那里可以学到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况且,实习的过程,也是学生寻找就业机会的过程,此行可能会改变一些学生的一生。如果出事,由我承担责任。

  三职专的学生非但没有出事,而且表现特别突出。其中6个学生被实习单位录用。

在杜喜亮的带领下,三职专教师与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连续7年招生超过千人,在校学生数由1999年的1600人发展到目前的72个班级3900余人。学校先后荣获山东省文明单位、山东省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教学示范学校、山东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山东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山东省最受企事业欢迎的职业学校等荣誉称号。

(载《现代教育导报》,2007514日)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