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陶公
又见陶公
作者:宗守咏         更新时间:2013-12-30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教研室  宗守咏

5月10日上午,请原山东教育社总编陶继新老师到授田英才学园为滨城区中小学教师作《教师读书与生命成长》报告。场内四百余人神情专注,深深为陶公的思想、激情所吸引。三个小时转瞬即逝,掌声响起,门前便挤满想请陶公签名的教师,场面之热烈堪称空前。

陶公本是恩师挚友,聆听教诲何止一次两次。今又当面受教,更觉如饮琼浆甘露,心清而神明,时有豁然贯通之快意。些许往事也不时闪过脑海,感由衷生,难以平静。

二十多年前一个偶然机会,由那篇《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为媒,我结识了这位热情朴实、平易可亲的资深编辑,一见而倾心,言谈随意如相交多年的师友。此后便不揣浅陋,常常着一身过时的中山装,提个破书包,频频出入《山东教育》编辑部和陶公的居所,在他的鼓动下组建山东省语文美育研究组,上下奔走推动语文美育研究活动。86年冬,终于促就滨州语文美育研讨会,做成了平生第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当其时,陶公亲率东营陈晓梅、泰安王新燕、济南孟繁英、临清李洪珍、聊城马文泽等名师新秀齐聚滨州,襄成了语文美育研究的盛举,为省内外六家报刊电台报道。次年又将活动推到济南槐荫,由曾琳执教拿出了《十里长街送总理》那样催人泪下的生动课例,并在《山东教育》特设“语文教学与美育”专栏,推出一组又一组比较有份量的文章,使语文教学美育研究为更多的老师所理解。于是我坚信,只要不自甘平庸、松懈斗志,像我这样长期置身底层的一般教师,同样有可能实现人生梦想。若无陶公扶持激励,我可能至今仍是个自卑、抑郁的落魄小丑。

87年,又是他与那位年轻活跃、才华横溢的李振村,在《山东教育》杂志发起一场语文教学大讨论,从《跳水》一文的教学研究切入,矛头直指当时普遍追捧的“语文教学哲学化”信条,呼吁语文教学回归学科特点,尊重听说读写规律,引发了一场大辩论。一篇《从<跳水>一文的写作意图谈起》投到阵地前沿,我也痛痛快快当了一回急先锋。一样看不惯教研领域的“官派”“霸气”而据理力争,却能灵活周旋有理有利有节,将正直、较真与宽容大度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陶公让我开了眼界。不像我,一句话戳个窟窿便再难回头。

陶公更有关注天下、扶持弱势的悲悯情怀。为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他采访的视线总是紧盯着教改前沿,追踪着一个个改革先锋的足迹。他采访过名动内外的朱永新、肖川、孔范今、王财贵,推介过勇于探索的张万祥、李镇西、韩军、王立华,更褒扬过“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援藏教师相龙虎、扎根山村小学默默耕耘的德育标兵张广祥。他把这些人一一载入“教育先锋档案”,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个光辉典范。对那些在一线默默耕耘的普通教师、青年新锐,他倾注了更多的热忱,给予更多的扶持指导,得他关照脱颖而出的何止黎志新、韩兴娥几人!即令像我这样资质愚钝、难有建树的平庸之才他都从来不弃,热切情怀足见一斑。

由于工作关系,后与陶公联系渐疏,但每逢困顿苦闷摇摇欲坠,都会情不自禁蹭到陶公家里,喝喝他夫人熬的稀饭,睡睡那并不宽阔的沙发。无论多么消极颓靡,只要见见陶公,听他带着浓重的方言说几句“没问题,你行”,就会像打了强心针一样信心陡增,回去赶公交步伐都变得欢快而轻松。

平生能结识这样一位良师益友,真得感谢苍天眷顾。

二十多年不见,陶公已是影响遍及大江南北的名人大家,思想境界、学识修养、人格风范更令万千人仰止。虽然担任山东教育社总编,却不恋权位,专心治学,埋头做事,著作等身自不待言,全国各地采访不断推出杰出人才、先进学校,足迹踏遍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演讲数百场,积极推动读书运动和教育改革,辗转奔走,奋发激越,实现了个人价值的最大提升。三月份年届六十正式退休,更专注于讲学、著述,还担任山东省作家协会教育文学期刊的执行主编。08年签约的专著就有5本,著述任务之繁重不难想象;演讲行程安排紧凑,想邀他作报告尤需前推后移见缝插针。完成这一切仍能游刃有余,决非一般的精力充沛所能及。尤难效法者是他几年前公然声言不再涉足各种场面应酬,此后便说到做到,决然避身于琐俗事物之外,优哉游哉埋头治学清修;工作量大、硕果频出,却晚上很少加班熬夜,每天还挤出大量时间健身养性。做人能到这等地步,真算充实、潇洒得可以!

陶公就是陶公,依旧是那样热情活跃,那样朴实平易,那样悲天悯人,那样超脱清高。

陶公依然是陶公,有别于二十多年前的是他对世事人生悟得更加透彻,生活的境界更加超卓,学识修养更加渊博,人格形象更加丰满而透明。

陶公已非二十年多前的陶公,他已用自己独立特行的风格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令人惊叹而又难解的谜,一个辉煌眩目、魅力四射的谜。

陶公是传统优秀文化的布道者,也是儒家济世化人高尚情怀的践行者。从推动经典诗文诵读,到宣讲孔子思想,从教学经验总结到校长治校方略推介,著书撰文、巡回演讲,他做的每件事无不体现着他“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为人准则。有人说他有一种“宗教情怀”,是“传递幸福的使者”,我以为并不过分。他用自己的激情、学识、修养感染了多少人,鼓舞了多少人,启迪了多少人,有谁能说得清。他不仅自己“灵魂有根”,还在万千人心中播下信念和梦想,唤醒战胜倦怠、摆脱平庸、珍惜生命、追求幸福的激情。

听陶公报告,如果仅仅欣赏他的演讲才华,叹服他的渊博学识,试图从他介绍的案例中寻几条救急的“方法”,那就把陶公看浅了。他常常着力最多的,是以自己的精神历程为鲜活案例,演说一个知识分子“修己安人”的高尚情怀。

学习陶公,我以为应着重参悟其“内功心法”——

1.时时保持清醒的感悟意识,不断提升生命层次。

生命本质的认识靠悟。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几乎十年实现一次突破,了不起。

陶公说:“我们每一个生命个体,不能停留在既有的生命状态,而要在不断努力中,实现自己生命的不断飞跃。”前提是要像孔子那样,时时保持一种清醒的“生命自觉”。

“生命自觉”,就是主动感悟生命状态的清醒意识。

不错,幸福、痛苦都是一种感觉。但感觉是有层次高低之分的。

当感悟意识处于闭塞、麻木、昏睡状态,些许浅薄的满足就会幻化成幸福的表象,种种失落、挫折、不平衡就会加剧痛苦的体验,二者同样能腐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失去继续追求的动力。

唤醒自己的感悟意识,让它时时处于激活状态,“日日三省乎己”,你就会不断透过纷纭复杂的表象发现生命的本质,在惊喜的顿悟中激起万丈豪情,驱策自己不断奔向更高的生命层次。

你是否经常这样有意识地谛听、审视自己的生命?

2.时时保持积极平和的健康心态,为自己的生命减负。

人生忙碌所为何事?为房子,为职称,为职级,为钱财,为生命?

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念念不忘,苦心经营,耗尽心神,梦寐以求,到头来味同嚼蜡,徒增烦恼,反而会失去了人生最宝贵的东西:灵魂的宁静。

这一道理再浅显不过,但大多数人都是面对结局时才明白过来。想一想,为职称,为拔尖人才,为特级教师,为了职务提升半个行政级别,我们动过多少心机,发过多少牢骚,熬过多少难眠之夜?多少人为此仿佛大病一场,多少人从此一蹶不振,再也鼓不起生命的激情,直到有一天退后一步抬头看,才猛然发现一切竟是那样不值,放手后身心是那样轻松。空耗多少心力,误了多少正事,自己原来特别傻。

更有下而又下者,为了追求“个人进步”而泯灭良知,攀高结贵,投机钻营,踩着别人往上爬,即使得到了也问心有愧,要寻得灵魂解脱又需比常人多付出几倍的心理能量。搞不好耗尽生命精髓,郁结成疾,一个心肌梗死就呜呼哀哉,岂不愈加得不偿失。

真的,生命价值的大小绝对不是用职称、称号、级别等外在的东西来衡量的。这些东西活着时或许还是你的某种标记,死去后就会弃你而去,将你赤裸裸地暴露在历史的嘲弄中。在位时装腔作势扮演得越庄严,离岗后形单影只背影就越会可笑,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能长久留存的,还是那些真为社会进步、为人民幸福带来益处的物质遗迹和精神产品。让生命返璞归真,实实在在做几件有意义的事,心里比什么都踏实。

所以要常常为生命减负,别让那些外在的东西扰乱灵魂的宁静。该有的,可以争取;争取不到,就淡然放开,尽快消解消极情绪,切勿积累成精神负担。改变不了外部世界,又不能改变自我适应变化,生命必然沦为苦旅。

生命健康的前提是心灵宁静。

精神世界各种矛盾对立统一,平衡和谐,心灵才能宁静。而宁静方能致远,生命潜能方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开掘、发挥。

陶公说:“外部世界影响不了你,能影响你的只有你的心灵。而你的心灵把握在你自己手里。”

三次主动让出职称晋升机会,屡次请辞教育社总编职务,即使被诬告也能淡然处之,真正达到宠辱不惊的境界,陶公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心灵始终保持清明状态,所以他才活得那样轻松,能将生命能量聚积起来,完成常人难以想象的事业。

累,也是一种主观感受。

能将人累垮的往往不是实际承担的绝对工作量,而是自己心理感受到的相对工作量。

心累,生命才会枯萎。

所以要“日日三省乎己”,至少一天一算账。

睡前写写日记,面对灵魂自我检讨,把没想清楚的想清楚,把该记住的记住,把该忘掉的忘掉,心理再次实现平衡,灵魂再次获得放生,决不带着压力和烦恼入睡——这就是我坚持多年的“心理保健操”。

3.从实际出发善于取舍,抱元守一,坚守生命的“定性”。

人,一生该做的事很多,能做的事也很多。但当下最该做、也最易做好的事,却往往只有一两件。

生命历程中,常常遇到许多选择,而且每种选择都有一定的诱惑力。你是否每次都能从实际出发做出最佳选择?面对种种诱惑,你是否都能抱元守一,坚守住自己生命的“定性”?

目标常常漂移,用力常常分散,生命的“压强”就会减小,穿透力就会降低。你还会获得应有的成功吗?

舍得舍得,善于舍弃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取舍之间,往往显出生命追求的价值层次,理性取舍的大智大慧,生命“定性”的坚毅程度。

人生智慧有三个层面:善于取舍为大智,决定着人生的方向目标;善于经营生存环境、协调周边关系为中智,影响着人生目标的达成度;善于做好、做精自己选择的事是小智,取决于做事的悟性和努力程度。

陶公做事博而不杂,活而不乱,始终抱元守一,咬定压根潜心治学,并以自己的学识、修养推动教改,造福社会,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我完善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所以堪称人生之大智者。

而我们大多数人则更适合在基层扎扎实实地做事,把生命能量转化成一个个具体有效的实践行动,妄求显达反而会自我折损。社会底层需要靠我们支撑,经历些艰辛又有何怨悔!

4.正确处理“小我”与天下、苍生的关系,树立远大高尚的人生目标。

人无远大高尚的追求,必如浮萍流云浮泛而无根,极易为身边的虚名、薄利所诱惑,陷入虚浮狭隘的功利追求的泥潭。这样的人生不啻于苦海。儒家提倡积极入世,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便是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将“小我”的价值追求融汇在“天下”“苍生”的福祉实现上。个人“修身”“齐家”,为的是“治国”“平天下”。无论经历多少挫折,只要理想、信念不倾坠,人生的航帆就不会倾斜。

这样的人生,遭遇多少苦难都是幸福甜蜜的。

这样的人生,才是境界最高的人生。

陶公就是这样一位志向高远的当代鸿儒,所以才能异于常人,时时保持那样清醒的感悟意识、宠辱不惊的平和心态、抱元守一的坚毅定性。

陶公,的确是一个令人惊叹而又难解的谜,一个辉煌眩目、魅力四射的谜。

                                          2008年5月12日

陶继新文集
陶继新文集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站备案编号:鲁ICP备15036898号
建议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浏览
回到顶部