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一段话、一个人
一本书、一段话、一个人
作者:张春芳         更新时间:2013-12-30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振兴小学校长张春芳

人生中,偶然和必然并不矛盾,遇到陶继新老师既属偶然也是必然的。偶然也好必然也罢,总想把心里暖暖的感受写出来。

一本书

从教育在线,得知老师的新著《非常父母》出版的信息,可想读到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是不能奢望从书店购买,我们这里要想在书店看到刚上市的新书真是难于上青天,特别是教育类的书刊,这里的原因我早就谴责过本地文化落后、书店只卖学生学习参考资料来赚钱;二是书刚出炉,网上书店还没有货,所以网上也买不到,焦虑啊!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小心翼翼地给陶继新老师发了邮件,希望得到这本书。当时真没有抱任何希望,因为自己崇尚名人,也敬畏名人,感觉名气大就会盛气凌人,而且,老师时间很紧张、公务繁忙、周末总在外做讲座,对我这个陌生人,能给寄书?

2007629,办公桌上一个大大的邮包击溃了我的猜忌,我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陶老师亲自邮寄的《非常父母》,是给我的!

得到书,我认真地读过多遍,作为精神食粮的书被同事们抢着读、热烈地议,后又被教师们推荐给家长。真是一本教育的经典,其理论和实践对家长、教师都是很好的启迪和教育。这本书,现在已经是我校家长、教师的必读书目之一了,我从网上帮忙购买过多次。

一段话

人不在乎交往多深、了解多少,共同的东西只一点就可以拉近距离、消除距离。

在教育在在线,陶继新老师与朱永新教授等名人的博客就是大家学习的课程,老师的文章我每篇必读,读后有时也大胆地跟帖,跟帖内容不多,主要是不敢多说,毕竟自己浅薄,对教育的理解和研究实在有限。令我没有想到的是,陶继新老师抽出宝贵的时间,读了我写的很多小文章。

下面是陶继新老师给我打电话的记录:

下午回家,发现手机上有个外地的号码,我回拨了电话。

“我是陶继新,您是老师吧?”

老师您好!”我好激动啊,老师给我来电话了!老师见我用手机打,要求给我的座机打过来,多么朴实的老师啊。

老师说他读了我的博客文章,他非常喜欢与一线的教师交流,是一线的教师给了他灵感。

就这个话题,我向陶老师说了我们学校办学非常困难的现实,他说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他很关注这个问题。

说道成长,老师讲了两点:一是一线的实践历练积累,二是读书,读经典。他说读书就是找教师,读一本好书就是找到了一位好教师。

我就自己正在读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请教了他几个问题,他都高屋建瓴地、婉转地表达了他的观点,对教育家和哲学家的区分也有他独到的见解。然后我们谈到孔子、墨子,道家、法家等中国先哲。他说孔子的哲学与教育是后来者的渊源。墨家关注更多的是老百姓。

我告诉老师,我收到了他寄来的《非常父母》,谈到书,他很歉意地说,封面不理想需要改进,等换了封面后再给我寄一本来。

这是200772日下午快19点时的事。

短短的12分钟,电话那头的老师侃侃而谈的都是对教育的认识、看法,对教师学生的关注。我感觉他很能激励人,把鼓舞的力量送给你。说到新教育年会,他说这次来不了了,以后有机会他会来山西来榆次的。

实在说,聆听老师多在杂志、报纸、网络中的文字,能听到他的声音真是太激动了。我不过是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而已。

一个人

人就是这样的,有的人,你可能熟悉到了再不能熟悉的程度,但他不会留给你什么,有的人只是擦肩而过、匆匆一瞥就令你记忆深刻、难以忘怀。

我想,这大概是教育的独特之处吧,教育就是影响,从事着教育就把自己献身给了影响教育人的事业,老师就属于献身于崇高的教育事业的人。所以,他总能给人深刻的影响。

回看自己,名不见经传、语不惊人、相不出众,做着平凡的事,干着平凡的工作,一切虽然在用自己的努力探索但无有成效。充其量是一位教育的行者、跋涉者,能够得到老师的关注真是幸福至灵魂深处。

我知道老师作为《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对中国教育的呼号引领作用之大;我知道老师作为2005年读书十大推动人物其本身对中国教育者的影星至深;我知道陶继新老师在推进教育改革,引领学校、校长、教师、家长、学生等多层面的努力成效显著;我知道老师以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在几百场精彩的讲座中对教育解读的到点到位、深入人心,因此全国各地有老师的很多崇拜者、弟子;……

事业是人干出来的,如陶继新老师一样把一切都献给教育的专家学者不仅构筑着事业的大厦,而且在熏陶着教育大厦的大批建设者,我愿意做无怨无悔的教育大厦建设者,因为前方有陶继新老师们!

一本书、一段话、一个人!

我生命中的奇迹!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