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情怀乐坚守  淡定从容自芳华
纯真情怀乐坚守  淡定从容自芳华
作者:陶继新 黄 敏         更新时间:2014-01-01

编者按:10月,武汉江城透着秋的别样美丽。在碧波粼粼的太子湖畔,陶继新先生走近了一位带着别样教育情怀的优秀女性——武汉外国语学校小学部的黄敏校长。在老师们的描摹中,她纯真而执著,坚定、自信、乐观、求索,对教育充满宗教般的情怀;在家长们的叙述中,她真挚而高尚,从容、淡定、宁静、儒雅,让每一个外小家长、孩子都能感受到爱的温暖。外小浓浓的家的氛围更让陶老师对这位外小的“大家长”充满了好奇。整整一天,他们通过QQ进行了酣畅淋漓的文字交流,于是就有了以下陶先生与黄校长的深度对话。

大道至简:草根治校之道

【陶继新】黄校长,这两天我和您的老师,您的学生家长一起聊了很多,了解到外小“十年磨一剑”的历程,了解到外小在您的引领下,成为了一方神奇的教育净土。我很好奇,您改变这所名不见经传的学校,靠的是什么,有什么学校管理的秘诀吗?

【黄 敏】我始终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我总是期待,用简单但却绝不单一的方式激活每一个教师的活性因子,“非重管死,而是理活”。“大道”,是道理,是方向,是方法;“至简”,是回归,是本真,是境界。“大道至简”这四个字——就是我的“草根”治校之道。

【陶继新】《周易》有言:“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易简”呢?您所说的简化人际关系当是一个关键。每一个人都具有巨大的生命潜能,可是,为什么很多人却是庸庸碌碌一生?核心是其潜能被消耗在琢磨人上了。您明晓其中的要妙,想方设法去激活每一个教师的生命潜能,也就有了今天外小的让人匪夷所思的飞跃。

【黄 敏】我至今还记得,2001年受命来到外小,朋友都劝我不要去,说:“这里的水很深,人际关系非常复杂,何况你现在已经很好了,何必再去折腾?”虽然有顾虑,但是我的想法依然很简单——无论前面是鲜花,是泥潭,接受了任务就得跳进去!

于是,200183日,我孤身一人走进外小,面对近百双质疑的眼睛,我只讲了三个词:“第一个词,感谢;第二个词,相信;第三个词,期盼!”

初次见面三分钟后,我宣布:海选班子!

老师们惊愕了,还没反应过来,我就已经将现场全部调换成单人单坐。在很多人看来,这一招很冒险,但正是基于想把复杂问题与关系简单化的想法,而且此时此刻老师们的想法是最真实、最自然的,所以在还来不及考虑一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时,我就大胆地走出这一步!我相信此时老师们会选出心中最信任的人,最能引领学校发展的人,最具有榜样作用的人!我更相信,大家推举的人选,大家一定会支持、一定会拥护!

2001年到现在,十年后的今天,事实证明,当时的这步棋——海选,是正确的!

【陶继新】老师们的眼睛是最亮的,让他们海选领导班子,就体现了您所说的“大道至简”的规则。一些学校领导班子“难产”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不相信教师,二是心有私欲,别有企图。您既相信老师,又一心为公,想着如何更好更快地办好学校,所以,初出茅庐,断然而行,就有了一举成功的“战绩”。

不过,这也需要胆识与智慧。在任何学校,选举领导班子都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事情,本来人际关系复杂,海选班子就会变得更有风险。但是,为什么竟然波澜不惊又深得人心呢?我想,您如此而为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在深思熟虑之后的果断之行。因为愈是人际关系复杂,人们愈是渴求民主,渴望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您是顺乎民意,得乎民心。所以,即使有几个不太满意者,在这个节点上,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这就是大道,这就是简约。心中无私,心有教师,复杂的事情也会变得易如反掌。

【黄 敏】您说得太对了!当年的老师们经常说的是:在这里,多干不如少干,少干不如不干!当年的家长们满怀质疑、焦虑、抱怨,曾经几十个家长聚在我的办公室给我下最后通牒:要求集体转学,要求全额退费!我说:“我是新来的校长,请你们给我一点时间,如果一学期没有一点点改变,您的孩子不能得到一点点成长与进步,我连人带费一起全额退给你们。学校没钱,我自己掏钱退给你们。我跟你们签字画押!” 面对这样的教师状态,面对众多不满的家长,面对诸多问题,我们该怎样解决?能最直接切中要害的办法是什么?那就是——推行人事制度改革。

【陶继新】其实,最难解决的问题,都是人事的问题。可是,一般校长不愿意触动这个最为敏感的“神经”,因为稍有不慎,非但会乱起来,自己也会“身败名裂”,所以,校长对人事制度改革大都是敬而远之。究其原因,还是一个“私”字作怪。如果为了学校的发展,为了师生的成长,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降沉浮,就必然要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动“手术”。无私者无畏也。您敢于向家长“签字画押”,是因为您无私啊!况且,您看清了这个学校的症结之所在,也看到了根治这一“病症”的“良方”。看来,得其道者,行之必果;而且,您还知道一个更深的道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黄 敏】当年的全员聘任,老师们不理解,甚至不能接受,因为老师们都没有心理准备,更缺乏能力准备。最初的全员聘任包括四个部分:现场述职、现场论文、现场百题答辩、现场案例分析。“四个现场”一出台,老师们就炸了锅——“我工作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要这样考我?”“她敢来真格的?不过走走过场罢了!”“看她先拿谁开刀!”“真要淘汰的人,关系后台硬着呢,老虎屁股她敢摸?”

整整三天的全员聘任,老师们内心如同翻江倒海,外小从干部到教师,全体经历了一场刻骨铭心的阵痛。

我至今还记得,在阶梯教室里,我一个人坐在最后,听着老师们有的在台上哭着控诉,有的写着诗对我冷嘲热讽。几分苦涩,几丝孤独,但我更抱着一种理解,因为越是这样,越证明全员聘任做对了!

【陶继新】没有阵痛,就不可能有再生。老师们之所以不理解甚至抵触,是因为他们习惯了“风平浪静”,习惯了干好干坏一个样。习惯思维一旦定格在人的心里,自我解开这个思维的绳索不仅特别困难,而且会有痛苦之感。从心里深层来讲,他们并不反对学校的发展,更不反对自己的成长,只是被突如其来的改革之风震惊了,不知如何是好了,甚至认为灾难降临了。不过,有的老师也会有耳目一新、眼睛一亮的感觉,像是突然从黑夜中看到了一缕晨光,而且,这股力量还会集聚与升腾,从而消解那些抵触的声响。况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后的事实一步步证明了您的改革正确无疑之后,“蓦然回首”,老师们,以至于那些当初有抵触情绪的老师,也会高度称赞您的大气魄、大智慧的。

【黄 敏】说大智慧,实不敢当。只是第一年的论文选题,倒颇费了我一番脑筋。面对当时没有危机感、没有忧患意识的老师们,我该如何去点燃大家?我没有说教,没有忙着大会小会做思想工作,而是从复杂的思想问题中找到切入口,抓住老师们思想中的可变化点、能影响点、可提升点,把这些关键点变作一道现场论文题——我选出两篇文章:《谁动了我的奶酪》《煮青蛙的启示》,让全体老师们现场写下读后的所思所想,让老师们自悟自明,达到唤醒、激活、震撼、触及教师心灵的作用。这也就是老话常说的:打蛇打七寸!

十年后的今天,再来看全员聘任的现场。老师们由对全员聘任的恐惧、担忧变成现在的期待、享受。老师们在这一过程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全员聘任的现场不再是硝烟弥漫的竞争战场,而是关注教师幸福成长的大型磁场;不是给教师呈现出一张张“负面清单”,而是为教师拟定出一幅幅“规划蓝图”。我们动真格的全员聘任实现了从阵痛到提升、从差异到均衡、从竞争到分享的良性发展。十年的历程,十年的积淀,带给老师们的既有竞争的压力,又有教师潜能的唤醒,更有团队斗志的激活。老师们化茧成蝶,每个人都在成长,都在提升,都在超越自我。

【陶继新】没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就会安于现状,就会裹足不前,这样,内蕴于教师之中的那种生命潜能非但不会激发出来,还会让它处于沉睡乃至于死亡状态,从此生命不再精彩,甚至走进灰暗迷蒙的“阴雨”季节。您看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您不希望教师生命在渐渐升温的水中被“煮死”,而是决意让沸腾的“热水”猛激其全身,逼其在猛烈的“阵痛”中奋力一跃,从而去体验一种全新的生命。您的良苦用心,一些老师当初体味不到,难免心生抵触。可是,当他们在此后的行程中感到自己的快速成长,看到学校的飞速发展时,才感到了您是何等的“英明”。今天的全员聘任,不但不是让人恐怕的“战场”,而是变成了一个让教师深感幸福的磁场。这时候,他们真切地体会到,您就是引领他们走向幸福的“掌门人”,感激之情、敬仰之情,也就油然而生了。

【黄 敏】全员聘任改变的是老师的观念和状态,老师们的个人专业基本功和教学素养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年前,这里的教师队伍平均年龄27.5岁,当时评定职称,老师们的成长档案几乎是一片空白;专家推门听课,连连摇头,老师们连重难点都把握不住;教师的工作决定了老师应该是个体劳动者,个体劳动者就应该具有独立的研究力、学习力和思考力。但在当时老师们每个人一学期只备一个单元,然后同组集中,互相交换,这种所谓的资源共享,更加剧了老师们的惰性和依赖性!

我深深知道,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教师是学校发展之灵魂。抓住教师个体素养的提高,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本质。而面对这样一支不知道什么是课题、不知道怎么写计划、不知道如何搞教研的教师群体,怎么办?于是“同课研究”应运而生。

我们推行了第一轮“同课研究”:同年级、同学科、同地点、同时间,背对背上同一节课,由专家、领导、学科带头人评定打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当年全员聘任独立专业技能考核的平时成绩。

第一轮,老师们怨声载道——

说我搞“背靠背”,就是挑起群众斗群众;说我把办公室搞成了保密局!但是我仍然坚持。因为我坚信,只有让教师走上一条研究之路,老师们才会走上幸福之路。只有“同课研究”才能让那些备课时一味地依赖同伴,养成了“等、靠、要”习惯,上课连重难点也把握不住的老师们,逐步形成独立作战的能力,逐步具有独立钻研教材、解读文本、设计教案的能力。

一周后,“同课研究”正式上演,我关掉手机坐在课堂上,每天听8节课,整整坐了六十几节课,节节不落。这是我和老师们共同经历、共同感受、共同分享师生成长的过程。

我至今仍然记得在上《田忌赛马》时,四位老师各展神通。一班的胡老师借助“马”的教具让同学自主讲解比赛过程;二班的阮老师抛出了一句“齐威王输得冤不冤?”一石激起千层浪;三班模拟赛马现场,他们一边再现赛马过程一边配解说词;四班年轻的邹老师,抓住了“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的“每个”一词大做文章。

现在,我们的“同课研究”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从最先开始独立作战、同台竞技,到资源共享、广采博纳,再到吸纳创新、回归个性,最后到现在的随机挑战、团队激荡。十年一路走来,“同课研究”从当初让青年教师心慌、中年教师心虚、老年教师心烦到现在青年教师向往、中年教师从容、老年教师淡定,教师的研究力、学习力、反思力、行动力都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陶继新】由《田忌赛马》令我想到了您就是在学校开设了一个很大的“赛马场”。人事制度改革是“赛马”,同课研究也是“赛马”。伯乐相马与“赛马”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呢?前者需要伯乐在场,不然,“千里马”就有可能老死疆场而不能一展雄威。后者则不然,不管有没有伯乐,所有的“千里马”都可以展现在人们面前,任何人都不会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遗憾。而且,在这个赛场上,那些有可能成为“千里马”的后起之秀,不但有了崭露头角的可能,还有了尽快成为“千里马”的可能。因为他们从当下的“千里马”那里,看出了取胜的“门道”,特别是积聚了待势而发的内在动力。即使那些永远成不了“千里马”的老师,也会在赛场上“学而时习之”,从而让自己的教学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较快的提升。

这样的竞争是一种良性竞争。首先,在任何教师面前,机会都是均等的;其次,它是公开的、公正的,不管结果如何,会让成功者欣慰,缺憾者服气。这在无形中营造了一个公正公平的正气场。正气升,则邪气降;正气升,则干劲足;邪气升,则干劲无。所以,这又激发了群体积极向上的内趋力,从而让每一个教师都将精力集中到教育教学上,从而实现自身的一次又一次的生命飞跃。当所有的教师都想进取、都想发展的时候,学校的发展就有了“道法自然”的美丽。而从中受益最大的,则是那些孩子们。

大德行广:质朴用人之道

【黄 敏】的确,我们的“同课研究”成就的是老师,成长的是孩子。老师对孩子的影响又何止这些?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育人则必先育德。教师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精神层面的建设者和道德基因的转接者,所以教师的品行境界和师德修炼更为重要。

记得在我们学校有这么一个故事——“三元钱引进一个老师”:我校的万敏老师准备回老家。在公交车上,她发现自己带的钱不够买长途车票,正在打电话求助的时候,旁边的一个年轻的女士主动要求帮她付款,为她补齐了车票的差价:三元钱。在交谈中,万老师了解到她是一位教师,正受聘于另一所学校,她对我们学校一直很向往,但是不敢奢望能到我们学校来。

周一,万老师跟我说到了这件事。我立刻就被这位老师的言行打动了,我相信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能主动帮助他人的人,一定是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我破例把她引进我们学校。事实证明,我们没有看错人,她非常优秀,深受学生、家长的喜爱,现在已经成长为备课组长。事实再一次让我感受到,德才兼备德为先,这就是我们遴选人的标准。

【陶继新】偶然之中见必然,小事之中见精神。这位教师尽管只送人三元钱,可是,却照见了一种急人所急、助人为乐的品质。助人者,人恒助之。您对她的大胆引进,正是她助人的最好回报。

从这件事上,我还看出一个问题,您重德超过了重才。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您知道一个道理,有德者必有才,大德者成大才。而且,这种德不但在她一个人身上会显现出来,她还会在有形无形中传递给她的学生,让学生也生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个孩子有德,是一生发展之基。有之则能更好地发展,无之则不可能走得太远。

从这件事上,您也向全校师生宣示:人之在世,应当以德为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大学》有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因为“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所以,非常欣赏您的“大德行广”说。

【黄 敏】所以在外小倡导“厚德做人  博学做事”,在做事中体现做人。

如何厚重教师的品格素养,提升教师的职业境界,点化和润泽教师生命?我们开展了以书香浸润灵魂、以对话启心导行、以探访温暖心灵的厚德工程。

我们深知:沙漠中的一杯水,胜于平地里的一桶金。

在教师成长的不同阶段、在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我们用《没有任何借口》《细节决定成败》《六顶思考帽》《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论语心得》《态度决定一切》《心灵鸡汤》《把信送给加西亚》等书籍,给老师们做心灵瑜伽,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引领教师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陶继新】为什么要“厚德做人”?因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因为“坤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没有德之厚,就不会有千里之行之美。所以,学校教育,应当永远将修身做人的教育放在第一位。这个方向对了,才能驶向更加高远的目标。

欣赏您所说的“书香浸润灵魂”,因为真正意义上的好书,不但摇曳着智慧的光华,而且也流淌着思想的要义。英国诗人、政治家弥尔顿说:“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富贵血脉。”在某种意义上说,读好书,就是聆听高尚之人的教诲,甚至还可以穿越时空与之进行心灵的对话。所以,读书要“取法乎上”,久而久之,读者也就有了“上”的心灵境界。

【黄 敏】是的,触及人心灵的书籍才能真正促进人的深度成长。在外小,从来没有空洞的教条、从来没有硬性的规定,有的是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在灵动舒展的空间里,用体验撼动心灵,以对话启迪思考。

在“5.12地震”之后,我们以“创伤、铭记、叩问”为主题进行对话,在哀悼国殇中重新审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性底线。

在“野山拓展”之后,特别是一百余位老师在十分钟之内,翻越4.2米高的毕业墙后,我们抢抓这样的高峰体验,开展了以“没有我,只有我们”为主题的对话沙龙,老师们用泪水和拥抱熔铸了家人的凝聚力。

【陶继新】高尚品质的形成,不但需要好书的滋养,更需要生命实践。那些空洞的说教,非但起不到提升人格的作用,还会走向它的反面。所以,要实践实践再实践。可是,为什么有的道德实践的效果并不特别明显呢?而你们的道德实践却产生了如此巨大的作用呢?关键就是您所说的要抓住教育的契机。5.12大地震震动了每一个国人的心,抓住这个机会,对师生进行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在这种踊跃奉献爱心的过程中,实现了你们教师心灵的升华。

昨天采访你们老师时,很多都谈到了终生铭记的“野山拓展”。他们众志成城地创造了一个奇迹,更在心理层面镌刻下了一个“没有我,只有我们”的神圣“童话”。这对于凝聚人心,对于更大胆地超越自我,都有了一个新的生命起点。

【黄  敏】您知道吗?在每年教师节,我都会带着班子全体成员走遍武汉的大街小巷,悄悄走进老师的家门,慰问生病的老人,探望襁褓中的婴儿,感谢鼎力支持教师的家属。家属们在镜头前的句句感言,成为教师节当天送给每一个外小老师最美好的礼物。领导家访老师,推开的是教师的家门,走进的是教师的心门啊!

我们的一次次家访感动着老师们,老师们也将这份感动化为自己的行动,走进一个个学生的家庭。每年暑假,老师们都会顶着烈日,冒着酷暑,走遍武汉三镇。我们的“学生未进校门,老师先进家门”的新生家访,“初接新班,全面了解”的接班家访,“直指问题、合谋对策”的帮扶家访,“赏识优点,规划发展”的期许家访,还有“主题互动,家校同行”的亲子家访等,形成了“守心家,营小家,融大家,献国家”的外小“家文化”,构建了一个幸福和谐温暖的心灵港湾。

这就是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唤醒了每一个人都努力去追真向善求美。

【陶继新】现在家访者已经“几希矣”,你们竟然还是“兴师动众”地家访,真是让人感动。更加可贵的是,你们的家访,不是做样子,而是动真格。教师真爱孩子,就会显诸言行之中,就会动人心扉。这便有了感动家长的内在力量。“新生家访”更是一个创举。学生未入校门,教师已进家门,这会让孩子及其家长感到意外,感到吃惊,从起始阶段就对学校产生良好的印象。家长看到你们教师这么爱孩子,无疑就对学校与教师产生了信任。这不但可以与学校教育形成一种合力,还在无形中提升了学校的信赖度。信赖度是一笔无形的资产,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一所学校,领导认可固然重要,同行认可固然重要,可是,如果得不到家长的认可,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

大爱无疆:教育担当之道

【黄 敏】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事业,让每一个老师充盈爱,才能传递爱。“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必须让教师会爱,能爱,具有爱的能力,爱的方法,从而有担当地去爱,有责任地去爱。

为了实现这个“大爱”的目标,我们设计了“跳出教育看教育”这一活动。全体老师以年组为单位,分赴汉正街、江夏区公安分局、仙桃第一人民医院、湖北经济电视台、武汉市城中村、黄陂四黄中学分别体验农民工、警察、医生、记者、蚁族及偏远地区教师的生活。

在体验归来的分享会上,体验了“扁担”生活的一位老师感慨到:扁担师傅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孩子读好书,他们的孩子在哪里?就坐在我们的课堂上!作为教师,我们不仅是在做一份工作,更是在为千千万万像扁担师傅一样的父母圆梦。如果说扁担脊背上挑起的是一个家庭,那么我们教师挑起的就是一个个家庭的未来、一个民族的希望!

目睹蚁族的追逐打拼,我们明白教孩子六年,更要关注孩子六十年!

体验医生的忙碌付出,我们感受到医生对生命的那份敬畏,体会到这一职业穿梭于生死之间的凝重!

参与公安干警的一次次出警,我们体会到干警维护社会稳定的艰辛与琐碎。

跟随记者的走街串巷,我们感受到媒体人对社会民生的责任与不易!

通过“跳出教育看教育”,老师们的职业信仰更坚定了!在看芸芸众生的生活相,探各行各业的奋斗史,品不同人群的苦与乐中,领悟到了教育人对社会的职责与担当,更领悟到了大爱无疆的教育真谛。

【陶继新】我上高中的时候,教师的地位不如供销社售货员。所以,当时有一句流行语:“好好地干,干好了提拔你到供销社当售货员。”如果现在让哪个教师去当售货员,那一定认为是一种惩罚。看来,这些年教师的地位已经大大提高了。可是,很多教师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往往“这山看着那山高”。在这个时候,让他们“跳出教育看教育”,就会让他们看到另一种生命之地工作者的境况,就会产生特殊的感想,进而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

我当过十年的农民,深知农民工的艰辛,可是,很多身在城市的教师,是很难想象他们究竟能难到和苦到何种程度的。走近农民工,体验他们的生活,就会生成一种特别的悲悯之心。一个有同情心者,大悲悯者,往往有一种大爱的情怀。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也是对教师进行爱的教育。

警察工作的没日不夜,工作的危险性,都会给老师以心灵以震撼。他们的出警,不正是为了社会的安定,不正是爱人民吗?这与教师爱孩子是一样的,只不过他们更加艰辛罢了。

医生的救死扶伤,记者的责任担当,蚁族的艰难创业,偏远地区教师的甘于贫困而又乐于奉献,都会在教师心里留下长久的回响。

干什么工作容易呢?在什么地方工作更好呢?老师们会深深地思考,会自觉地唤醒内在的良知,从而更加珍爱自己的工作,更加爱自己的学生,更加幸福地工作与生活。

【黄 敏】其实,这个活动,唤醒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大爱和悲悯之心,在体验分享中,通过对话交流还坚定了老师们的职业信仰,更激发了老师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陶继新】有了责任感与使命感,会让教师终生奋斗不止。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兴趣未必能够持续一生;可是,有了责任感与使命感,则可以让教师产生“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崇高追求,生成虽累犹乐、永不停止的生命追索。而且,这种感觉,还会悄无声息地内化到学生心里,让他们从小也有一种担当意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孩子们今天从足下而行,明天奔向千里的征程。

【黄 敏】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其他任何行业都要更为重要。每年教师节,全社会人都在为教师祝福。我总在思考:我们教师要拿什么回馈社会呢?在每年教师节的当天,我们会开展以回馈社会为主题的各种教师节的创意活动。

28位特级教师,义务坐诊江滩,为学困生、心困生以及家长支招,用优质资源回馈江城,赋于教师节新的内涵。

还有教师节义卖活动,每个教师将家里的珍贵物品进行现场拍卖,所得款项都捐给了贫困学校。

我们还在教师节组织全体教师走进“上甘岭特攻八连所在团”,从军人的荣誉与奉献中,体验教师职业的大爱与担当。

除教师节活动外,我们还和江夏区四一村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在学校资金困难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个人先后为村里提供项目建设款、低保户慰问金三十多万元!

而在暑期实践里,全体教师积极完成“公益作业”,走上街头,宣传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绿色出行;走进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走上街头给酷暑中的环卫工送冰水;自发到红十字会为灾区捐款,为患白血病的学生捐献爱心十万余元,将无边大爱处处传递!

【陶继新】教师人格高尚的体现之一就是会感恩。你们的教师优秀,不但体现在业务水平高上,也不但反映在爱自己的学生上,还折射在感恩社会上。在一般人看来,你们的教师如此努力工作,对社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应当得到社会更好的回报。可是,你们却不是这样想,认为没有社会的支持与信任,就没有你们外小的快速发展。所以,就有了一系列属于你们外小的回报活动。你们不是看着自己能力有多强,贡献有多大,而是想着社会与他人对你们支持与关怀有多多。这样,你们就会更加赢得社会的信任与支持,就会得到更多的社会回报。我发现,越是只讲奉献不图回报者,越是可以得到更大的回报;相反,越是只讲索取而贪图回报者,越是得不到回报。在这种铁的规则面前,你们走进了成功的辉煌殿堂。这正中了老子之言:“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爱的行动,感恩情怀,还不止于你们的行动之中,还会在社会上扩展,让社会上更多的人感到,爱者必有美言嘉行相随,感恩的美德还在延伸。于是,会有更多的人“择其善者而从之”,走进爱与感恩的行列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还是爱与感恩的播种者,还有了一种特殊的社会担当意识。

【黄 敏】大爱就是一种人格情怀,是一种深刻、博雅,有使命、有担当的远大情怀。它应该表现为一种高山仰止,一种胸怀大志的气度。

【陶继新】大爱者之所以让人有“景行行止”的感觉,是因为他们“有诸己”,然后才“求诸人”。他们在终生追求人格更加完美的时候,也在完善着他人的人格,也在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  敏】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在外小每一个教师是幸福的,每一个家长是幸福的,而最终成就的是每一个孩子的幸福。在外小,我们绝不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努力创造绿色质量生态:

在“一日体验活动”中,清晨五点您会看到孩子们在食堂帮忙择菜、和面,分发早餐;课间您会发现孩子们跟随送水师傅楼上楼下送水到班;午休您会看到孩子们在医务室学习如何处理伤口、帮生病学生送水递药;晚上您会遇到孩子们正和后勤员工一起打扫楼道、垃圾分类。让每一个外小的孩子在“小学校大社会”的岗位体验中,学会发现,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这就是我们培养人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有效途径。

我们的体验活动丰富多彩。在外小,孩子们春日快乐踏青,感受自然的美丽;夏日农田采摘,感受劳动的快乐;秋日军营历练,磨练钢铁般的意志;冬日冒雪暴走,增强自己的体能。

我们的社团活动更是五彩斑斓。平均年龄只有9岁的稚子交响乐团,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一展风采;海峡两岸艺术交流活动中的芭蕾舞团更是一枝独秀;应邀赴德国参加“德中同行”文化交流活动的绘画社团,孩子们现场作画、现场拍卖、现场将所得捐赠给教会学校,其胆识和创意引起巨大反响……我们的孩子是创意无穷,快乐无比,幸福无限!

【陶继新】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所以,学校,就不能单单为其提供知识,也不只是让他们考出好的成绩升上高一级的学校,更要从小为其储存一生幸福的必需品。从这个意义上说,你们的孩子在学校里接受的教育,以及他们自我实践的教育,就有了不同一般的价值,他们不但可以学到必要的知识,而且也学到了未来社会必需的能力。

丰富多彩的活动,留住了他们美丽的童年。在这些活动中,他们见识广了,视野宽了,学会合作了,更有爱心了,特别快乐了。这些,看起来与平时的课堂学习没有多少关系,其实,它让孩子们生命里多了色彩,多了道德,多了快乐。这些,不但不会影响学习成绩,反而会有益于学习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从小有了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品德,快乐的心境。这些,正是一个人走向未来幸福的必备品质。

【黄 敏】对,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大道至简——博采众长更要去粗取精,用简单的方法寻求管理的本源,所谓“为学日增,为道日减”就是这个道理。

大德行广——口口相授、手手相传,用厚重的品德触及教师的心灵,将心灵的触动转化成为教师自身宏大的道德力量和精神支撑。

大爱无疆——关注未来,爱有担当,用这样的爱教育学生,才能影响家庭,更会辐射社会。

这就是我对教育意义不断探索后的再次认知。

黄敏校长简介

黄敏,武汉外国语学校、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主持小学部工作。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首届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校长”,湖北省第九届人大代表,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武汉市市管专家,武汉市“勤政廉洁好校长”,武汉市首批“十佳”师德教师……

“三地管理两袖清风一颗真心办教育,十年磨剑四项工程一片真情兴家庭”。在主持小学部工作期间,黄敏带领全体外小人,在创新与继承的有机融合中,敢行破冰之旅;在理想与现实的断裂处,成就唯真文化。她敢于创新、事事率先,使外小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真教育”之路。

(原载于《创新教育》,2012年第4辑;作者:陶继新、黄敏。)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