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成长系学校发展之本
师生成长系学校发展之本
作者:陶继新 荆兆晶         更新时间:2014-01-01

 

  

【编者按】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和创建和谐文明校园开展工作,人文立校,科研兴校,全面推进以学生主动发展为特点的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此,近日,陶继新先生到学校与荆兆晶校长进行了一场对话。

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基

【荆兆晶】我们确定的办学思想是:尊重个性,面向全体,挖掘潜力,主动发展。立足于为学生的一生负责,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为保证学生的特长发展,我们成立了各种活动小组,例如,清泉文学社、小记者团、机器人工作室、美术创作室、篮球队、田径队、舞蹈队、合唱队、民乐队等。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发展,我们开设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例如,齐鲁文化、影视赏析、手工制作、演讲与口才、生活中的科学等。使学生在特长发展中培养兴趣,在兴趣激发中发展特长。

【陶继新】特别欣赏你们的选修课,这些课与升学考试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与学生的生命成长却是休戚相关。比如齐鲁文化,本身就博大精深,很值得研究。学生一旦走进齐鲁文化之中,提升的就不只是文化品位,还有思想人格。因为儒家文化是齐鲁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其中不但摇曳着智慧的光华,而且也流泻着思想的要义。学生认真学习之后,就会从中获取人生成长的必备营养,从而拥有一个良好的品质与健康的心态。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当下的学习,还会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影响。

【荆兆晶】我们的出发点就是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奠基,除了在选修课上传播齐鲁文化,我们还注重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我们建造了以孔子、老子等经典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以学校发展历程和学校精神为主题的文化墙,还有展示师生名言警句的灯箱、牌匾等。我们还借助山东省关于人文素质培养的课题研究,申请确立了“构建班级文化,培养人文素质”的子课题,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共同制定班训、班规和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陶继新】与儒家文化相得益彰的是道家文化,而老子则是道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你们建造以孔子、老子等经典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墙,可谓抓住了文化的根本。每次诵读《论语》《道德经》,我都会有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感觉。如果学生诵读了这两部经典,就为其学习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就有了文化之根。而学校是文化之地,如果没有文化味,就成不了真正意义上的学校。

看你们学生的名言警句,令人有一种后生可畏的感觉。他们风华正茂,激扬文字,彰显着生命的朝气。而他们制定的班训,异彩纷呈,而又有着不同的文化追求。如此等等的文化如果内化到师生的心里,就会生成生生不息的生命动力。

【荆兆晶】是的,我们一直致力于文化对师生的影响。不仅用中国经典的文化熏染学生,还努力绿化美化校园,使校内的每一景物成为物化的思想,凝固的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我们就是通过这些载体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使教育系统化、规范化。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突出一个“爱”字,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发展。

【陶继新】文化功能之一就是育人。让学生心里充满“爱”当是育人之本。不但要爱祖国、爱人民,还要将爱落到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之中,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爱动物,爱植物等。人人心里拥有爱之后,整个校园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和谐。

习惯养成教育同样重要。在某种意义上说,习惯的好坏,决定着人一生的发展走向。习惯养成需要优质环境的影响,也需要个体不懈的努力。因为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在习惯养成教育中,一定要有耐心,即使出现反复也不必大惊小怪。而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就有了恒定的价值,就可以终身收获其源源不断的“利息”。

【荆兆晶】香港著名实业家李嘉诚先生说:“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所以说,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根据初中三年各年龄段学生的不同特点,确立了不同的培养目标:初中一年级以习惯养成为重点,初中二年级以全面提升为重点,初中三年级以争做优秀毕业生为重点。当然,这些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离不开学校的干部和老师。

【陶继新】通过初中三年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优秀的毕业生,这是学校干部与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不过,这个优秀不单是成绩优秀,还包括思想、习惯等。所以,作为育人者,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抵达理想的境界。可喜的是,他们的付出收获了硕果,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心怀感恩地走出校园的时候,回应给学校的多是长足的发展。

【荆兆晶】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在各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以近三年为例,在各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的就达200多人次;在科技创新方面,我校的机器人小组已两获全国FLL机器人竞赛项目金牌,学生科技制作、科普论文和科幻画等项目,在济南市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人数达50多人;我校还是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学校篮球队、合唱队、舞蹈队在济南市文、体比赛中多次获得冠军和一等奖;我校每年向新加坡德明政府中学和日本海星高中输送5-6名公费留学生,他们均在国外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我校在国际交流中争得了荣誉。

【陶继新】学生之所以获得如此多的奖励,绝对不是一时拼命学习拼出来的,而是功夫在平时,甚至是“功夫在诗外”。前面您说到的学生开展的那么多课外活动,那么多的奖励,都属于“诗外”功夫的结晶。我发现,那些一天到晚只学习课本知识的学生,尽管可能考出高分,可是,他们的综合素养不一定太强。而那些特别关注“诗外”活动者,却可以出人意外地在大赛中获奖。而且,一些课外活动中的积极分子,大多可以获得超越课堂之上的能力,甚至可能进入到一种乐此不疲的审美状态之中。我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综合素养,特别是课堂学习之外的素养。学生毕竟是要走向社会的,如果“一心只读圣贤书”,对于书外之事所知甚少,特别是形不成能力,缺少应有的非智力因素,就不可能持续发展。

为教师的生命成长搭建平台

【荆兆晶】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基于这一认识,学校一直重视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干部队伍建设。学校通过竞争上岗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聘到合适的管理岗位,并加强对他们的考评、监督与培养,要求每一位干部敢于负责、敢于担责,善于团结协作和改革创新,精于管理、务实高效,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树立正确的业绩观,做一个有热情、有追求、有激情的人。

【陶继新】问责制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不过,对于责任人而言,却是被动接受的;而“担责”则是主动承担,“敢于担责”里包含了人格与道义。其实,在学校里,不管管理者如何尽心尽职,问题虽然可以减少,完全绝迹却几无可能。一旦出现问题,不是互相推诿,而是勇于担当责任,显见的不但是胆识与胸怀,还有品格的高尚。而且,敢于担责者,大多可以吸取教训,改正错误,继续前行。这样,大家非但不会继续“问责”,反而生成敬仰之情。而担责者,当然也就有了更强的责任感,将以后的工作推向“更上一层楼”的境地。

【荆兆晶】二是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出台了《山东师大二附中班主任管理办法》,对班主任的选拔、培养与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坚持选拔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和德育工作研讨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不断提升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学校还实行了《山东师大二附中班主任导师制》,通过优秀班主任的传帮带,加强对青年班主任的培养,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责任心强、结构合理、爱岗敬业的班主任队伍。

【陶继新】从优秀教师中选拔班主任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说一个校长是整个学校的第一领导人的话;那么,班主任则是这个班级的第一领导人。班主任对于班风的形成,学生思想提升与学习兴趣形成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选拔只是起点,不断培养才能使他们更加优秀。班主任的使命感十分重要,没有为整个班级孩子生命成长担当使命的意识,就不是一个好的班主任。同时,班主任还应当是一个心理阳光者,不断地将其健康心态播撒到全班学生之中者。这种优质的情绪能量,可以全方位地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所以,班主任的阳光心态一旦内化到学生的心里,就会生成一种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

【荆兆晶】三是教师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之本,人才是第一资源。名校需要名师,名师就是人才。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学校逐步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激励机制。例如,学校出台了《山东师大二附中基础分管理办法》《山东师大二附中首席教师管理办法》《山东师大二附中教学带头人和教学专家评选办法》等管理制度,为每一位教师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实事的有地位。学校从2004年启动名师培养工程,当时,学校根据教师队伍实际提出了“引进、分流”的工作思路,把学生意见大、工作态度差、缺乏敬业精神的个别教师分流到教辅岗位或待岗,同时积极引进一批优秀的教师来充实我校的教师队伍,这一做法,对教师的思想震动很大,有力地强化了教师的职业意识,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两年后,学校又适时提出了“引进、培养”的口号,在适当放缓引进优秀教师的同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对现任教师的培养上来。为此,学校采取专家报告会、外出培训学习等方法,增强教师的理论和专业素养,通过开展校内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等渠道,加强相互交流,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师博客,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到了2008年,学校又审时度势,提出了“培养、提升”的教师队伍建设意见。成立了名师工作室,每天安排两位名师值班,跟同学科或相近学科的老师共同研讨新课程改革或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以此促进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提升。

陶继新】“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他们就有了干成事的可能;“能干事的有舞台”,“英雄”就有了用武之地;“干实事的有地位”,敬业爱岗者就有了实在的价值。俗话说:“无事生非。”有事呢?就不会生非,甚至想生非也没有时间,也没有市场。这样,就营造了一个群体努力向上的人文生态环境。“分流”有一定的难度,很多领导对此退避三舍。可是,如果不分流,“学生意见大、工作态度差、缺乏敬业精神”者就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反映好、工作积极努力和敬业精神强的教师的情绪,甚至还会在教师中惹是生非,进而形成一种负能量的“场”,对教育教学形成一种破坏力。“引进”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不但可以优化教学质量,还因其品德优良而增加了群体的道德含量,更有利于优质教育氛围的形成。你们的“培养、提升”工程不但对青年教师尽快提升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于名师自身的成长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当今有些名师一旦有名,有了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就裹足不前了。如果担起培养任务,他们就有了压力与动力,不但要培养出优秀的青年教师,自身也要快速地发展。于是,自然就形成了一个群体教师良性发展链。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是社会公认的名校,之所以成名,显然与名师辈出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青年教师的递进式发展不无关系。

【荆兆晶】人是有惰性的,教师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在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办法中,有许多动态管理的内容。比如,基础分管理每学期一评,成绩好了自然分数高,如果下一学期不努力,分数就会降下来。同样,我们对首席教师的评选也是一年一次,上一年度的当选者如果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下一年度就可能落选。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通过制度和机制激励大家不断进取,永不满足。除了在制度上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外,我们还积极引领教师读书,丰富教师的精神追求。最初,我们提出让教师珍惜工作,继而要求教师热爱工作,随着教师优秀团队的形成和学校良好工作氛围的日渐浓厚,我们又提出让教师享受工作,就是让教师收获成功的喜悦和精神的满足。

【陶继新】动态管理必然会生成动态效应,变一潭死水为一汪活水;不动者死,能动者生。同时,动态管理不是治教师,而是对教师特别是名师负责。名师必须名副其实,如果有名就吃起老本,不再学习,时间一长,就会名实不符,成为“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卖柑者”。不但自己不能进步,还会受到老师们的鄙视。

让教师享受工作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当下教师总体生存状态并不理想,这与工作太忙有关,而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没有给教师提供一个享受工作的优质环境。要让教师享受工作,就要在事关教师利益问题上公平、公正、公开,德才兼备者受到尊重与重用,德下才疏者受到批评,从而营造一个心理和谐、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这样,老师们只要努力工作,就会得到认可与奖励,就没了过重的心理负担;即使工作累些,也会乐在其中。

【荆兆晶】我们深知人文关怀之重要,在给予优秀教师荣誉和奖励的同时,积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切实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努力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使教师能够善于工作、乐于工作,继而享受工作、体验成功。

通过近几年的不懈努力,我校的名师团队已经初步形成。在现有的106名教师中,有齐鲁名师1人、济南市名师2人、历下区首批名师3人、第二批名师3人、济南市学科带头人9人、山东省教学能手5人、济南市教学能手7人,2人获得国家优质课一等奖、12人次获得山东省优质课一等奖、22人次获得济南市优质课一等奖,还有17人次分别获得历下区、济南市及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13人次获得济南市优秀班主任称号,2人次获济南市建功立业先进个人称号。这些都是我校优秀教师团队的突出代表,他们引领和激励着我校教师的不断成长,从而使我校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逐步承担起教育教学的重任,并在教育教学中崭露头角。

【陶继新】让老师们体验成功的快乐,是其不断成长的内在动力。其实,每一个教师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只要为其提供成长的优质环境,都可以实现其生命的飞跃。为什么你们学校里涌现出如此之多的名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你们为他们的潜能开发提供了相应的机制与环境,并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成为名师绝非轻而易举之事,除了学校为其提供的环境之外,还需要自己的特殊努力。“天道”的要义,就是付出多少,就收获多少。真正的名师,无一不是持之以恒努力奋斗者。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大多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成功才姗姗来迟的。为什么说大器晚成?就是要有一个磨砺的过程;磨砺得越多,就越有成就。对于青年教师,一定要疏离浮躁,一定要积蓄文化,这样,才能厚积薄发,具备持久的生长动力。

为高效的课堂创设优质的环境

【荆兆晶】教师的成功,离不开学校这一平台,学校的发展,更需要大批的优秀教师。学校的管理者就应该努力为教师潜能的开发和专业化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使更多的教师成为名师。

优秀教师团队的建立,为我校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以先规范、再有效,进而实现高效课堂为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实现三个转变:教师在角色上由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组织者和学生潜能开发者转变,在教学目的上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过程上由教知识、教教材向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转变。同时狠抓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四条工作主线:抓课改、促创新;抓教研、促提高;抓管理、促质量;抓建设、促发展。

【陶继新】教师如果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主体就自然转移到了学生身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发展到一定阶段,甚至可以与教师一道组织自己的学习。“我的学习我作主”之后,学生学习的时候,不但心情愉快,而且有了责任感。而责任意识,则是学习持久的动力。

要想开发学生潜能,就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那种严谨得没有学生自由意志的课堂,永远不可能取得高效的效果。而处于自由状态下的学生,学习的时候,往往可以进入到物我两忘的审美状态,自然而然地收获高效学习的硕果。所以说,真正的高效课堂,不在技巧,而重在心灵。人们往往舍本逐末,于是,就有了虽然刻苦努力而效果不佳的尴尬。

【荆兆晶】我们从抓规范课做起,要求每一节课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内容充实、学生参与、环节完整、落实有效。为此,我们重点抓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统一教学进度。课堂教学的规范化为落实知识传授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它的参与性、开放性和民主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随着课堂教学的逐步规范,我们提出了有效课堂的新要求。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继而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课堂。为真正把构建有效课堂落到实处,我们首先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名师的示范作用,开展各学科的有效教学示范课,用具体、鲜活的例子启发、引导教师,让大家认真观摩、思考、讨论,形成统一认识。然后,我们组织专家委员会成员对课堂教学进行督导,实行推门听课制度,监督教师是否把每一节课还给了学生?是否尊重了学生的大胆质疑?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是否注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否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学校教务处搜集整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教师,确保有效课堂的顺利进行。

【陶继新】“把每一节课还给学生”中还给学生的不只是时间,还有话语权,以及学习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大胆质疑”就要相信学生质疑的价值,甚至是一些错误的质疑,也要给予有效的引导。让“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价值取向走进师生心里,让“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景观自然而又不断地出现。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就要给予学生相当宽松的环境,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主动探索精神给予支持;而且,这里扩大的还不只是课堂之上学习知识的参与度,还应当体现在非智力因素等方面,以用关注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主动学习意识。“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即时捕捉其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即使一个小小的点,也要给予肯定,最终达到形成创造精神的目的。“及时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中不但要及时,还要有积极的评价观,尽可能地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绝对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出现某些偏差而伤了其自尊心。当然,也并不是说对于错误的问题进行一味的肯定,只是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否定心怀善意,言出由衷。教师可以给出正确的答案,如果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完全放给学生。这样的课堂,就有了“参与性、开放性和民主性”,就有了高效。

【荆兆晶】随着有效课堂的不断完善和提高,有效课堂将逐步成为高效课堂。正如您所说的,“真正的高效课堂,不在技巧,而重在心灵。”从有效到高效,需要教师给学生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我主导课堂,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为了保证高效课堂的落实,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的积极性,学校从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上给予充分的体现,像学校出台的《山东师大二附中教学管理办法》和《学生日常成绩管理办法》中都有明确规定,即课堂的高效性是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学生的考试分数不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从课堂参与、合作学习、质疑创新等学习过程的每一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同时,我们坚持科研兴校的理念,通过课题研究来促进高效课堂的进一步发展。像我校教师参与完成的“十一五”《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电子化应用研究》《初中英语情感认知教学策略研究》和《学生参与初中数学教学研究》等科研课题都对高效课堂的实施产生了积极效果。

【陶继新】高效有短时高效与长久高效之别,短时高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习的问题,只有长久高效,才能让学生进入理想的学习状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培植学生持久的审美情趣。现在,我每月要出差半月左右,撰写4万以上的文章。于是,有人就问我:“老师,您这样累不累?能受了吗?”我说,我没有感到累,而是感到很美,每天快乐无比。为什么呢?因为我对自己所从事工作都爱之弥深,不做就有失落感,一做就有快乐感。所以,休说平时,就是春节,26年来,我也是在读书与写作。于是,就有了特蕾莎修女之言:“工作是最好的休闲。”而孔子则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李泽厚先生认为,“知”在知识层面,“好”在道德层面,而“乐”则在审美层面。如果学习进入到审美层面,就会虽累犹乐,高效也就自然轻松而至了。所以,我觉得,关键是培养学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审美情怀。有了这种情怀,不但学习既快乐又高效,人生也会变得更美起来。

【荆兆晶】老师,您讲得太精辟了!您指出了教育的根本。我们也经常反思,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就是让学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高效课堂的真正内涵不仅是让学生愉悦地获得知识,更是学生心灵的净化和境界的提升。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我们将从更高的层次和角度去认识这一问题,努力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陶继新】我们常常说,教育要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可是,终身不只是以后,也包括当下的生命状态。如果在学校里不幸福,以后能否幸福就成问题。学生重要任务是学习,我们就要思考如何让他们幸福地学习,即如何像孔子所说“游于艺”于审美状态之中。我认为,审美是超越习惯之上的一个更高境界。一个人如果有了审美心灵体验,在看万事万物的时候,就有了另样的眼光,就会有一个长久的阳光心态。这样,也就拥有了一个幸福的人生。

确立规范、民主、激励的管理思路

【荆兆晶】苏霍姆林斯基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学校的教育思想往往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工作就是用正确、科学、先进的教育思想,引导广大教职工统一认识,努力工作。可见,科学的决策与高效的管理是学校沿着正确轨道快速发展的保证。我们根据学校实际,在管理上确立了规范、民主、激励的工作思路,把创建山东省名校作为学校的奋斗目标。

【陶继新】校长有无思想,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走势。所以,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不能只是上传下达者,不应是一般意义上行政领导,而应是有着自我规划和设计、有着思想品格的文化人。不是用行政来干预教育,而是用思想引领着师生发展,用文化营造生命成长的环境。这样的校长即使离开了学校,其思想仍然会在学校里回旋不去。在某种意义上说,思想可以穿越时空,具有永恒的价值。

【荆兆晶】我们抓规范,首先抓办学行为的规范,其次抓办事程序的规范,再其次抓学校管理的规范。在学校管理上,我们主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制度,实行制度管理。几年来,学校先后出台了50余项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逐步使广大教职工形成统一的认识,建立起制度文化。制度文化跟学校的人文关怀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把学校的工作和奋斗目标内化成每个人的自发行为,便达到了文化管理的效果。

【陶继新】制度的制定需要民主,而制度一旦产生,就具有“法”的性质,全校师生都要依“法”而行。但制度的执行更是关键,而执行的核心在内化。如果制度不能内化到师生的心里,制度就会形同虚设。在采访您的时候,我感到你们的制度已经形成文化,绝大多数师生已经有了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更令人欣喜的是,你们学校的制度文化与人文关怀都从不同的视角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荆兆晶】我们倡导民主,一是营造平等、尊重、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搭建参政议政的平台。像我们健全了教代会审议制度,政务公开制度,并定期召开民主党派座谈会、教师座谈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学生代表座谈会等;三是健全参与、决策、问责的长效机制。比如,大型设备和基建项目的招标均通过政府采购或学校招标小组完成,招生、评职晋级、人员招聘、先优评比等均由专门的小组来完成,经费支出和物品采购均建立了内部牵制机制,杜绝了一人说了算现象,就是要把学校的一切工作置于阳光之下。

【陶继新】校长相信群众带来的是群众也相信校长。其实,学校管理说难也难,说易也易。充分相信师生,并让他们参与学校的管理,管理就会变得比较简易。您所谈的这三个方面,都是学校管理中的比较敏感的问题,而当这些问题公开、公正、透明之后,师生的心里也就没了疑虑。这需要学校领导的坦率真诚,不谋私利。可以说,校长的品质,对于学校的稳定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荆兆晶】激励是我们学校制度的鲜明特点。学校在起草每一项规章制度时,都把激励作为出发点,激励能产生平等、互动、向上的力量。我们不仅有物质激励,更多的是目标激励、关怀激励和环境激励。

【陶继新】人在受到激励的时候,就能产生一种心灵愉悦的满足感,并会生发出一种向上的进取心。而你们激励的多样化,则可以使更多的人在更多的层面受到激励,从而产生更大的正面效应。

【荆兆晶】目前,我校已经是省级规范化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我们已经拥有优秀的管理者和教师团队,有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再加上符合实际的、可行的制度做保障,就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学校办成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具有实验性和示范性的山东省名校。

【陶继新】有耕耘,就有收获。你们学校还有更大的发展潜力,您与全校师生继续努力之后,定然会有一个新的超越。这是您的期待,也是我的期待。

荆兆晶简介

荆兆晶,山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兼任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学化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青年教师化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主编山东省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化学实验报告册》《剖析初中化学易错题》等多部教材和教辅用书,发表《浅谈校长的素质建设》等数篇论文。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济南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历下区优秀教师、历下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师范大学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091017,第3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