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源以沃本  巨木复葱茏
引源以沃本  巨木复葱茏
作者:陶继新 王少辉         更新时间:2014-01-01

《中国教育报》“教育奠基中国”栏目

【陶继新对话名校长系列之四十八】

 

编者按:济南市长清区依泰山而面黄河,既是齐长城的源头,又是神医扁鹊的故乡,有着108年办学历史的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就植根于这方文化沃土之上。近几年来,学校面对困境,稳中求进,奋力崛起,走出了一条民主治校、特色提升之路,被列为教育部全国百所特色高中示范校。近日,陶继新先生走进这所百年老校,和校长王少辉面对面,探求这株百年巨木的复葱之谜。

信箱:既是窗口,更是桥梁

【王少辉】我到校之初立即开设校长信箱的做法,您说是纳谏,这实不敢当。我到长清一中任校长的调令是突然下达的,当时学校处境很不妙,优秀生源外流,群众意见纷纷,社会很不满意。我迫切需要一扇了解师生真实想法的窗口,想第一时间抓住问题症结。我也曾找老师们座谈、面谈、个别谈,但因为老师们认为你是一个校长,都言之不确,亦言之不深,老师们需要对你进行言行的考验、能力的考察、时间的考量。

【陶继新】当时长清一中境况不佳,您也算是临危受命了。通过交流我觉得您是很有思想与智慧的一位校长,可堪大任。要想解决问题,必须首先寻找问题,然后才能对症下药。可是,一个新校长,要想尽快地获取真实情况,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一个学生的信件,成了您了解情况的第一契机,也打开了您公开纳谏的大门。纳谏古已有之,《邹忌讽齐王纳谏》流传千古,至今仍为美谈。您的纳谏,则为长清一中较快地走出低谷,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机遇乎?智慧乎?两者兼具也。

【王少辉】当时我外表沉静,实则心急如焚,几千孩子的成长发展、前途命运是等不得的。校长信箱这把金钥匙是可爱的学生悄悄塞给我的。20081212日我到任,两天以后的周一要举行升旗仪式,我打算以饱满的精气神和同学们见第一面。谁知天公不作美,天降小雪,寒气逼人,我当即决定改用广播形式在室内进行。我和同学们的见面会成了听面会,在讲话中我向全校师生发出了振兴一中,我的责任的号召。

下午上班时,我在门下发现了一封学生来信。信中说王校长,今天早上的见面会虽然没有见到您的庐山真面,但通过您的语言,我们感到了您的温暖。您的演讲充满了智慧、豪气和激情,我感觉您是一个有思想、有方法、有魄力的人。我觉得您刚到一中,就像一名刚转来的学生,想知道很多事情,学生刚来还有同学老师的帮助,可谁去帮助您呢?那我就给您说几个现在我们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吧。这个学生给我提了食堂、宿舍管理等问题。

我眼前一亮,师生来信不就是了解学校情况的窗口吗?这些真实的问题了解多了,管理不就能对症下药了吗?第一周我便在校园醒目位置挂上了校长信箱,第一个月整顿了校园网,开通了网上校长信箱,新注册了一个电子信箱、再加上手机,我称之为了解情况的四扇窗口

【陶继新】尽管是听面会,但对学生产生的震动却是巨大的。看来,压抑在学生心中的情绪与思变诉求已经很久很久了,一有机会,就会爆发出来。这个学生不请自到进谏信,虽是一封信,却代表了很多学生共同的心声。他说要给您帮助,也是在拯救自己。哪个学生不愿意自己的学校呈蒸蒸日上之势呢?您主动地接受这个帮助,并由此开启了更大范围的纳谏四扇窗口则开始了拯救学校的征程。其实,任何单位,只要相信群众,就没有办不好的事。大凡有智慧的领导,不是在堵塞意见与建议,而是主动积极地听取意见与建议。您的四扇窗口,为全方位地听取意见与建议打开了方便之门。而听了意见与建议,如果不予以解决,问题会更加严重。您的高明之处在于,纳谏只是一种方略,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学校发展才是硬道理。

【王少辉】是啊,随着师生反映的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师生信件汹涌而至,家长社会也加入进来,有时一天达几十封(),我尽量做到有信必复。大家先是提意见、发牢骚,随着管理的理顺,变为提建议、谈想法,后来变为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发展。校长信箱由一面窗口变成我与师生家长共同管理学校的桥梁。

一次,一位老师在来信中问,尊敬的校长,您来学校后采取的每一次举措都恰如其分、简约高效。我感觉您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我很高兴地答复:是呀,我背后确实有高人,还不只一个!那就是包括您在内的关心学校发展的老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事于民,走群众路线是我调整管理的第一方向。

【陶继新】信件汹涌而至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问题积得多,师生及家长意见大;二是大家都很相信您。也就是说,从那次听面会之后,您在大家的心里已经有了一定的信任指数。有了群众的信任,解决问题也就有了必要条件。

意见变建议,说明大家的牢骚已经淡去,抵触情绪不复存在。由建议变为参与,则有了角色的转变,有了质的飞跃。建议者还没有身在其中,更不是学校发展的主人。而参与者呢,则与学校融为了一体,将学校的事情当成了自己的事情,以至有了校荣我荣,校耻我耻深度参与感。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您关于高人指点的回答很有智慧。当有数千个教师、学生、家长以至社会人士都来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的时候,也就等于您已有了无数个诸葛亮高人为您运筹帷幄,成功也就成了一种水到渠成的必然。

管理:是把控,是顺导

【王少辉】工作局面破冰了,整体再造还需一个切入点。2009年的大年初三,我独坐办公室,闭门思考,问题一大堆,头绪一团团,从何下手呢?我首先解读了管理两个字,是宏观设计,是整体把控;是微观整理,适势顺导。当时学校为加强内部竞争分成南北两个校区,竞争的因素是有了,但由此带来的繁乱、脱节与扯皮弊端丛生。我决定首先裁撤纷争的局面,形成全校一盘棋,发挥整体管理的效益。困难很多,人事、制度、教师、设备等等,但我想如不调整,将来的困难会更多。

【陶继新】如果只有竞争而没有合作,特别是恶性竞争的话,非但形不成合力,还会搞得矛盾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多。两个校区之南北,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分开;而从内容上,则是一体的,思想上则是一致的。如果从形式上分开,而由此形成两个对立的营垒,学校就必然每况愈下了。两校师生要想抵达心合的境界,就必须改变原有的管理体制。不改,就没有心的相合;而心之不合,学校就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所以,通过制度与机制的变革,让两个分校形合更心合,从而让学校驶进良性发展的轨道。

【王少辉】陶老师的一个字让我感触很深。要干一番事业就要做到四合:与天合,与地合,与人合,还要与己合。的过程要大刀阔斧,的过程却要小心翼翼,在时我将同质同向的人与事,分维度和层面整合好,本着位得其人,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原则布阵。构建了学术引领、执行落实、工作督查基本管理链条,这其实对应了管理学上的计划、执行、反馈三大系统。分派不同个性特长、不同年龄段的校级干部负责,在执行环节又进行了横向分工,纵管一条线,横管一个面。这样便形成三纵三横的扁平化管理体系。做到了干部集成、管理集约,使执行更深化、落实更细化、监督更全面化。

对我校的这种管理,我形容为前面有指引方向的,中间有带兵打仗的,后面有督退促上的,两边有联勤保障的。大家配合很好,效率大大提高。

【陶继新】您说的四合很有哲学况味。与天合,与地合非常重要,《周易》有言: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道了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再做工作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同时,还要与人合,要通达人道。《周易》上说: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要想与人合,就必须有人格与道德,不然,人们是不可能与你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位卓越的校长,不但需要思想与智慧,更需要人格与品质。为什么还要与己合呢?我觉得,每个人自身都是一个小宇宙,外在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从内在心灵中去探寻原因。要言行合一,儒家先师之所以说君子必慎其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没有任何人在场的时候,一个人的言、行、思想也应当是一致的。有了四合,再去思考,就可以站在一个很高的视点上,既能够一目了然,又可以行止有方。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的管理方略,与其人生境界是有着内在维系的。没有一定的境界,您是不可能出这么好的三纵三横的扁平化管理体系的。

落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王少辉】2009年的冬天,我因一点小意外受了伤,在家静养了近三个月。静下来的日子,我对一年的管理作了系列反思,悟出三句话凝聚产生力量,责任创造业绩,能力铸就辉煌。一中现在凝聚力有了,向心力有了,师生精神也得到大力提振,管理格局、体系也渐趋完善。关键是每个环节要严格落实,要想吃到成功的果实,就要先让种子发芽,种子要发芽第一步要落在地上、进入土中,否则一切免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将落实进行到底

【陶继新】有知识与有智慧的最大差别在哪里?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有没有感悟。有的人读了不少书,干了很多年的校长,可是,依然人云亦云,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我称这样的校长为知识型的校长。而有智慧的校长不是这样,在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常常有感悟生成。有些看似偶然,其实,则是在心中孕育已久的必然产物。您所悟出的三句话,则是智慧型的感悟之语。

落实两字几乎人人会说,而将落实进行到底掷地有声,它不但强调了落实的重要性,也表明了坚持到底、永往直前的决心。

【王少辉】刚才说的只是的层面,必须以为载体才能实现。在技术层面落实的方法很多,我们则采用的是梯级式渐进型的办法,教师面对一种新的管理格局,引导式要比强迫式稳妥得多,而且引导还是双向共促的。我们创造性地实施了预设考成法,科室、级部、个人每学期自己预设工作目标责任、效果、时间三表合一,督查室随机或定时持表考成,效果很好。这种设计有自主性和自我管理的因素在里面,每人都知道什么时候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督查只是外力,管理的本质就是让人自愿去完成设定的工作目标,督促评价的目的是帮助大家再提高。

【陶继新】就你们学校的现状而言,梯级式渐进型突进式爆发型更科学更有效,因为教师对新的管理的认识是要经历一个过程的。尽管慢一点,却可以逐渐地融到教师的心里,这样,外化出来就有了道法自然的可贵。

预设考成法有他律,也有自律,有督促,也有自主。责任、效果、时间三表合一,达到让人自愿去完成设定的工作目标也就在情理中了。

堡垒:背靠堡垒,士气更强

【王少辉】如果按行政层面划分,一个学校中教研组和班级是处于最基层的管理单元。教研组长和班主任的主体地位突出不出来,将会严重阻碍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管理效能的发挥。

于是,我们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设立把关组,选拔骨干教师担任把关组长,负责对同年级同学科的教育活动、教师成长、质量提升把关;以每班的班主任为核心成立班级剧组,班主任牵头营造一个高效、有序、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我在给各管理单元开会时提出:一科(人)强不算强,科科(人人)都强才是强,引导大家团结协作、共同提高。这如同在教学一线设立了一个个战斗堡垒,老师们背靠堡垒冲锋陷阵自然士气很足。

【陶继新】你们突出教研组长和班主任这部分人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感到自己在学校里是重要者。于是,他们便由被动变为主动,由一般工作状态一变而为活跃状态。他们是直接作用于教学与学生的,是一个有能量的群体。他们有了积极能动性,教育教学工作也就必然有了整体的提升。

一科(人)强不算强,科科(人人)都强才是强的管理理念,让人人努力向上的同时,也有了团队合作意识。《周易》有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教师之间的合作,有着1+1大于2的特点。同时,还在大家的心里形成一种意识,那就是有了好的想法与大家分享的时候,也必然可以得到他人的回馈。这种合作共享的思想一旦为群体所拥有,学校也就有了长足发展的动力。

教师:梯级培养,幸福成长

【王少辉】长期的合作共享,就会涵养出一种气氛,这种对教师精神的凝聚具有强大的统领作用。这也和下面要谈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联系起来了。

关于教师队伍建设,一线校长都会面临一个尴尬的体制问题:那就是教师的职称评聘、岗位聘用与实际的工作需求之间的矛盾。您说,这种情况全国大同小异,体制的问题不是某个人和某些人能解决的。

大形势不能改变,小气候我们可以营造。针对大多数学校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两种现象:晋升了高级职称者船到码头车到站,工作无动力;机会太少晋级无望者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心灰意懒。我们正尝试实行校内的梯级教师培养机制,即按渐进发展序列将老师们分为教学新秀——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名师和专家,当然每级都有点津贴,重要的是给老师们一种学术成就感,工作幸福感,发展上的成长感。

【陶继新】每一个教师都想发展,也能够发展,甚至有成为名师的内在潜力。如果开发这种潜能,就会有一个又一个的名师脱颖而出,就会有更多教师精神面貌的改变。你们的做法为每个教师架设了成长的阶梯,让他们清晰地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并感受到在成长过程中来自领导及同事们的鼓励与欣赏。当更多的教师都想发展的时候,就会在学校里形成一种发展场,彼此之间不再比谁的工资高,谁的职称高,而是在比谁的发展快。当老师们越来越体会到发展所带来的精神愉悦时,大家的幸福指数也就逐渐提高了。有了幸福的人生,就有了幸福的教育,就有了幸福的学生。

学生:挖掘潜能,自主发展

【王少辉】我们教育者的教育目标就是让学生幸福。教学是双边的,教育是多边的,不管这的还是那的,最后都是为了学生这一,教育的最后指向就是学生综合发展。我们学校的办学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喊口号很容易,振臂一呼就完事,实际做起来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就难了。

我刚到学校时,遇到的大困难之一就是学生管理,因优秀生源连年外流,学生们越来越难管理。再硬管是不行,我退一步而行之,先顺导再引导,最后才是教导。提出了学生管理的原则是引导为主,批评为辅,劝戒为补,发展的大方向是自我管理,自主发展,指导思路是引导学生找到自主发展的道路,帮助学生搭建通向成功的桥梁

【陶继新】欣赏您的引导为主,批评为辅,劝诫为补的管理原则。学生是孩子,是正在成长的一个群体。有的时候,他们会走错路,也会迷失方向,这也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现实。那么,怎样引导呢?就要让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引导他们走向善学乐学的境界。因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当有了善学之美之后,再有了好的习惯,学生就能够拥有长足发展的可能。

批评还要吗?当然要。可是,有的教师担心这样会与赏识教育背道而驰,甚至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即使学生出现问题,也不再批评。其结果是,当下出现问题不批评,不指出,以后则有可能出现更大的问题。其实,如果讲究批评的艺术,学生也是通情达理的,是可以接受的。

劝诫不等于惩罚,惩戒也不等于体罚。即使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还有惩戒教育。在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而劝诫则更可以了,这里有了更多的温情,有了人文色彩。

【王少辉】当我们面对一些问题学生时,更要讲究管理的策略和教育的艺术。我刚到校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时有一个高二10班,是全校有名的问题班,老师们都说:这个班除了学习,什么都行。我来校半个月后就是元旦晚会,这个班同学郑重地给我发了请柬,我想我必须要去。到了这个班同学们都很高兴,我也即兴给同学们唱了一首周杰伦的《菊花台》,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校长也能跟上时代的节拍,和他们是能无障碍沟通的。我唱歌的消息迅速在教学楼上传开,各班纷纷邀请我去,我于是带领校级干部逐班拜年,且每班一歌,尽量不重样。当夜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事后才知,高二10班为迎接我的到来,请了专业音响师,并精心装饰了班级环境,同学都做了充分准备,我很感动,一感动就当了他们的副班主任。

当时像这样的学生在我校有近300名,我引导他们走了艺体选修分流的路子,他们也看到了光明,学习起来两眼放光,管理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最后他们绝大多数专业和文化课双过关,步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殿堂。

【陶继新】孔子为什么说教育要因材施教?就是因为人生而有异,学而更是有异。如果用同一个尺子来衡量他们,肯定会出现问题。有的人在这个方面是长项,在另一方面则可能是弱项。如果能够扬长避短,不但可以发挥其长,还可以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加之有自己的长项,就会创造出奇迹来。教育,就要让不同的学生的发展潜能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从而让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前途。您让近300名学生走艺体选修分流的路子,让他们对自己的前程重新燃起了希望,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您是不是因为巡回唱歌,就萌发了分流之想?就有了他们的另一个明丽的人生?我想,更重要的是,您是心系学生的,且懂得学生成长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真爱学生且真懂教育的校长,既是学生当下之福,也是他们一生之福。

课堂:建模为用,“弃模为本

【王少辉】是的,感谢古人造了这个字,简直像是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专门造的,一祈部一口一田,可以这样解读心中有信仰,口耘舌耕,为学生培植福田,学生之福即为教师之福,学校之福。见笑了,请陶老师批评指正。

关于课堂改革涌现出的诸多模式,现在教育界议论纷纷,各执一端,争论的焦点是模式到底要不要。我个人认为一种经验的诞生是基于各种繁杂因素下的结果,南橘北枳,尺短寸长,经验可以借鉴,或叫嫁接更形象些,但不可以全盘复制,教育经验不是工业产品而是精神产品,精神文化只有与借鉴人产生强烈共鸣,心灵共振才能被真正吸纳。对于模式我的观点是学习你认为最适合你的,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用模式的上一级境界是弃模,因为教无定法。上周我校派员到某成绩上升很快的中学交流学习,回来我们开了一个学习心得座谈会,很多干部老师在发言中都提到要学习该校的稳、准、狠的做法,说这样一抓就灵,成绩提得快。我说,稳、准两字可以学,但是对老师这不能学,人家学校的环境,我们学校的定位是要有农村中学的勤奋朴实,又要有现代城市学校的科学规范,长清区是一个城市化进程很快的县区,凡事要按照规律进行,综合的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陶继新】任何完全的拿来主义,都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效应。因为每个学校有其自身的情况,用不同于自己学校的成功经验与教学模式原封不动地套在自己学校上,大多没有好的结果。您所说的那个典型的,真的是应当研究的。这并不是说严不好,古人就有严师为难之说,关键是严在外而爱在内才行。而少了人文性,即使在一段时间内显见出效果,从长远看,也一定要出问题的。所以,学习要因校而宜。即使同一所学校的某个教师已经成为全国的典型,其他教师也无法复制他的经验。因为这个教师与那个教师的文化积淀、教学风格等不一样,所教的学生水平也不一样,是无法将名师典型移植的。我认为,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一是教师的观念要变,要充分相信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变教会为学会,再变学会为会学;二是教师要有很高的思想与业务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成长与学习。

【王少辉】我们的课堂模式是基于学生为主体”(生本)自主选修,分层教学,小组合作,探究互动,还有更细致的十八字教学方针低起点、小步子、精讲解、严要求、勤反馈、重落实,其中物理和数学实施的五环四步教学法在我市还颇有点名气。但我们自觉还不是太成熟,许多环节还要反复锤炼,离弃模的境界还差之远矣!

【陶继新】你们的课堂模式是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研究出来的,当然是有意义的。至于能不能弃模,一方面需要时间,一方面也要因人而异。即使是构建模式者,也有可能弃模,因为大凡优秀者,都会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

【王少辉】弃模之后课堂还有更高的层次,那就是文化。现在的课堂过于单调,失去了文化味,课堂非考场,文化是其根。长清一中是一所百年老校,建校迄今已历经108年的风雨磨砺,文化积淀很深厚,但作为一个县级中学,我们要达到文化管理的层面尚须做长期艰苦的努力。2009年我校入选教育部全国百所特色高中示范校,以《普通高中课堂文化构建的研究与实践》为核心进行实践研究,力求打造有着一中特色的课堂文化与校园文化。承担这个课题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力上升,借文化促文化,打造有文化味的课堂。

【陶继新】文化建设,当是学校魂兮所系。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要件。精神文化建设好了,就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风气,负面能量就没有了市场,正面能量则会走进人们的心里,从而让学校有了不竭的发展动力。你们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相信你们会因文化味的愈来愈浓,走向一个新的境界的。

课程:生本生活,生动生态

【王少辉】最后谈一谈课程吧。课堂是阵地,课程是载体,课堂是田地,课程是作物,种瓜则得瓜,种豆会得豆。我们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了适合一中特点的多层面、多维度的课程架构。特别是校本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课程开发上,以生本、生活、生动、生态为原则,注重了三个结合:与学校实际结合,与教师特长结合,与周边资源结合。我校借邻近山东艺术学院的优势,建立了自己的陶艺馆,开设了陶艺课程。我校的陶艺馆集制、画、烧、展于一体,可以烧制青花和釉下五彩,为济南学校中少有,全国一些有名的陶艺师也常来访问交流。这些学术资源的进入,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学生受到高层次的人文熏陶。我们还利用我校是山东省现代科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单位的优势,开设了创造与发明课程,成立师生共同参与的科技创新教育协会,涌现出了一大批热爱科技创新的学生,成功申报了国家专利400余项。今年我校就有多名同学因持有专利而成功取得多所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

我们还积极发挥教师的个人学术和特长优势,在教师成长中开展了专业成长6+1”活动,其中就有一项是指导一个社团或学生研究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了快乐成长3+2”活动,其中要求学生要加入一个社团,参加一项研究活动,有效地将教师专长和学生的兴趣对接到一起。比如我校的李现新老师长期致力研究长清地方历史文化,曾积十年之功创作了27万字的《散记长清》一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我们借势开设了《长清地方文化》校本课程,同学很感兴趣,有些学生也加入到研究家乡文化的队伍中来。

我自己也毛遂自荐,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给高一到高三学段的学生们开设了让校园生活充满阳光校园生活指导课。我们还创建了济南市第一个新疆内地高中班,突出民族特色,发挥民族共建的优势,我还每周给新疆学子们开设一节现代汉语课

【陶继新】校本课程的开发,从空间结构看,课程发展走向了立体化和动态化;从时间结构看,学生的学习已不只是局限于有限的几门学科的课堂学习,而是扩展到学校的整个生活世界之中,呈现出百花争妍的态势。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和发展的课程资源,在新的教育价值观的引导下,在课程改革中正逐步发挥主导作用,这必将为你们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我参观过您们的陶艺馆,很有特色,你们不但外聘了高层次的教师,也培养了一批很有发展潜质的学生。

【王少辉】最后是我的一点教育感悟:教育就如用心雕琢美玉,要用追寻的眼光去发现,用睿智的眼光去雕琢,用赞许的眼光去欣赏。总之,教育的真实力量来自于内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我们追求的永恒主题!

【陶继新】《学记》有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看来,古人早就将学生视为可堪雕琢之了,关键是如何琢之成器。那么,就要学,就要让他们学到必要的知识,同时,还要让他们知。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我觉得,您是深得其中要义的,是在修道,是在让你们的学生成为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王少辉校长简介

王少辉,回族,中共党员,济南市人大代表,现任长清区教体局副局长,长清一中党总支书记、校长。工作稳健扎实,勇于开拓,善于创新,被评为长清区好校长、好书记十大杰出青年,济南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山东省百名优秀校长学科教研教学工作先进工作者教育科研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有多项教育教学课题在国家及省市级评比中获奖,多篇学术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12414日,第4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