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打好生命成长的底色
为学生打好生命成长的底色
作者:陶继新 柴林亭         更新时间:2014-01-01

  

 

近期,《人民教育》《中国教师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了聊城市莘县实验小学,全国各地多家教育机构、多家单位数千人次到该校参观、考察,李嘉骏教授、亓殿强所长等国家、省级的教育专家多次来调研。莘县实验小学—— 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里的一所普通的小学,一时声名显赫。好多参观者说:莘县实验小学,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启迪;新课改十年来,教育教学中的很多困惑,我们在莘县实验小学找到了答案;农业小县城,做成了现代大教育。莘县实验小学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其魅力何在?在大家的关注和好奇中,陶继新先生走访了山东莘县实验小学,并与柴林亭校长进行了如下对话——

【柴林亭】近年来,除了构建“自主互助”课堂,加大力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之外,我们还重点做了六件小事:写好字,读好书,上好操,唱好歌,扫好地,做好人。小事不小,夯实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

【陶继新】您所说的这些事,从表面看起来是小事,其实却是关乎到学生生命成长的大事情。要想做好大事,就要像老子说的那样:“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从最基础做起,不就是从易处与细处着手吗?

上篇:构建“自主互助”课堂

【柴林亭】20099月起我校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经过几年的努力,在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陶继新】有努力就有收获,你们付出了很大努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产生影响也就水到渠成了。

 一、“先学后导、自主互助”教学模式

【柴林亭】我们积极深化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上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在学科教学中探索出了“先学后导,自主互助”教学模式。

 “先学后导,自主互助”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揭示分类学习目标;其次,指导学生通过开放式学习,独立发现疑难和提出问题,包括课前自学的质疑、相关资料的收集等;再其次,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研讨汇报,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向反馈交流的信息,产生教学共振,解决疑难问题;最后,进行分类学习后的成功展示,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陶继新】之所以让学生先学,其中内涵了一个重要教育理念,即学生是可以自己学习的。有的教师认为,我辛辛苦苦教,学生还不会,他们能自己学吗?其实,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由此导致了灌输式的教师之讲,学生处于被动听的状态。其实,学生不但自己可以学,而且还可以创造性地学。魏书生老师曾经一年没有讲课,就让学生自己学,而年终考试,成绩仍相当优秀。当然,开始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学,必要的时候,可以点拨、指导。你们精心编制的学案,则是一个有效的引导方式。但一定注意,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具备了一定学习能力后,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会学与善学之后,就会更加喜欢上学习。而你们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则是让学生逐渐走向自己会学之路的一个好方法。

【柴林亭】经过实践与探索,我们的课堂教学流程为:“依标自学—小组交流—展示提升—反馈拓展”四个环节。

1.依标自学。这一环节主要是根据教师课前编制的导学案(“导学案”根据教材内容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且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学教材。要求学生用笔圈点出自己有疑问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关注学生的自学情况,发现学生不投入时,及时委婉地提醒。同时要搜集预习疑难,及时掌握学情。

【陶继新】这个环节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求学生发现疑问点,因为有疑才有问。所以,《中庸》才说“审问之”,“明辨之”;而且要“有弗问,问则弗知,弗措也”,“有弗辨,辨而弗明,弗措也”。当形成这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后,学生不仅可以学好习,而且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会因具备这样一种品质而取得理想的成绩。

【柴林亭】2.小组交流。本环节是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先是小组内“对子”之间交流彼此学习的收获,并解决“对子”疑惑的问题。对子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共同讨论解决。

本环节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代表要及时板书在黑板上,以便下一个环节解决。

【陶继新】“对子”交流,可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因为是两个人之间,可以无话不谈,可以取长补短,也可以展开争辩。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每人就都有了两个思想。”“对子”交流,相当于每个人有了两个思想。而这种思想的丰富,又会为以后的交流积淀思想。

【柴林亭】3.展示提升。本环节,一是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前两环节对教材的理解、感悟,二是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全班交流解决。该环节,一是通过小组成员的汇报,让每个学生敢于、乐于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展示给大家,成就自主学习的自豪感,锻炼个体的自信心,进一步奠定自主学习的自信心;二是通过展示,充分体现各个小组“对子”间的帮扶情况,体现合作乐趣,凝聚团队精神;三是通过小组展示,教师能够快捷、准确地了解学情,真正做到以学定教。

该环节,教师要首先进行展示任务分配,然后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展示准备。接下来各小组展示,讲解自己或小组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惑。这时,其他小组同学要认真倾听,进行补充、质疑、解惑或评价,通过生生互动,实现课堂的真正自主和高效。学生在交流展示时,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并积极关注课堂中的每个细节,在这一环节中,对于前两个环节各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要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交流,看能不能解决,学生能解决的教师不要讲解。全班同学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也不要急于讲解,要通过进一步启发、点拨看学生能不能解决。不能解决的,老师该讲解的仍要讲解。老师的点拨、引导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于关键问题,当学生提不出质疑问题时,教师要追问;当学生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当学生点评不到位时,教师要做重点点评,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是好的,怎样做是不应该的。从而推进课堂向纵深发展。

【陶继新】展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性环节,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节点。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将自己的发现与收获展示出来,如果展示成功,还会生成一种特别的自信。而这种自信心,会让他们在今后的展示中,更加“出彩”。这就形成一种提升自信的良好循环,学生在这种循环中,不但更有自信,也更具备了解决问题、梳理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展示过程中,只要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教师就一定不要插手;学生解决不了的,也不要急于插手,而是巧妙地诱导,尽可能让他们解决,有时,还可以让他们继续讨论,甚至有些问题可以放一下,让他们通过课后学习探索再行解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善于、乐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就会出现“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的教育景观。当然,学生确实解决不了了,教师则要适当点拨,但一定要言不烦,诚如《学记》所言:“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这样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水平之高,且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柴林亭】4.反馈拓展。学生在自主互助、展示交流中,以小组为单位穿插完成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训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知识盘点或反馈,进行学法收获的总结与提升,进行适度拓展,以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陶继新】学法总结与提升至关重要,有的时候,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当学生会了某些学习方法后,不但可以解决当下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其他类似甚至更难的问题。这种能力迁移,会让他们更加乐此不疲地去进行新的探索。

二、学习小组建设

【柴林亭】这样的课堂,学生展示之所以如此自信、如此精彩,是因为我们构建了学生有效参与自主互助学习的保障机制,那就是学习小组的建设。

过去,教师通常面对班级群体进行教学,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很难落实。尤其是我们城区学校一个班70余人,要真正落实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就必须建立学习小组,把课堂分成许多小单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发挥互帮互助作用,让学生充分合作,人人参与其中。

1.学习小组的组建。科学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是实施高效课堂的第一步。学习小组的组建并非简单地把几名学生放在一块,而是需要班主任老师全面考虑并且同任课教师商量后进行分组。学习小组的组建主要依据以下几个原则。

原则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主要依据学习成绩,初建学习小组,在学生相互并不了解的基础上,依据成绩采取一条龙的形式分组,每组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B-C层。

原则二:每组人数以6人为宜,一般为:AA-BB-CC组内成员要有明确分工,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小组角色应互相转换,增进生生互动。

原则三:除成绩外班主任老师还要考虑男女同学的搭配、学生的性格及学生的兴趣爱好。

【陶继新】您说的小组组建太好了!有的地方也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为什么没你们的效率高呢?关键是合作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合作,要有内涵上的交流;不但要形上的合作,还要有神上的和谐。你们的三原则,又让小组合作学习走到了高层境界。成绩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便于学优生帮助学困生,也便于学困生向学优生学习。正是在这种帮与学中,彼此建立了友谊。《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而有了学友呢,则会视野开阔、扬长避短。况且,学困生在其他方面也有表现优秀的地方,有的也可以帮助学优生。有了这种内在的合作意识,也就有了合作成功的希望。

小组分工与角色互换在小组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各有责任,才能各负其责,只有各负其责,才能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干,才能都积极。而不同角色的调换,则可以让每个成员体会到其他成员“工作”的苦与乐,才能更尊重别人的劳动,更好地服从领导。这样,自然也就形成了一个和谐团结的集体,也就有了形成学习共同体的基础。

不同性格及男女生的有效搭配,可以锻炼学生适应集体学习与生活的能力,甚至彼此间有些摩擦都是有利的一面。因为任何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学生亦然。只有适应别人,别人才能适应自己。而有了这种适应能力之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才能产生更多的正能量,消解负能量,从而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

【柴林亭】2.组长的选择。学习小组组建完成后,需要选择组长、副组长、记分员等小组机构。组长在学习小组中的作用既相当于“小班主任”,要管理组员;同时又相当于“小教师”,要组织组员进行课前自学和课上展示。因此,班主任选择组长要慎重,选好组长,让他们真正成为自己管理班级的好帮手。组长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两方面:首先考虑学习成绩,成绩在小组内要处于中上等,但并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一般由AB层次的学生担任。其次考虑其组织能力、责任心和威信等因素。

【陶继新】小组长不但学习要较好,还要具备一定的权威性。小组长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带领小组成员有效地进行学习,并在学习中提升群体的合作意识。所以,在很多方面,小组长应当是大家学习的典范,这样,才能做到“不令而行”;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不然,在组织大家学习时就有可能出现不服气的组员。选好小组长,有两个好处,一是让小组合作学习效益最大化,二是更好地培养学生干部。

【柴林亭】3.小组文化建设。小组文化的建设正如班级文化建设一样,能够起到凝聚、团结的作用。小组文化建设主要包括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所谓显性文化是指小组组建后,要求各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创新性地给小组起名、设计组徽、制定小组宣言及奋斗目标(个人、小组、班级)。这样可以使得每个小组更有凝聚力。

【陶继新】文化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以文“化”人。显性文化、隐性文化,都要起到“化”人的作用。小组文化建设得好,就可以让大家感到小组是和谐向上的,是可以不断进步的,即使有点问题的学生,也可以在这个集体中改正问题,走向优秀。而优质的小组文化一旦形成,就有相对的稳定性,会更好地提升小组文化,会让群体更好更快地成长。

【柴林亭】4.小组评价。小组评价在整个小组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评价或评价不到位的话,那么学习小组就形同虚设。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竞争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质疑和对抗;通过评价,让学生逐步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的小组评价是节节有反馈、日日有评价、周周有总结、月月有表彰。

节节有反馈:每节课的反馈,由任课教师负责,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依据评价细则给予量化。并在下课前宣布最佳小组和最佳学习个人。

日日有评价:即一天每节课的数据汇总到值日班长处。值日班长由全班同学轮流担任,值日班长整理数据后于次日总结点评。

周周有总结:值日班长将每天数据汇总到值周班委处,值周班委整理数据后在下周班会上总结点评。

“分组学习,捆绑评价”,每个小组内的优秀生和非优秀生结成帮扶对子,小组内每个同学取得的任何进步和成绩,老师不是表扬个人,而是评价整个小组。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热情。

【陶继新】你们的评价有两大特点:一是即时性,二是有效性。即时,可以让学生很快知晓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好的继续发扬,不足的尽快改善。有效,则提高了评价的品位,也可以帮助学生在评价中不断发展。

“捆绑评价”有着很大优势,它可以让学生更有责任心。因为捆绑评价可以让小组成员形成一荣俱荣、一耻俱耻的共同体。学优生帮助学困生是天经地义之事,而不是额外负担;学困生主动向学优生学习,并力争不断进步,成了内在的要求,不然,就对不起所在小组。久而久之,这种共进的态势就会形成常态,会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学习不只是自己的事,也是小组的事。而这种荣辱共在的品质,还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更有责任感与事业心。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