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4-01-08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卢志文校长的管理智慧

陶继新

 

卢志文,1963年生。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翔宇教育集团宝应中学校长,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学会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千名骨干校长研修班”首期学员。淮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扬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人生信条:宽心容物,虚心受善,平心论事,潜心观理,定心应变。教育格言:教育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

精神奠基:员工宣言

记者采访山东省安丘四中时,曾为“学生誓言”而久久地激动。那发自心底的呼吼,昭示的是绝处逢生、背水一战的毫情,超越自我、完全自信的不败精神。而翔宇集团的员工誓言,又一次令我激动不已。那宣言吹响的是充盈着思想品格与文化内涵的宏亮号角,翔宇人的为人准则、教育理念、奋争精神,都在其间流泻回旋,令你也不由得为之心潮澎湃。由于篇幅受限,从中撷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我们坚信“万事德为首”,始终认为“品德高于能力,性格大于才干”,“德才兼备”永远是翔宇选拔和任用人才的不二标准。

我们认为一切的成功来源于“一分的机会、二分的智慧和七分的打拼”。我们将克服扭曲我们人生观的享乐主义,坚信“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去解脱”,而“一切乐境都要靠劳动去创造”。

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我们将摆脱困扰我们心灵的贵贱差别和雇佣观念,永远维系人与人、员工与单位的平等与互助,永远做学校和集团的主人。

我们信奉恩恩相报的道德准则,永远不忘记给予我们帮助的任何人,尤其在逆境中帮助我们的人。

我们坚信敬业精神是维护集体、个人、社会共同利益的基本条件,永远将不敬业行为视为堕落和愚昧。

我们今天的工作必须今天完成,今天完成的事情必须比昨天更有质量,明天的目标必须比今天更远大。

微笑是一扇打开的心灵之窗,我们永远用微笑面对别人。健康的心理是我们享受美好人生的前提。

我们要尽量欣赏别人的优点,少过问他们与工作无关的缺点。经常赞赏别人取得的成绩,永远不要过分指责他们的失败。摈弃背后议论别人、搬弄是非的恶习,省下时间发展自我,提高学校。

我们永远不偏执,我们知道批评我们的人,未必都是对我们不满的人。我们要学会从批评中吸取营养,我们感激给我们批评并帮助我们提高的所有人。

我们永远信守“视质量如生命,视家长为上帝,视学生若亲子”承诺。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降低我们的工作标准。

翔宇员工宣言,更多的是人之何以为人的价值导向指引,是翔宇人从艰难走向成功的精神奠基。卢志文认为,宣言从员工的口中喊出,却定格在了他们的心里,物化在他们的行动之中。所以翔宇才有了高信誉度、高水平的教育品牌。他告诉记者,翔宇已经打造了一流的教学质量,但教育最本质的东西却并不完全是教学质量,它更需要思想与文化。宣言的最大价值,就是体现了我们的思想品格与文化追求。因为我们翔宇的目标是“培育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宣言所讲,正是容纳了教育走向世界必备的思想品质。

例会成为诱人一景

提起例会,总会让人产生空话连篇、拖泥带水的联想。退避三舍,抑或听而瞌睡、坐而闲谈,就成了消积抵御这种会议的一景。而翔宇教育集团的人们争相参加例会也成了一景:餐厅工作人员因时间关系不能全程参加会议,他们把意见一直提到集团总校长室。其中的奥秘,当是卢志文匠心独运的会议版块设计——

一、“艺术欣赏”:提升品位

将艺术欣赏纳入正式会议日程之中,是卢志文的一个创造。在开会之前1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或欣赏名曲名画,或欣赏文学名著。当优美的乐声在会场里绕梁三周地回旋时,与会人员无不沉浸在艺术美的享受之中。而后对于这一名曲的点评式欣赏,则是从美学的视角对其进行的经典观照。于是,人们在感受音乐的声感之美时,也对其内蕴的思想情趣与艺术造化有了更高层次的认知。而在世界名画与中外名著欣赏时,与会人员同样在物我两忘的审美体验中,走进与文学艺术大师心灵相契的审美境界里。这样的会议,没有了味同嚼蜡的枯燥与敷衍塞责的应付,而是引领人们从容、幸福地步入聆听或窥视文学艺术之美的殿堂之中。

二、“道德建设”:净化灵魂

在卢志文那里,道德建设不是悬于太空的说教,而是根植于实体之中的鲜活实例。诚如罗丹所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就在老师自己的身边,不断发生与发展着动人的事迹。撷取而来,就能感人至深。于是,卢志文每次就请本校一位教师或者职工上台演讲,接受大家的鼓掌。一些默默无闻的同志,特别是服务行业的职工,一生都没有机会走上讲台讲述过自己的故事,更没有接受过这么多人的掌声。所以常常是激动得泪水闪烁,语音颤抖。就连台下的人们,也不由得洒一掬感怀的泪水。他们同时也在思考,自己也要做出成绩,在这个舞台上接受大家的掌声,享受道德人生的特殊幸福。结果,没有专题的道德教育,争做好事与奋发向上的氛围却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三、“领受奖品”:鼓励向善

在道德建设方面做出成绩者不仅可以登台演讲,还可以从卢志文校长那里获取一份奖励。卢志文经常外出开会与讲学,收到不少赠送的手机、皮带、西服、领带等价值不等的礼品。他认为这都是因公而得,还应当归之于公。他将这些礼品交到办公室,积少成多,渐渐地就有了高高的一堆。他就把这些礼品作为奖品,奖励给每一次的演讲者。由于物价不等,以防“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思想影响某些获奖者的情绪,就将每一种奖品的名字写在纸上,揉成小小的纸团,无序地放在一个小玻璃缸里。得奖者探囊取物,任受幸运女神的指使。这样,得奖者不管获何奖品,都会高兴不已。因为这种奖品寄寓着特殊的意义。每逢此时,整个会场的人们都会快乐无比,因为大家在分享获奖者的幸福的同时,也有了自己下次获奖的美丽期盼。用卢志文校长的话说,用这种发奖的方式,营造了一种和谐融乐的家庭环境,以及促人上进的激励氛围。

四、“教育论坛”:武装理论

教育论坛的内容一般不局限于某个学科或特殊问题,主要是宏观教育的论题。可以讲一个观点,一种现象,但一定要给与会人员耳目一新的感觉和较为深刻的思想启迪。论坛的主持人和发言人一律征集而来,非有充分的准备,休想在论坛上“把盏论英雄”。卢志文认为,这是论坛,也是赛场,因为人们在参与过程中,也就有了评判。谁也不愿意在赛场上马失前蹄。所以,精心准备,就成了每一位竞争者的共同行为。也正是因为如此,论坛内容多是精彩而又新颖,既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亮点,也成了提高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文化品位的培训课堂。据卢志文讲,现在的教育论坛又有了新的内容形式,原有的一人主持一人演讲已难以满足教职工的需求,四人同在台上,针对同一论题进行唇枪舌剑的辩论,则有了激动人心的新的景观。

五、“时政速递”:开阔视野

传达上级指示精神,通报集团重大信息,报告当今世界要闻,点评教育热点事件等,都属于“时政速递”版块内容。虽然只有几分钟的时间,但由于是菜单式的一句话新闻,信息量大,言简意丰,深入人心。有时则就某一热点问题进行重点评说,如北大学生的伤熊事件。在这一“快递”中,大家对国内外重大新闻和热点事件有了“不行而知”的收获。

六、“校务工作”:指路脚下

这一版块一般由卢志文校长登场讲演。总结既往的成绩与缺失,指出未来的行动方向。一般不作长篇大论,而是要言不烦,风趣幽默。大家在笑声中,明晰过去的成败得失,看清未来的发展走向。

做一个不对下属发火的校长

卢志文平和的心态外化出来的形态是微笑与从容,对上级朋友如是,对下级也不例外。他在网上发过一篇《做一个不对下属发火的校长》,便是这一表征的文本表述。

一、发火探因

记者问及何以不对下属发火时,他说,冷静地对发火的原因进行探究时,就会发现源头多在校长身上。而校长的暴跳如雷与大光其火,伤及的不仅是下属的感情,损害的还有校长的人格与声誉。他认为,要么由于校长的治校方略错位,下属方向不明,犹如没头苍蝇般乱飞乱撞,以致工作无序,出现错误;要么校长凡事“一把抓”,事事自己说了算,下属唯唯诺诺,唯命是从,做起事来束手束脚,遇到难题必然无所适从;要么校长平时做甩手掌柜,疏于管理,下属不知办事规范和要求,校长遇事突然“抓一把”,必然驴唇不对马嘴;要么下属的观点正确、思维新颖,只是由于角色地位的不同,使得下属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申明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下属,在校长看来也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因此招来训斥,下属的心意遭受破坏的同时,创新思维的火花也会因之泯灭。

所以,在发现自己的下属出现错误时,卢志文的第一反应就是内在的省察,自上而下地寻找问题,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这样一来,非但火没有了,还会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看成是组织成长和塑造部下的一种乐趣。

即使问题出在下属身上,卢志文校长也会采取宽容大度的态度。他认为,犯错难免,平凡人如此,圣贤亦如是,每个人都是在犯错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下属犯了错误时,最好方法就是心平气和地与之共同分析出错的根源所在,缕清纷乱的思路,点示前行的方向。同时,校长还要勇于负起领导的责任,让宽容与理解之光照亮下属继续前进的希望之道,而不是在其内疚之心里火上加油。这样,“不贰过”的内圣情怀就会“随风潜入夜”地滋润到下属的心田之中。卢志文说,为了区区小事校长大动肝火,令下属一天甚至多天心绪烦乱,以至影响了工作,是得不偿失的愚蠢行为。

二、应对策略

做一个不对下属发火的校长同消极应付、无所事事并非同步而行,相反,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下属犯错的次数,才是斩断发火之源的温馨之剑。

1.人尽其位

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让其做合适的事,这是卢志文校长的聪明之处。他总是在选人上费尽心机,为某一位置寻得一个最佳的人选,或“三顾茅庐”似的追踪寻找,或“为伊消得人憔悴”般的耐心培养指导。同时,选人也包括人的组合,“人事相适,同频共振”是其选人的高明之处。卢志文非常善于把不同类型、不同特点和能力的人组合在一起,让优化组合生发出优化的效果。实践证明,人选方面出现问题,错误问题也就会接二连三地出现。

2.授之以渔

布置任务,安排工作,这是所有校长都可为之的事情。但是下属在执行校长旨意的时候,是不是也将校长的科学思维方法同时接受下来,就是一个另当别论的问题了。卢志文是“授之以渔”的高手,他认为,布置任务是工作的必需,也是训练下属能力的一种载体,他的科学管理方法,纷涌迭出的创意,都是在工作流程中不经意间向下属传达的。下属在这种耳濡目染的创新氛围中,也就水到渠成地学会了现代科学管理的方法。卢志文说,学会只是第一步,更高的境界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生命个体,都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活力资源。培养下属的创造激情,开发下属的生命潜能,早已走进卢志文日常工作的规划之中。孔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导,在卢志文及其下属那里已经有了生动的实践。卢志文说,最让他感到骄傲的是,他管理上的“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已经根植于下属创造性工作的沃土之中,所以自己“南面而已”的洒脱就情在理中了。

3.“悬剑”不用

一个组织如果不能使自己的成员富有阳光心态和简单思维来从事日常工作的话,这个组织就会变得木纳、迟钝而没有生机;一个校长如果不能为下属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生存发展环境,就会使这所学校了无生机,前途暗淡。卢志文认为,领导以训人始,必以失败终;校长的热心、耐心、关心,换来的将是省心、放心、开心。

卢志文认为,校长的管理一般在管门房、管课堂和管心房三个层面游动。显然,管门房是最低层次的管理,管心房才是管理的至高境界。他从来不查教师的迟到、早退,甚至听课也不多,更多研究的是如何让全校职工愉快地做事,高效率地做事,做正确的事。

卢志文形象地将校长喻作悬剑、舞剑和用剑三种不同的类型。他说自己是一把“悬剑”,悬而不用,正如“不战而屈人之兵”一样,是管理上的上上之策。“舞剑”以警人虽然有威慑之力,但在被管理者的心理层面却投下了惊恐的阴影。“用剑”的结果是校长与被“斩”者成为势不两立的敌人。卢志文认为,为了握剑在手悬而不用,校长就要像车胎一样能“受得了气”,像闹钟那样“通过敲打自己去警示别人”。因为生气无济于事又有害健康,所以他深信西方一位哲人的告诫:“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是注定要吃亏的,那就是发脾气!”而有了这种思考与心理准备,加之“悬剑”不用,他自喻的“车胎”虽未打气却总是气鼓依然。

关注细节,“小题大作”

20041018日,卢志文应邀前来济南师范附小讲学,其中便谈到校长是做法家、儒家还是道家的问题。他认为,基层工作人员要做法家,中层干部与副校级的领导要做儒家,校长则要做“无为而治”的道家。他认为,校长一定要站得高,不能陷在事务堆里。他是翔宇集团的总校长,还兼任宝应中学校长、外国语学校的校长,不从事务堆里走脱出来不行。他是一个“言必行,信必果”的人。大权在握却又异常洒脱的卢志文,游刃于宏伟大业的谋划之际,创新思路沛然而出,教育成果璀璨夺目。

但是,在采访卢志文时,他却向记者饶有兴趣地谈起自己的主管学生之“吃”与关注吐痰“末节”的小事来。

一、“吃”透教育

餐厅菜谱、商店零食、门前摊贩这些人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卢志文那里都是关系教育本质的大事。

1.主管餐厅——“市场”与“计划”之间

后勤服务社会化挺进大学校园之后,校长们开始习惯于用“市场”的方式解决学校的后勤服务问题。卢志文这个在市场经济波涛中翻卷腾跃的弄潮儿,非但没有随波而行,反而按兵不动,让计划体制的旗帜在这一方园地里任意飘舞。

卢志文认为,在中小学推行后勤服务市场化弊大于利。因为餐厅一旦市场化运行,刺激高消费也就成为必然之势,饭菜档次与价格阶梯便会泾渭分明地呈示出来。缺少判断力的中小学生容易形成攀比之风。不懂事的孩子,就有可能因为要吃上高档一点的饭菜,而与经济比较困难特别是下岗职工的家长索要更多的费用。这不但会给学生造成心灵上的创伤,甚至也给家长带来心理影响。同时,由于学生餐厅经营者容易为利益趋动,迎合学生的不良食欲需求,不利于学生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再说,经营者任何急功近利的举动给学校留下的隐患,都给学校管理增加了不安全因素,这也是学校无法回避的。

正是基于这种思考,一贯以抓大事著称的卢志文校长便亲自主管起了餐厅。统一价格标准,营养师精心设计每周菜谱。同类菜肴提供备选品种,以供众味难调的学生各取所需。如此一来,不仅营养搭配趋于合理,而且吃喝上的攀比之风也就销声匿迹。而以质取胜、服务第一也成了员工一种共有的价值取向。

卢志文主管餐厅,细节中渗透着教育。受传统饮食习惯影响,学校所在地的人多对辛辣之物望而却步,所以部分学生家长以自己的孩子不吃辣为由,要求餐厅菜肴中不要有辣味。但一贯倡导视家长为上帝的卢志文却不肯满足家长们的这一小小的要求。他跟家长说,一个不能吃辣的人,大半个中国都不能去。吃辣不是受罪而是享受美味。不培养孩子吃辣是剥夺孩子享受美味的权利,更不利于提高孩子的生活适应能力。

尽管家长为卢志文的侃侃而谈略有所动,但持怀疑态度仍是一个事实存在。卢志文想到教学上的“循序渐进法”,吃辣也不能“忽如一夜北风来”,而应该让其“随风潜入夜”地走进学生的饮食习惯之中。所以他安排餐厅师傅在做菜时,起初只是微辣而已,而后再一点一点地加大辣味,直到辣得学生满头大汗仍爱之不舍时,卢志文才释然地笑了。学生如湖南妹、四川仔一样爱上辣味的同时,饭量也渐渐地增长。看着孩子健康地成长,家长的欣喜之情也便在言谈话语之中流溢出来。

2.不吃冰糖葫芦的六条理由

商贩云集,是很多学校大门口的一道“风景”,也是校长颇感头痛的一件事。和其他学校不同,卢志文没有采取赶走小商小贩的办法,因为事实证明这种办法多是费上时力也难以真正奏效,即使联合有关单位管上一时,其后还是死灰复燃,真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想到自己是一校之长,教育自己的学生乃是最好的方法。于是他跟学生讲“为什么不能吃校门口的冰糖葫芦”。他说:“我如果谈得有理有据,大家不但自己不要吃,也要告诉别人不去吃;如果认为毫无道理,同学们尽管去吃,账由我付。”于是,他从从容容地谈了六条理由:第一,饭前吃了冰糖葫芦影响食欲,进而影响身体健康。第二,这些食品多为临时加工,加之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较长,很不卫生。第三,穿冰糖葫芦的竹签尖端锋利,学生一边骑车,一边吃着冰糖葫芦,很不安全。第四,吃了之后随地一吐,随手乱扔,很不文明。第五,学生胸佩校徽,路上行人瞩目,这种行为自然影响翔宇形象。第六,大家吃得越多,就越刺激小商小贩到我们这里来卖。门前堵了这么多的小商小贩,不但出入不便,而且也对具有文化品味的学校形成内在冲击。

学生听了校长这一番宏论,顿悟式地一个个与冰糖葫芦做了一个永诀式的告别。原先生意红火的小商小贩,看着一个个旁无他顾进出校门的学生,不可思议地摇着头,然后便是不赶自走。

3.校园商店里能不能卖零食

卢志文在全校开展禁吃零食活动时,校内的小商店却照旧出售。“学校商店绝对不能卖零食”,这是德育处和班主任老师的共识,卢志文却不这样看。他说,让孩子在校园里不吃零食是对的,但通过商店不卖零食这种方法去实现学生不吃零食却是错的。一个人只有抗拒诱惑,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做出高尚的行为来。人生需要抵制的诱惑太多,倘若在几袋零食面前就经不起诱惑,那还怎么走好一生的路?应当让孩子在诱惑面前学会自我锻炼,形成自我约束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自我约束力,学校商店里没有零食,校外超市里有的是,照样可以买来吃。总不能让超市也不卖吧。他没有让商店禁卖零食,却在校园里开展了禁吃零食的活动。学校商店里的零食慢慢地卖不动了,商店无利可图,自然不再进货了。

二、“吐”出智慧

卢志文“一篇文章治吐痰”的故事,最能体现他文化管理的魅力。

校长乃一校之“魂”,竟然关注起吐痰“末节”小事,似乎有点“魂”不附体。可卢志文不但关注,而且专门撰文《我的教育理想:翔宇人不随地吐痰》,并在全体学生大会上正式宣读,贴之于橱窗里,发表在校报上。

卢志文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因为国人随地吐痰,积习已久,翔宇校园也不例外:新宝中教学楼的过道,毛面花岗岩透着现代与气派,但上面却满是痰迹;淮安外国语学校的运动场上,红色的塑胶跑道围着如茵的人造草皮,也有痰液藏身其中;实验初中和实验小学,这样的不雅景观也是随处可见。

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就应当让“随地吐痰”与之告别。也许人们认为随地吐痰只是小事一桩,可现实往往是一再强调、反复叮咛、广泛发动、深入宣传,却收效甚微!可见这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大事。

卢志文说,实现这个“理想”,仅靠讲道理是不行的。“乱世要用重典”“矫枉难免过正”,国外最成功的做法是“重罚”,罚款罚得你心惊肉跳永世难忘,积习再深,也会“立地成佛”。

翔宇尽管没用重罚之法,但却借鉴了这种思路——建立随地吐痰者档案,长期陈列随地吐痰者名单。

集团印制提示条——

XX同学(同志):您在翔宇校园内随地吐痰,您的名字将会出现在学校的公示橱窗里,并入校史陈列室。现赠面纸一张,请您习用,再附短文一篇,劳您一读。谢谢!

抓到随地吐痰者,礼貌地询问姓名,恭敬地递上提示条,并送面纸一张和卢志文的那篇《我的教育理想:翔宇人不随地吐痰》的短文。校史陈列室备《翔宇随地吐痰者警示录》“纪念”册,橱窗辟“翔宇随地吐痰者公示栏”,长期陈列这些人的“芳名”,以作警示。

卢志文认为,外力作用可以制止随地吐痰,但最终还是要靠大家的道德自律。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但“知耻”与“改过”之间还需要有一种“自讼”的魄力。有了错误,不要怕被别人知道,更不要欺骗自己。要敢于揭露自己,把自己的错误暴露出来,以增加羞耻感,推动自己去改正错误。卢志文就是希望翔宇人能够闻过必改,知耻即止,永葆清纯的道德良知。

翔宇人可谓知耻而改的典范,现在,不仅翔宇所有校园内任何地方绝无痰迹,而且全校学生与教职员工任何人任何时候在任何地方都不再随地吐痰。用卢志文的话说,翔宇人就是从不随地吐痰处,一步步跻身到当代世界文明人的行列之中的。

对于学生之“吃”与吐痰“末节”小事的关注,在卢志文看来与“无为而治”并不相背而行。因为这些看似细微末节的小事,既是解决起来难之又难的老问题,也是见微知著的大问题。老子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卢志文认为,“易”“细”与“难”“大”是一个辩证统一体,他正是从以小见大、以易见难处关注这些“末节”“小事”,并在这些“末节”“小事”中践履着他的教育理想的。

独具风采的“自我介绍”

与卢志文相处,你不仅可以充分感受到江南才俊的轻灵剔透,也还会因他那乐天达人、道法自然的精神境界而敬服。他的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连同多才多艺一起,“天然去雕饰”地驶进你的心灵,让你在美的体验中,思考卢氏所独具的风采与智慧。他的“自我介绍”,没有夸饰事业上的奋争与成功,而是点击个人情怀、性格爱好、心理走势,令你自然从容地触摸到一个鲜活个体的生命跃动。今将他的“自我介绍”照录如下,以使与他相识相知以及未曾谋面的读者,去领悟“这一个”的心灵游动——

一表人才:喜欢表扬——表扬别人和被别人表扬。

二意三心:小事随“人意”,大事顺“天意”;容物宽心、论事平心、处变定心。

四体不勤:喜静怕动,缚鸡有力;电视助眠,足球拳击。

五读俱全:喜欢读帖、读印、读史、读谜、读诗,却被迫读考题、读文件、读报告、读发票、读人脸色。

六亲不硬:达官显贵,概不沾亲。

七情调和:喜怒忧思悲恐惊,每行于色。

捉笔涂墨,附庸风雅;射虎制谜,偶有妙得;操刀篆刻,得“意”忘“形”;苦于心实,拙于旋事,志大才疏,心雄手拙。

作事有唯美倾向,多累,常自叹命苦。

处人以设身为想,多亏,仍积习难改。

但卢志文在向记者自我表述后,深情依依地说,教育情结更是他的最爱。他说,教育是使别人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正是教育,才使他拥有了今天的幸福人生,所以,他也试图用教育,使翔宇的所有人的生命质量更加精彩。

(原载于《现代教育导报》,20041115日;收入《治校之道——20位名校长的智慧档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