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校品牌,提升信任指数――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因
打造学校品牌,提升信任指数――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因
作者:陶继新         更新时间:2014-01-14

打造学校品牌,提升信任指数

——山东省德州跃华学校持续发展的动因

陶继新

 

     在一些民办学校江河日下的时候,德州跃华学校却蒸蒸日上。更为重要的是,这所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信赖度越来越高,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第一章:无信不立

孔子的弟子子贡请教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问道:“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孔子说:“去兵。”子贡又问道:“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说:“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一般人看来,如果说去掉兵力还可以理解的话,没有粮食是绝对不可以的,不然,人则会由此而死。可是,在孔子看来,如果失去民众的信任,执政者就再也站不住脚了,比死更加严重。其实,不只是执政者,任何人的信任体系一旦轰垮,都将一事无成。跃华学校的信任指数不断攀升,办学质量日趋提高,与其学校构建的诚信文化不无关系。

董事长一诺千金

2003年,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评选揭晓,德州跃华学校李忠印董事长榜上有名。

李忠印自幼就有一个上好学的梦想,可是,这个梦想在那个时代没能成为现实。好在改革开放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兄弟两个经营的跃华玻璃钢总公司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丰厚的经济效益。1999年春节过后,兄弟俩却出人意料地投资6000万元办起了学校。

他们从早年求学的艰难,从办企业人才匮乏感受到,培育人才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我就是要办一所全国一流的民办学校,为教育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在知天命之年能办成这件事,也算在这个世界上没白走一回!”李忠印董事长的话掷地有声。他们雄心勃勃,立志让更多希望上好学的孩子梦想成真。

在他们看来,办学校与办企业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取信于人。他们认为,那些靠虚假宣传办学校的人,只能骗人一时,最终势必为人们所鄙弃。

办学就要一个好的校长,当时在德州很有人气指数的傅国杰就成了他们的首选对象,这个曾在德州一中担任过校长的著名特级教师,对他们兄弟两个也是敬仰有加。所以,几乎是一拍即合。傅国杰,就成了这所学校的首任校长。他们向傅国杰承诺:“需什么样校舍,我俩建;要什么先进设施,我们添置。办学,全由校长决策!”学校的管理大权全部交由傅国杰。很快,傅国杰的智慧与精神,就给这所新生的学校注入进生命的活力。

跃华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把讲诚信放在办学的首位,无论董事会还是校委会只要说到就能做到,只要做就做最好。董事会向全体教职工承诺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福利待遇、工资发放等各种问题均逐一得到落实;校委会向社会承诺的不乱收费、择校自由、四全管理、小班化教学、特色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成功、公开招聘以及向教职工承诺的中高考奖金发放、动态工资、名优推荐办法等也得以有效实现。在采访中,老师们说,九年来,学校的所有承诺像板上钉钉一样从来没有动摇过。

董事长和学校领导的“言必信,行必果”已经根植于师生的心里,进而形成了一种属于跃华学校的诚信文化。

教师的心灵承诺

诚信背后彰显的是人格魅力,人格魅力又从深层次感动着老师们,于是,在教师层面显现的诚信文化就有了特别动人的乐章。

在跃华学校幼教部,一位年轻的女老师陪着一个3岁左右的男孩子,每天30多分钟重复做着一件事情——爬楼梯且不断地说话。

据王主任讲,这是一个存在严重语障的孩子。家长带着这个孩子来报名时,她就知道收下这个孩子定会给教师带来难以想象的压力。为此,她和五位教师进行了一次直抵心灵的谈心,甚至分析了由此带来的一切不良后果。但是,大家还是达成了共识:“这孩子我们要了!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培育他!”这些话语不只是说在嘴上,更大的承诺则在于永驻心里的那份爱,它从不同的方式流露出来,感染着这个孩子。圣洁的承诺终于感动了“上帝”,这个孩子开始陆续往外冒音节了,他的语言的敏感期萌动了!为了满足孩子建构生命的需要,幼教部专门抽出一个教师,每天不厌其烦地陪着这个孩子爬楼梯、下楼梯,并借机训练他的语言。

王主任对记者说,孩子从出生到6岁,一般要经历语言、秩序、执拗、动作、审美等多个敏感期。这些敏感期不仅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也是影响孩子心灵、人格发展的关键期。现实中,不少成人不能破解孩子这些行为背后的密码,误以为孩子“不正常”或者“无理取闹”,往往采取“镇压”“无视”或“纵容”的态度,就错过了孩子一生中重要的敏感发展期。

目前,如果不是特别注意,几乎看不出这个孩子的“语障”表征了。更重要的是,他有了充分的自信,有了与其他孩子一样学习的能力。

记者在采访家长的时候,他们说得最多的一个词是“放心”。只要孩子入了这所学校,学校与教师的承诺,都会一一落实。其实,开始的时候,人们对跃华学校也心存疑虑,认为民办学校的承诺多有虚假成分。可是,后来大家发现,对于跃华学校,无须“听其言而观其行”,“听其言”即可“信其行”。

据司家栋校长讲,学校的诚信文化几乎无处不在,有时甚至表现在一个细节、一件小事上。比如,一个学生交费上学后,因事中途退学,剩下的费用,学校按规定全部退还学生。

有大仁,方有大信;有大信,方成大事。李忠印兄弟两个在经营企业时的巨大成功,更多靠的是“大仁”;那么,跃华学校的快速发展,靠的则是与这种大仁和谐为一的诚信文化。

外省学生家长放心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学校有300多名是外省的学生,有来自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云南、河南等省市的学生,也有来自黑龙江漠河和内蒙古丰镇、满归、满洲里等边远地区的学生。他们一个学期才能回家一次,但为什么舍近求远地来到德州跃华学校上学呢?

原来,这些学生的背后有着家长的支持,他们深信学校“让外地而来的孩子‘安居乐业’”的庄重承诺。

在小学部的校园里,记者就遇到了一位来自鄂尔多斯的小姑娘。她叫李家瑜,是一年级下学期来跃华学校的。刚来时虽然想家,但是从来没有哭过。她说很喜欢这里的老师和同学,已经融入这个集体之中了。2007年暑假,在她影响下,她的一个表哥和一个表姐也来了这里,在小学部读四年级和六年级。现在已经就读三年级的她高兴地说,他们来了,我就更不想家了。

据姜风平副校长讲,家瑜的爷爷李孝义是鄂尔多斯市一所重点学校退休的老校长,他的家和学校仅一墙之隔。孙女来这里之前,他虽然听说跃华学校多么多么好,但还是放心不下。没有真正的考察,没有切身的体验,他是不能将自己心爱的孙女放在异地他乡上学的。所以,他亲自送家瑜来到跃华学校,而且在学校整整呆了一周。老人家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同听课,甚至悄悄地调查一些外地学生在这里生活学习的情况。七天之后,他不但没有了疑虑,还喜欢上了这所学校。放下家瑜,他放心地走了。

首席校长傅国杰对记者说,现在跃华学校已经拥有了两个多亿资产的话,它还有一个无形的资产,那就是在越来越大范围构建起来的信任指数。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个价值,超越了两亿资产。

第二章:大爱无形

老子说“大象无形”,而在教育上,大爱也是无形的。虽然无形,却是教育中最为珍贵的东西。老师们将爱“润物细无声”地播撒在学生的心田里,学生也以他们道德的提升和学习的进步来回报教师。这种爱的交流回旋,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一种和谐温馨的环境。

走进宿舍里的“妈妈”

由于是寄宿制学校,跃华学校的教师往往肩负着两种角色:一是老师,二是家长。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照顾学生。但是,记者在采访老师们的时候,他们并没有任何怨言,甚至特别地快乐。记者一边采访,一边被他们感动着。囿于篇幅,记者只是撮其一个片断实录如下——

一天晚自习后,袁玉美老师来到男生宿舍,督促学生早点儿去洗漱、就寝。不经意间,她发现一名男生的校服上衣袖子开线了。她虽然从小就没有做过什么针线活,还是不容分说地让他脱下衣服,立即去生活老师那里借来针线,认真仔细地缝起来。尽管有点儿手笨,甚至不小心还被针扎破了手指,可是,衣服上那个一尺多长的口子终于被她缝好了。看着自己做工粗糙的“成果”,她很不好意思地送给那个同学,请他“多多包涵”。

熄灯铃声响了,老师就要悄悄离开的时候,忽然又听到宿舍里响起一种异样的声音,转身回去查看,原来是一名学生不小心将辣椒酱打碎,并且把下床同学的校服弄脏了。鲜红的辣椒酱洒在雪白的上衣上,令人有点“惨不忍睹”。这衣服明天怎么穿呢?

老师安顿这两个同学躺下睡觉后,就把被辣椒酱染脏的校服拿回家。这时候,她才感到,是那么累,那么困!洗好衣服之后,已是深夜。

记者被老师的爱深深感动着,可是,她却轻描淡写地说:“在我们学校宿舍里一个晚上,像我做的类似的事就会有好多件。”老师将爱说得如此轻松,说明她和老师们已经将爱学生当成了生活中的常事。学生天天沐浴在爱的阳光里,怎么能不感到幸福呢?

家长会上她拥抱了他

董改环老师的班里有一个孩子,不但学习不好、散漫无礼,而且有一副桀骜不驯的性格。老师一次又一次的思想工作,都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

老师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伤害了这个学生的自尊?他是不是另有难言之隐?于是,老师与他单独进行了一次心灵的对话。他终于敞开了心扉:“老师,我这段时间一直挺努力的,可我觉得您和别的老师都不正眼瞧我,特别看不起我!”这对老师而言有点冤枉,因为在她的心中,不管什么样的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都很爱他。这个学生之所以产生这种错觉,肯定是工作的忙碌让自己忽略了他的感受。为此,她向他坦然承认自己工作的疏忽和粗心,并告诉他:“我一直很喜欢你,很爱你。”为了让他从内心感受到这种真爱,在家长会上,老师特意设计了一个拥抱他的环节,并在他耳边说了一句悄悄话:“你是让老师放心和骄傲的学生,相信明天的你会更加优秀!”他激动得泪流满面,不住地点着头。

老师趁热打铁,继续给予他鼓励和帮助。课堂上,给他欣赏肯定的眼神;课下,与他进行心灵的沟通。他开始变了,学会了关心别人,尊敬老师,主动担负起班级最累的工作,还毛遂自荐担任纪律班长。他说,这样可以在管别人的过程中,进一步约束自己。他做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阳光,学习成绩也有了快速提高。

看来,爱不但要留在自己的心里,还要让被爱者感受到这种爱的存在。只有爱者与被爱者的爱交融为一体时,爱才能发挥其神奇的作用。

她用信打开了他的心灵

一天,一对父母送来一个几乎一句话也不说的孩子,显然,他特别倔强,甚至有点冷漠。小小年龄,何以能有这种表现?王芳老师从他的父母那里才知晓了真情——他原本是一个很好的孩子,一个偶然的事件,他老师发生了矛盾,从此便对老师产生了敌意。于是,不再喜欢学习,后来又迷恋上网络。不管教师与家长如何“软硬兼施”,都不起任何作用。万般无奈之下,父母将他送到了德州跃华学校。

父母简单介绍了孩子的情况,就匆匆离开学校了。王芳发现,这个时候,孩子还是一言不发,只是冷冷地看着父母的背影。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知道,他的心里一定很无助,因为他毕竟是一个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孩子。所以,她决定好好地帮助他。

没料到,在学校里刚上了半天课,他就忍受不了了。午饭一过,一个电话就把母亲叫来了,哭着闹着要离开这里。王芳和他的母亲交流之后,对她说:“孩子的事,你尽管放心,他会安下心来的!”

当天下午,王芳就在他的座位旁边放了一张桌子,陪他上完整个下午的课。

夜深人静的时候,王芳开始给他写信。她相信,此前他一定没有收到过任何老师写的信,也相信无声的语言要比有声的语言更有震撼力。信中没有说教,只是写了一位母亲看到另一位母亲为孩子伤心流泪时的真实感受。第二天早晨,王芳就将这封信交给了他。他在偷偷地看,变得沉默,但不再烦躁。第二天晚上,王芳又给他写了第二封信。她深信,第一封信,已经起到了作用。在第二封信里,老师说他心地善良,说他这一天进步很大。老师坚信,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被人肯定的,尤其是一直以来仇视老师,也被老师视作眼中钉的孩子,更加需要来自老师的肯定。第三天,他抬起了头,开始和同学交谈,注视上课的老师。

就这样,王芳几乎是一天一封信,或是鼓励,或是委婉地指出错误,或是讲一个成功的例子。半个月过去了,到了放假的日子。他的母亲来接他的时候,他激动地抱着母亲哭了起来。是思念亲人的泪水,是忏悔内疚的泪水,也是感受到被老师肯定和关爱喜悦的泪水。

现在,他在王芳的班里已经一年多了,从他身上,再也读不出任何的叛逆与消极。尽管有的时候他还会犯个小的错误,但是,只要老师将一张小小的纸条放在他的手中,他就能立刻改正。他还在自己的日记里写道:“感激是可以不用语言表达的,但必须用行动。”

被“轰炸”出来的优点

杜凯是君兰老师教过的学生中最内向、最孤僻的一个男生,凡事独来独往,且经常与杜文明同学发生矛盾,学习成绩也是直线下降。课下,同学们三五成群凑到一块快乐地交谈时,他却独自躲到卫生间或楼梯拐角处发呆。经过调查,老师才知道,他自幼生活在农村,是在城里工作的姑姑将他带到这里来上学的。他融不进这个集体,甚至对这个城市都有抵触情绪。所以,他有意躲避同学,甚至经常通过与杜文明发生矛盾来发泄自己的不快。

为了让杜凯尽快融入这个集体,老师在“众里寻她千百度”之后,终于想到了一种办法——

一天下午第三节班会课时,老师别出心裁地拟定了一个“轰炸优点”的班会。她把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并有意将杜凯和杜文明分到一个组里。活动之一是“击鼓传球”,老师利用手中的鼓,巧妙地将球传落到杜凯手中,从而使他成了被“轰炸”的对象。尽管他极不情愿,满脸通红,还是无可奈何地接受了。活动之二是“找优点”,每组同学在5分钟内说出被“轰炸”同学的优点,并由一位同学作笔录。事先,老师给每组都准备了一张大而精美的纸,杜文明因字写得又好又快,自然就成了书记员。结果,杜凯组竟然记录了60条优点,其中包括学习好、帮助同学、有正义感、英俊潇洒等优点。杜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经常发泄的对象竟然给他找了这么多的优点。活动之三是“谈感想”,即被“轰炸”者上台谈自己此时的心理感受。这个时候的杜凯已经有了说话的冲动,所以,他在台上特别激动。他说,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有这么多的优点,自己也不知道以前不经意间做过的事,竟给大家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他说,非常感谢大家,一定继续努力,特别是要和同学们团结在一起,做得越来越好。最后,他特别真诚地给大家连鞠了三个躬,才激动不已地走下台来。旋即,全班同学给予他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活动最后,老师又把杜文明书写的优点集锦郑重地交给杜凯:“希望你作为学生生涯中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永久地保存着,因为这上面凝聚着同学们对你的信任、支持和友爱!”此时的他,幸福的泪水已经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

自此以后,杜凯凤凰涅似的变了。他与同学们的交往越来越多了,笑容经常挂在脸上,上课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杜文明的矛盾也化解了。

爱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还要会爱,特别是让被爱者感受到这份爱。这样,被爱者也会用同样的真诚去爱他的老师和同学,爱他周围的人。

第三章:和谐高效课堂

当前学生学习负担之重,严重地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学习的效率也每况愈下。可是,跃华学校却从和谐高效课堂上另辟蹊径,学生负担明显减轻,学习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大讨论带来思想的大解放

2006年冬天,针对学生负担重的问题,跃华学校领导班子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为课堂效率低下,学生不能积极自主学习,是学生负担过重的主体根源。由于教师教法陈旧,“学堂”变成了“讲堂”,学生学习的潜能被教师过多的讲扼杀了。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教师如何兢兢业业,教学的效果都不会特别理想。为此,跃华学校开展了一场全体教师参与的教学改革大讨论。

讨论一开始,就有了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

“我们老师这么认真地教,有的学生尚且学不会。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自己能学会吗?”

“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如果真正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课堂教学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如果把课堂交到学生手里,课堂乱了,学生乱了,成绩差了,谁来负这个责任?”

“现在是课堂死了,学生不愿意学了,效率低了,我们难道没有责任吗?”

“依据目前学生的基础,我们学校已经创造了教育的神话,学生好的升学成绩不是明摆着吗?”

回过头来想想,我们的老师都是全国招聘的优秀教师,可以说是一流的教师,授课的水平也是一流的。但是,为什么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是达不到我们所期望的程度,总还有那么多的遗憾呢?

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这才是目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如果我们讨论问题的视角总是聚焦到学生的不足,把一切都归罪于学生,甚至归罪于学生的过去,那么,我们失去的将是解决问题的一切可能。

类似完全相反的意见还很多,几乎达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谁也说服不了谁。

司家栋校长带领一些教师走进了南开中学、南通中学、衡水中学、洋思中学等,最后考察的脚步落到杜郎口中学的时候,老师们震惊了:一所普通的乡村中学,一群略显土气的老师,一位质朴而又睿智的校长,竟然让课堂焕发出了如此生命四射的活力!

于是,老师们的声音趋于一致——

“我们总担心学生学不会怎么办,看来远不是学生的问题,而是我们还没有充分地相信学生!”

“我们总担心改革不成功怎么办,其实,那是一个托词,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惧怕。现在已经有人率先走出了第一步,并取得了成功,我们还有什么惧怕的呢?”

姜风平副校长说:“是啊,是否将课堂还给学生,考验的是我们的胆识和气魄;我们要有把南墙撞个窟窿的决心和勇气!”

学校规定,新教师必须接受一次到杜郎口中学的实地培训,且将其作为新教师入校培训的必修课。随后,跃华学校的每位老师,分期分批走进了杜郎口中学的课堂。

如果说老师们此前对课堂教学改革还多有疑惑的话,杜郎口中学课堂教学的洗礼无疑于一场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

观念改变,行动改变。新的课堂教学景观出现了。

和谐高效课堂应运而生

“将一切落实到学生的学”,就是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将合作探究的权利还给学生,将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机会还给学生,将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将快乐还给学生。也就是说,课堂教学要从原来的低效走向高效。而高效课堂,就必须是和谐的。

和谐,就是要创造一个安全、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课堂上,学生可以“肆无忌惮”地发表各种各样的见解而不会受到任何指责和打击,反而会因为观点独特受到师生的青睐;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争辩甚至与教师一辩高下,真正地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司家栋校长评价这样的课堂是:自由的心灵,自由的行动,自由的言说,生成了一个学生潜能最大开发的学习场。

高效,是远远超越既往的高效率,它的表征就是快节奏和高效率。没有教师思想的解放,就不可能有教学内容的大容量;没有学生心灵的和谐,就不可能形成从容自然状态下的快节奏。

“121准则”

之一: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分小组合作学习;两个统一——教学相长的统一,提高学习成绩和培养学生能力的统一;一个关键——开放课堂、激活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之二:自主学习10分钟,展示交流20分钟,反刍总结10分钟。

据姜风平副校长讲,在自主学习模块,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独立学习,高效投入,思维活跃,且要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做好学习笔记。自主学习模块贵在独立、静思、质疑。自主学习结束,要积极投入到小组讨论之中,做到讨论热烈、质疑问难、紧扣疑难、准备展示。在展示交流模块,学生依据自主学习模块确立本小组的展示交流重点。要求表达流畅、注重方法。抓住问题切入点、质疑点、易错点、混淆点、拓展点予以展示。展示交流过程中,做到细心倾听、引发思考、善于借鉴、学会评价。展示交流贵在语言简洁、明快,思考深入,认真倾听,尊重不同意见。在反刍总结模块,学生依据展示交流情况,及时总结所学。做到整理归纳、记录典型;对疑难困惑及时求教;反思自我、激励发展。反刍总结贵在归纳、静思、反观。

121准则”是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和谐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价值趋向和目标追求,“121准则”是高效课堂的保障体系。

高效课堂带来的是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评价主体变了,从个人评价走向小组评价;教师的备课变了,从教的设计走向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学习方式变了,从认真听讲、答问走向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分享学习成果;对教师、学生的理解变了,从“教”“学”的二元对立走向课堂学习组织的建立,教师成为课堂学习组织中的一员;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变了,从讲台走向学生中间;教师听课的视角变了,从关注教师的教走向关注学生学;教学资源变了,从教材走向更宽泛意义的课堂学习资源;教师课堂评价方案变了,从评价老师的教走向评价学生的学,从关注教师教学行为走向关注学生学习行为。

教师是最佳“导演”

在这种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明显增加,教师讲解的时间相应减少。和谐高效课堂对老师的要求更高,老师不但要熟悉教材,应付学生所提的千奇百怪的问题,还要作好学生学习的真正引领者,要是这出“剧”的最佳“导演”。

一是要对学习目标做出充分预设,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及时调整、完善、丰富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力求简洁、易记,切实起到明确学习目的、指导学习方向的作用。

二是要依据学习目标,确定明确的学习任务,编制学习提纲。在提纲编制过程中,教师必须明确每个学习模块的任务,通过具体题目体现学习任务,通过问题引导,引发学生学习。

三是要依据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安排和选择合理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选择应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依据学习任务不同和学习任务的挑战性选择合适的学习活动。“121准则”有很强的灵活性,学习活动设计应结合具体学习任务和学生特点予以变通。

四是要充分预设,促进生成。对学生学习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提前作出预设。预设包括活动的预设、学生学习困难的预设、展示交流的预设、拓展延伸的预设、质疑问难的预设。学习活动中的生成是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须有意识促进生成,同时要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中预约生成。

师生好评如潮

“和谐高效课堂”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走向了一个崭新的层面,他们对这种教学模式的认可超越了人们的期待。

高中部屠光东主任认为,和谐高效课堂变单向的、他主的、被动的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情感的投入,有了内在动力的支持,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孙文老师对这种高效课堂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教师是编剧,学生学习活动脚本是剧本。课堂是借助脚本,由学生、教师共同演绎的情景剧。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

高二·一班的孔德洲同学异常兴奋地说:“和谐高效课堂使我们的心灵真正放飞,大家走向了一个民主自由的天地。课堂上,培植了我平和、大度的心态,不仅对别人大度,对自己也大度。不过分要求自己,不急功近利,而是要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我们同学都已经从厌倦课堂,发展到了为课堂而疯狂的地步。”

初一·三班的同学们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和谐高效课堂给了我们每个人充分的学习空间,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也给予我们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它就像是注入我们体内的新鲜血液,给予我们无限激情和动力。

第四章:超越“常规”

在教学中,循规蹈矩,还是出奇制胜,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下的试金石。而能否出奇制胜则在于教师所有的那种超越常人的思维,及在这种思维中闪烁着的先进理念与智慧光芒。

跃华学校一些教师的教学有点超越“常规”,学生更是不守“章法”,甚至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教学未必正确。但是,如果认真研究一番,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些违“章”而行的方法之外,却内蕴着符合孩子生命成长的必然规律。

“放纵”孩子的想象

儿童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由于其表现形态不同于大人,有的时候呈示出来的外相常常令大人感到可笑甚至可气。如果由此对孩子横加指责,就会压抑孩子神奇的想象力。而跃华学校幼教部,则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记者在幼教部的走廊、教室里发现,孩子的美术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虽然未必合乎章法,但却透射着孩子五彩缤纷的想象。一个班级贴着孩子们自己设计的钟表,其表盘有的在车轮上,有的在螃蟹壳上,有的甚至在裤衩上。如果你问一问孩子为什么这样画,他们就会争先恐后地说个不停,其千奇百怪的“构思”,令你感到那是一个妙不可言的童话世界。

记者来到中一班的时候,老师正在讲着太阳的故事。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还不时发出快乐的笑声。老师讲完之后问孩子们:“宝贝,你们想给太阳娃娃梳什么样的辫子?”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西瓜辫子、糖葫芦辫子、蝌蚪辫子……如此稀奇古怪的想法,如果不身临其境,绝对是不可想象的。老师呢,一点儿也不惊奇,她一直微笑着、倾听着、鼓励着:“画大一点、再大一点,真棒!”“宝贝,你画得好极了!”于是,孩子们更加“肆无忌惮”,挥笔而画的“杰作”也就更加超越大人的想象了——树叶辫子、音符辫子、弹簧辫子、蝴蝶辫子……孩子们一边画,一边说,还一边兴奋地向同伴炫耀着自己的成果。

如果单纯从技能技巧的角度来审视孩子的作品,你会感觉有点不入流。可是,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在他们的眼里,一幅画也许就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亦或一个美丽的梦想。老师认为,这些千奇百怪的画都是从孩子们心里流淌出来的,都是无拘无束地在想象的天空里驰骋行走结下的累累硕果。所以,这种画法看起来有点“放纵”,实际上,却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让幼儿在音乐里游泳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之后,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固然与他精通音乐有关,但也说明音乐对人的影响之巨。所以,自古以来,真正的教育家,都特别关注音乐教育。

跃华学校高度重视音乐教育,将其视作美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记者在幼教部采访的时候发现,早餐期间,教室里一直播放着优美的音乐。即使午睡唤醒,也通过音乐完成。

幼教部王冬梅主任对记者说:“我们要让孩子在音乐里游泳!”这句话就很有乐感。雨果曾说过:“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音乐不仅可以对孩子的心理起到愉悦的作用,还能够开启他们的智慧。长期感受音乐的熏陶,孩子会变得快乐,大脑也会活跃起来。同时,音乐属于一种特殊的语言载体,就是不同民族与国家的人,在听到音乐之时,都可以从中体味到它的特殊之美。

记者曾听了两节经典音乐欣赏课:大班上的是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小班上的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而且是在故事、表演、音乐融为一体的活动中进行的。孩子们听得如醉如痴,甚至融入到了音乐的境界之中。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欣赏《梁祝》时,一群三岁的小孩子,竟然为梁祝的爱情悲剧掉下眼泪来!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想象孩子们能够如此真切地感受到《梁祝》之中的凄婉之美。音乐中有壮美,也有优美;有悲剧,也有喜剧。所以,如果从小就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能力,将会对他们的一生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

伟大的艺术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从头再来,决不放弃

在三年级教室里,孩们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把一个个1立方厘米的小塑料正方体往上摞,记者的突然“光临”,并没能惊动这群好动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已经成功在即,摞到了十九个。他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最后一个正方体放上,尽管稍微有点晃,还是终于放上了。小家伙高兴得跳起来,高高地举起手,老师报告他的“辉煌战绩”。没想到不小心碰了桌子,已有的“成果”轰然倒下。他颓然地坐在椅子上,我想,完了,他不会再做了,不管他如何努力,都不会产生好的成绩了。没想到的是,转眼之间,他又旁无他顾地“从头再来”。在他看来,尽管不可能“进军”好的名次,可是,即使最后一名,也决不放弃。

这是记者在袁茹老师上的数学校本课——快乐直通车上“摄”到的一个小小镜头。

学生学习水平的提升,与兴趣有着重要的关系,所以,教师大都关注学生兴趣的培养。老师的“快乐直通车”,就是想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快乐”起来。而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课堂还特别关注了孩子注意力和抗失败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据老师讲,那个“从头再来”的孩子,在长期的训练中,有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开始的时候,他会因失败而垂头丧气,更不会专注地“坐”那么久的时间。可是,现在的他,即使再有一次失败,他也会“从头再来”,也会专心致志地去做他未完的事情。

在某种意义上说,有效地开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比单纯地让他们学知识重要得多。大凡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孩子,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往往可以做成大事,甚至取得大的成功。

开掘写作的“源头活水”

20071223,跃华学校小学部六年级的学生的现场作文成了一大亮点。由专家和家长现场命题的作文,小孩子竟然在30分钟之内完成任务,而且文笔优美、内容鲜活。这令包括专家在内的成人们惊诧不已。记者看到,这些作文少则600字,多的达到了1200字。而且学生还能对这些作文进行点评,其中不乏点眼之笔。

难道跃华学校的孩子分外聪明?显然不是。据小学部李怀源主任讲,他们深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古训,自我开发编写了儿童童谣卷、古诗文卷和现代诗歌散文卷的《经典诵读》系列用书。按照年级,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诵读。一年级的孩子读的是《小白菜》《小耗子儿上灯台》等民间儿歌,以及最现代的台湾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花婆婆”的有趣的《数字歌》《烟筒诗》等。二年级孩子诵读的是《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文化经典。三、四年级的孩子则背诵的是二百多首古诗和成语故事、谚语、歇后语等。五、六年级的孩子背诵的是毛泽东诗词,以及席慕蓉、徐志摩、朱自清、冰心的经典散文片段。大量的阅读和背诵,使小小年龄的孩子们一个个成了“饱学之士”,所以,写起作文来也就文笔流畅了。其实,读书与写作,在逻辑上构成的是充分必要条件关系,即“有之则必然,无之则必不然”。没有大量的读与背,就不可能有下笔成文的神奇出现。

写作教学,大多数急功近利者,不是在诵读经典文化的积淀上下功夫,只是想着借助一些技法训练,让学生按“法”作文。其实,这些技法大多是末流之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跃华学校的作文教学,不只是将眼睛盯在临时的作文上,更望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而文化有了一定的积淀之后,写出好的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跃华学校学生的诵读经典,还不只是为学生的写作积蓄了资本,更是为其一生发展奠定的文化基础。

第五章:关注心育

当今中小学生在心理方面出现的问题日益突显,有些看似品德方面的问题,其实往往与心理有关。所以,学校特别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立了心理协会和心理咨询室,有针对性地开展心育活动,在网站上开设了案例分析和心情留言栏目等,并办起了每两周发行一期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校报《心桥》。

学校还另辟蹊径,开展了一系列的培植学生阳光心态的创新活动。

击碎了楼道大门的玻璃并非道德问题

王维是初中二年级的一名男生,平日虽然有些淘气,但特别过火的行为几乎没有。可是,一天课间时间,他竟然赤手空拳击碎了楼道大门的玻璃。脸色苍白的他,右手被玻璃划破了一道口子,鲜血顺手而流。班主任赶到时,他面无表情,既不想争辩,也无意逃避。班主任二话没说,立即将他带到卫生室,医生很快给他进行了包扎。王维认为,老师一定会将他大批一顿,甚至给他以处分。可是,在整个过程中,老师眼里流露出来的只有担心与爱抚。他开始感到内疚,主动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他的父母近期有些不合,由于过度分心,造成考试失利,还被妈妈在电话中数落了一顿。在极度烦恼中,就有了这一发泄情绪的过激行为。

如果班主任老师武断地判定王维是故意破坏公物,不仅会冤枉王维,还会在其原本烦恼的心上火上加油。他与班主任老师的矛盾会骤然升温,其原本心理的问题也有可能转化为道德问题。

曾几何时,为了便于管理,学校将学生关在教室里,不许其随便出入校园。心灵失去自由之后,孩子们心理紧张起来,校园中弥漫着焦虑和压抑的氛围。学习成绩没有达到预期,师生关系也日趋紧张起来,类似王维同学的行为,也并非特别的“新闻”。

这令学校领导老师们深深地反思——

必须改变既有的管理观念与行为,尽快还孩子一个阳光明媚的校园,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快乐成长的精神家园。于是,学校提出了打造“阳光校园”工程的设想,为学生营造快乐而又值得回味的校园生活,让他们以阳光的心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装点人生中这段最美好的时光。

开放心灵首先要开放行动,打开封闭的大门,让学生自由地出入;让学生走向操场,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很快,校园里热闹起来了,篮球场、足球场、课堂上到处荡漾起欢声笑语。

学生写文教师点评走进心理咨询视野

现在,很多学校都设立了心理咨询室,跃华学校也不例外。但他们有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还有心理咨询老师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文章进行的点评。或对问题进行剖析,为学生指点迷津;或在学生文章后点化经典话语,让学生享受来自老师的特殊肯定。这些文章与点评,还要发表在学校办的《跃华教科研》(心育专刊)上,以求“佳作共欣赏”。

初二·三班安宁同学在她的《扮酷》中,叙写了她的爸爸对妈妈的打骂,她非但没有同情之心,有的时候还会火上加油。有一次,她因为没有和家人说就在外面同学那里住了三天,归来之后,爸爸怒火中烧,向她举起了巴掌。就在巴掌即将落到她的头上的时候,一个身体迎了上去,爸爸那只有力的手落在了妈妈身上。可是,为了女儿,妈妈像没事似的。这令安宁万分感动。

等到姐姐回来的那天中午,她刻意支开妈妈,义正词严地对爸爸说:“以后不能再和妈妈吵架,就算吵架也不能动手打她!”此后,爸爸因了女儿对妈妈的爱,终止了对妈妈的打骂。

心理老师商燕岭在点评中写道:“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来看,每个人都有安全的需要和爱与被爱的需要。而家就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这种需要,她是我们的安乐窝,是心灵的归宿,是温暖的避风港。她给了我们安全的、被爱的、温暖的感觉。但家庭的和谐与温暖也需要我们的共同营造。只有家庭的每个成员用心去爱,用爱去呵护,家才会变成这个世界最温暖的地方。”

高三·十班禹美玲在《美丽心情》中写道:“自己是个恋旧的人,昨天的一切总会引起我今天的思考与回忆。昨天的太阳会照亮今天的天空,昨天的风雨亦会打湿今天的心。我曾问妈妈这样好不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她的回答。可当我长大了,学会从自己的山峰向下张望时,我却想同一切挥手作别,是的,我要重新开始。”

心理老师张付山的点评是这样的:“读史使人明智,但过多反刍个人失落的历史,却容易使人背上沉重的包袱。不要一味地懊悔于昨天发生的事,也不要老想着今后的事,而要把你的精力集中在今天要干的事情上。遗憾、内疚和难过并不能改变自己,只能使目前的事情难以专注、高效地进行下去。保持良好心情的方法之一就是利导思维,即多看、多想积极的一面。如需回顾个人历史,也需多强调其中成功的部分,以励志增信;其中那些遗憾、悔恨之事,除汲取沉痛教训之外,反复咀嚼它们再无积极意义,只能徒增自卑、自责等负性情绪,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放下包袱,学会生活在此时此地,才能收获美丽心情。”

学生写文,老师点评,成了跃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亮点。如果说写文者有一种心理诉求,教师点评对其有点化心灵作用的话,那么,在《跃华教科研》(心育专刊)登载之后,将有一大批学生在争相阅读中,得到心理的慰藉,甚至从郁闷走向快乐。

比赛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

学生在校期间,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如果比赛只是为了输赢,就会失去比赛的真正意义。跃华学校的各个层次的比赛,都成了培植学生良好的心理训练场。

感谢对手

在比赛时候,我们常常看到,胜者大多欢呼雀跃,败者大多垂头丧气。其实,只要竞争,就必有胜负。如果为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就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埋下失败的种子;如果因一时的失败一蹶不振,就会为永久性失败付下账单。跃华学校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一个宠辱不惊的心态,用向对手表示感谢的方法,着意培养学生赢得起也输得起的良好心理品质。

一个周六下午,篮球场地正在举行初中部拔河比赛。对垒的班级,都派出了强有力的阵容,加油声此起彼伏。比赛就有输赢,但输赢并没有影响学生的心态。赛事刚一结束,两个班级的队便相对而立,赢家向输家深深鞠躬,道一声:“谢谢你们!承让了。”感激对手为自己创造了一次体验成功的机会。输家同样向赢家深深鞠躬,由衷地说一声:“祝贺你们!”祝贺对手取得成功,感谢对手为自己提供了一次体验失败的机会。回到班级,无论输赢,同学们还要发表比赛感言,抒发那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诉求,那种既赢得起又输得起的健康心态。

体验责任

对于输赢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并不等于无视比赛中的成败。相反,失败者还要体验这种责任的价值。在某班就有一场叫做“体验责任”的比赛。全班42人分成两队,每队选出男女各一名队长。要求所选队长在班级内没担当任何职务,而且是平时表现不够自信的同学担任。各队队长当众宣誓,愿意为自己的队员承担全部责任。

比赛规则很简单,就是两队进行报数比赛,用时最短的为胜者,输的一方由队长带领队员向胜者鞠躬致敬,并由队长承担全部责任:罚做俯卧撑。比赛分四轮,输方队长依次承担10个、20个、40个和80个俯卧撑。

在前两轮的较量中,两队各有一次胜负,可当游戏进入第三轮时,败方所有的队员却要眼睁睁地看着队长为自己所犯下的小小失误而导致的失败做40个俯卧撑时,大家的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甚至有的泪水不由自主地顺着脸颊流淌下来。而队长呢,虽然已是汗流浃背,已是腰酸背痛,但为了践行那个誓言,却坚持一次性做了40个俯卧撑。当比赛进入最残忍的第四轮时,所有的同学都抱在了一起……

学生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深刻地理解了责任,理解了他们身边每一个为自己承担责任的人所付出的艰辛和苦难。由此,他们想到了爸爸、妈妈、老师及所有关爱他们的人为自己的失误和失败所承担的责任。于是,学生懂得了感激,知道了失败的代价,明白了自己的责任。

初中部侯丙生主任说:“体验式班会是初中部重点研发的心育课题,我们利用班主任强大的团队优势,组建了研究小组,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开发了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心理活动体验方式。比如在低年级阶段,主要从团队合作、适应新环境、行为习惯军事化等等方面入手;高年级主要从意志品质、性格塑造和人际交往等方面进行培训。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养,为他们在校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

司家栋校长认为,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生命,因此它不同于往石碑上刻字——那是硬碰硬的工作,无论你雕刻技巧多么高超,都必然要给双方带来损害;更何况岁月腐蚀,字刻得再深也注定会越来越淡。教育应当成为年轻生命对生活的主动体验和自觉感悟,应当是让品德和知识在幼小的心灵里慢慢发酵,这样发酵酝酿出来的东西可以滋养人的一生。

经过九年的艰苦努力,学校已成为德州市基础教育和山东省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2003年、2004年连续两年高考重点本科和本科上线率居德州市第三名,2005年、2006年居德州市重点中学第二名,2007年应届生高考重点本科、本科上线率跃居德州市第一名;中考升学率连续五届居城区第三名;董事长李忠印被评为“山东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校长司家栋被评为德州市“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的先进校长。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基础教育“外语教育实验学校”“山东省省级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示范幼儿园”“山东省省级花园式单位”“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民主管理星级单位”,获得由陈香梅教科文奖办公室和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共同授予的“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

李忠印董事长简介

李忠印:男,汉族,19499月生,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德州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山东省政协委员,曾任德州跃华集团董事长,现任德州跃华学校董事长。

李忠印任德州跃华集团董事长期间,曾研制开发多项新产品,其中有6项获国家专利。因科研成果显著、社会贡献突出,连年被德州市委市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1997年被国务院授予“为发展我国工程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的称号,并获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在山东德州,李忠印、李忠义兄弟二人的大名几乎无人不知。这不单是他们所办的企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更在于他们于1999年斥资1.2亿,在德州市经济开发区创建了德州跃华学校。这所占地269亩、建筑面积10余万平方米的学校,是按照国家一千所示范性、实验性重点中学标准建造而成的。

《中国教育报》,20085274版、283版。

(收入《造就卓越学校——20所名校的成长档案》书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月第1版。)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