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好灵魂的花 结好人生的果
开好灵魂的花 结好人生的果
作者:陶继新 杨俊青         更新时间:2014-01-01

编者按:赤峰市田家炳中学(原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中学),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名优学校。其名优的神话传奇当然和升学率有关,但真正的实质在于办学追求的高品位与高境界。他们以创新求发展,以育人求质量,关注精神内涵,坚持人文引领,通过实施“33311”工程,形成了一条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办学理念与实践之路。为此,陶继新先生专程赶到这所学校进行采访,并通过QQ与杨俊青校长进行了一场对话。现将主体内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杨俊青】我校始建于1958年,原名为锦山中学,2001年更名为内蒙古师范大学锦山实验中学,2004年因香港慈善家田家炳先生捐资建楼,故更名为赤峰市田家炳中学,是田家炳在全国投资的第76所中学,内蒙古第1所田家炳中学。学校现占地面积8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0平方米;有教学班75个,学生4200人,在编教职工305人。是“赤峰市名学校”、“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2012年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名优学校”。

【陶继新】你们学校之所以成为名校,不是因为规模大,而是因为有内涵、发展好。其实,你们学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源并不太好,可是,教育教学质量却相当好。形成这种教育品牌,要比一般学校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正是因为这样,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名校,才更有其典型意义,才有了一定的美誉度与信赖度。

【杨俊青】是的。我们在2012年的教代会上,曾经认真地总结了我校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总体上说可以有以下四条最为关键:一是先进的文化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壮大的灵魂;二是开拓进取、务实创新的干部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三是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四是和谐的内外部生存环境是学校发展的保障。

【陶继新】您谈到的这四条走向成功的经验,其他学校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我特别欣赏你们艰苦创业的精神,在你们那片土地上,创造奇迹,没有艰苦奋斗创业的精神,是绝对不可能的。这让我想到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南联大,条件非常艰苦,可是,却造就出了一批大师级的人物。这说明一个问题,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不管学校条件如何,只要有一种努力向上的精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不取得成功的理由。

【杨俊青】是的,纵观全国任何一所成功了的名校,世界上成功的任何一个企业,包括取得巨大成就的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这一条。离开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离开学校的文化,再先进的理念都是空中楼阁。正因如此,我们把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作为学校发展和创新的动力之源,精神之源,使之成为激励教师创业、学生成才的一笔精神财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也已经成为了我校的核心精神。

【陶继新】其实,苦与甜本来就是一双孪生兄弟,没有苦,哪里有甜?这是一个生命规则。有的人不了解这个规则,一味地享受,可是,最终非但没有了享受,而且会更苦。你们确实有点苦,可是,当一次又一次收获成功的时候,所有的苦都变成了甜。况且,即使是平时在一般人认为的苦,你们也已经习以为常了,甚至有了以苦为乐的精神。有了这种品质,名校也就自然而然地诞生了。

【杨俊青】您说得太好了。就是凭借着这种创业精神,我校从一个只有500人左右的小学校,拓展到4000多人的办学规模,从生源大量流失的一所全市下游学校,一跃成为全国名优学校。短短几年,我们实现了规模发展、品牌打造和建设名校的三个跨越,成为一所文化底蕴深厚、办学质量优异、办学特色鲜明、办学水平优秀的人民满意度和信赖度较高的优质高中,初步实现了自治区质量名校的办学追求。

【陶继新】种下优质发展的种子,必然会结出优质教育的果实。这也给人们一个启示:优质的发展,不在于学校所处的方位好坏,也不在于其原有的基础如何,关键在人,在人的精神与品质。你们学校从校长到教师,从教师到学生,都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都有一种自强不息的品质,所以,创造“神话”也就有了水到渠成之势。当学校越办越有品位的时候,你们的社会声誉也会越来越高,生源也会越来越好。这会给教师与学生一个巨大的鼓舞,让他们更有自信。有了自信,学校不但可以保持原有的名气,还有可能驶进“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不怕吃苦 锤炼意志

【杨俊青】学校留给学生的内在文化和精神品质是我们最引以自豪的,也是学生得以受用一生的精神财富。社会发展到今天,独生子女身上所存在的性格和心理缺陷,已经不仅是一个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未来。在高中阶段,每个孩子都面临着被社会选择的现实,上一个什么样的大学,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方向和学生的未来人生息息相关。在这种情况下,培养学生吃苦的精神、坚毅的性格、专注的品质,高中当是最为关键的时期。所以,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点应该辩证地看,我认为,在高中阶段,让孩子苦一点,就是对孩子的未来负责。

【陶继新】有很多人问我,您怎么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呢?我说,不能说有什么成就,只是取得了一点儿成绩。如果问问在其间起关键作用的是什么?我就会说,吃苦。我是在郓城一中上的高中,那个时候简直苦不堪言。就说吃吧,从来没能吃饱过一顿饭,好多次差一点儿要饿死了。可是,正是那个时候,锤炼了我的意志,让我知道,再大的苦也能受,受过之后,才知道今天的生活是何等的甜。即使今天条件很好了,我也不会奢侈浪费,也不会骄傲自满,而是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与学习。所以,才结出了这个小小的果,才有了这份挥之不去的甜。现在的高中生,不可能再去受这样的苦了,不过,在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吃些苦、受些罪,会为他们一生的成长积累下一笔精神财富,会让他们不但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学,更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杨俊青】陶老师的亲身经历和事业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办学信念和信心。我们在孩子中灌输苦学教育,为每个孩子确立大学目标和人生追求,来激励每个孩子不断进取。高中阶段,是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度过一个什么样的高中时代,拥有一个什么样的高中生活,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办什么样的教育,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坚守什么样的教育信念,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都是一个校长要认真思考、认真解决并且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和体系。

【陶继新】“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名句几乎人人皆知。那么,什么是苦学?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多少年的经验告诉我,所谓的苦学,就是不要计较生活上的艰难,也不惧怕学习中的困难,要学会克服困难,以至享受破解困难的精神愉悦。这样的话,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学生就会一往无前。看来,苦学并不等于天天加班加点,也不等于天天学得很苦,恰恰相反,学生要加强锻炼身体,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快乐的心境,这样,学习的时候,才有足够的精力,也才有真正的高效。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苦的后面就是甜,当下受点苦,未来就能更美更甜。如果能够会学、善学以至乐学的话,就是更高境界了。孔子不是说自己是“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吗?我自己也感到每天学习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快乐、莫大的享受了。就此,我还和魏书生合写了一本《享受学习》的书呢!

【杨俊青】陶老师所言太好了,苦学不等于死学,苦学也不等于独学,更不等于唯学。学习,是一个大的概念,它应该包括三件事,即:做人、做事、做学问。不能仅仅理解成学习课本,那样的高中教育就太狭隘了。苦学,其实是一种心无旁骛和全力以赴的学习状态,是一种以苦为乐、苦中求乐的境界。

【陶继新】您谈到的学习的概念非常好,这也是我一贯的观点。如果只学文本之道,不会做事,做不好人,就不可能成就事业,甚至一事无成。也欣赏您说的苦学的状态与精神,当一个人心无旁骛和全力以赴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即使在别人看来比较苦,其本人却只是投入于其中、乐在其中呢,因为进入他所求的那个状态了,也就有了以苦为乐、苦中求乐的精神境界。我很有这种感觉,三十年来,极少休息,即使除夕上午与春节下午也要在编辑部看书与写文章,可是,我自己却乐在其中啊!

大师精神 以人立人

【杨俊青】当然,仅有苦干实干的精神也是不行的。小到一个人,一个学校,一个组织,一个团体,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需要自己的思想、文化来支撑。文化是血脉,是灵魂,是DNA。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学校的文化建设,把学校的文化建设当作生存之基、动力之源和发展之本。为实现这一点,我们对学校的文化革故鼎新,在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追求、办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特别是在学校愿景、目标、核心价值观建设上着力最多,形成了一整套先进的文化体系。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办学品位显著提升,“大师精神,书院气派”的学校文化逐渐形成。“以人立人,以文化人”的理念正在成为实际行动;“信仰、仁爱、责任、创造”的大师精神,已经成为我们的校园精神。简单、阳光、和谐、温暖成为我们人际关系的主流;积极、明朗、和美、向上成为我们的人文环境。健康向上、追求卓越、相互包容、彼此温暖,已成为我们这个集体的人格写照。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教育理念和教学理念,已经成为我们学校的文化血脉,形成了“质量”和“文化”两大特色。品牌意识、名校标准、文化品位已经深入人心,精致校园、文化校园已经成为我们的一大亮点。

【陶继新】“学校文化”,是支撑学校发展的关键性的能量,我有一个讲座题目,就叫《文化建设:学校魂兮所系》。因为文化的本来要义就是以文化人,优质的文化,可以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改变师生的生命状态。“大师精神,书院气派”就是很有品位的精神文化。学校,就应当有一种书院气派,就应当有一种文化气息,它可以抵制外界的喧嚣,也可以过滤掉心灵的污物。在这种宁静的环境里,才能有大师的横空出世,才能有学生的锦绣前程。

【杨俊青】是的。如何构建起一个先进的文化体系,怎样建设一个富有高度、深度、效度的学校文化,让全校师生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并乐此不疲,成为学校传承文化的血脉,教师教育人生的动力之机,学生人生的精神之源,关键在于学校核心价值建设。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形成了用大师精神统领学校文化的基本理念和文化体系。我们把“创造高贵幸福人生”作为办学宗旨,让“尊严、高贵、幸福”成为学校每位师生的生命价值追求。“走近大师,与大师对话,走进经典,与经典为友”,为全校师生树立了精神高标和文化榜样,让师生们仰望星空,提升人生境界和生命追求。为此,我们请德艺双馨的启功先生题写了校名,请学贯中西的季羡林先生题写了校训,请“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题写了田中学子培养目标,请原《人民日报》社社长邵华泽先生题写了校风,请“祖国母亲”丁榕老师题写了教风。并通过建大师书屋,立校训碑,塑大师雕像,悬挂大师塑像,存藏大师著作,以大师事迹撰写校本教材,用大师的名字命名教学楼,命名班级,命名读书节、读书月等一系列措施,充分挖掘了大师的教育资源,以人立人,让全校师生沐浴在大师们精神和人格的光辉之下,时刻受到大师们的精神熏陶,从而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

【陶继新】你们的这些文化,拉近了学生与大师的距离,让他们感到,大师就在自己身边。高中阶段正是崇拜偶像的时候,身边的大师,更能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学生不但可以学习这些大师的治学精神,更重要的是学习大师的做人。真正的大师,仅有学识是远远不够的,也是行之不远的,而大师的为人之道,就是一点一滴地渗透到学生心灵深处的。这就等于在他们的心里播种下了大师精神的种子,并会悄悄地扎根、发芽、开花与结果。这不但会让学生在学校里学习好,做人好,还会让他们在步入大学、走向社会后,同样不断地学习,力所能及地去做对社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比你们现在的高升学率还有价值,还会对学生的终生成长有利。

【杨俊青】通过对大师们生平事迹的研究和学习,我们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正是有了这种精神品质的支撑,所以,无论逆境还是顺境,无论成功还是失败,他们都会以乐观的精神面对,以积极的态度进取,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以仁爱的心灵处事,以负责的勇气担当,以创造的价值回报。这种品质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信仰、仁爱、责任、创造。我们把这种品质称为“大师精神”。正是这种大师精神支撑着他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也正是这种精神,使他们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精神富足、灵魂高贵、人生幸福的大写的人。因此,我们把“大师精神”确定为我们的“校园精神”,并用以指引全校师生。

【陶继新】“信仰、仁爱、责任、创造”,何其好啊!教育是需要信仰的,为了这个信仰,可以百折不挠,可以屡败屡战,当然,最后也一定是转败为胜。仁爱,属于中国儒家的核心思想,孔子不是说“仁者爱人”吗?在学校里,老师要爱学生,学生也要爱老师、爱同学,以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且,要有责任感,要有使命感,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不能只为了自身价值的实现,还要将这种价值扩大化,让他对教育、对社会有用。为此,就要努力工作与学习,就要去大胆地创造,去做出更大的贡献。

【杨俊青】是的。做一个有信仰、懂仁爱、讲责任、能创造的田中人,已经成为全校上下的共同追求。中国正处在转型时期,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一些错误思潮和意识形态影响,人们的思想、境界、追求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信仰缺失、道德沦丧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一大危机。教育,作为社会的最后一块净土,更应该坚守我们的道德底线,更应该坚定自己的信仰。毫无疑问,培养有信仰、有追求的人比任何事情都有价值,这一点,就和前面提到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紧密相连。这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大问题。

【陶继新】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本,中国第一篇教育学的论著《学记》的最后说:“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而开篇则开宗明义地说办学的目的是“化民成俗”。看来,你们关注的就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当下有的学校一味地抓分数,忽视人格与道德教育,其结果是分数有了,人格没了;有的甚至连分数也没考好,因为有很多时候,人格是与成绩联系在一起的。你们学校恰恰相反,不但培养的学生人格健全了,考试成绩也越来越好了。

【杨俊青】是的。我们的教育要遵从人道,澄明人性,亮美人心,陶铸人格,滋养人生。要让学子因我们的教育而生出人性的芽,长出人情的叶,树起人格的骨,开放灵魂的花,结好人生的果。因此,我们要让每个田中学子都牢记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为我们题写的“珍爱生命、崇尚智慧、守护道义、追求幸福”的校训。让我们的学子珍重自己,珍爱他人,开启智慧,养育精神,守护人道,匡扶正义,追求拥有高贵之精神,幸福之生活的人生境界。

【陶继新】这个校训真好!生命只有一次,可是,现在个别学生却视作儿戏,珍爱之则有了特殊的意义。知识重要,可是,如果生不成智慧,其作用则小之又小,所以,应当崇尚。道义尤其重要,不道义之事屡屡发生,每每向社会敲响警钟。而道义感的形成,则应始于学生时代。追求幸福的要义也不是局限于个人的快乐与满足,而应当是心灵的澄明与精神的高贵,这样,才能让自己幸福的时候,也让更多的人获得幸福。

书院气派 以文化人

【杨俊青】为了实现这一办学追求,立足学生高贵幸福人生的高度,陶铸学生人格,培养学生情操,让每个学生成为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传统美德和现代意识兼备,精神丰富、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优秀中学生,袁隆平院士为我校题写了“书生意气、科学精神、人文情怀、国际视野”的学生培养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确立了“33311”具体培养指标,即“读30部经典名著,听30场名人报告,观看30部经典影片,考入1所理想大学,具备1项享用一生的体艺特长”。通过几年来积极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陶继新】经典名著中不但摇曳着智慧的光华,也流泻着思想的要义,认真地读过30部经典名著之后,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智慧指数与思想含量。名家所讲,不少是其生命的感悟,有时会让人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叹,甚至由此点亮未来的人生。能够听30场名人的报告,受益之多,可想而知。通过经典影片,学生可以展望另一片文艺的天空,却会因有强烈的视角冲击与独特的内容而生成别样的感怀。这些似乎与学习课文没有直接的联系,可是,往往可以起到平时课堂学习起不到的作用。况且,这对学生一生的成长,都会产生比较深远的影响。

【杨俊青】走进经典,与经典为友,努力实现以文化人,养育精神,灿烂生命。我们坚信,读书是最好的教育,书籍是最好的大学。一个人的读书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一个人所读书的品位,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品位。因此,我们始终致力于书香学府建设,把读书工程作为校长工程来抓,努力实现学校有书香气,教师有书卷气,学生有书生气。确定学生推荐书目50部,必读书目30部,设置每周两节阅读课,确保每天半小时全校阅读,每天一篇读书笔记,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读书演讲会,每年举办读书节,评选奖励“钟书小博士”、“钟书班级”、“钟书年级部”、“书香家庭”,让读书成为母校留给学子的胎记。

【陶继新】阅读是可以从本质上改变人的生命走向的,它会让人真正成为有品位的文化人。阅读之于学生当下的学习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大量阅读经典且有一定背诵量的学生,大多会形成属于自己的优质语感,于是,其话语方式、思维走向、写作水平,也因其文化的承载而有了品质。于是,对于学习学科知识,特别是学习语文,就有了很大的助推作用。而且,语文能力素养的提升,还是可以不断延续的,甚至有可能延续终生,让整个人生充满文化情趣与思想内涵。

【杨俊青】以人立人,大师精神,让全校师生仰望星空,为学生确立人生高标和文化榜样。以文化人,与经典为友,开启智慧,养育精神,灿烂生命。近年来,我们在学生培养策略、途径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坚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学习教育为重点,读书教育为特色,构建了系统的德育体系。通过校园大舞台、经典诵读、校本培训、才艺展示、学生社团活动、30华里远足、高一学生入学军训、百日誓师、毕业典礼和开学典礼等仪式教育,让学生拥有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中学时代。“形象素雅、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气质高雅”已经成为田中学子的特质。

【陶继新】你们在学生中举办的这些活动与仪式,对于锤炼学生的意志,开阔他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培植他们的合作精神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这些活动与仪式还会凝聚成一种气场,一种精神,在学生中流转,并生成正向的能量,推动学生不断地向前行走。有些活动与仪式还会成为学生终生的铭记,镌刻在他们的生命记忆里,并产生着持久的影响。学校,不应当只是课堂学习的地方,还应当有更多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特别是有意义且让学生感动的生活,让学校为他们留下最为美好的印象。

养育精神 灿烂生命

【杨俊青】关于如何处理好育人和教书的关系,在当下追考的高中现状,特别是像我们这样承载着众多家长和学生升学愿望的学校,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智慧的。是否会影响高考,是否会耽误学生的前途,这也成为很多家长和教师所担心的问题。实践证明,育人是基础、是目的、是根本。我们始终把培养人、发展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负责,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育好人,更能促进和提高教好书。换句话说,让学生读书、做人、做事更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几年来我校对升入大学学生的跟踪调查显示,我们的学生更具有发展的后劲。

【陶继新】有的人认为,育人与教书,学知与成人,是一对矛盾。诚然,在“应试教育”的逼迫下,有的人放松甚至放弃了育人,只关注学生的学知了。有的时候,也许可以让这些学生考出比较好的分数来。可是,由于没有内在动力的支撑,学生的学习能量大多很难持久,特别是进入大学之后,就更是不在成人上下功夫了。只有才而无德者,终究是要被社会摒弃的。其实,更多时候,育人与教书、学知与成人是和谐统一的。你们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你们在育人上下了很大的气力,有的时候还会影响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时间,可是,学生的学习成绩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持久的发展动力,有了更大的发展潜能,有了终生受用的精神与能量。

【杨俊青】是的。学习书本知识只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任务之一,成长才是根本目的。没有健康的体魄,就不会有健康的心灵,更不会有高贵幸福的人生。精神上的富有和心灵上的丰盈,离不开健康的体魄做基础。因此,在办学实践中,我们每天必保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运动,“坚其志、强其骨、厚其学、风其神”。成长生命,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也是学生和学校必须完成的主要教育任务之一。特别是我们的跑操活动,学生精神饱满、队伍整齐、动作一致,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身体、培养团队精神、张扬学生精神的形式。走进田中的操场,跑操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陶继新】健康是生命之本,以牺牲学生健康换来的高考成绩,不但不可喜,反而很可悲。生命的成长是离不开锻炼的,你们保证学生的锻炼时间,且让学生在锻炼中感受群体的斗志与精神的向上,这不但可以强健身体,还会提升精神能量,而精神能量之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则可以超越单纯锻炼身体的效果。再说,当学生身体健康与精神饱满的时候,学习的效率也更高。长久的健康与持久的高效,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你们让学生锻炼的时间长,锻炼的方式好,正好符合了学生学习的规律,也符合了学生优质发展的规律。

【杨俊青】新时期的教育是一个世纪难题,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积极的探索,从培养目标到教育内容,从教育方式、途径到教育评价方法,都有所发现和收获,形成了一个以“33311”为培养目标、以人文教育为重要内容、以读书为主要教育途径、以行为修养为标志的“人生教育”框架。

【陶继新】你们的这个探索太有价值了!学校教育,如果没有有效的人生教育,那就不可能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这需要教育担当的精神,也需要科学研究的水平,还需要与之相应的行动。你们破解了这个难题,不但让你们的学生受到了良好的人生教育,还希望让更多学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教育。

杨俊青校长简介

杨俊青,蒙古族,中共党员,1969年生,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内蒙古民族师范大学。现任赤峰市田家炳中学校长(原锦山中学),赤峰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多次受赤峰市人民政府记功奖,荣获“优秀校长”称号,被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科研杰出校长”。坚持 “办有灵魂的教育,创高贵幸福人生”的办学信念,践行“创质量品牌强校,建北方文化名校”的办学追求,彰显了“大师精神,书院气派”的办学特色。

(原载于《创新教育》,2013年第5辑;作者:陶继新  杨俊青。)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